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唐雄-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承业通过这次谈话,将实用主义的思想灌输给了周子谅。

    在皇权至上的封建旧社会,坚持官场上的实用主义,那就是对老百姓最大的负责任。否则,朝堂之上只剩下阿谀奉承和趋炎附势的庸才,到了最后倒霉和吃苦的还是老百姓。皇帝高高在上,不会承担施政失误的责任,而大臣们却要在维护皇权和为百姓谋福祉两者之中求得一个平衡,既不能只会溜须拍马,也不可以一味强硬到底。

    周子谅用了很长时间,才将周承业所说的话语消化吸收,然后他有些担忧地问道:“如果按照二郎所说,当今圣上岂不是已经对张相生出了嫌隙之心?张相任中书令已有一年多,按照宰相三至四年更换的惯例,到了后年,张相被罢之后,难道连留在京中都无法做到么?”

    周承业记得,若是按照历史原来的轨迹向前运行,那么张九龄甚至没有任满四年,便被李隆基提前罢免了宰相之职,随后不久又被降职贬往荆州,没过几年就在外地郁郁而终了。而顶替张九龄出任中书令的李林甫,因为一直深得皇帝的信任,在宰相高位上呆了十几年,将无数人玩弄于股掌之间,一手埋下了安史之乱的祸根!

    为什么李林甫能够担任十几年的宰相,而人品官德能力都在他之上的张九龄连任期都干不满?原因很简单,因为皇帝不愿意让他干!

    因为张九龄没有看透人性,没有意识到李隆基对他的信任和器重是会随着时间而改变的。在皇权至上的社会体制之下,从来都是大臣适应和顺从皇帝的变化,哪有皇帝去迁就和适应臣子的?

    周承业斟酌了一会之后,回答说道:“如果今年千秋节张相不能抓住机会弥补一下他与皇帝之间的裂隙,那么明年或者张相就要成为散阶之官了。”

    周承业口中的散阶之官,就跟后世的荣誉职位差不多,听着品级很高,也能享受不错的待遇,可惜手中却没有半分权力。

    对于儿子近乎妖孽一般的分析能力,周子谅如今是深信不疑的。他有些期待地看着周承业说道:“既然二郎今日不惜激怒为父,也要说出前面那些话语,想必一定有了稳妥的化解之法了吧?”

    虽然被父亲看透了小心思,但周承业却是脸不红、心不跳地回答说道:“咱们周家的命运如今与张老相公在朝中的地位紧密相连,父亲今后的官运仕途也全凭张相在朝中关照和回护,所以我今日为张相谋划,说到底还是为周家,为自己在打算。”

    周子谅点头,默认了周承业这个说法。

    “想要修补张相与皇帝之间的裂隙,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若是被皇帝有所察觉,反倒会弄巧成拙。”周承业不急不慌地继续说道。

    周子谅说道:“确实如此,当今圣山乃是极为睿智之人,他近年来虽然喜欢听一些讨巧的话语,可心中是一点都不糊涂,如果张相忽然改变了处世行事的方法,只怕皇帝立即就会察觉和怀疑。”

    “所以,今年千秋节,张相送给皇帝的礼物不仅要有一面中规中矩的铜镜,还应该有一本书!”

    “怎么还送书?!”周子谅有些不解地问道。

    周承业一脸奸猾地笑着说道:“嘿嘿,虽然都是送书,可里面的内容就有讲究了!去年张相送的书因为内容全都是关于盛衰兴替之事,自然会惹得皇帝不高兴;可是今年张相如果将李三郎登基以来训诫和指导臣下们为国为民的名言警句全都摘录成册,这样一来,肯定会让皇帝十分开心的!你不妨想一想,天下任何人对于皇帝过往所说话语的认可,都不如当今文坛领袖、有着贤相之誉的张九龄的认可和称赞来的分量重!”

