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唐雄-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白赶到越州之后,流连于会稽山、镜湖、天姥山、兰亭、东山等地,在越中寻仙问道,留下了近百首诗篇,在昔日西施浣纱的茑萝山下,以生花妙笔为浣纱石上的越女留下了一幅幅优美的速写。

    从会稽归来之后,李白在荆门呆了数月,虽然他思乡心切,但因为没有一点功业成就,自觉无颜回转家园,于是来到洞庭湖把吴指南的尸骨移葬到江夏。在江夏时,李白结识了僧人行融,经行融的引荐,来到襄阳拜见孟浩然,并与孟浩然一见如故,成为了好友,于是写下了著名的五律诗《赠孟浩然》。

    开元十五年,经孟浩然的撮合,李白做了前宰相许圉师的倒插门孙女婿。随后,李白便在安陆稳定地生活了下来,而且这一呆便是整整十年,直到如今客居长安的孟浩然接二连三地给李白去信,声称大唐官场正在整饬吏治,说不定来长安会寻到入仕的机会,李白这才北上,第一次走进了大唐长安。

    实际上,就算孟浩然不去信催促李白,按照历史原来的轨迹,寄人篱下的李白也打算再次开始游历天下的生活。这十年中,他与首妻许氏的感情倒也恩爱,并且养育了大儿子伯禽和女儿平阳,可谓是安心享受了一番天伦之乐。然而,诗仙的人生理想是做一只自由自在翱翔于天际之间的大鹏,又岂能长久地被家长里短的琐事羁绊住脚步?

    李白虽然迟早会走出安陆,可他的人生轨迹却因为周二从平康里的街巷中走出来而悄悄地发生了一些他自己也永远无法知道的变化。

    孟浩然为什么要客居长安?因为学而优则仕是古代读书人的理想和目标,老孟一代名士,诗名早已传遍天下,可惜在仕途上一直没有建树,所以他才受好友王维之邀前来长安寻找机会。

    如果按照孟浩然原来的人生轨迹,他在长安呆了两年之后,只是认识了一些风流名士,却没有机会挤进早已人满为患的长安官场,最后只得郁郁寡欢地返回襄阳。

    然而,周二的华丽转身,却吹皱了一池春水,让孟浩然看到了希望。

    如果周子谅没有周二在背后出谋划策,那么他如今便不可能成为吏部员外郎,专门协助吏部尚书和侍郎对大唐官吏进行量化考绩和末位裁汰,而大唐官场上的冗官闲吏如果不能被清理出来,哪里能给孟浩然倒腾出来位置?

    虽然孟浩然不知道大唐官场上的这次地震,其实源自于周家二郎,可自从他在承恩楼上参加了张九龄的宴请之后,便与周家二郎成了名副其实的忘年交。

    周二不仅有才华,而且不矫揉造作,对待朋友也足够大方豪爽。他知道孟浩然在长安的花销不小,可前来长安时所带的盘缠已经告罄,所以便以润笔费的名义,让承恩楼时常对孟浩然资助一些钱财。

    为什么说是润笔费呢?因为孟浩然经常在承恩楼上吃酒,为了不白吃白喝,便做出一些上佳的诗篇来赠与承恩楼。陈贵云每次都欢欢喜喜地接住,然后以孟浩然的诗作上佳为由,不仅抵消酒钱,还一定要赠送他一些润笔之资。对于承恩楼的这份好意,孟浩然自然欣然笑纳,以解燃眉之急。

    周二的做人之道,无疑为孟浩然留下了文人的尊严,自然让老孟心中存着感激之情。所以,当周二来跟老孟打听关于李白的事情时,老孟便动了心思,觉得将李白引荐给这位尚未及弱冠的青年,说不定会促成一段金兰之交。

    李白在孟浩然的三番两次鼓动之下,终于坚定了心思,辞别了家中的妻小,在前几日抵达了长安。

    为了表示对“谪仙人”的尊敬和重视,周二特意挑了这家名为“正阳”的客栈,作为李白来长安后的落脚之处。李白爱女名曰平阳,此家客栈的名字中正好有个阳字。更重要的是,正阳寓意着红日东升、光芒万丈的景象,却是一种美好的祝福。

    以李白的才情,自然能够体会得到东道主周家二郎希望他此来长安可以做出一番事业的良好心愿。

    所以说,李白的人生轨迹从他见到周二的这一刻起,注定将会发生许多的变化。

    李白这几日与周二交往下来,发现周承业虽然年纪比自己小了一半,可为人圆融通达,不仅豪爽健谈,而且屡屡有令人惊奇之语,仔细想来却是直指本心,悟透了人性和世事。

    “若是早知道长安城中有二郎这等人杰,我只怕早就前来结识一番,哪里等得到现在才相逢!”李白大笑着说道。

    周二急忙摆手说道:“太白兄此语真是折煞小弟!若论人杰,普天之下能与太白兄之才情相媲美的,只怕唯有子美兄了。”

    这被周二称作子美的人,便是周承业降临大唐之后第二个想要见到的牛人,诗中圣人杜甫,杜子美!

    杜甫今年二十三岁,比李白小十一岁,虽然出生于巩县,却是在祖父一辈从襄阳迁至北方居住。当他二十岁时,李白三十出头,当时李白的诗名已经传遍天下,年轻的杜甫心向往之,于是在开元十九年漫游吴越,可惜那时候李白已经做了上门女婿,正在湖北安陆老老实实地带孩子呢,所以很遗憾地没有遇见。

    如果按照历史原有的轨迹,杜甫与李白的相遇要在后年,如今因为周承业的关系,却是提前了两年在长安相遇。

    只是,此时的杜甫虽然有了诗名,可与李白相比,尚不在一个层面,就算是与习惯性做文贼的周二相比,只怕还要略输一二。不过周二可不在乎,既然他将诗仙忽悠到了长安,又怎么会放过未来的诗圣呢?

