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一品寒士-第3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红娘子顿时耷拉着脑袋,噘嘴生闷气去了。

    白娘子见状,安慰她道。

    “咱们铁军,呃,铁锋军分那般清楚干啥?”

    “男兵、女兵不是一样的带?”

    “如今人口多了,各行各业都需要女子。”

    “四千娘子军,我看正合适嘛!”

    陈云颔首赞同道。

    “没错,男人女人都一样。”

    “女子减少了,那男子是不是相应增加些?”

    “既然有足够的兵源,咱们还是提前练着好。”

    沈麟想了想,决定道。

    “那就征一万三千男兵。”

    “新兵凑够三万人。”

    “如此以来,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人参军了,也有了稳定收入。”

    “当然,实在不合适的,就别勉强!”

    学校里,十二三岁的大班学生就不下两万人。

    沈麟现在不缺战马。

    学校也打算每个星期安排半天的骑术训练。

    寒暑假甚至能集训两个月。

    小孩子接受能力强,学东西更快。

    过了年,这些孩子也将编成童子军。

    沈麟更看好自己的学生。

    别的军队,一旦入伍就要干到老。

    好多人到了四十岁,身体不行了才有机会退伍。

    那真是名副其实的“老兵!”

    比如做卤牛肉的老庞,当年不就是这样?

    铁锋军已经确定了五年为期,算义务兵役制。

    到了时间,优秀的军官可以留任。

    其他普通官兵,基本可以退役了。

    梁自忠抚须笑道。

    “四万一千铁锋军,齐装满员,足够了。”

    “只是不知道,能出多少骑兵?”

    沈麟轻笑道。

    “训练一视同仁,优中选优吧!”

    “骑术差些的,可以去搞后勤,驾马车,操作破阵弩。”

    “再次一些的,选入水军。”

    “最后剩下的,可以编成城防步卒。”

    “加强枪盾、射术训练。”

    “没有无用的兵,关键看你用在什么位置。”

    在他的计划中。

    铁锋军只要编成一万重骑,三万具甲轻骑。

    野战决胜,虽能抵挡?

    当然,目前的兵源,很难达成这个目标。

    首先,供应重骑使用的宝马良驹就不够数。

    只能用次一等的战马当备马。

    重骑换装铁杆马槊,对个人力量、技战术的要求太高了。

    欲速则不达啊!

    刚刚讨论完问题。

    三叔沈忠和就一脸焦急地走了进来。

    “都督,食盐告急!”

    怎么可能?

    沈麟来到这个时代,还第一次听说买不到盐的?

    “不会吧?”

    “我们的食盐储备一直不少。”

    沈忠和接过红娘子泡好的绿茶,都顾不得喝。

    他急急忙忙道。

    “我们的储备,确实不算少。”

    “可移民也多呀!”

    “这两个月,不多了七八万张嘴?”

    “官军一撤围,情报科隐藏于各地的外线人员,传回的第一条消息就是,盐价暴涨。”

    “好多乡镇都卖断货了。”

    嘶!

    这倒是个麻烦事啊!

    人可以饿肚子,但少不得盐。

    邱真没有第一时间禀报。

    而是把消息传给沈忠和。

    估计她只是把这事儿当成商贸上的麻烦了。

    显然,她低估了缺盐的影响!

    白娘子蹙眉道。

    “相公,辽军增兵山东路,河北沿海一线恐怕也被封锁了。”

    “如果通济渠再被切断,海盐的来路就断了大半。”

    “陆路运输,稍微出点岔子。”

    “咱们北方的盐价就得震三震!”

    红娘子怀疑道。

    “不至于吧?”

    “西川路的井盐呢?”

    沈麟一拍桌子,凝重地道。

    “不好!”

    “辽国西路军的战船多半出了汾水,打到黄江去了。”

    “黄江航运受到影响,南方的海盐也好,井盐也罢!”

    “都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啊!”

    几人倏然而惊。

    辽鞑子也太凶猛了吧?

    前不久的消息,不是说?

    官军还在跟辽军在绛州前线拉锯么?

    汾河河口的大周水军可不少。

    这么不经打?

    不过,沈麟想起陈梁的船队,不禁哑然失笑。

    咱们都避开黄龙江不走了,就想猥琐些,尽量低调。

    如果辽国的太原水军南下黄江。

    陈梁多半是避无可避了。

    两人对视一眼,心下了然。

    白娘子抿嘴轻笑道。

    “走哪儿都碰到辽人。”

    “鲁大帅会不会骂娘?”

    陈无双偷笑道。

    “干嘛要骂娘啊?”

    “他多半催着陈梁上上上,干他娘的!”

    沈忠和听得一脑门黑线。

    这俩侄儿媳妇,也太彪悍了些。

    三叔我听得好尴尬啊!

    “咳咳咳,都督,你不是说,咱们可以制盐么?”

    “北地盐价暴涨,没准儿,很快就断了货源。”

    “老百姓咋办?”

    “赶紧想招儿解决一下吧?”

    制盐而已。

    对沈麟而言,真算不得难事。

    可盐湖才沉浸了几个月?

    浓度不达标啊!

