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一品寒士-第5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可没怎么作孽。

    就算想作

    孽,上面也不让。

    天佑帝还想争取民心呢,首先不得争取当地的士绅阶层拥护?

    得罪不起那些士绅阶层,自然就搜刮不到财富。

    穷苦百姓能刮下几两油?

    辽军当然是为了劫掠而来。

    但焉支孟元的重心放在杨成良的地盘上,还没顾得上邢州,怀州那两府几个县。

    吃相再难看,也得装装纯良吧?

    辽皇的战略计划,原本是要把泸水西岸的两府十一县打造成围攻铁城的前进基地。

    驻扎几十万军队都是轻的,粮草不得尽量就地解决?

    因此,避免杀戮,辽军也不得不为之!

    忙忙碌碌到了四月中旬。

    难民总算回归家园,渐渐安置下来。

    黄家堡的伤兵们也纷纷出院,就剩下两千来号缺胳膊短腿的还得继续治疗。

    别看活下来万余人,加上以前的伤残义军,总数足有四千。

    沈麟大手一挥,这些人都能享受铁锋军的伤残官兵待遇。

    除了二十两抚恤银子照发。

    他们在疗伤期间,也按照惯例,参加了识字班和基层管理培训。

    再过一个月,他们就会分到两府十一县去充当村长、里长等基层官吏。

    此战,铁锋军的伤兵也有一部分退役,当镇长,县尉什么的也够

    。

    白娘子亲自征求周尚坤和罗定山的意见。

    如果他们愿意退役,同样能获得铁锋军的同等待遇。

    周尚吉擦了把眼泪感激地道。

    “二夫人,大都督能把那四千多伤残兄弟安排得妥妥帖帖,我们无以为报啊!”

    “末将麾下的每一个骑兵都表示,愿意加入铁锋军。”

    “为了抗辽,为了光复中原,我们愿意尽一份力。”

    罗定山也激动不已。

    “二夫人,我们剩下的六千零五十八名守城军,都愿意加入铁锋军。”

    “其中,有三分之一都是骑兵,其他的也经过半年甚至一年的骑术训练。”

    “每个人,都至少杀过一个鞑子或者二鞑子!”

    “我们……是老兵!”

    白娘子很欣慰,她也舍不得让这帮身经百战的老兵解甲归田。

    杨成良都不在了。

    最后的隐患也没了。

    “我代表大都督,代表铁锋军欢迎你们!”

    这次整编的,还有去年底毕业的三万多娃娃兵,一直在露水谷营地训练着。

    当然,如此远远不够。

    铁锋军自然要在新附之地发展一批军属。

    白娘子已经着手从各地挑选二十万良家子,陆续进入训练营。

    这个比例,对二八十万人口基数而言,实际已

    经是极限了。

    因为,几年来,他们就有过三十万壮丁死于抗辽之战中。

    铁锋军的阵亡率很低,成为军属,无疑是带动当地人过上好日子的捷径。

    普通一兵的月饷就有一两半。

    他们吃住都在军营,没什么额外的花销。

    这笔饷银足够养活一家老小了。

    再说了,家家户户在乡下的,都能分田分地。

    住在城里的,只要有户籍、地契证明,原来的店铺买卖也会发还。

    家里人又不是啥也不干。

    二十四万新兵将编成三个军。

    分别由第一、第二军、第三军派人训练,最后也会跟他们合编。

    毕竟,这三个军实战经验最多。

    沈麟提议,三个月后。

    第一军,新一军合编为第一集团军,陈云为大将。

    第二军,新二军合编为第二集团军,陈风为大将。

    第三军,新三军合编为第三集团军,吴七为大将。

    其他四个军也别羡慕。

    将来都会一一整编,梁自忠,虎大龙、韩朝先、梁直都是未来的集团军大将。

    只是目前没那么多兵员,也养不起而已。

    未来的集团军可能会辖二到四个军,并不固定。

    为何?

    地盘大了,有主战的,也有留守的。

    留守的部队派人去增

    援主战部队。

    一方减少一个军,对方相应增加,很正常。

    平均下来,每个集团军拥有三个军的样子。

    但要达到这一步,就不知道何年何月了。

    近两百万常备兵力,在这个时代,是不可想象的。

    就目前要养的八十八万人马。

    一个月就要一百多万饷银。

    还没算上军备和口粮呢!

    害得民政部自部长周元以下,大批官员紧张了半天。

    咱们养得起么?

    好在,大都督确实是划钱小能手。

    光是银庄的存银交了个底,一帮人就踏实了。

    足以坚持三年以上。

    官兵饷银以存折形式发放,不是每一个人到月底都把钱取光的。

    实际支出的并不多。

    再说了,庞大的军费支出,一样能带动地方消费。

    按照经济学规律,一两银子能撬动十倍以上的消费。

    在古代肯定达不到。

    五六倍总有吧?

    这会回馈多少商税、粮税?

    所以,在可控范围内,舍得花钱,并不意味着败家。

    另外,铁城的对外贸易,可比商税、农税更赚钱。

    目前,用于地方建设,免费学校的支出,两税根本不够。

    还得民政部下属的矿山、工厂利润找补呢!

    军队,得继续靠大都督的产业来养!



