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雄-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承业用手帕蘸水之后,给刘十三的太阳穴和人中位置轻轻地擦拭了一遍,正准备给他擦心窝子的时候,却听到刘十三昏昏沉沉地说道:“真是痛煞人也!”
“刘十三,你醒啦!”
“咦,这是哪里?二郎,刚才那个打我的坏人呢?”
“坏人已经被巡街的官兵赶跑了,我见你昏迷不醒,便将你带回府中。这是今天的工钱,这是二十文的赏钱,你拿着赶紧回家去吧!”
“多谢二郎,你真是个大善人!”
忽悠走了刘十三,周承业端着这盆还算干净的井水回到卧室。
“你们先把脸洗干净,别整的跟个大猩猩似的,我这就去后堂给你们寻点吃食。”周承业搁下脸盆,转身又出门去了,压根就不给屋内那兄弟说话的机会。
屋内的兄弟俩将脸洗净之后,便露出两张俊俏野性的少年脸庞来。他们你看我,我看你,竟然差点红了眼睛。
又等了一会儿,就在屋内两兄弟准备“跑路”的时候,周承业用后背顶开门帘,手中端着两碗凉面走了进来。“来,尝尝我亲手为你们做的鸡蛋凉面,保准吃了这顿想下顿!”
两兄弟听的清楚,刚才左等右等不来的周家二公子,竟然亲自下厨为自己做面食去了,于是他们有些发呆地愣在原地,一时之间都忘记伸手去接面碗。
周承业抬头,借着屋内油灯散发出来的光晕,看见站在面前的竟然是两个年纪不会超过十五岁的少年,也是一愣神。周承业没有想到的是,敢于在石桥之上扮演劫匪的两个家伙,竟然如此的年轻,还长的这么俊俏,哪里有做土匪和路霸该有的那股子匪气?
“擦,差点比老子还帅!还有没有天理了?”周承业嘴里咕哝一句,却已经从吃惊中恢复过来,他热情地招呼着说道:“两位小兄弟,啥也先别说,先吃面。我在马车上坐着的时候,就听到身后有饥肠辘辘之声,估摸着你们尚未吃晚饭吧?”
兄弟两个被周承业的热情整的更加手足无措,只好慌慌张张地接过了面碗,小心翼翼地吃将起来。
唐人吃面所用的碗,比之后世人们见过的兰州面馆中的海碗还要大一圈,这是唐人粗犷豪迈气质的一种体现。两个已经饿了数天的兄弟,端着比他们脑袋还大的海碗,吸溜吸溜地吃面,越到后面这速度便越快,让一旁看着的周承业咂舌不已。
额滴神呀,瞧这二位的吃相,只怕是饿了不止一天呢!
正如周承业说的那样,看似普通的两碗面,其实很好吃。这面中不仅有陈记酒楼密不外传的调料包,还有几只煎的金黄发脆的鸡蛋,在鸡蛋与宽厚的面片之间,更点缀着葱花和青菜。
上一世,住在单身宿舍四年之久的周承业,每到周末,做的最多地便是各种面食,因此这做面食的水平,绝对有一手。没办法,关中人一天不吃面,就跟湖南人一天不吃辣椒一样,日子就没法过了。
兄弟两个吃着凉面,不知不觉的眼中便开始有泪花翻滚,他们忽然想起了惨遭奸人陷害身首异处的父亲,想起了含恨而去的母亲,想起了自己亡命岭南数年来的艰辛和孤苦。
心情复杂地吃完面之后,兄弟两个再次跪倒在周承业面前,这次任凭周承业怎么拉,他们都不肯起身。
“感谢公子如此善待吾兄弟二人!”说完这话,两兄弟向周承业重重地磕了一个头。
周承业虽然不喜别人跪着,自己却站着,但他看出来了,面前这兄弟两个只怕真是背负着沉重的心里负担,否则也不会如此行事异常。既然他们想要以磕头的方式表达对自己的感激之情,那就随他们去吧。有时候坦然地接受,远比婉转地拒绝更让当事人心里觉得好受一些。
“我叫张瑝,他叫张琇,是原嶲州都督张审素之子。开元十九年,有人诬告吾父贪赃枉法,皇帝于是委派监察御史杨汪到嶲州审查此案。当时吾父不在州衙,平日听命于吾父的总管董元礼,便带领七百人包围了杨汪,并动手杀死了诬告吾父之人。后来朝廷的救兵赶来包围了董元礼,将董元礼和他的手下全都杀了。杨汪经此一事,并不调查真伪,逃回长安之后直接上奏皇帝,称吾父阴谋造反,结果当年十二月,吾父被斩首,张家全部家产被没收。”
“当时我和大郎年纪尚小,朝廷于是没有杀我们,但也将我们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岭南。时隔四年,我兄弟二人从岭南逃回来,就是想为父亲报仇伸冤!”
