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品寒士-第2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算要住,也要住马氏、尉氏这般的县城衙门才够威风嘛!
因此,整个黄家堡就被这些人嫌弃了。
杨成良捡了个大便宜。
他以黄家的几十万亩良田为基础,当然,又抢了不少别人的。
就此安置了十万户军属和匠人。
这些人有了肥沃的新田地,家家户户都有丁壮参军。
还得到了贼寇的不少好处。
等与跟杨成良的利益绑在了一起。
所以,他招的十万良家子,跟朝廷经制军队没区别。
定期发放饷银,包吃包住,基本没有克扣。
某些方面来说,杨成良比朝廷做得更好。
经过三个月的紧张操练,这支新军俨然成型。
当然,赵归一回来过两次。
他是看不起这些没见过血的新兵蛋子的。
哪怕他急攻真定府,也从没想过调杨成良的新军去帮忙。
老赵性子粗豪,讲义气。
他回来就是给杨成良送钱送物的。
绝不会带走老兄弟的一兵一卒。
其实,杨成良也看不上赵归一劫掠的乡兵、班军军械。
他掌握着诺大的黄家堡炼铁基地,不缺人不缺钱。
制式兵器打造得相当精良。
几个月下来,铁甲都都出了不少。
他参考了陈家寨马贼的铁甲,也就是沈麟出品的猴版半身甲。
节省了精铁不说,产量也提高了一大截。
赵归一却有些嫌弃。
“老三,你这炼铁坊都上万人了。”
“别这么抠抠搜搜的行不?”
“我要全须全尾的步人甲,六十斤起步的那种!”
杨成良早有准备,老二不要半身甲简直太好了。
他正好拿去装备新军。
“有!”
“这间仓库里全是!”
“二哥,足足两千套步人甲,全是十炼精铁。”
“比朝廷的制式铁甲都好,刚刚六十斤一套。”
赵归一顿时笑逐颜开。
这可不老少了。
出身青州军的赵归一,当然知道步人甲制作不易。
老二能给他整整两千套,显然没偷懒。
“成!”
“前线人多嘴巴多,我这次就给你带了银子,布匹和盐巴。”
“粮食真没有。”
“等二哥打下真定,再给你加倍!”
杨成良脸色凝重地道。
“二哥,这次叫你回来,就是因为澶州、安定一带的七万水路大军已经出发了。”
“我收到的情报很准确。”
“水路我做了布置,能拖他们十天半个月。”
“但是,人家要选择陆路进军的话,兄弟真没法子帮你。”
赵归一没把七万剿匪大军放在眼里。
他现在拥兵不下二十万。
这些都是死了更多的饥民,去芜存菁留下的。
个顶个见过血,发把刀就嗷嗷嗷往上冲的好汉。
第三百四十九章 沈麟的馊主意
赵归一手头永远不缺饥民。
不够就去抓好了。
哪怕他围攻真定府已经超过两个月。
主力部队从没有正经动过。
死在城头下的,全是被刀子逼着上的老百姓。
知府黄炳仁的城防军都杀得手软了。
只要三次冲城而不死的饥民,就得以活命。
他们会被立刻整编入赵归一的大部队。
这么血腥的练兵之法,对于贼寇而言。
省时省力还省粮食,何乐而不为呢?
各头目带了一半儿人肆虐真定下属各县,无人能挡。
最远的,都跑到更南边的邢州城下了。
如今的赵归一,哪里还缺军队?
他的信心都膨胀的没边儿了。
“才七万?”
“上次的情报,不是说,汇集十万大军剿匪呢?”
“哈哈哈,咱老子明白了。”
“还得算上相州、真定的守城班军吧?”
“老三,你挡住了他们的水军,给二哥争取十天就够了。”
“说说,你咋办到的?”
杨成良卖了个关子。
拉着赵归一,装上步人甲就出发了。
一路上,老赵越看越糊涂。
老三随身就带着五千骑兵,显然,都穿了半身铁甲。
但他一点都没意见。
守家也得好底子才行。
“不对呀?”
“你留守马氏、尉氏县的新军也就五万人吧?”
“其他的呢?”
杨成良没好气地道。
“二哥,那可是装着七万大军的船队。”
“挡住他们不需要作足准备么?”
“咱的四万五千新军,这些日子,啥也不干,就砍木头了。”
等两人坐船路过泸水、沁水河口的时候。
赵归一看到无数士卒划着木排,小船。
把一根根长约两丈的尖木头,使劲儿敲进河底。
他才恍然大悟。
“啊呀呀,你这土办法真不错!”
“别看木桩尖儿都不冒。”
“可大船吃水深,必然寸步难行啊!”
杨成良得意地抚摸着三尺青髯。
他很满意这个部署。
“临漳、夹山、忠县相交的三十里河段,都插满了。”
“砸进去很容易,要拔出来就费时费力了。”
“就算拔光了,也也无所谓。”
“泸水下游,咱们可以继续插嘛。”
“这个点子,还是我们的探子偷听来的。”
“据说,是沈麟那小子说漏了嘴!”
赵归一闻言,禁不住哈哈大笑。
“那小子不敢来,偏偏出个馊主意,为难友军?”