    含盐量太少,制作成本就高了。

    其实,铁城虽说人数超过了十五万。

    但食盐这玩意,消耗量没有想想的那么大。

    一个人三个月吃一斤盐。

    在这个时代,都算高消费了。

    过量了,耗费大,还对身体不好。



    第四百五十九章 盐场启动

    

市面上卖的可是苦涩焦黄的粗盐。

    杂质和各种有害成分不少。

    当然,铁城居民早在半年前,就不吃这种低档货了。

    沈麟对买回来的粗盐进行了二次提纯。

    苦味当然有,钾盐嘛,对人体却没多大坏处。

    沈忠和也曾经动过外卖的心思。

    亮晶晶的雪花盐,档次高,利润多可观?

    后来,被沈麟阻止了。

    二道贩子有什么意思?

    那点利润能和炼铁、造纸、印书、纺织相比?

    就连水泥和松柏火油弹的利润都高很多。

    几人策马来到和造船场一墙之隔的连片大厂房内。

    此地新建不到两月,并没有挂牌。

    没几个人知道里面是干啥的。

    管事是学校的老师茅元仪。

    这位老兄年近四十,秀才都没考上。

    却对杂学很是痴迷。

    在沈麟看来,他就是这时代的化学家。

    自从盐场建成之后,教书就沦为兼职了。

    别说回家回学校了,他经常几天都吃住在这儿。

    偏偏,盐场目前还只是做些二次加工的活。

    “哈哈哈,都督,您终于舍得来咱们这儿过问一下了。”

    “两位夫人,哦哦,沈三司长,欢迎欢迎。”

    沈忠和摸摸鼻子。

    每到这种场合,称呼总是尴尬。

    民政总共六个司,姓沈的司长就占了三位。

    于是就有了沈二、沈三司长,再加一个管营造的中平司长。

    沈麟很喜欢茅元仪这种专业人才。

    也许他前世技工出身,比较有共同语言的缘故。

    “辛苦了老茅。”

    “测试结果如何?”

    茅元仪顿时愁眉不展地道。

    “不行啊都督,含盐量才1。7%,太低了!”

    沈忠和顿时惊叫道。

    “一点七还低?”

    “老茅,你……你这要求,也太严苛了吧?”

    “岂不是一百斤湖水,就能提炼出一斤七两盐了?”

    “老天爷,这可是两丈深的万亩大盐湖啊!”

    “发了发了!”

    大惊小怪。

    堂堂大司长,一点都不严肃!

    茅元仪撇撇嘴道。

    “都督说海水的含盐量高一倍呢!”

    “看到这两个大池子没?”

    “咱们现在加工粗盐只用了一个石灰池去苦。”

    “如果从湖水里提取,就得过草木灰池子沉淀。”

    “再加上几次过滤,入水泥晒场晒成半干。”

    “最后还得再溶解,再过滤,蒸干水分才能得到可以食用的雪花盐。”

    “成本很高的!”

    听起来,好复杂!

    沈忠和一脸紧张之色,巴巴地问道。

    “那……成本到底是多少?”

    沈麟撑开食指拇指,做了个手势。

    “一斤……将近八文钱。”

    “确实高了!”

    幸好他还没足够的技术,给食盐加碘。

    要不然,造价更高。

    “才八文钱?”

    这下,就连红娘子都憋不住了。

    你俩这表情,咱们还以为要八十文呢!

    “相公,外面的粗盐都涨到三十文一斤了好吧?”

    沈忠和连连点头附和。

    “是呀是呀!”

    “咱们出的,是好了无数倍的雪花盐。”

    “老茅不是说了,连苦味都去掉了吗?”

    “买个七八十文都不算贵吧?”

    茅元仪捻着三缕青须笑道。

    “你这么算起来!”

    “咱们八文钱的成本,还真不高。”

    沈麟苦笑道。

    “可是,本官原计划就零售三十文一斤啊!”

    白娘子眨眨美丽的眼睛,若有所思道。

    “相公,你是打算以低价出售雪花盐。”

    “把北地的劣质盐驱逐出去?”

    沈麟赞许道。

    “无暇,你说的没错!”

    “北地的市场很大。”

    “我们有能力制造更好的雪花盐,当然就不能看着老百姓受苦嘛!”

    “不过,卖三十文一斤的话,利润就不咋的了。”

    沈忠和擦了把额头冷汗。

    我的亲侄儿,大都督啊!

    你总不能把咱铁城的任何一件产品,都跟精铁和造纸去比吧?

    那玻璃的利润更是夸张,卖不出去有何用?

    “别别别,都督!”

    “各地的盐业大亨,跟官府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他们……黑白两道通吃啊!”

    “我觉得六十文的零售价,四十文的批量出货价最稳妥!”

    “咱们这买卖,赚钱虽不可少,造福百姓才是主要的嘛!”

    茅元仪早就想开工了。

    无奈沈麟对含盐量的要求太高。

    他觉得自己已经蹉跎了两个月,不能再等了。

    “都督,沈三司长言之有理!”

    “外面不是缺盐么?”

    “这也是占领市场的好机会嘛!”

    沈麟仔细算了算。

    一立方湖水,就目前的含量,也能出三十多斤盐了。

    如果大搞盐业,产量绝对吓人。

    当然,沈麟不确定,地下的卤水会不会断。

    想想如此巨大的荒草滩,广袤的盐碱地。

    经过不知道多少亿年的演变积累。

    沉积的盐分,应该及其丰富才对。

    自己这个盐场,一天才耗掉多少方盐水?

    几万分之一而已。

    盐水浓度还会一天天增加的。

    因为,进出水可以控制。

    特别是大半年的少雨季节。

    没准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