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唐雄-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精彩新颖的诗句,所以对于周承业的名字早有耳闻。今日忽然见到了本人,他于是更加来了兴致。

    李隆基朝着周承业招招手,然后笑着说道:“兀那大胆小子,还不给我滚过来!”

    正在城楼上看风景地周承业,刚才看见李隆基转身之间却又停了下来,正好奇是什么缘故,却听到了皇帝跟自己打招呼,顿时后背一阵发凉,赶紧一路小跑地来到了皇帝的面前,像个做了错事被父母逮着的孩子一般,将头使劲往下低。

    李隆基觉得调笑面前这个少年十分有趣,于是说道:“哈哈哈!刚才看你小子东张西望胆大地很嘛,怎么见了朕就变老实了?”

    “回圣上的话,小的方才站的远,所以被这边的一团祥龙之气吸引,忍不住便想多看几眼。如今,小的距离天子太近,被龙威压的实在不敢抬头!”周承业满嘴的胡说八道,反正怎么能讨李隆基高兴,他就怎么说。

    李隆基佯装有些恚怒,然后说道:“好油滑的小子!哼,听说你小子都被县学除了名,最近却时常在东市陈记卖弄诗文,今日朕便命你当众赋诗一首,若是做的好了,自有重赏;若是做的不好,拉下去打一顿板子!”

………………………………

第九十八章 土鳖的进退之道

    

    听到皇帝忽然命令自己当众作诗时,周承业的心里别提有多么的苦逼了。他今日左眼皮一个劲儿地猛跳,来的时候就担心有什么事情发生,没曾想竟然应在了这里。

    周承业恨不得抽自己几下,你说自己献书就献书呗,干嘛不把人家李三郎放在眼里呢,还在那边伸头张望,非得看看李隆基这个老男人有什么样的魅力。

    看着李隆基身边的张九龄正一脸期待地看着自己,还轻轻地颔首,貌似在鼓励着自己,周承业心里就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老张啊老张,你可知道俺跟你这种正牌的文坛领袖不同,俺平日里所做的那些诗文,其实都是偷的别人地,俺肚子里那点墨水跟你相比,那就是一口井与曲江池的差距哇!皇帝让我即兴赋诗,做的好了,自然可以从此扬名天下,可要是我做不出来,那今天这条乌龙可就摆大了!”

    周承业的脑子正在飞速转动,但口中却小心翼翼地说了一句:“小子不才,本不敢在圣上和各位大人的面前献丑。但君有所命,小的不敢不从,只好勉力随兴而吟。”

    说完这些话的时候,周承业的脑中忽然灵光一闪,他想起了历史上的李白,在未来的某一年便要进入皇宫大内,专门应李隆基的要求,写出了八首《宫中行乐词》,而这八首诗虽然与李白的传世名篇无法相比,可每一首也是经过精雕细琢,最是适合用于对付这种欢乐庆祝的场面。

    “老李啊老李,别怪兄弟不告而取了,《宫中行乐词》一共有八篇,俺今天只小小的借走一篇来应景,反正你是斗酒诗百篇的大仙,以后我一定让你喝最好的酒,做出更多的诗文来!”周承业在心中默默告罪一遍,然后缓缓地抬起头来,举目远眺龙首塬,大声地朗诵道:

    “水绿南薰殿,花红相辉楼。

    莺歌闻太液,凤吹绕瀛洲。

    **鸣珠佩,天人弄彩毬。

    今朝风日好,宜作未央游。”

    在外人的眼中,唇红齿白、清秀俊逸的周家二郎不过是低头沉思了几个呼吸,一张口便诵出了今日夜里最佳的诗篇!

    在经过了短暂的沉默之后,李隆基首先开口赞道:“好!真是好诗!”

    周承业听了这句夸赞之语,心里是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他正在腹诽着:是啊,真他么的好湿!老子紧张的全身都被汗水打湿了!

    “工整精致,应情应景……”

    “艳而不俗,媚而不妖……”

    “周家二郎做的好诗文!”

