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雄-第1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最后,也是一个比较隐晦但却不得不说的问题。凡是身上具备了浪漫色彩的皇帝,都喜欢女人,而且是无女不欢的那种。以李隆基养了三十多个儿子和二十多个女儿的成绩来看,毫无疑问他的精力是很旺盛的,在床上的战斗力可谓是皇帝中的战斗机。
然而,再厉害的战斗机,到了五十多岁以后,他也会从喜欢“一月三十一日”的猛男变成喜欢“十二月一日”的老家伙。在这个时候,不服老的李隆基没了与自己朝夕相伴二十多年的武惠妃,然后得到了儿媳妇杨玉环。
终于,巨大的隐患形成了。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宵。
*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自从李隆基将主要精力都投注在新承恩泽的杨玉环身上之后,他在享受到巨大的鱼水之欢的同时,每天早晨却是变成了被掏空身子的软脚虾,哪里还有精力理朝问政?
既然没有精力,于是他对已经成为首辅宰相的李林甫说:“以后就不要每天早朝了。除非特别重大的事情向我汇报,其他的事情你看着处理就行。你办事,我放心!”
好么,李隆基这一放手不要紧,却让妒贤嫉能的李林甫把持了大唐朝政差不多十几年。李林甫因为不是科举进士出身,所以他便刻意打压士人文官和汉人高级武将,并且重用那些非汉族血统的边关武将,从而导致了沙陀人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坐大,最终爆发了安史之乱。
像当时的大唐一代战神王宗嗣,便是因为李林甫的陷害,而在四十五岁处于人生正干事业巅峰的年纪时,便郁郁而终。若是论打仗的本事,小字辈的郭子仪和李光弼等人根本无法同王宗嗣相提并论。如果王宗嗣当时没有郁闷辞世,以此人的绝世韬略,后来的安禄山和史思明绝对不够他收拾的。
可以说,如果不是李隆基的主动放权,如果不是李林甫的独断专行,安史之乱的爆发将为降低至最低。而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正是葬送了开元盛世的重大根源,虽然盛极而衰是历史无法摆脱的宿命,但如果没有这场兵祸,那么大唐的根基就不会被迅速摧垮,就像一座大厦的倾覆,可能要延续很长的一段时间,而不是轰然坍塌。
周承业正是看准了此时的李隆基喜欢听人奉承,喜欢所有人天天惦记着他的丰功伟绩,所以便投其所好地说了那一大段的拍马屁的话语。
既然要对付的是口蜜腹剑的李林甫,那么周承业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与李林甫比谁更加肉麻,比谁更能讨到李隆基的欢心。只有得到了李隆基的绝对信任和支持,周承业才有机会将一些自己的“私货”夹带到大唐的朝政之中去,最终在潜移默化之中扭转历史原有的轨迹。
平时天天都要拍李隆基马屁的高力士,在听了周二这番诚恳之极的奉承之语后,浑身都起了一层鸡皮疙瘩,不过他是真的对周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拍马功夫十分欣赏。
心情甚好的李隆基,听了周二这番发自肺腑的称颂,更加开心了。他摆摆手说道:“你小子,一张嘴似乎抹了蜜糖一般,专挑朕喜欢的话语来说!不过今天可不能遂了你的心愿,朕必须重重地赏赐一次于你,让天下人看看朕对于身负报国之志的少年才俊从来都很重视和栽培!”
李隆基这话说的可就一下子上升到了政治高度之上。他说自己准备重赏周承业,是因为周承业是大唐新一代少年才俊的杰出代表,赏赐了他,就是要树立一种用人的导向,鼓励大唐的年轻人懂得报效国家。
到了这种时候,皇帝赏赐周承业什么,他都要结结实实地接着,再不能推辞了。
高力士似乎觉得此时适合再给兴致很高的皇帝加一把火,于是说道:“陛下今日与周家二郎在宫中谈论的情形,像极了昔年与宗嗣将军在宫中谈论兵法。说不得,今日陛下重赏了周家二郎,来日承业也会有一番宗嗣将军那样的造化!”
