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唐雄-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更让杨玄璬心虚的是,周家二郎那位便宜干爹,如今可是如今大唐首席宰相啊!

………………………………

第八十二章 牛逼的鄢陵崔家

    

    洛阳城内,杨玄璬的家中,此时已是夜间,距离周府那位精明能干的管家离去已有两个时辰。

    杨玄璬坐在室内一张椅子之上,凝神不语,心里所虑的正是侄女杨玉瑶的婚事。在他旁边坐着的,还有结发妻子王氏。

    王氏有些不解地问道:“老爷,今日那周府管家登门求亲,分明是很有诚意,不然也不会备下如此厚重的礼品。那周家二郎也是个有才华的青年俊秀,又是官宦子弟出身,如果真的能让玉瑶嫁过去,也是一件美满的因缘。不知老爷为何瞻前顾后的,如今又患得患失?”

    杨玄璬轻轻叹口气,然后说道:“夫人说的这些,我何尝又不知呢。只是我们前段时间才主动向鄢陵崔姓示好,想要将玉瑶嫁过去,如今那边还在犹豫,我们若是答应了周家,万一惹恼了崔姓如何是好?”

    王氏于是又说道:“既然如此,我们明日便赶紧派人再去鄢陵崔家询问一下,最好是将长安周家登门提亲的事情透露给崔家,看看他们的反应。”

    杨玄璬点头说道:“夫人此言在理,我们也不能一直这么干等下去,那崔家人的架子再大,我们这次都算是给他们留足了面子,他们这次却要给个说法。”

    杨玄璬夫妻两个定下策略,于是回里屋睡下。

    又过了片刻,一道模糊的身影借着漆黑的夜色从周家屋顶上空飘荡而去,从始至终都没有发出半点声响。

    深更半夜伏在杨家屋顶上偷听杨玄璬夫妻二人说话的,正是周府管家阿祥。他的一身高超武艺用来听墙根,实在是有些大材小用了。不过,为了不辜负周子谅的托付,为了二公子的终身幸福,别说是让阿祥听墙根,就是让他举刀杀人,他也不会眨一下眼睛。

    这十多年来,周家人待阿祥如同亲人,周家两位公子更是在阿祥的暗中保护之下长大成人,眼看着周家的下一辈都要成家立业,如今在世上已经举目无亲的阿祥觉得就像自己的孩子要娶妻生子一般,心里边也是十分的重视。

    白日里,阿祥被杨玄璬不冷不热地打发之后,心里很不是滋味,索性便在夜间摸进杨家宅院,暗中听一听这杨家人到底是怎样的想法,结果还真是所行不虚,听到了自己想听的内容。

    第二日一早,杨玄璬便派出家中一个稳重老练的家仆,身上揣着一封他的亲笔书信,急冲冲地向城外赶去。杨家仆人前脚赶的急,换了装扮的周府管家阿祥在后面紧紧跟着,看这架势,竟然是准备跟到鄢陵崔家去。

    从洛阳前往鄢陵,不过两百多里路程,而且还是一马平川的官道,所以杨家仆人只用了四天时间便已赶到了崔家。

    说起这鄢陵崔家,原本出于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而清河和博陵则是“五姓七望”之中七望的两望。

    由于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繁衍众多,加上仕宦迁徙等原因,崔姓从清河和博陵一带进一步分衍出了郑州崔氏、鄢陵崔氏、齐州崔氏、青州崔氏,以及清河大房崔氏、清河小房崔氏、博陵大房崔氏、博陵第二房崔氏、博陵第三房崔氏、南祖房崔氏等。

    据后世统计,仅在唐代,崔姓就由清河、博陵二望分出十房崔氏,累计出了二十九位宰相。当时天下有“言贵姓者莫如崔卢李郑王”的俗谚,崔姓则被当作天下最著名的姓氏,被圈内人公认为“天下第一高门,北方豪族之首”。