    群臣紧随皇帝之后的好评之语扑面而来,让已经缓过神来的周承业心中一阵无语。

    这也算得上好诗?这跟老李那些传世名篇相比,充其量就只能算是交了几篇填字造句的作文而已!当年李白做《宫中行乐词》,那是出于无奈,为了皇帝的游乐宴会服务,所以诗文的风格还继承着南朝宫体,使用的都是华丽浓艳的字句,描写的是宫中奢侈享乐的生活,最后还要以颂扬作为结束。

    在这样的诗句之中,根本没有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没有老李那惊为天人的本色文字。只要能够配合上曲子,使歌妓唱出一支新歌,博得皇帝和大臣们的高兴,便是所谓的好诗!

    周承业忽然想起了后世那些让自己的耳朵都听出老茧来的歌功颂德的官样文章,于是他的心里一阵莫名的悲哀。

    从古至今,高高在上的人物们最爱听的果然还是那些不讲原则、不辨真假的奉承话啊!

    “周家二郎,献书有功。当众赋诗,才惊四座,让朕心怀大悦!高将军,朕该如何赏赐他才好?”已经回坐到龙椅上的李隆基,一脸喜悦地对高力士说道。

    高力士斟酌了一下,然后说道:“回圣上的话,老奴以为可让周家二郎自己提个要求,只要不是漫无边际,便成全于他。”

    李隆基点点头,觉得高力士这话说的讲究,既能显示出自己的宽宏大度,又加上了一些限制,不怕周家二郎漫天邀赏,于是对远处规规矩矩站着的周承业说道:“周家二郎,想让朕赏赐你一些什么?”

    刚才高力士说话的时候,周承业便在心里琢磨起来。他知道此时自己开口,既是一次天大的机会,可一旦说出的要求低于或者超出李隆基的心理预期,要么自己后悔,要么会让皇帝觉得难堪,所以这个口还真不是好张的。

    周承业思忖再三,终于开口说道:“小子些微之功,本不敢向圣上讨功邀赏,然君有所赐,不敢拒尔。小的斗胆恳请圣上为陈记酒楼赐名一幅!”

    听了周承业这个有些令人匪夷所思的请求之后,不仅坐在龙椅上的李隆基哭笑不得,就连高力士、张九龄等人也是一脸的愕然。

    这周家二郎应该是个才思敏捷之辈啊?刚才他作诗的速度显然比三国曹子建的七步成诗还要快些,怎么在这个关键的时候犯傻了呢?

    周承业完全可以开出更高的要求来,甚至他请求皇帝准许他进入国子监读书都不是难事,刚才皇帝可是提到他被县学除名的事情。可这货竟然在满朝百官在场的情况下,只求皇帝为他外公那座酒楼书写一个店名!

    老张气得嘴都要歪了,他心里大骂着:混账小子!老夫为你争取了多好的一个机会,你丫的就这么糟蹋了!

    李林甫心里一阵偷着乐,他对自己说:到底是上不了台面的土鳖!这个时候竟然还想的是一座酒楼,周家二郎不过如此而已!

    周承业此时自然不会知道别人的想法,可他却在心里默默祈祷:李三呀李三,我这个要求不算过分吧?你一定要答应啊!不就是让你给我写个店名嘛,以后你来店里吃酒,我让宝顺给你打对折好了!

    花萼楼上所有的人,甚至包括皇帝本人都在为周承业错失良机而觉得惋惜,可只有周承业心里透亮的跟明镜一般。陈记酒楼一旦有了皇帝的御笔赐名,今后谁他娘的敢来捣乱?而陈记酒楼正是周承业在大唐崛起的根基,就算今后他可能离开长安,只要陈记酒楼不倒,他就有保命的本钱来撬动整个大唐的商业帝国!