    刚到长安的杜甫,见周二如此称赞自己,急忙自谦地说道:“二郎你这是要羞杀我也!我与太白兄岂能相提并论,以我之见,倒是二郎的诗作才情有了几分太白兄的风骨!”

    周二听了这话,心里虽然有些飘飘然,可嘴上却不敢承认,他说道:“听闻子美兄十九岁时便出游郇瑕,二十岁漫游吴越,步太白兄之后尘,在吴越之地留下许多名篇佳作。这一次,我特意将二位请来,可是要促成一段文坛佳话!”飘天 文学注册会员推荐该作品

………………………………

第一七五章 混迹官场从来难

    

    在后世,杜甫是一位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受人尊崇的伟大诗人,可惜在他生前,却是一直郁郁而不得志,不仅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就连在诗坛上的名声也并不是后人想象的那么响亮。

    所谓的“诗圣”、所谓的“诗史”等等光环,跟活着的杜甫毫无关系,那些赞誉之词都是在杜甫死后许多才被后人所传扬。

    如果非要拿谁与杜甫的落魄人生相比较的话,后世的家曹雪芹便是如此,世界著名画家毕加索也是如此。他们在活着的时候,过着清贫苦寒的生活,却创造出了人类艺术殿堂内最有价值的瑰宝。等他们怀着落寞苦寂的心情告别了尘世之后,人们才开始追捧和赞扬他们无与伦比的才华。

    这次周承业将李白忽悠到长安还费了一番功夫,可将杜甫从巩县邀请到长安却是十分容易。

    原因无他,周二托人前去告诉杜甫,说李白来长安了,可能有机会做官。

    此时的杜甫,从外地返回老家巩县参加完了本年的乡贡,并且中了举人,正在准备明年前往洛阳参加的进士大考。

    说起这乡贡,却是源于大唐的科举制度。在唐代,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唐初,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俊士等科不经常举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后来渐废。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

    常科的考生一般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生徒,另一个是乡贡。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出身,而送往尚书省受试者叫生徒;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应试者叫乡贡。

    唐高宗以后。进士科尤其为世人所看重,大抵是因为唐朝的宰相多为进士出身。由乡贡入京应试者通称为举人,州县考试称为解试。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礼部试都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闱也就是考场的意思。

    杜甫通过了乡贡的考试。便有了明年前往东京洛阳参加进士科考试的资格。如果周承业这次不邀请他前来长安,那么杜甫明年的考试结果便是落榜,然后他会意兴阑珊地向东游历,在齐鲁之地见到李子琰的爷爷,北海太守李邕。

    然后。杜甫便会在山东一带遇到李白。而此时的李白,也是一副失意落魄的样子,因为他第一次入长安求官而不得,只好向东游历散心。

    李白自称是兴圣皇帝九世孙,如果按照这个辈分,那么李白与李唐诸王实际上是同宗,跟大唐皇帝李隆基其实同出一源,甚至应该归入陇西李这个超级大郡望的名下。然而。这个身份背景并没有给李白在仕途上带来任何便宜和好处。

    杜甫的祖上是东汉名将杜预。他的祖父杜审言更是武周时期有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世称“崔、李、苏、杜”,而他的父亲杜闲还曾官至兖州司马、奉天县令,可这些家世背景同样无法帮助杜甫在官场上寻到一条捷径之路。

    在僧多粥少、狼多肉少的情况下,在其他各行各业皆不如读书进士有身份、有地位、有保障的情况下,学而优则仕就成了大唐文士们无法绕开的人生选择。

    从李白和杜甫这两位超级牛人在仕途上的不如意可以看出。自古至今,想要混迹犹如大染缸一般的官场都不容易。官场有官场的规则。哪怕你是诗仙和诗圣,哪怕你的先辈祖宗如何了得。如果摸不清门道,一样会被拒之门外。

    就像现如今的周家二郎,虽然躲在父兄的身后闷声发大财、数钱手抽筋,可他要是想混进大唐官场弄个一官半职,那也不见得就多么容易。如果周二不能顺利地获得门荫资格,并且得到皇帝的青睐重视,那么终其一生,他也就是混个闲散无职的官儿当当,连父亲周子谅监察御史的高度都无法达到。

    大唐此时的人口大概四千多万不到五千万的样子,比之后世十几亿的人口,确实算少的。但是相对于人口而言,大唐的官位更加的稀少。想一想后世公务员考试那种火爆拥挤的场面,大家就不难明白在大唐朝想要混一个官儿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公务员不过是政府机构中的办事小吏,身份地位如何比得上有品有秩的朝廷官员?那怕是一个下县丞或者下县尉,论起级别来,也相当于后世的处级干部了。

    因此,杜甫此来长安,既是为了见李白,同样也是为了寻找入仕的机会。

    别看杜甫博览群书,文才一流,可他对于进士考试照样没有什么信心。这些年来,诗文俱佳却屡屡落榜的文士海了去,谁也不知道主考官和皇帝选官用人的标准和心思。更何况,只要是考试,就总有暗箱操作的黑幕和潜规则,而这样的方便之门显然不是为杜甫这种人准备的。

    杜甫在长安见到李白之后,两人果然是一见如故。李白欣赏杜甫的为人质朴和君子之风,杜甫崇拜李白的奔放洒脱和自由高洁,两人见面这几天,差不多就是食同桌、行同车、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