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唐雄-第1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主母其实也想跟着你去鄯州……”

    “唔……,让我想想看。要不你们到了天热的时候去那边纳凉,到了天冷的时候回来?”

    “好呀!好呀!”念奴一蹦三尺高。

    “唉,一个个都被我惯野了。”周二看着兴高采烈的念奴,有些无可奈何地叹气。

    “才不是呢!如果不能跟在主人身边,我哪里听得到你随口唱的那些好听的小调。如果听不到,我就记不下来,也就学不会。”

    原来。周二平时来了兴致时,经常会哼哼一些前世会唱的歌曲,其中有流行歌曲,军旅歌曲。甚至还有英文歌曲。他唱的这些虽然与大唐皇帝修建的梨园中歌伎伶人们所唱大相径庭,谈不上时尚高雅,却胜在别出心裁和清新流畅上,常常令念奴和杨玉瑶听的如痴如醉。

    念奴可是未来大唐的第一歌唱家,如今虽然年纪还小,可一副天生的好嗓子已经展示出不凡,她对于韵律音节的敏感性也是令人惊奇。

    只不过,今世的念奴因为遇见了周二,或许依然会在歌唱领域取得惊人的成就,但却不见得是唱原来的那些歌曲。

    稍晚一些走出房门的杨玉瑶,听着主仆二人之间的对话,忽然想到了一件事情,于是走到周二身旁说道:“二郎,是时候给念奴请个老师了。”

    周二其实刚才也已经想到了这事,于是点头说道:“嗯,是该给我们家小奴奴请个乐技精湛的好老师了!不过,该请一个什么样的呢?要不我去跟皇帝打个商量,从他的梨园之中请一位大家回来?”

    杨玉瑶摇头说道:“这样的不好!念奴是清水出芙蓉,天生天养的好嗓子,不应该被熏陶成梨园乐者那种风格,而是要按照她自己的喜好自然成长。”

    念奴也在一旁帮腔说道:“主母说到奴奴心里去了。我私下里听府中一位出生在莆田的武师提及,说在他们那一带有位十分高明的乐者,既能扮演不同的角色,又会弹奏各种乐器,特别是还善于吹奏一种名叫‘筚篥’的笛管,主人不如将他请到长安来吧!”

    周承业一听到“筚篥”二字,眼睛忽然亮了。

    只因这筚篥乃是福建莆田一带的特色乐器,一般人根本不会吹奏,而他上一世在去南少林寺游玩的时候,有幸接触过,并且听过导游的介绍,说这筚篥十分有名,曾经是唐代戏神雷海青的拿手绝活之一!

    不管哪个地方的导游,在向外地游客介绍本地的名人时自然是恨不得有一个说俩来,那位导游在介绍戏神雷海青的时候,还顺嘴提到过雷海青被李隆基选入宫廷之后,曾经向“天宝双忠”之一的张巡推荐过自己一个族弟,名字叫做雷万春。

    这个雷万春可是天宝年间与安禄山叛军作战的一位猛将,以身殉国后被追褒为“威烈忠靖侯”,后人更是将他供奉为雷王爷,称之为“雷霆驱魔大将军”,在台湾民间还被封号为“三田都千岁”、“雷府千岁”。

    周二是行伍出身,对于戏神的兴趣不大,可是他对于这个猛将雷万春还是很感兴趣的。

    上一世,周承业出生在三秦大地,是个老陕。但这个时空中的周家,却是祖籍福州闽县,距离莆田不到两百里的距离。如果论起地域来,那雷海青和雷万春兄弟两个跟周承业还算得上是老乡。

    想到这里,周二便问道:“念奴提及的那位善吹筚篥的乐者,是否名叫雷海青?”

    念奴摇头,说道:“我只听何福生说那人姓雷,具体的名字却是不知。”

    周承业心里暗忖,都姓雷,而且善吹筚篥,已经能够对上号了。于是他马上让人将何福生喊来询问,结果何福生真的回答说此人正是叫做雷海青。

    周二闻言大喜,立即对何福生说道:“你这就去内库支取两千贯钱,我给你放几个月假,让你回莆田探望家人一趟,顺便帮我将这位雷海青请到长安来!你可要记住,不能用强哦。”

    何福生吓了一跳,周二放自己假期也就算了,竟然一出手就是两千贯的探亲路费,急忙说道:“用不到这么多,就算是花钱请雷海青来长安,顶多几百贯就够了,我带一千贯回去足矣!”

    何福生说的倒是实话,别听雷海青后世被人称为大唐戏神,可他活着的时候,尤其是尚未被李隆基招进梨园之前,不过是个地方戏班子里面的一位乐师和演员,论身份是下九流,论地位更与如今的周家没法相比。

    周二如此礼贤下士地请那雷海青来长安,就相当于是后世某位京城大少好意请一位地方戏的台柱子到京城地面上发展,这样的待遇绝对会吸引雷海青前来。

    “多带点钱回去,不是显得有面子嘛!这次不光是要将雷海青给我请到长安来,他同族中有位兄弟名曰雷万春,你也一并带回长安来。此人喜好读书,是个儒生,你只需告诉他来了长安,我便帮他入四门学就读!”