    “你这浑小子,要称圣上,不要张嘴就是皇帝,闭嘴就是李三郎!”周子谅被周承业这个肉麻露骨的做法搞得有些反胃,赶紧找个由头训斥一下周承业。

    “父亲,你也别嫌我这个主意有些露骨肉麻,若是我去告诉李林甫或者别人,他们一定会感激我给他们指了一条讨皇帝欢心的金光大道!千秋节那天,多少朝中大臣挖空了心思想要博皇帝高兴,如果张相在这种关键的时候却因为顾及个人的名节而不愿委屈行事,今后就别想让我再给出任何主意,因为这样不懂迂回变通的人,不值得我周承业去费心费力!”

    周承业最后这段话,说的非常严肃认真,既是说给他老子听,也是想通过周子谅之口,说给张九龄去听。

………………………………

第九十五章 周家二郎不简单

    

    正如周承业说的那样,周家如今全力支持和帮助张九龄,其实就是在帮助周家自己。周子谅虽然对周承业提出的政治实用主义无法全部接受,但他却毫不犹豫、毫不掩饰地将小儿子说过的话带给了张九龄。

    张九龄的政治智慧和政治经验自然要比周子谅高出许多,他在听了周承业的建议之后,面无表情地沉默了许久,才开口说道:“二郎分析的不错,如今的圣上,已经与二十年前那个年轻天子大不相同了。是我习惯了从前的君臣相处之道,却忘记了变通和迂回,搞得如今与圣上渐行渐远。唉……,皇帝只有一位,如果做臣下的失去了皇帝的信任和支持,只怕最终的结果就是人亡政息,到了最后除了留个好名声,天下百姓又能得到什么实惠呢?”

    周子谅听了张九龄的这番感慨,觉得心情有些沉重,他轻声问道:“那么,九龄公会怎样准备千秋节的贺礼?”

    张九龄露出了豁达的笑容,斩钉截铁地说道:“呵呵,难得二郎如此为我思虑谋划。就算只为二郎一人,这次我说什么也要把这张老脸丢到一边去,好好地讨一回圣颜大悦!”

    周子谅闻听此言之后脸色大变,急忙摆手说道:“我家那个混账小子哪里值得九龄公如此违背本心,还请三思呀!”

    张九龄摇摇头,有些郁闷地说道:“你家那个可不是什么混账,而是我此生唯一仅见的妖孽!存诚不妨往后再看,他日将李林甫玩弄于掌股之间的人,必定是你家的二郎!”

    “如果他真成了李林甫那样的权奸,只要到时候我尚有一口气在,第一个便饶不了他!”周子谅狠狠地说道。

    “恶人尚需恶人磨,更何况你家二郎可是一个用阎王手段行菩萨之事的大善人,大唐有了他,将来还不一定会有多么的热闹呢!”

    “既然九龄公同意如此行事,那么这几日还请专心书写那本《千秋兴盛语录》,至于准备千秋镜这种小事,便交给我家那个小混账去忙碌!”

    “哈哈哈,你家那个小混账,这次说不定就连送给圣上的千秋镜也会令人大吃一惊!”

    张九龄这边同意了周承业的建议,从皇家档案库内调来专门记载皇帝起居的文献,将李隆基从登基以来说过的话语和做出的批示统统翻出来,从中找出一些对于治理国家具有指导意义的语句,然后逐一进行润色,认真注明当时皇帝说这些话的背景以及说完这些话之后达到的效果。

    张九龄这么用心的整理一遍之后,结果发现李隆基在治理国家方面确实提出了不少好主意,比之太宗的贞观之治来,竟然是毫不逊色。这样一来,他对于李隆基的认识又深入和全面了一些,这对于他今后揣摩皇帝的心思变化,绝对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张九龄在府中闭门谢客专心著书,一心想让张九龄在今年千秋节上大出风头的周承业也没有闲着,他正在进行着一项很危险的实验和发明制作。