周承业听兄弟两个说到这里,顿时陷入沉思之中,他忽然想起了前世看到的一篇文章。
………………………………
第二十三章 名门之后
当张瑝和张琇两兄弟说出自己的身世来历之后,特别是当他们提到了张审素和杨汪的名字,周承业忽然想起了前世里看到的一篇关于考证曹操“七十二疑冢”的报道。
报道的具体内容周承业已经想不清楚,但是那篇报道重点提到中国人创建的第一个疑冢,不在汉末而在李唐,不是个人创造而是集体智慧,不在邺地而在洛阳,不是诋毁而是旌表。
这一切,皆因一个冤假错案的诞生!
《新唐书》云:张瑝、张琇的父亲张审素因被诬谋反,被监察御史杨汪错斩。时年十三岁的张瑝、十一岁的张琇夜袭杨万顷于长安魏王池,“瑝斫其马,万顷惊;不及斗,为琇所杀”。兄弟二人杀了杨汪之后,逃到郑州汜水被捉拿归案,上报朝廷。
面对两位“少年犯”,中书令张九龄等称其孝烈,理当免死;侍中裴耀卿等力陈不可,法不容情。权衡再三,唐玄宗对张九龄说:“孝子者,义不顾命。杀之可成其志,赦之则亏律。凡为子,孰不愿孝?转相仇杀,遂无已时。”最后,玄宗下诏杀之。
临刑前,玄宗赐食,张瑝难以下咽,张琇面色自如,对哥哥说:“下见先人,复何恨!”
张瑝和张琇死后,朝野上下,包括主张赐死兄弟两个的裴耀卿等人,无不可怜张瑝和张琇的。他俩下葬时,自发的百姓举着旌表都要阻塞了道路,人们担心杨万顷的余党掘墓鞭尸,亵渎少年的英灵,于是修建了几处疑冢,使世人不知到兄弟两个到底葬于何处。
看着面前已经哭成了泪人的两兄弟,不知为何,周承业的心中好像被什么东西紧紧地堵住,让他有些透不过气来。
周承业每天夜里都要跟父亲谈论一些事情,其中自然包括朝廷官员。他以前不止一次地听到父亲言语之中提到杨万顷这个名字,因为御史台并非只有周子谅一位御史,而是有七、八人之多。这杨万顷便是杨汪,也就是他父亲的同事!
就因为杨汪不辨黑白,误听人言,便害的人家父子两世相隔,家破人亡,流放逃亡。这小小的监察御史,真的是比索命的小鬼还让人觉得可怕呢!
不过还算幸运,这个时空之中的兄弟俩,不知为何会在对杨汪动手之前冒险来见周子谅,恰好又遇到了“死而复生”的周承业,这却正好给了周承业暗中出手拦下兄弟两个最终走上悲壮绝路的机会。
周承业伸出双手将兄弟两个扶起来,然后有些深沉地说道:“千古悠悠,有多少冤魂嗟叹!空怅望,人寰无限,丛生哀怨……两位的曲折经历,听来真是让人心情沉重,你们这几日一定没有好好休息,先将就着在我房内睡下,我明日一早便将此事告知家父,你们看如何?”