“这……该不会是他故意的吧!”
“不不不,不可能!”
“这么干,对他没好处!”
杨成良也笑得合不拢嘴。
此招看似简单。
却对走支流的战船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南下剿匪大军得一根根去清理。
木桩子隐藏在水下一二尺。
天气还冷。
清理的麻烦可不小。
沈麟怎么可能?故意出这种馊主意?
南征大军要是全折了。
富裕的安定还怎么挡住义军?
“二哥,你的北上大队,还有多久才到?”
赵归一也卖了个关子。
“走吧,到了临漳县,你就清楚了。”
杨成良没打算带着新练的步卒去参战。
有五千铁甲骑兵就够了。
两人押着大队马车,下午时分就赶到了临漳县城。
这里,已经没有几个月前的血腥荒凉了。
城里重新住进了几万人。
当然,几乎是清一色的贼寇家属。
抢了那么多地方,抓了几十上百万人。
长得过得去的女子,都被贼寇强行收入房中。
有些甚至还带着孩子。
于是,几十万家庭就这般草草组成。
大片的良田也有人管了。
杨成良很聪明,他知道怎么用人。
那些断手断脚的伤兵,顺理成章的成了各地的管理者。
不忠心的话,他们后半辈子怎么过?
“拜见安定王!”
一帮贼寇首领齐齐拱手。
杨成良呵呵笑着,一个个拍着肩膀走过去,态度温和。
“哈哈哈,不错。”
“陆大江,你小子当上红翎了统领官了?好!”
“沈铁柱、沈铁山,还有陆丰、陈清源……”
“都不错,全都成了黄翎万夫长,好好好!”
贼寇的万夫长,实打实领一万步卒。
红翎统制官率五个万夫长,还另编三千骑兵。
这样的的人。
目前,赵归一手下只有四个。
因为,五万中军,是他亲自统带的。
杨成良的新军没有红翎统制官,全是清一色的万夫长。
表面上,能打的老兄弟,全被赵归一带走了。
这也是杨成良一手推动的。
看似大方。
实则是他看不上那些只知道烧杀抢掠的老兄弟。
新军军规第一条,不得滥杀无辜。
老兄弟也不愿意受这禁令的约束。
大家好聚好散。
跟着归一王吃香的喝辣的,岂不痛快?
“好啦!”
赵归一喝道。
“安定王这次送来两千步人甲,制作精良。”
“陆大江,赵奢,你二部平分!”
赵奢是赵归一的独生子。
而陆大江从一介混混当上五万人的统制官。
跟赵奢平级。
没点本事,他怎会被赵归一提拔重用?
两人连忙跪下称谢。
这帮统兵大将虽说骄狂自大。
他们一向觉得安定王太啰嗦,太妇人之仁了。
可安定王出品的甲胄,大家还是满喜欢的。
无他。
杨成良实在,做出的东西也实在。
赵归一根本不废话,直接发兵北上。
浩浩荡荡的十五万大军,连一个饥民都没有。
老赵是打算跟南下的剿匪大军堂堂正正干一仗。
虚头巴脑的东西就不需要了。
饥民大军只适合攻城练兵。
野战,就是给对方送人头,送俘虏了。
已故的燕王,燕胜北不就是个活生生的教训?
此时的南下大军确实遇到了麻烦。
狗入的贼寇太阴险。
这他娘的,到底插了多少木桩子?
三百来艘舰船刚出忠县地界,就走不动了。
不管是统兵大帅马原,还是水军的副帅邹明贤。
一帮将帅都愁眉苦脸。
“报!”
几艘百担哨船狼狈的跑了回来。
有两艘的船帆都烧掉了。
还好回程逆水,划桨也行。
“大帅,已经探明,沁水河至泸水交汇口的清河镇。”
“三十里路,全是木桩。”
“贼寇还在继续插呢,我们……被敌人哨船伏击。”
“折损三艘,伤亡四十四人!”
嘶?
这可咋办?
三十里水域,你拔桩子还没人家插得快。
那要折腾到猴年马月去?
七万大军人吃马嚼的,就在这浪费时间?
李广利拱手道:“大帅,弃船上岸吧!”
第三百五十章 迎头碰上
南征军大帅马原,神色凝重。
这才出了忠县境,距离真定府还远着呢。
如果走水路,顶多三日就能到达。
陆路看似更近一些。
却不得不走个五六天。
因为七万大军,步卒就就有四万多。
辎重粮草都得靠车马。
行进速度如何快得了?
关键是,一开始就计划走水路去真定。
哪有多少马车可用?
一路过去,都是贼寇攻占了三四个月的县镇。
要不要逐一拔掉?
几百里的补给线路,再分散一批兵源。
打仗的人,还剩多少?
“李参将,能否清理出单向航道来?”
“先让大军通行,剩下的,再慢慢考虑?”
水军副将邹明贤断然否决道。
“大帅,不成的!”
“我们还要考虑夜间行进,很容易出事。”
“现在每艘船上,都满载士兵和粮草。”
“折腾不起啊!”
“更何况,贼寇还在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