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唐雄-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坏话,还经常使用一些下三滥的手段构陷张九龄,终于使得皇帝对张九龄厌烦起来,如今已经生了间隙。

    已是花甲之年的张九龄,头发和胡须皆白,身材有些瘦小,但看上去精神矍铄,气度不凡。作为当朝二品大员,按理张九龄不该出现在一个八品小官儿的家中,但周子谅是他一力举荐,又干的是监察百官的活,如今李林甫扶持牛仙客当上了宰相,周子谅的事情更加难做,所以张九龄特意来周府走动,也算是为周子谅撑个场面。

    张九龄有些忧郁地对周子谅说道:“近来圣人愈发宠信李林甫,听不进臣下的正直之言。长此以往,只怕朝纲崩坏,社稷不稳啊!”

    四十出头的周子谅,已是不惑的年纪,他对张九龄的人品官德尊敬崇拜有加,对张九龄的诗文才华更是推崇备至,可谓是张九龄最忠实的拥趸和“粉丝”。

    听到贤相提及皇帝如今开始亲小人、远贤臣的事情之后,周子谅一脸怒色地说道:“张相所言极是,那牛仙客虽然待人忠厚持重,但昔年不过是下县小吏出身,尔后又长期混迹于行伍之中,有何才能忝居宰辅之位?李林甫向圣人举荐牛仙客出任宰相职务,不过是觉得牛仙客老实听话,今后方便自己控制罢了!”

    二人在书房之中谈及朝中之事,皆对李隆基如今好大喜功,听不进良言,喜欢听李林甫拍马逢迎的做法深感担忧。遥想当年圣人初登大宝之时,知人善任,赏罚分明,依赖贤臣姚崇和宋璟,终于开创了开元盛世。如今圣人贪恋安逸,不再思危,在朝政方面日益懈怠,而北方又有突厥、契丹、奚族等经常叛乱和袭扰,使得张九龄和周子谅更加担忧。

    不知不觉之间,张九龄与周子谅便谈到了吃晚饭的时分。贵客登门,虽然周家窄门小户,但也早早地开始精心准备晚间的饭食。言谈既毕,张九龄本欲起身离去,却经不住周子谅的再三挽留,于是停在周府吃晚饭。

    饭菜和酒水已经布置完毕,周子谅便请张九龄上桌就坐。张九龄见桌上人少,有些冷清,便开口问道:“怎么不见大郎和二郎?”

    周子谅便解释说道:“大郎如今就读于四门馆,平日里留宿书院之中;二郎昨日夜间出去会友,也不知今日回来没有。”

    “那便让下人去看看二郎回来没有,吾观你家二郎,倒不是外观上那样柔弱,也是个心中有志气的青年。”张九龄一脸和蔼地说道。

    周子谅绕不过,只好对身后的仆人阿祥说道:“去看看二郎可曾回来。”

    阿祥并不出言向周子谅解释他其实亲眼看到了二公子已经回府,而是默不作声地出了客厅,直接来到了周承业的屋外。

    “二郎,周御史喊你过去陪张相公吃饭!”阿祥的声音在门外响起。

    “张相公?”周承业一时脑子还没有转过弯儿来,他却是不知道有唐以来,这“相公”一词可与后世影视剧中女子口中所喊的“相公”有着大不同!在唐代,“相公”那是对身居宰相之位的高官的专门称谓。

    眼睛咕噜噜乱转的周承月见二郎一脸的迷惑,便小声提醒他说道:“今日来府上的便是贤相张九龄,张相公!”