原来,盛唐一代战神王忠嗣在九岁时,他的父亲、时任太子右卫率和丰安军使的王海宾战死于吐蕃松州保卫战中,追赠为左金吾大将军,他本人也被宫中抚养,玄宗收为假子,并赐名为忠嗣。有一次,玄宗和他谈论兵法,据史载,小小年纪的王宗嗣便可以“应对纵横,皆出意表”。
高力士提及此事,却是在暗中帮着周二提高他在皇帝心目中的好感度和信任度。
如今的王宗嗣,虽然尚未登上四镇节度使那个令人叹为观止的高度,但依然已经成为大唐军方少壮派的领军人物,正与兵力强盛的吐蕃人打的不可开交,而且屡屡获得大捷。而李隆基此时对于王宗嗣的信任和喜欢,也正处于继续上升的阶段。
在开元十八年时,十八岁的王忠嗣便出任了兵马使,多次在河西、河东等地跟随河西节度使萧嵩出征。同年,萧嵩入朝以后,王忠嗣迎来了他军事生涯的第一仗,即玉川战役。此战前王忠嗣侦察得知,吐蕃大赞普正在玉川检阅军队,于是决定率部攻其不备,但遭到其他将领的反对,王忠嗣却坚持己见,仅仅率领三百精骑星夜出击,结果斩敌数千,吐蕃赞普仓皇逃走。
以前,大唐的骑兵在人数与吐蕃人相当时,从来就难以获胜。这一次,十八岁的王宗嗣却能仅凭三百人便杀敌数千,这是多么华丽厉害的强势出场啊!
听到高力士将周承业与王宗嗣相比较,李隆基也是点了点头,欣慰地说道:“高将军这么一说,我还真的想起了当年宗嗣儿在宫中时的情形。如今时隔十数载,宗嗣已经年近三十,却有一个像他当初一样喜欢谈论兵事的少年出现,当真是我大唐之幸也!”
高参出身的周二,自然对于王宗嗣这位打的吐蕃人、突厥人、契丹人抬不起头来的牛人那是再熟悉不过,也是发自内心的尊敬与向往。当他听到李隆基和高力士将自己与王宗嗣做比较时,内心之中一阵狂喜,此时就算皇帝啥也不再赏赐于他,这次进宫也绝对是赚到了!
但是,一向对自己喜欢和认可的人都十分大方豪爽的李三郎,今日既然决定了要重赏于周承业,又岂会只是说说而已。
经过刚才高力士在旁边轻轻敲了一下边鼓,皇帝已经确定了对于周承业的赏赐,于是正襟而坐,朗声宣布了一个让周承业意想不到的任命和赏赐。
………………………………
第一八六章 豪赏
第一八六章豪赏
毫不讳言,周承业在与李隆基相处的每一回,都是处心积虑地想着如何讨好和迎合皇帝,这种做法无疑会受到一些自诩为君子之辈的鄙视和非议。
但是,周二不在乎君子们的意见和态度,他只在乎伟大的皇帝陛下是不是在乎他这个俗称毛都没长齐的小家伙。
对于秉持实用主义的周二而言,君子们的肯定和颂扬,不能改变大唐的命运,可李隆基的支持却是他走向成功的关键。
他现在所做的一切,用一句通俗易懂的话来形容,就是在与吃人不吐骨头的李林甫争抢升级的经验值。李林甫在政坛上获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便是得到了李隆基的绝对信任,而这正是周承业想要取而代之的方面。
皇帝的绝对信任和依赖,就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持剑的这个人一心为公,能力和德行非常出众,那么他就会辅佐皇帝开创一代盛世,比如张九龄;如果持剑的这个人包藏私心,只想着排除异己、恃强固宠,那么他就会将一个强盛的国家推进祸乱的深渊,譬如李林甫。
周二如今的身份和地位,自然无法与李林甫相提并论,但他却在通过自己的办法来延缓和阻止李林甫过早地摸到剑柄。
龙颜大悦的李隆基,当着高力士和负责帝王起居注的文官之面,终于宣布了对周承业的赏赐。
“兹有周家二郎承业,忠君体国,聪慧爱仁,身负报国之志和文韬武略,连番向朕献上国之重器,为嘉勉其志其行,特封赏其为千牛卫府司录参军、四门助教、武库署监事。另,素闻周承业之兄承志入四门就读以来聪慧刻苦,品学兼优,从即日起简拔入国子学就读。”
李隆基一口气说完,不仅赐了周承业三个官职,而且还捎带着赏赐了他哥哥周承志!