    何福生饶不过周二的大方,只好怀揣价值两千贯的金银盘缠往老家普天赶去。

    送走了何福生,周承业坐在书房里仔细回忆,终于又想起了当时跟在“天宝双忠”身边一起遇难的另外几位猛将的名字。

    天宝双忠,指的是在天宝年将安史之乱爆发后,以张巡和许远为首的两名地方官吏,统率临时凑在一块的六千八百余名官兵,在睢阳据城死守,与十五万叛军对峙半年之久。战至最后时,睢阳城内的老鼠、麻雀和蛇都被守军吃光,仅剩千余名官兵因为饥饿而无力再战,睢阳城最终被攻破。

    睢阳城破时,张巡和部将雷万春、南霁云、姚訚等三十六人被叛军主帅尹子琦杀害,许远也在押送洛阳的途中被杀。张巡死时四十九岁,许远四十八岁。

    张巡和许远逝世后,被百姓并称为“双忠”,在各地被广泛供奉为神祗。

    张巡和许远皆是儒将,为开元年间的进士。雷万春、南霁云则是张巡麾下最猛的两位部将,其中雷万春也是文武双全,唯独南霁云是黄河岸边摆渡人家出身。

    周承业已经在谋划明年开春之后便去鄯州驻守最危险的绥戎城,自然就会想到为自己招揽几个超级猛将做打手。张巡和许远二人如今已经入仕,招揽起来还有些麻烦,不过雷万春和南霁云二人却是比较容易。

    尤其是南霁云这货,估计这个时候还在黄河岸边打渔和摆渡呢!

    ps:随意说上一句:亲们现在知道为啥第一卷叫做《不辞长作岭南人》了吧?

………………………………

第二三二章 又是一年送礼时

    

    雷万春要收,南霁云也不能放过。

    从来不嫌手下小弟多的周二,收起小弟来从不拖泥带水,他将何福生走后剩下的“十二太保”的个人档案全都翻了出来,然后从中挑出生于河北道一带的孙泽和方勇二人,然后让人将这两位请回西市别院。

    给手下重要的人员建立档案,这是周承业一直在做的事情。从军事情报分析学的角度而言,详细准确的档案有助于决策者制订可行性更高的行动计划。

    周二照样从内库中支出四千贯钱来,分别交予两人,让他们趁着过年之前返回老家风光一把,回来的时候顺便把在魏州顿丘一带河上摆渡的南霁云和他手下那帮子小弟兄一起带到长安来。

    孙泽和方勇虽然不知这南霁云是何方神圣,但从周二认真交待任务的表情可以看出,南霁云对于周二很重要,于是拍着胸脯保证,一定会把他带回长安。

    “十三太保”一下子离开了三个,剩余十人今年就不好再放回老家过年。如今周二家大业大,不仅在长安城内有两处“巢穴”,细柳山庄那边更是初具规模,需要管理的人口也是越来越多。

    虽然周二从未正式向早期追随自己的众人许诺过什么,但大家这一年多来还是充分体会到了什么叫做与有荣焉。只要周家继续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那么当初从少林寺达摩堂跟随曾其亮来到周家的十三人自然不会吃亏,他们的身份和身价将会一直水涨船高。

    假若某一日到了周二列土封疆的地步。这些人便是周二的家臣,一个个被封侯拜将也未必不能实现。大唐域外可是有着大片的秀丽河山等着周二去占据呢。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周二依次前往左千牛卫府、四门学和武器监报道,象征性地在各个衙门内呆上两天,也算是履行了自己作为大唐官员的基本职责。

    周二的理想是在边疆和朝堂,对于目前这几样差事并无多大兴趣,他上班的时候也就是跟各部门的官员吹牛扯淡,联络感情,并无实质性的工作内容。

    当然了,这些部门也乐得见到周二如此上道。从不指望让他真的去干些什么事情出来。

    在大唐官场上混的人,大多都秉承着“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的理念。以周二这种“惹事精”的脾气,要是真的下定决心做起某件事情来,只怕同事们就到了倒霉的时候。因为周二的理念与大环境是冲突的,他坚持的是“要么不做,做就最好。”

    除了假模式样地上班之外,周承业也不忘记把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等诗坛名流邀请到一起。偶尔搞几场“文学沙龙”和品诗“趴体”。

    这些大唐诗坛上的风流才子,个个都是饱学之士。从里到外透着浪漫不羁的气息。他们渴望自己的文采被人认可,既想拥有官员那种社会地位,又不愿意干些蝇营狗苟的勾当,原本一生都要在郁郁而终渡过,如今却因为结实了周二而改变了人生轨迹。

    杜甫在夏天的时候前往洛阳参加了举试,原本是该落榜的,但因为有周承业暗中出面,国子监祭酒武忠武大人亲自过问,结果名列前茅。得偿所愿。如今他已经返回长安,住在四门学馆中精心准备着决定命运的最终大考,一旦进士及第,今后便会顺利进入大唐官场。

    张九龄要到明年年底才离开中书省,以杜甫的人品和才华,这次考上进士的希望应该很大。

    李白还是那副潇洒不羁的老样子,有时会在四门学中客串一把“客座教授”。有时则会跑到终南山里寻仙问道,不过他与周二的关系却是越处越好,如今已经将周二引为人生知己。

    周承业从来没有为李白设计过人生道路,只是在暗中保障李白的生活无虞。中华诗坛上千百年来只出过一个诗仙,岂能让他因为五斗米而折腰,又或者摧眉折腰事权贵?

    酒桌上李白听了周承业讲述边关塞外的故事,豪情顿生,当即与周承业约定,明年再赴鄯州时一定要把他也带上。李白说自己不仅会作诗,腰里挂的长剑一样也能杀吐蕃狗贼,他想感受一下边关的惊险和刺激。

    周承业满口答应下来,打算让李白跟在自己身边,混一些军功出来,今后也好得个散官闲职,再也不用为要不要当官而纠结。

    除了点卯和交际应酬,周二暗中还对周家的产业进行了一次盘点,对所有的固定资产进行了估价,然后加上府库存银和流动资金,便得出了周家现在的资产数目。

    不算不知道,一算之后,吓了除周二之外所有人一跳!

    周家的资产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从当初的不到三百贯,如今已经暴增到九百万贯,相当于扩大了三万倍之巨!

    如果扣除得自于细柳庄大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