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雄-第1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郭英义将信将疑地接过了周承业递上的一份计划书,然后飞快地浏览了一遍,居然真的不在花钱的事情再跟郭元忠纠缠,而是接着问道:“那你再跟老子讲一讲什么叫做‘全线覆盖与重点防御兼顾’?我怎么以前从来就没听过这种说法?”
郭元忠也不罗嗦,转身就将屋角的一个牛皮圆筒抱起来,然后从里面抽出一张厚厚的牛皮纸张,呼啦呼啦地铺在了屋内的大条桌上,然后指着一份地形图说道:“这是我们几个月来手绘的鄯州地形图,这是振武军驻守的石城山,这是定戎城,这是药水河,这是安人军所在的位置,这是白水军所在的位置……”
“经过测量和计算,安人军与白水军还有宣威军呈三角形布防,相互之间形成了有效的支援和掩护。但是,安人军、河源军与振武军的距离却多出来了三十里路,因此这一片狭窄的区域便是三军之间的防御空隙……”
随着时间一点一滴地向前推移,郭英义已经彻底被自己侄子打败了。他实在没有想到不过半年时间的军中锻炼,自己这个当初在长安城内鬼混的纨绔侄子竟然有了这般惊人的见解和本领。
当然了,他心中也非常清楚,郭元忠有这么大的变化,跟一旁笑着不说话的周承业有着很大的关系。
………………………………
第二二三章 举荐牛人
等到郭元忠汇报完毕时,在这期间他足足喝干了五杯茶水,可见这次的汇报时间究竟有多么长。
郭英义上下左右仔细地端详了郭元忠一番,然后开口说道:“行啊,小子长本事了呀!居然把老子都唬得一愣一愣地!既然这么想干,今年冬天就不要回长安过年了,留在鄯州陪我实施这份计划吧!”
郭元忠开始听了叔父的夸赞还美滋滋的,可到后来听到叔父要把自己留在鄯州,顿时就瘪了下来。
小半年没有见到媳妇杨玉燕,郭元忠心里十分的挂念。若是郭元忠留在鄯州陪叔父过年,只怕开春之后杨玉燕临产时他就不能呆在老婆身边,这可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郭英义也不去理睬瘪嘴的郭元忠,转头又对周承业说道:“你跟元忠是好兄弟,既然他留下来了,你也就不要回长安了吧?”
周二也不着急,依然笑眯眯地看着郭英义说道:“只要长安方向不催我回去,我当然愿意留下来陪二叔和元忠一起在鄯州过年。”
郭英义忽然想要把周二和侄子留在鄯州,还真不是吓唬这两个小子,而是想让他俩帮着自己训练一批贴身的参谋副官。如果周二带着郭元忠回了长安,留下这份如同天书一般的新式计划书,谁看得懂哇!
“想把你小子留在鄯州还真不容易,我算是怕了你那亲爹和干爹了!也不知道是哪个嘴快的家伙,把你这段时间在鄯州深入边界堪舆的事情通报回了长安,结果好几个老家伙给我发来指示,让我无论如何都要保证你在鄯州的安全,而且还要在冬月底之前把你送回长安!”
郭英义还是忍不住说了实话,他现在对于周二身后那几位朝中大佬可是不敢怠慢。
“二叔你也不用担心,我回长安的时候,会给你留两个贴身小书童,他们已经学到了我三成的本领,平时帮你处理一些军务上小事情应该不成问题。”
“啥?就你带到鄯州来的哪两个叫做成义和成仁的小家伙么?你真把老子这里当成娃娃收容站了?”
郭英义一脸难以置信地看着周承业。浑然没有看到郭元忠正在使劲朝着自己挤眼睛。
周承业一脸不在乎地说道:“爱要不要!我还怕到时候你使唤顺手了,会把我这两个小书童给昧下了呢!”
郭元忠终于忍不住大声劝说郭英义:“二叔,赶紧要啊!你可是不知道二郎身边哪两个书童有多厉害!”