    鄢陵崔家虽然无法与清河和博陵崔氏相提并论,但毕竟同宗共祖,而且这一分支之中也是出了不少做官的,势力不可小觑。如今在长安万年县衙担任都尉职务的崔宜民,便是来自于鄢陵崔家。崔宜民在鄢陵崔家的官员之中,不过是个普通角色,与那些真正大佬级别的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碰巧的是,鄢陵崔家如今主事的人名叫崔宜霖,却是那崔宜民的大哥,而杨玄璬想让杨玉瑶嫁的崔姓子,正是崔宜霖的大儿子,也就是崔宜民的大侄子。

    杨家仆人见到崔家主人崔宜霖后,便将杨玄璬的书信呈了过去,结果崔宜霖在看完书信之后,却是十分不客气地说道:“杨玄璬真是好算计,难道我鄢陵崔家的面子还比不过长安城内小小的一个监察御史么?竟然用这个办法逼着我松口,可知鄢陵附近想要嫁于我家大郎为妻的女子多的是!”

    杨家仆人满脸是汗,也不敢当面顶撞崔宜霖这位崔家主人,只得苦着脸一个劲儿地赔小心。

    崔宜霖有些冷淡地对那杨家送信的家仆说道:“你且在这里稍等片刻,我这便给杨玄璬回信一封!”

    说完这话,崔宜霖便来到书房挥笔写信,信的内容却是让杨玄璬拒绝长安周家的婚事,等待鄢陵崔家的正式答复。

    崔宜霖的这封回信,却是有些霸道了。他不仅要杨家拒绝周家的提亲,而且还没有明确答复崔家到底娶不娶杨玉瑶进门,说白了还是把杨家不上不下地抻着。

    得了崔家答复的杨家仆人,于是苦着脸回到了客栈,唉声叹气地不知道如何回洛阳跟主人交差。临走的时候,杨玄璬可是专门交待过的,要这个中年家仆无论如何也要从崔家得到确切的答复。如今看来,这趟差事却是办砸了。

    当日夜里,喝了一肚子闷酒的杨家仆人酣然睡去,半夜里被人摸进了房间却毫不知情。

    一直跟踪这位杨家仆人前来鄢陵的阿祥,便住在这位仆人的隔壁,等到这位仆人沉沉睡去之后,便十分轻松地摸进了他的房间,很快从那仆人的包袱之中找到了崔宜霖的书信。

    阿祥拿着书信回到了自己的房中,借着昏暗的油灯发出地光芒,他很快便看完了崔宜霖的书信,然后冷哼一声,自言自语地说道:“这崔家人还真是霸道,不仅要驳了周家的脸面,还要耽误杨家女子的青春年华,真是牛到没边了!”

………………………………

第八十三章 所谓世家的操行

    

    阿祥暗中看过崔宜霖给杨玄璬的回信之后,当时就有些动怒,于是将书信又悄悄地给杨家仆人送了回去,然后再次借着夜色潜入了崔家。

    阿祥已经领略过一回世家为人处事的操行,他这次潜入崔家是想打探一下崔家人如此行事的原因,同时也观察一下杨玄璬想让杨玉瑶下嫁的崔姓青年是个怎样的人物。

    鄢陵崔家的根基显然要比杨玄璬家要深厚,所以这家业便十分巨大,混进崔家的阿祥寻找了半天,这才摸到了崔宜霖平日里起居的宅院。按照阿祥的推测,这个崔宜霖夜间肯定会与他的妻妾谈及白天的事情,毕竟这件事情涉及到他的亲生儿子的婚姻大事。

    阿祥在崔宜霖的房顶上耐心地潜伏着听了许久之后,终于听到房内之人谈及今天杨家人前来传话的事情。

    “老爷,今日怎么见你脸色沉沉的,可是有人惹你动怒了?”一个妇人的声音响起。

    “夫人有所不知,今日午间,洛阳杨家的仆人登门,送来了一封杨玄璬的书信。”崔宜霖的声音响起。

    “杨玄璬?可是那个想把侄女嫁给咱家大郎的那个河南府土曹?”

    “正是此人。”

    “他在书信中写了什么?却惹得老爷不高兴!”

