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中国远古帝王谱-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伐那些不甘心臣服于夏王朝的夷族方国,使夏王朝的直属统治区域不断扩大。

    帝杼元年,寒浞的残部在斟寻阴谋叛乱,姒杼派军队进行了残酷的镇压,把那些叛乱的寒氏残部,老弱者皆杀死,壮年男女套上索链为奴。

    姒杼很有政治远见,他并不满足于夏王朝原有的统治区域,早在父王执政期间,他就多次提出出兵征讨北方。但他的父亲夏王姒少康认为,战争劳民伤财,会给百姓带来许多灾难,始终没有采纳他的建议。他即位后,立刻改变了父王以前的做法,开始实施自己的战争计划,他要用武力征服周边的一些小国。于是他在平定寒浞旧部的叛乱后,挥师北上,攻打北部的一些不肯臣服的小国,这次北伐战争持续时间很长,足足征战了三年多,收服了黄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

    帝杼五年(庚午,前1911),姒杼在平定北方之后,开始酝酿新的远征计划,准备出兵东征。他在东征前首先决定再次迁都。他认为父亲把国都迁到原邑并不理想,从战略上考虑,国都还是应该设置在中原地区为妥,于是他与大臣们商议,决定将国都迁至黄河以南的老邱。老邱位于今河南开封市陈留县北,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从这里起兵东征,不仅可以减少行军的路程,而且便于后方军事物资的供给。

    帝杼六年(辛未,前1910)夏天,夏王姒杼率大臣迁都老邱,命长子姒槐镇守原邑。同年秋天,夏王姒杼决定亲自率兵东征经常侵扰夏后氏边境的九夷方国。便召长子姒槐入都,代替他监国理政。

    史书记载:姒杼迁都后,立刻组建了一支东征军。他亲自率军东征九夷(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他出兵的同时命令各诸侯国派军队助战,并许诺各诸侯国作战时,掠夺的金银珠宝、马匹、粮食、俘虏,谁抢来的就归谁。许多诸侯国都认为这是个发财的好机会,都挑选能征善战的精锐部队参战,这样就更增强了夏王朝东征军的力量。从帝杼六年(前1910)到帝杼八年(前1908),夏王朝利用三年时间,平定了今河南东部及山东和苏北一带的东夷族,继而挥师东进,一直打到东海之滨。

    《今本竹书纪年》载:“(帝杼)八年,征于东海及三寿,得一狐九尾。”东海即今黄海,三寿是什么地方,史无可考。不过《山海经,海外东经》云:“青邱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又据《史记正义》说:“青邱国在海东三百里。”由此推测,当时所说的三寿,很可能就是青邱国。青邱国是东海的一个岛国,那里出产一种叫作九尾狐的动物。姒杼能得到九尾狐,证明他的东征大军已经打到了东海,而且远涉重洋,登上了海东三百里的一个岛国。由此可见,当时的夏王朝不仅有一支强大的步兵,而且还有水军和一定数量的战船,否则是不可能越海作战的。

    帝杼十三年(戊寅,前1903),夏王朝主管水利的官员商侯子冥,在治水前线指挥抢险,失足落水,以身殉职。子冥是当时朝中一位清正廉洁勤政爱民的好官,他的死对朝廷是一个很大的损失。姒杼获此噩耗十分悲痛,命以厚礼安葬商侯,并亲往墓地,参加了他的葬礼。

    《世本,作篇》载:“杼作甲,杼作矛。”说姒杼发明了战争时用来防身的铠甲和用来进攻的长矛。据考证,甲和矛早在夏王朝以前就已经存在了,很可能是姒杼把矛和甲作了改进,使其更适用于战争。因此后人便把发明甲和矛的专利权记在了姒杼的头上。

    姒杼五十五岁即帝位,在位执政虚记二十八年(《路史,后纪》),死于帝杼二十七年(壬辰,前1889),享年八十二岁。死后葬地不详,尊号夏王杼、后杼,谥号帝杼。

    …………………………………………………………………………………………………

    姒杼在位年表(供参考)

    公元纪年(干支)……在位时间……大事记前1915(丙寅)……元年……

    前1914(丁卯)……二年……

    前1913(戊辰)……三年……

    前1912(己巳)……四年……

    前1911(庚午)……五年……

    前1910(辛未)……六年……

    前1909(壬申)……七年……

    前1908(癸酉)……八年……

    前1907(甲戌)……九年……

    前1906(乙亥)……十年……

    前1905(丙子)……十一年……

    前1904(丁丑)……十二年……

    前1903(戊寅)……十三年……

    前1902(己卯)……十四年……

    前1901(庚辰)……十五年……

    前1900(辛巳)……十六年……

    前1899(壬午)……十七年……

    前1898(癸未)……十八年……

    前1897(甲申)……十九年……

    前1896(乙酉)……二十年……

    前1895(丙戌)……二十一年……

    前1894(丁亥)……二十二年……

    前1893(戊子)……二十三年……

    前1892(己丑)……二十四年……

    前1891(庚寅)……二十五年……

    前1890(辛卯)……二十六年……

    前1889(壬辰)……二十七年……

    …………………………………………………………………………………………………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色情,一经发现,立即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本站所有书籍采集于互联网,本站全自动蜘蛛爬行,无人工干预,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如果你发现任何违法及损坏国家利益的内容,请发送邮件给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北京时间10:00…18:00内删除)