其中,千牛卫府司录参军亦可称呼为录事参军,乃是从八品上的武官实职,而且还与唐代的监察制度密切相关。因为唐代中央监察制度,包括御史台、谏官和封驳官三个部分,而地方监察制度,则包括巡察使的监督和录事参军的监督两部分。
周承业的父亲周子谅如今便是御史台的监察御史,而且还是十五个监察御史之中人气最旺的一个。他负责中央的监察事务,虽然只是一个正八品上的官职,但因为手握天宪,所以气魄很大,用一句话来形容的,那就是“御史出使,不能动摇山岳,震慑州县,为不任职”!
如今,皇帝赏赐给周子谅的儿子周承业一个从八品上千牛卫府司录参军的武官职,让其负责监察京中千牛府的日常事务,可谓是相当给力的一个封赏。
什么叫做老子挑葱儿卖蒜?这周家父子两个便是了!
当老子的从事监察中央的职务,可谓是“中纪委”的实际办事官员;当儿子的如今从事监察千牛卫府这个“中央警卫团”的职务,可谓是军纪委的实际办事官员。
仅仅是一个有实职的千牛卫府司录参军的职务,已经是许多门荫子弟的梦想了,但周二的幸福还只是个开始,皇帝赏赐给他的四门助教和武库署监事,依然是实职,而且其中四门助教还是文官之职!
四门助教,顾名思义便是四门学馆的助教了。其级别与录事参军相同,亦为从八品上。李隆基赏赐周二这个官职,也是有着充分的理由。四门学中有专门从事诗词歌赋教授的助教,以周二这个文贼如今在帝都诗坛的名声,去当个专门教授诗词的助教,谁敢说他能力不行?
可怜大唐每年有多少士子想要混个入仕的出身都难,而李隆基为了显示自己的大方,不仅赏赐了周承业从八品上的武官职务,而且还买一送二地搭给了周承业两个职务。
至于最后一个职务武库署监事,则是因为周承业献上马蹄铁有大功劳,上次皇帝便准备赏给周承业的官职,这次一并也送了出来,凑足了一份大礼。
武库署监事乃是正九品上的官职,虽然比前面两个职务低了一些,但也不是可有可无。今后周二如果继续有类似于马蹄铁这样的发明献给李隆基,那么仅仅因为他这个武库署监事的职务,皇帝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继续赏赐于他,而不用顾忌三省长官和谏官们的非议阻拦。
目前,周承业得到的赏赐都是一些尚无法引起朝中大佬们反对的小官职,所以皇帝也就不用顾忌大臣的看法和议论。特别是那两个军职,更是没人敢出声反对,因为大唐军队的人事任命,向来是一块禁地,只能有李隆基说了算,要是哪个不知死活的家伙跳出来反对,除了惹来皇帝的猜忌之外,不会有任何好果子吃。
谁敢说十七岁的周承业就干不好司录参军这个军职?你这是在怀疑圣明的大唐皇帝陛下李三郎的选人用人的眼光么?那请你告诉我十八岁便出任边将,首战便以三百骑杀了数千吐蕃兵的王忠嗣牛不厉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