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远古帝王谱-第1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商的战争。伊尹此时对商侯说:“现在我们可以出兵攻夏了。”
于是,商军向夏王朝发起了总攻。
商伐夏的战争打响后,伊尹不仅多次领兵出征,还曾乔装易服潜入夏都,送大量金玉珠宝给妹喜,让她贿络琬、琰二妃,诱惑夏王沉迷于声色之中,给商灭夏创造了有利条件。
夏帝癸五十二年(庚辰,公元前1601年),经过三年血战,商侯子天乙终于灭掉了夏王朝,俘虏了夏王姒履癸,将他囚禁于南巢(今安徽芜湖市境内)。
——————————————————————————————————————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色情,一经发现,立即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本站所有书籍采集于互联网,本站全自动蜘蛛爬行,无人工干预,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如果你发现任何违法及损坏国家利益的内容,请发送邮件给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北京时间10:00…18:00内删除)
版权保护删除内容请联系Email:267362373@
Copyright?2016 读来读往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执行时间:0。020972秒
沪ICP备16026625号互联网出版资质证:新出网证(沪)字12号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15'129号
………………………………
第四章 商王伊 尹(下)
商灭夏后,最初建都于西亳(今河南偃师市城关乡),伊尹曾提出过反对意见,认为商兴于东而立于西,违背了上天的意志,对商王朝不利。但此时的商王子天乙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再也听不进去伊尹的意见,固执的在西亳大兴土木,修筑城郭,建造宫室,将帝都立在了西亳。
伊尹的预言是正确的,商王朝建国后,果然一连七年大旱;饥民遍地,暴乱四起。商王子天乙这才省悟过来,接受了伊尹的建议,下令在郑邑(今河南郑州市)修建新的都城。新的都城也称“亳”,我们称它为郑亳。郑亳的建筑规模宏大,都城总面积250万平方米,是当时中国境内最大的城市。
商王子天乙在位时曾先后迁都三次,他继承侯位时即位于谷熟(今河南商丘市东南),改称亳都,史称南亳;第二年迁都于蒙邑(今山东荷泽市曹县),仍称亳都,史称北亳;灭夏后建都于夏都西南,仍称亳都,史称西亳;商汤二十七年(庚寅,公元前1591年)始定都于郑,仍称亳都,史称郑亳。
商王的都城为什么都称“亳”呢?
原来,子天乙特别迷信,他相信天上有神仙妖魔,地下有鬼怪魍魉,人间的一切都是由万能的天神安排。传说他即位前曾做过一梦,梦见一位仙人对他说:“商汤有景亳之命!”他醒来时把这句话反复推敲,认为仙人是在告诉他,他将来兴旺发达的地方是“亳”。因此他即位后便把都城改称亳,后来每次迁都后,都把新都改称亳。临终前还留下遗嘱,把埋葬他的地方也称亳(今安徽亳州市)。这便是商代多亳城的缘故。
——————————————————————————————————————
商王子天乙在位二十九年死去,他的次子子胜即位,号外丙;伊尹仍为右相辅佐朝政。
外丙在位二年也死了,传位给弟弟子庸,号仲壬;还是伊尹为相总揽朝政。
仲壬即位后不久,便立侄儿子至为太子,号太甲。子至聪明好学,凡事有独立见解;他一向看不惯伊尹独霸朝政的行为,私下里谈论说:“如果我为天子,定当改革旧制。”有人告知伊尹,伊尹不以为然,只是一笑了之。
仲壬四年(戊戌,公元前1583年),三任商王子庸病重,遗命传位于太子子至,伊尹这才意识到面临的危险。他知道太甲(子至)一直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如果让他继承王位,自己的权势、声望、财富等,恐怕都将失去。为了保住这一切,他决定发动政变,废去太甲的王位。因此商王仲壬一死,伊尹立刻派兵包围了王宫,逮捕了太甲和他的死党,并处死了一批效忠于太甲的顽固派,将太甲囚禁于桐宫(夏代所建行宫,在今河南偃师市西),并派军队严加看守,不准太甲离开桐宫半步。
伊尹以摄政为名自居王位,并诏告天下:“新王太甲不守王道,不尊汤法,意欲效法夏桀危害天下。为了维护先王旧制和百姓利益,经朝臣共议,废去太甲之王位,由相国伊尹摄政。”所谓摄政,不过是托词而已,实际上就是篡夺商汤的政权,自立为王。
伊尹即位后,表面上施行仁政,用小恩小惠欺骗百姓;暗中却加重刑罚,残酷的镇压那些反抗他的贵族和平民。
历代王朝的所谓正史,一直把伊尹吹捧为贤相,其实不过是儒家御用文人编造的谎言。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早在战国时期就被儒家所篡改;到了汉代,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儒家之说为正史。司马迁作《史记》依据的自然也是儒家之说,其真实性是大打折扣的。
战国时期的史书《竹书纪年》记载:“伊尹放太甲于桐,乃自立。……七年,太甲潜出自桐,杀伊尹。”而司马迁的《史记》所载则完全不同,司马迁说:“帝太甲即位三年,不明,暴虐,不尊汤法,乱德,于是伊尹放之于桐宫。三年,伊尹摄行政当国,以朝诸侯。帝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于是伊尹迎帝太甲而授之政。”两相对照,我们不难看出司马迁《史记》的虚假之处。
司马迁把太甲定位为昏庸无德的暴君,而把伊尹吹捧为贤相,让这位贤相把所谓暴虐的天子囚禁于桐宫,自己来当天子。这完全不符合儒家所倡导的君臣之道。臣把君囚禁起来,这分明是造反,是篡权,是大逆不道,又有什么值得歌颂的呢?再说,太甲既然是一位乱德的暴君,何以关了三年就变成了“修德”之君呢?这根本不符合人性的常理!太甲究竟是怎样的暴虐、乱德、不尊汤法,司马迁没有举出一件事例,这恐怕全都是虚妄不实之词。据此,我们不能不对司马迁的论述有所怀疑。
伊尹执政时倡导“节用宽民”的政策,而他自己却不节俭,他生前如何奢华姑且不论,单是他死后的墓葬就暴露出了他的真实面目。他的坟墓占地面积达一万多平方米,其墓葬结构完全依照王陵建造。试想,建造如此大的陵墓,这在生产力很低的商代要花费多大的人力和物力呢?这难道就是所谓的“节用宽民”吗?