    版权保护删除内容请联系Email:267362373@

    Copyright?2016 读来读往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执行时间:0。020972秒

    沪ICP备16026625号互联网出版资质证:新出网证(沪)字12号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15'129号


………………………………

第十章 姒  槐

    在位起讫:公元前1889——前1861年。

    生卒年:前1938—前1861年。

    出生地:斟寻(今河南偃师市东北)。

    立都:老邱(今河南开封市陈留县北)。

    年号:帝槐元年(癸巳,前1888)。

    ——————————————————————————————————————————

    姒槐,姓姒,名槐,又名芬,又称芬发、后芬、祖武、帝魁、帝槐。中国王族分封时代夏王朝第十任王。姒槐的祖父是夏王朝八任王姒少康,父亲是九任王姒杼。姒槐于少康二十四年(癸卯,前1938)出生在夏旧都斟寻。公元前1915年,他的父亲姒杼在原邑(今河南济源市西北)即帝位,命他驻守斟寻。公元前1910年父亲迁都老邱,命他驻守原邑。后来父王领兵东征,又命他驻守帝都老邱监国。公元前1889年他的父亲姒杼去世,他在老邱即位,是为帝槐。以戊申年(前1873)为帝槐元年。

    姒槐即位的时候,夏王朝在九任帝姒杼多年北伐东征的基础上,疆域不断扩大,北至黄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东至东海(即黄海)之滨,诸侯来朝,九夷顺服,国势日益强盛。但是,姒槐并没有就此息兵,让百姓过和平安定的日子,而是继续对外征战,大批的青壮年被迫走上战场,众多幸福美满的家庭被强行拆散。战争给统治者创造着取之不尽的财富和权势,而留给劳苦大众的却是可怕的贫困和死亡。

    姒槐和他的父亲一样,是个野心勃勃的战争狂,不过他的用兵方略与父亲有所不同,他父亲是往北往东用兵,他却把攻伐的方向转往东南的淮水(即今江苏省西南部长江下游支流秦淮河)流域。他认为父亲已经征服了北方和东方,这南方和西方理应由他来平定。其实,当时的淮夷(古族名,亦称南淮夷,主要分布在淮水中下游以至海滨)原本就是一个独立的方国,与夏王朝历来是各守疆域,互不侵犯。但是姒槐自恃国力强大,强行逼迫淮夷称臣纳贡。淮夷不肯屈服,夏王朝便借机向淮夷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以强大的军事力量迫使远在淮水流域的淮夷不得不臣服。

    《古本竹书纪年》记载:“后芬即位三年,九夷来御。”后芬就是姒槐,帝槐三年(庚戌,前1871),东方的九夷族陆续来朝中进贡。九夷:一说指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和阳夷,一说指玄菟、东浪、高骊、满饰、凫臾、索家、东屠、倭人和天鄙。其实两种说法都不准确。古时“九”为多的意思,九夷应该是指众多的夷族,并非是只指固定的九个部族,这里应理解成有众多夷族方国来朝中进贡。

    帝槐十六年(癸亥,前1858),洛汭(今河南巩义市东北)的诸侯伯用与河邑(今陕西华阴市潼乡)的诸侯冯夷因边境的问题发生了冲突,双方互不相让。姒槐得知后,立刻宣召二人入朝,从中调合,平息了这场一触即发的战争。冯夷就是传说中的河伯。史载:“冯夷,华阴人,以八月上庚日渡河溺死,天帝署为河伯”(《抱朴子,释鬼》)。

    帝槐二十三年(庚午,前1851),姒槐封昆吾氏的后人于有苏(古诸侯国名,故址在今河北沙河市西北),据说有苏氏是祝融之后,己姓。后世殷商时期,商纣王伐冀州侯有苏氏,有苏氏献女妲己为纣王妃。该有苏氏即昆吾氏之后,有苏氏族人后世大部分改姓为苏。

    帝槐二十六年(癸酉,前1848),夏朝始建监狱,称作“圜土”。史书载:“若无授无节,则准圜土内之。”(《周礼,地宫,比长》)意思是:如果不执行国家的命令,不遵守法律,就要把他抓起来关进监狱。东汉史学家郑玄作注说:“圜土者,狱城也。”《墨子,尚贤下》云:“昔者傅说,居北海之洲,圜土之上,衣褐带索,庸筑于傅岩之城。”傅说是商朝帝武丁的宰相,他年轻时因获罪被关进监狱,带着索链为商王朝筑城。这里所说的圜土就是监狱。

    可见,姒槐统治下的夏王朝,不仅对外实行扩张政策,对内也采取了残酷的镇压手段。为了镇压那些反抗他的民众,他在全国设置了许多圜土(监狱),他们给获罪的人戴上刑具,关进牢狱,让他们象牲畜一样充当苦力。

    姒槐对外发动战争,疯狂地屠杀夷族方国的民众。对内施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使人民遭受了无尽的苦难。从当时人民的角度来看,他是一个时代的罪人。但是,战争促进了中原与边疆地区的物质和文化交流,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从历史的角度看,他应该是一位有作为的君王。

    儒家说:“忠孝不能两全”,对于帝王功过的评说大概也是如此吧。纵观历史上那些所谓有作为的君王,他们哪一个不是杀人如麻的战争狂!他们的一切丰功伟绩,都是用人民的血汗写成的。

    姒槐五十岁即王位,在位执政虚记二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