    “张九龄”这三个字,立即让周承业反应了过来。作为文青出身的他,唐诗宋词真记的不少,对于那位作出了千古绝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张九龄,他还是比较熟悉的。在“文化人”多如繁星的大唐朝,有两个人最让周承业佩服,其中一位是官居宰相之位的张九龄,还有一位便是官居一品的太子太师颜真卿。

    如果仅仅是比诗文,张九龄或许没有“李杜白”三人有名,但在五言绝句领域,张九龄绝对可以排在前三名。关键之处在于,“李杜白”等人都是逍遥闲散的文人,曾经做过的官儿都很小,没有一个像张九龄这么厉害,不仅身居宰相甚至是丞相的高位,而且是开元盛世的缔造者之一。

    同样的,颜真卿的书法造诣虽然没有书圣王羲之更盛,但官居一品还能开创颜体书法的牛人,从古到今也就老颜一个。

    周承业听说要陪心中的偶像之一同桌吃饭,当时便激动的难以自已。以前在历史博物馆中看到一幅书画真迹,都能让周承业留恋驻足好半天,如今竟然跟一位活生生的大宰相、大文豪同桌吃饭,这种不期而至的巨大惊喜,换了别人,那也得激动地说不出话来!

………………………………

第四章 且做文贼

    

    让月娘帮自己左看右看一番,确定服饰穿着没有问题之后,周承业这才“扭扭捏捏”地随阿祥来到客厅,见到了自己的偶像和亲爹。

    客厅之中只有一位老者和一位中年人,所以根本不用介绍,周承业也分得清哪位是“爷”,哪位是“爹”。若是单从年龄来看,张九龄年近六十,周子谅四十出头,周承业十六岁,可不就是三代人嘛。

    “承业见过尚书大人!”来到张九龄身前不远,周承业弯腰躬身向自己的偶像规规矩矩地行了晚辈之礼。

    在张九龄的眼中,周承业便像自己的孙辈。国人向来都讲一个隔代亲,虽然周子谅对自己这个小儿子有些头疼,但并不影响尚书大人对眼前这位彬彬有礼、相貌清奇的年轻后辈生出亲近之情。张九龄一脸慈祥地说道:“二郎来啦!多日不见,倒是长高了几分。”

    周子谅见老相公对周承业亲近,便也堆出个笑脸说道:“还傻楞着作甚?还不快快扶贤相入座!”

    于是三人坐定,张九龄在中,周子谅在左边,周承业在右边。

    唐人尚酒,凡是饮宴必定会有美酒佳肴。周承业虽然不甚懂得唐时的礼节,却也知道察言观色,一道菜上来之后,先等张九龄和父亲夹过之后,这才敢动筷子。而且周承业每次夹菜,都是只碰触距离自己最近的那一小块,吃相也十分含蓄,嘴巴里面不敢发出一丝声响。

    原本还担心儿子上桌之后会失了礼数的周子谅,看到今天表现的极为老实和沉稳周承业,心里总算是松了口气。往日在饭桌之上,周承业总是喜欢跟自己犟上几句嘴,吃饭时也是我行我素,胡乱扒拉,毫不顾忌他人的感受。

    一只熏鹅上桌之后,周子谅提筷为张九龄夹了一些鹅肉放在他面前的菜碟之中。周承业见状,也赶紧提起酒壶,为张九龄斟酒,随后又为父亲也倒了一杯。

    上一世的周承业,虽然参加工作只有四年,但却是在大机关里面干着参谋的事情,用俗话说,那就是领导身边的人。尽管古今礼仪有别,但作为陪客,做到殷勤细心、笑脸相陪却是不会有错。

    张九龄见周家二子尊敬自己,那目光之中的崇拜神情也十分真诚,于是心情渐好,便放下筷子,转头看着周承业问道:“二郎近日可有诗作做成?”

    正一脸崇拜地看着心中“偶像”吃熏鹅的周承业,忽然被张九龄问及诗作,顿时心里暗叫糟糕。在电光火石的瞬间,周承业便换上了一副期期艾艾的神色,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回答这个问题。

    周子谅见二儿子今日里处处低调,言语不多却礼数周到,心中的不快早就消去大半。他对周承业鼓励着说道:“若有诗作,便大胆朗诵出来。今日有我大唐文坛宗匠在座,自然会对你加以指点,切莫错失良机!”