公而论之,伊尹确实是位能文能武足智多谋的伟大历史人物,他不仅是商初征战沙场名满天下的将帅,也是一位玩弄权术驾御臣民的著名政治家。他生前曾留下很多著作,《汉书,艺文志》录有《伊尹五十一篇》、《伊尹说》二十七篇;可惜这些著作都已亡佚。《玉函山房辑佚书》收有《伊尹书》一卷。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十二万多字的帛书中收有《伊尹书》六十四行。这些是目前仅存的伊尹著作。
根据《竹书纪年》记载,伊尹篡夺王位后,共执政七年。
伊尹七年(乙巳,公元前1576年)夏天,夏王太甲利用朝中大臣为伊尹庆祝八十大寿之机,率勇士们自桐宫潜回王都,乘伊尹不备,突然杀入宫中,将伊尹杀死。
伊尹终年八十岁,是被杀死的,并非善终。
《帝王世纪》所记载的“沃丁八年,伊尹卒,年百有余岁,大雾三日。”显然是伪史,我们不能当真。
夏王太甲公布了伊尹篡权的种种罪行,仍念他曾有功于商王朝,准许他的家人将他的遗体葬在伊尹生前为自己修造的陵墓中。复用他的儿子伊陟和伊奋入朝为官,命将伊尹的田产和奴隶一分为二,兄弟各持其一。
伊尹墓在今河南商丘市虞城县西南魏锢堆村北。
…………………………………………………………………………………………………
伊尹在位年表(供参考)
公元纪年(干支)……在位时间……大事记
前1582(己亥)…………元年……
前1581(庚子)…………二年……
前1580(辛丑)…………三年……
前1579(壬寅)…………四年……
前1578(癸卯)…………五年……
前1577(甲辰)…………六年……
前1576(乙巳)…………七年……
……………………………………………………………………………………………………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色情,一经发现,立即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本站所有书籍采集于互联网,本站全自动蜘蛛爬行,无人工干预,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如果你发现任何违法及损坏国家利益的内容,请发送邮件给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北京时间10:00…18:00内删除)
版权保护删除内容请联系Email:267362373@
Copyright?2016 读来读往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执行时间:0。020972秒
沪ICP备16026625号互联网出版资质证:新出网证(沪)字12号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15'129号
………………………………
第五章 商王子太甲
在位起讫:公元前1576—前1564年。
生卒年:公元前1630—前1564年。
出生地:南毫(今河南商丘市东南)。
立都:郑毫(今河南郑州市古商城)。
年号:太甲元年(丙午,前1575)。
————————————————————————————————————————
商王子太甲。姓子,名至,号太甲,甲骨文作“大甲”。中国王族分封时代商王朝五任王。他的祖父是商王朝首王帝子天乙,父亲是商汤的长子子太丁,二任帝子外丙和三任帝子仲壬都是他的叔叔。
首任商王子天乙在位时,立长子子太丁为太子,子太丁短寿,先于父亲而死。此后,商汤一直没有立太子。
商王子天乙百岁病重时,召见伊尹,与他商议准备把王位传给孙子太甲。
但伊尹坚决反对,他说:“国君要领导天下,应该由年长有德者居之。太甲性浮贪玩,难以服众,怎么能担此重任呢?”他力主让商王子天乙的次子外丙继承王位。
商王子天乙只好同意,说了句“那就兄终弟及吧!”之后不久就离开了人世。
伊尹便根据商汤那句无可奈何的遗言,立子外丙为二任王。
子外丙死后,伊尹又坚持立子外丙的弟弟子仲壬为三任壬。
子仲壬即位后,认为子太甲是商汤的长孙,而且德才兼备,便想立他为太子。
但此时朝政大权仍掌握在伊尹手中,他还是反对立子太甲为太子。
那么,伊尹为什么如此敌视子太甲呢?
原来子太甲一直不尊重伊尹,有时还对伊尹的行为颇有微词,对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