    君无戏言,何况周承业提的这个要求压根不难,所以高力士很快便让宫人们摆好了文房四宝,只等李隆基挥毫书写。

………………………………

第九十九章 御赐承恩楼

    

    李隆基对于周承业提出的这个请求并没有感到不快,因为这样的请求一不让他花钱,二不让他封官,而且将墨宝悬挂于声名鹊起的陈记酒楼之前供天下百姓瞻仰,那也算是一件挺有面子的事情。但他还是有些好奇,因为在李隆基看来,像周承业这样的年轻人,最热衷的应该是仕途和权势才对。

    李隆基来到了书案之前,没有马上拿起已经蘸好墨汁的毛笔,而是一脸祥和地看着周承业说道:“能告诉朕你为何提这样一个要求么?”

    周承业赶紧回答说道:“启禀圣君,小子自幼得家公陈氏一家拉扯照顾,心中常有报恩之念,却是无能为力。今日天降鸿运,蒙圣君青眼眷顾,是以第一个想到的便是为陈记酒楼做点事情。”

    李隆基点点头,有些赞赏地说道:“嗯,做人要懂得知恩图报,你这后生很好!”

    说完这话,大唐皇帝笔走龙蛇,在一张洁白宽大的宣纸上挥毫写下了“承恩楼”三个遒劲的大字。

    李隆基是个多才多艺的皇帝,一手书法写的果然有龙飞凤舞的气势,更难得的是这“承恩楼”三字店名里面竟然暗含着三层意思!

    第一层,表达的是陈记酒楼承受了大唐天子的恩泽。

    第二层,暗含着周家二郎承业的名字在里面。

    第三层,则是赞扬周承业感恩图报的行为。

    周承业谢过圣恩,小心翼翼地捧着皇帝的墨宝,一路小跑地下了花萼楼,却惹得楼上百官笑声不断。

     奇!书!网!w!w!w!。!q!i!s!u!w!a!n!g!。!c!o!m 
    李隆基是个感情丰富的皇帝,他最讨厌的是臣子在自己面前不诚实,最喜欢的就是保持着赤子之心的人。看到周承业如获至宝的这副样子,他也发自内心的笑了出来。

    土鳖周承业今日在花萼楼上一番本色演出,毫无疑问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随后,群臣向皇帝敬献千秋镜的仪式继续向下进行,只是经过了方才这一段插曲,再也引不起李隆基的任何兴趣。今日能得一本张九龄亲笔书写的《千秋盛世语录》,已经让李隆基觉得收获巨大,如果加上那面世上罕见的琉璃宝镜,真算得上是名利双收。

    李隆基不会当众过多地夸赞张九龄,更不会给张九龄立即加官进爵,因为作为皇帝,他需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就算心中再高兴,也不能助长群臣搜罗奇珍异宝敬献皇帝的风气,更不能赤果果地宣扬《千秋盛世语录》。毕竟,这本书是为李隆基本人歌功颂德的,哪有自己夸自己的道理。

    当然了,虽然李隆基嘴上没有多说,可经过今日之后,他对张九龄的好感肯定会直线上升,甚至恢复到当初任命张九龄出任宰相的那种程度。而周承业此前费尽了心机,希望看到的便是这个结果。

    周承业从花萼相辉楼走出来之后,二话不说,便让等候在安兴坊的周家马车载着他直奔不远处的东市陈记酒楼而去。

    如今的千秋节,已是举国同庆的盛大节日,所以本来就生意火爆的陈记酒楼更是高朋四座,桌桌爆满。

    经过两个月来的悉心调教,周承业送到陈记酒楼来的四十五个半大孩子不仅一个个养的健康红润,而且礼节周到、服务勤快,得到了前来陈记的食客们一致好评和认可。

    有不少家势背景显赫的食客甚至找到陈记的大掌柜陈贵云,提出愿意出重金购买几个乖巧孩童回去侍奉家人的要求,却被一脸职业笑容的陈贵云悉数婉拒。

    自从张九龄来过陈记一回,并且让刑部的官吏当众带走一批不开眼的家伙之后,老陈的腰杆便硬了起来。他可不管你来的是王孙公子还是世家功卿,想要买我店里的孩子,门都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