    张九龄微微点头,也用一副鼓励和期许的目光看着周承业。周子谅称赞张九龄为大唐文坛宗匠,张九龄坦然受之,看来确实是有这种气度和才华之人。

    “肿么办?肿么办!”周承业在心里头大叫两声,这可是个难得的大好机会,一旦得了贤相的青眼有加,今后想要出头便容易许多。情急之下,周承业也不知道是受了天上那位过路神仙的点化,竟然说道:“既然尚书大人不吝赐教,承业便斗胆班门弄斧,吟诵一首五言绝句。”

    周承业说完客气话之后,便放下手中酒壶,长身而起,下颚微扬,用地道的关中话大声吟诵起来:“

    登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擦,好一个无耻文贼!自己做不得诗,竟然将号称“小李杜”之一的李商隐所做《登乐游原》直接剽窃了过来!只可惜,李商隐乃晚唐杰出诗人,距离现在李承业所处的735年,还要过77年后才能出生,所以就算周承业这个无良子偷了人家李商隐的诗篇,这开元年间的芸芸众生,谁也不可能站出来揭穿他的无耻行径。

    周承业一诗诵毕,便规规矩矩地坐了下来。虽然额头上已经渗出了汗珠,却也不敢用手去擦。周承业在心中自语:“还好老子应变的快,既没有偷初唐诗人的名篇,也没有偷已经出了名的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等人的诗篇,谁知道这些牛人的诗篇是在什么时候做出来的,万一朗诵的是早已被人知晓的名句,岂不是丢死个人!”

    正在这时,张九龄出声将方才周承业所做的诗句复诵了一遍,用的也是地道的官话,其实便是关中话。

    “好,好诗,好诗啊!”张九龄终于从周承业的诗文意境之中醒了过来,用感到震惊和不可思议地眼神看着周承业。一旁的周子谅虽然不是当世文豪,但也是饱学之士,他也在暗中为自己儿子所做的这首诗而叫好。

    没有人怀疑这首诗是不是周承业剽窃而来,因为五绝大家张九龄从来没有听过这首诗,哪怕类似的诗文也不曾听过!

    周承业知道此时不是装大尾巴狼的时候,虽然李商隐的这首五绝足以让自己名震诗坛,但他朗诵这首诗还有更深的一层意思在里头。见张九龄大声夸赞自己做得好诗文,周承业便急忙起身再次向张九龄行礼,然后恭敬地说道:“学生前些时日前往乐游原上郊游,黄昏时分,寒风扑面,遂有感而发,绝无冒犯尚书大人之意!”

    周承业口中所说的乐游原,便是位于长安南郊大雁塔东北部、曲江池北面的黄土台塬。整个塬面长约八里,宽约半里,高出两侧平地五丈,乃是唐人郊游毕去之处。

    李商隐所做的这首《乐游原》,表面上看是在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实际上却是要表达自己的政治感受。李商隐做此诗时,大唐帝国已经从开元盛世的繁荣走向了衰败,诗人预见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所以有感而发。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两句诗也有着人到晚年,过往的良辰美景早已远去,不禁叹息光阴易逝,青春不再的意思。

    周承业之所以急忙对张九龄解释,说自己没有冒犯之意,却是在解释自己并不是暗讽张九龄人已花甲,如今虽然高居相位,却也到了近黄昏的时候,已经没有几天好蹦跶的。

    张九龄听了周承业的解释之后,爽朗地开怀大笑起来。他用食指隔空冲着周承业的额头点了几下,然后说道:“好你个周家二郎!年纪轻轻的,哪里来的这许多伤春悲秋?似这‘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句子,分明就该让我这个糟老头子来做,哪里轮到你这毛头小子在那里大发感慨!不行、不行!你速速给我再做一首新诗出来,要风华正茂、书生意气的那种!”

    周承业知道这是老相公在有意考校自己,看看他肚子到底藏着“几两香油”,于是把心一横,索性又从后世偷来一首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