张瑝和张琇兄弟两个乃是名门之后,若非家道中落,这个年纪正在书院之中就读,他们在没有流亡之前,也曾学过许多的诗文,当听了周承业的那两句感慨时,心中真有一种知音的感觉。能发出如此深沉感慨的年轻人,怎么也不会是各推脱责任,没有担当的人。
兄弟两个点头说了声好,然后死活不肯上周承业的床上休息,而是和衣在屋中的地板上一趟,没过多久便发出均匀的鼾声。
躺在凉席之上的周承业,双手枕在脑后,大睁着眼睛看向屋顶。油灯早已熄灭,月亮也已坠下,屋内一片漆黑,其实什么也看见。可是周承业觉得自己似乎看到了张瑝、张琇兄弟两个,某一天忽然在魏王池附近冲了出来,一人用刀狠狠地向朝廷御史的所骑乘的马腿上砍去,当名叫杨汪的御史惊慌之下坠马时,另外一个年仅十一岁的少年举刀狠狠地刺进了杨汪的心脏。
“不行!我一定要阻止他们擅自动手!我要救下这两个兄弟!”周承业在黑夜中对自己说道。
“若想救下这两兄弟,那就要说服父亲同意为张审素的案子平反昭雪,也就意味着与杨汪决裂。杨汪身后到底站着什么人,我们现在并不知晓,说不定来头极大,否则也不会酿成可以让后世人都记得的冤假错案。就算是要清算杨汪,只怕这时间也不会短,他们兄弟两个会不会等不及?”
“我现在急缺人手,特别是忠诚可靠还要有能力的。张氏兄弟两个虽然年纪不大,但看他们行事,却是有勇有谋,关键是足够胆大和决然,好好调教一番,将来真是能干大事的人选。这两兄弟的身手貌似也不错,如果能够练一身强大的武技,倒是周家最好的门客。”
周承业在这个夜晚,想了许多的事情,直到拂晓时分,他才浅浅地睡去。
迷迷糊糊的时候,周承业似乎听到妹妹周承月的声音在门外响起。
“二郎,大懒猫!日头都升上树梢啦,你该起床锻炼了!”
周承业顿时清醒不少,骨碌一下翻起身,然后向床下看去。还好,张家兄弟两个还在熟睡,看样子这些日子他们过的一定极为辛苦和惊险。若非如此,又怎么会睡在渗凉的地板上也能如此的香甜呢?
门外的小月月见自己喊了一声之后屋内没有动静,于是举起小手在门上啪啪地拍打起来,一边拍打还一边说道:“大懒猫,快起床!”
这样一来,熟睡中的张家兄弟终于被惊醒过来,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翻身起来,然后提着刀子盯着发出声响的门口,那模样像极了准备出击的猛兽。
周承业要比他们早醒来片刻,此时正坐在床上看着这兄弟俩。他怕俩人吓到了门外的妹妹,于是轻声说道:“嘿,你们莫慌,那是我家小妹在门外喊我呢。”
说完这话,周承业下床走到门户,然后对月月说道:“三娘,你自己先去后院吧,我换好衣服便来寻你!”
小月月听到二哥的声音之后,甜甜地笑着说道:“总算把你喊醒了,那我先去后院自个玩啦,你可不许偷懒!”
………………………………
第二十四章 御史的节操
哄走了三娘之后,周承业转身对张氏兄弟说道:“你们且在屋内等候,我这便去面见大人。”
两兄弟抱拳向周承业行礼,齐声说道:“一切有劳二公子做主!”
周承业楞了一下,然后有些好奇地问道:“昨夜倒是忘了问一句,你二人是如何得知我的身份,并且正好埋伏在永安里与永平里之间的石桥上的?”
张瑝有些不好意思地看着周承业,然后回答:“我们来了长安之后,本欲直接寻那杨汪报仇,奈何四处打听之下,竟然发现朝中已无杨汪此人。听说年初御史台新任命了一位周御史,于是我兄弟两个便欲前来求见,奈何无人引荐,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