    “杨玄璬说长安有户姓周的人家登门提亲,听说周家家主如今是朝中的监察御史,他家的小儿子长的貌似潘安,才华横溢,还认了当朝宰相张九龄为义父,言外之意便是在暗示杨家女子如今很抢手,逼着我们崔家早做决定呢!”崔宜霖有些气呼呼地说道。

    房中妇人听自家夫君说道这里,顿时提高了声音,同样气呼呼地说道:“这个杨玄璬真是不知深浅,竟然拿这种话来试探我们崔家!我就不信那崔家小子真有他说的那么好!我们家大郎容貌俊秀,已是崔家难得的俊彦,尚且不敢以潘安自称,周家人却敢说自己儿子貌似潘安,他以为他是谁呀,真个不知羞耻!”

    “夫人息怒,我们犯不着跟那些出身浅薄的小家小户计较。”崔宜霖安慰着自己的妻子。

    “那么老爷又是如何答复杨家的?”

    “我给杨玄璬回了一封信,让他拒绝周家的亲事,继续等我们的正式答复。崔家在没有明确拒绝这么亲事之前,杨家女不许嫁给任何人!”

    伏在房顶之上“窃听”的阿祥,听到这里时真想跳进屋内狠狠地抽崔宜霖几巴掌。

    我擦你老母!世上竟然还有这么不讲道理的事情!

    房中的谈话还在继续,而且眼看到了阿祥最想听的内容。

    “老爷,既然杨家已经派人来催了,我们也不能一直抻着人家,毕竟老杨家的女儿中眼看就要出一位王妃,而这位王妃还是杨家三娘的妹妹,杨家人肯定会在小女儿入宫之前将杨三娘嫁出去的。”

    “是啊,我担心的事情便是这个。就算杨玄璬收到我的书信之后还可以等候一段时间,但这段时间想必不会太长了。”

    “老爷,要不我们也学那杨家的做法,赶紧派人前去清河崔家探一探虚实,问问那边到底愿不愿意将女儿嫁过来。如果清河崔家同意这门婚事,我们就推掉杨家这边;如果清河那边不同意,咱们便将杨家这边定下来。”

    “夫人这话说的没错,但真要是那么做了,却会得罪清河那边。咱们鄢陵崔家虽然在河南道势力雄厚,可要是与河北的清河崔家和博陵崔家相比,还是差的远啊。清河、博陵那边光是有唐以来,便出了十几位宰相了,真不是咱们鄢陵崔家能够抗衡的。我们如果派人上门逼问,势必会让清河崔家不高兴,这样一来反倒会弄巧成拙。”

    “这也不行,那也不可,难不成让我家大郎也这么耗着?”房中的妇人显然是有些急眼了。

    “夫人莫要着急,我只是说不可去清河催问大郎的亲事,但我们可以派人带着厚礼前去清河崔家联络感情,想必那边一定会明白我们的心思。”

    “哼,这还差不多!咱家大郎如今都十八岁了,不能再等下去了!”

    开元二十二年,也就是在去年,李隆基专门颁下法令,明确了大唐青年男女的最低结婚年龄是男子十五岁,女子十三岁,崔宜霖的老婆说自己儿子十七岁不能再等下去,却是有道理的。

    伏在屋顶之上的阿祥,听到这里,已经完全弄明白了崔家为何不明确地答复杨家想要联姻的请求,感情这鄢陵崔家是被更加牛逼的清河崔家给晾着呢。

    问题是,这种占着碗里的,还要看着锅里的行为,到了最后却是让杨玉瑶和周承业成了受害者。

    阿祥于是心中憋着一肚子的闷气,又悄悄摸索到崔宜霖儿子所住的这一进院落中来,想看看崔家妇人口中说成一朵花般的崔大郎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物。

    阿祥这么做,并不是有八卦的倾向,只是觉得心中不忿而已。他觉得周家二郎现在除了身子骨弱了一些之外,无论从相貌、才华和人品等方面来看,那都是上上之选,自己在杨家府中将二郎说成潘安一般的人物,也不算得过分。

    谁要是有本事在十六岁的年纪便做出“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这样惊采绝艳的诗句;谁要是能够不嫌脏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