一听亲侄子都这么说了,郭英义也知道自己可能是说错了话,赶紧把话锋一转。讪讪地说道:“哎呀。这个自古英雄出少年,想不到二郎自己厉害,如今把元忠也带的成才,更想不到身边的小小书童都有真本领。真是让叔受教了!”
周承业也没打算跟郭英义扯皮,于是诚恳地说道:“其实我也知道,我们这次提出来的一些问题是大唐军中的长久存在的痼疾,真的想要全都解决了,非得花个十年八年的功夫。而且还得一直有人从上到下的推动才行。不过既然我们看见了,总不能毫不作为,所以才当着二叔的面说话这么直接。”
郭英义摆摆手,浑不介意地说:“没有关系的,你们不要觉得让我丢了面子。咱们自己人之间就别整那些虚头巴脑的事情,我何尝不想在这鄯州都督任上有一番大的作为,毕竟这陇右可是当初吾父一手从吐蕃人手中打下来的,我为人子,岂可苟安!”
“好!就冲二叔这句若为人子。不可苟安的壮语,小侄今天就给你献上一策,保证让你在各州都督之中大大地风光一把!”
周承业说罢此言,来到平摊在大桌上的简易地图之前,用手在吐蕃人占据的新城附近使劲一圈。然后说道:“二叔,根据我的观察和分析,我建议你现在开始筹备,将目光瞄准吐蕃人占据的这座新城。在今冬明春之间发起一场突袭,便可以轻松拿下此城!”
郭英义沉吟片刻。然后目光闪亮地问道:“嗯,确实是个机会!吐蕃人占据新城已有十数年,如今早把新城当成了自家的地盘,他们似乎觉得我们没有胆量主动在唐吐边界上主动挑起战事,却给我们动手留下了可趁之机!”
“还有,我在这里郑重向叔父举荐一人,若是能让此人亲自负责本次大战,则我军会以最小的代价拿下新城,横扫新城方圆五十里内的一切吐蕃狗贼!”
“哦,不知何人能得二郎如此看重?”
“此人名曰王忠嗣,乃是我大唐已故猛将王海宾之子,正在河西节度使崔希逸麾下任事,只要能得他襄助,今后叔父便如虎添翼,无往而不克!”
“还道你会举荐何人,竟然是我大唐军中如今风头正劲的王老虎!此人智勇双全,乃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不知道有多少统兵的大帅在打他的主意,那崔希逸可是从来都不肯放人的!”
说道这里,郭英杰也是一副心有不甘的表情。
“嘿嘿,我有个法子可以让你从崔希逸那里将王忠嗣给挖过来!”
“快讲、快讲!少卖关子!”
“二叔只要悄悄派人暗中给王忠嗣捎个话,就说咱鄯州这边要对吐蕃人下手了,问他愿不愿意过来当个先锋大将,他保准二话不说就会跟崔希逸道别,直奔你这边而来!别忘了,王忠嗣的杀父仇人就是吐蕃人,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为父报仇,只要有跟吐蕃人打仗的机会,他一定会抢着参加的!”
“为了不跟崔希逸交恶,我这里有三架望远镜和一些其他的好东西,你等王忠嗣与崔希逸道别的时候派人给他送去,他肯定会卖一个顺水人情的。毕竟他也知道这王忠嗣乃是皇帝亲自选定的重要将领,不可能因为自己的一点小算盘便耽误了王忠嗣的前程。”
“嗯,有道理!皇帝从来就是最重视边功,就算他想快速提拔王忠嗣,那也得王忠嗣本人多打几场漂亮的大仗才行。我这就向皇帝上奏,请求他将王老虎从河西调到我鄯州来!”