    第七百五十四章 远航归来

    

随着第五军、第七军的回防。平城、真定方向并无辽军的大规模调动。

    情报司的消息不断传回来。

    应州王的三十万铁甲骑兵屯兵于鼎梅山外,并无进入平城地界的意思。

    铁锋军也闻弦歌而知雅意,你不是怕咱们强攻中牟山一线,突入河东路么?

    现在,大军调回来一半,你个老小子还想玩什么把戏?

    梁直、虎大龙的部队一到位,故意闹出大动静。

    相继向平城、真定一带边境线派出大量侦查部队。

    一时间,探马四出,小规模接触战打得如火如荼。

    两地驻防的辽军和伪周军风声鹤唳,紧张得不要不要的。

    可半个月过去了,也没见铁锋军大部队开过去。

    渐渐的,消息明了,小规模冲突也消停了不少。

    搞了半天,又是咱们的人在主动撩拨?

    耶律大越你吃饱了撑着?

    在大名府待得好好的,非要跑鼎梅山一线吃屁呀?

    害得人家铁锋军反应这般激烈?

    你明明知道焉支孟元和伪周朝廷合兵三十万都被人家吃了个精光。

    耶律瀚海至今还被压着打呢!

    有本事,你就带着三十万铁骑去踏平安定府呗?

    就连达鲁桑杰在平城龟缩着都暗骂驴

    球子的。

    他恨不得立刻带着手里的七万铁骑脱离跟黑松山铁锋军的接触,跑得远远的。

    皇帝和应州王是不是晕头了?

    就目前这种形式,你抽调几十万兵力,就别再铁锋军面前蹦跶了。

    搞不好,人家虎口一张,就连骨带皮地给吞了。

    要打,就集中所有兵力,行雷霆一击。

    舍不得,就别抠抠搜搜地跑去送菜。

    可惜,达鲁桑杰这样的明白人,手里的权利太小,起不到决策作用。

    他也只有憋气的份儿。

    铁城,沈麟看到局势缓和,又一头扎进实验室了。

    四月初,第一家电池厂投产。

    干电池,蓄电池应运而生。

    手电筒什么的开始小批量装备部队。

    四月十号,大。大小小共八个型号的电动机宣告定型,随后投入生产。

    各家工厂逐步进入电力时代。

    沈麟也在实验室造了个装电池的剃须刀和风扇,

    相信,过不了多久,这些玩意都回出现在市面上,彻底让大伙儿乐开怀。

    三天后,第一台电焊机在船场完成了验收,顿时被各大工厂的管事们喜欢上了,强烈要求大力投产。

    梁自成更是嚷嚷着,船场先要一百台。

    造钢铁大舰,主结构用

    热熔铆接技术没错,可内部大多数地方都可以电焊嘛!

    双管齐下,起码节省一半的造船时间。

    四月十六日,长长的汽笛声响起。

    五艘军舰鱼贯驶入码头。

    自去年十一月出发,跨越汪阳大海的远洋舰队终于归来了。

    一艘不少!

    花了五个多月时间呐!

    “报告大都督!”

    陈梁站的笔直,身后的海军官兵一起举手致礼。

    “海军先遣队,圆满完成任务。”

    “应到官兵一千五百人。”

    “实到一千人!”

    “哗!”

    前来迎接的官员、军将和所有军民心中一沉。

    伤亡这么大?

    沈麟瞪了他一眼,说话利索点。

    别吓着人!

    陈梁赶紧道。

    “还有五百官兵驻守南美洲橡胶湾,等待替换。”

    “此次远航,我们带回五千吨橡胶,一批美洲特殊植物和作物。”

    “末将所部官兵,无一损失!”

    “哗啦啦啦!”

    现场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来去几万里,耗时五个多月,穿越了多少惊涛骇浪?

    居然,没有一艘船,一个兵的损失?

    这简直,就是奇迹!

    沈麟庄重地回了个军礼。

    “远征的将士们!”

    “辛苦了!”

    “你们进行了一次

    跨时代的远征,带回了我们急需的东西。”

    “也把我铁锋军的赫赫军威传到几万里的海外。”

    “这叫什么?”

    “这就叫扬国威、军威于外域!”

    “历史,会铭记你们的功劳!”

    “你们每个人,都将青史留名。”

    “好了,下去放个假。”

    “好好休整!”

    “下一次征途,还在等着你们呢!”

    “虎!”

    “虎!”

    “虎!”

    ……

    回程一共四十五天。

    陈梁还在金山、长崎和长山东港修整了三天。

    近海和内河航行又花了三天。

    实际上,他回来的速度已经创纪录了。

    就算放到后世,跨越上万海里,不过耗时四十天左右,都算不慢了。

    一筐筐干干的乳白色块状物被卸下船来。

    沈麟激动的摩挲着,检测着。

    没错,这就是橡胶!

    “各位,我们又一块短板被补上。”

    “大工业时代,来临啦!”

    “袁世杰,按照之前的硫化工艺。”

    “马上送往你的橡胶厂,开工!”

    “遵命,大都督!”

    袁世杰也是最初的落魄老师。

    几年下来,他已经成为继茅元仪、袁天刚之后的又一位理工干将。

    陈梁招呼海军官兵珍而重之地抬出好些

    个大木箱和花盆。

    箱子里装的都是在种子和块茎。

    “大都督,这就是您要的土豆、玉米和落花生、向日葵、南瓜,还有西红柿种子。”

    “这些盆栽,就是我们在路上靠近蒸汽房培养的西红柿苗子。”

    “诺,这箱是可可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