    唐代的时候,人们用来照面的还是铜镜,这种镜子因为材质的关系,始终无法做到后世玻璃镜那般纤毫毕现、明亮逼真。穿越者周承业曾经在书中看到过后世的威尼斯工匠如何采用水银与锡箔制作玻璃镜的内容,所以他打算亲自动手制作一面早期玻璃镜来。

    这个想法很有新意,但真正动起手来,却是十分困难。

    首先,周承业花费了一大笔钱,从西市胡商那里购买来了几块透明度和色泽度都比较好的玻璃。可别小看了这时候的玻璃价格,它可比同等重量的黄金还要值钱,几块玻璃便让周承业花了四百贯钱!

    接着,周承业四处找人帮忙,终于找来了一批密封存放的水银和一些锡箔。水银这玩意在秦始皇为自己造陵墓时便被大量使用,所以在唐代想要寻找到并非难事。锡也属于常见的金属,早在青铜时代人们就学会了开采和使用这种物质,周朝的时候,锡制的容器便已司空见惯。

    准备好了所需的材料之后,周承业又废了一番力气,给自己制作了几个外观酷似猪鼻一般的面罩,然后专门在西市的宅院之中开辟出一间房屋作为实验室。

    到了实际制作的阶段,周承业早早地便将杨玉瑶打发到了杨玄珪家中去,就连成义和念奴也跟着杨玉瑶一起走,整个院落就剩下四名昆仑奴守卫。

    水银这玩意可不是好玩的,一旦形成水银蒸汽,那可是剧毒无比的重金属!

    也算是天佑周承业,又或者因为是他前期的准备工作实在做到了位,总之用水银和锡箔制作玻璃镜的过程十分顺利,周承业在使用第一块玻璃时,便制作出了一面比起铜镜来强了许多的镜子。

    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手法的熟练,到了最后一块玻璃,也就是第四块玻璃时,周承业终于制作出了一块看上去没有任何瑕疵的完美镜面。

    周承业强忍着心中的激动,转身退出“实验室”,然后跑到院中一处通风的地方,将脸上的猪鼻子狠狠地一把扯了下来,然后仰头放声大笑!

    “哈哈哈,老子终于造出了玻璃镜子!嘿嘿嘿,金山银山要来啦!欧也欧也,老子就是天下无敌!”

    激动够了之后,周承业立即给四块镜子上沾有反光层的那一面均匀地涂抹上一层红底漆,确保已经镀上去的金属反光层不会脱落。随后周承业用尺子量出这几块玻璃的长宽,然后去了一趟铜器店和银器店,让店中的工匠按照他画出来的图形制作了四件形态各异的以铜打底,外框包银的镜架。

    周承业带着这四具镜架返回住处,然后将已经晾干的玻璃镜子轻手轻脚地镶嵌上去,于是四架明光照人的镜子便最终成型了!

    按照周承业的行事风格,除了其中最好的那架镜子送给张九龄,让张九龄在千秋节上敬献给皇帝之外,其余的三架残次品,不卖出个两千贯的天价来,他就不叫周承业。

………………………………

第九十六章 皇帝很激动

    

    转眼之间,秋意渐浓,一年一度的千秋节终于到了。

    按照惯例,今年的千秋节庆祝仪式,依然是在花萼相辉楼下举办。

    说起这花萼相辉楼,可真不简单!此楼简称为花萼楼,始建于开元八年,位于长安兴庆宫之内。花萼相辉楼自建成之日起,便位列江西滕王阁、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山西鹳雀楼这四大名楼之前,被世人称为“天下第一名楼”。

    “花萼相辉楼”的名称,则来源于《诗经》中的“棠棣之花,鄂不恚|。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按照唐时的皇位继承制度,能够继承唐睿宗帝位的当是嫡长子、李隆基的哥哥李宪。但是,在唐睿宗李旦继位的过程中,李隆基骁勇善战、果断出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