上一世对王忠嗣此人十分崇拜的周承业,记得最清楚的就是王忠嗣正是在这次攻打新城之中立下大功,从此一发而不可收,走上了一代王将、四镇节度使的高位。
当时的历史背景是鄯州都督杜希望准备谋攻新城,而新城距离湟水城有三百多里,唐军若想攻占新城,则必需经过几天的跋涉,所以领兵之将一定要善于用兵。这时有人向杜希望推荐了王忠嗣,说只有让他来担任主将,才能取胜,旁人若是出兵,则非败不可。
杜希望于是奏请李隆基,将王忠嗣从河西调至鄯州。同年三月,唐军突然向吐蕃军发动袭击,守卫新城的吐蕃军匆忙应战,被唐军打的大败逃亡。大唐从此将新城易名为威戎军,派驻重兵屯守。
这个鄯州都督杜希望,便是郭英义的前任,虽然这一世他没有机会在鄯州立下大功,但如今他被调回紧邻京兆府的岐州担任都督一职,也不算吃亏。
因为如果杜希望继续留在鄯州,那么他就会遭遇到自己仕途之上的一次重大挫折。
史载内给事中牛仙童去边地巡视的时候,曾向杜希望索贿,结果遭到杜的严词拒绝。有的下属劝杜希望讨好宦官,让牛仙童在皇帝面前替自己多多美言,就可以升官。杜希望回答说:“以钱升官我是不忍干的。”牛仙童回朝之后,向玄宗诬陷说杜希望不称职,玄宗便把杜希望降为恒州刺史。再后来,杜希望又被调到西河,结果在任期间郁郁而终。
当然了,这个牛仙童也没有什么好下场。当幽州节度使张守珪行贿牛仙童的事情败露之后,李隆基勃然大怒,命令杀人如麻的大宦官杨思勖采取最为残忍的办法杀掉牛仙童。
杨思勖当时是比高力士还要地位崇高的宦官,他把牛仙童用绳子绑上,先是挖出心肝来,然后再截断了手足,用剔骨刀割肉来吃。也不知道古人是如何做到将犯人的心肝露在外面但直到身上的肉被剔光才会死。
如今,杜希望提前从鄯州都督任上调走,虽然少了一场大大的军功,却也有可能避免了一场政治陷害。毕竟岐州就在长安边上,牛仙童就算胆子再大,他也不敢明目张胆地向杜希望索贿。
更重要的是,杜希望的调离与周承业的出现有关。周承业可不希望这位人品官德上佳,能力本事出众的好官儿郁郁而终。
周承业虽然拿牛仙童没招,可他老子周子谅如今是天天站殿的侍御史,只要牛仙童敢胡乱构陷,周子谅只需向高力士透个风来,保准能把牛仙童一下子干翻在地。
至于那位比高力士还牛逼的悍将宦官杨思勖,现如今虽然胡子一大把,可依然是宝刀未老,正率领几万雄兵在黔南一带横扫等地的造反南蛮子。
………………………………
第二二四章 无商不富
鄯州都督郭英义最终还是没舍得将侄子郭元忠留下来陪着自己在湟水过冬,而是派兵护送着他和周承业返回长安。
张瑝和张琇两兄弟自然是不想留在冰天雪地的湟水陪着郭英义这个暴脾气的家伙,不过老大周承业有命令,他们也不敢不听。如果连这点苦都吃不了,以后他们还能成就什么大事?
周承业返回长安,那是因为有一些重要的事情必须要他亲自处理,可不是因为受不了边塞军营的苦。这一点,大家都看的清楚明白。
临走的前一天,郭英义为大家摆酒饯行,地点便在开业一个月的湟水承恩酒楼之内。
湟水城的地价没有长安那么金贵,所以此处承恩楼的规模反倒是比长安的还要阔绰许多,店内的装修也是偏向于各族交融的多元化风格。有的雅间之内充斥着波斯风味,有的雅间之中洋溢着大漠风情,有的雅间之中保持着汉家风韵……
今日前来赴宴的没有外人。
鄯州新任都督郭英义端坐于东主之位,左手边上依次是周承业、郭元忠和甘瑜三人,右手边上依次是都督府长史、司马和高秀峰三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