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远古帝王谱-第1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第十一章 商王子仲丁
在位起讫:公元前1436—前1427年。
生卒年:公元前1509—前1427年。
出生地:郑毫(今河南郑州市古商城)。
立都:嚣邑(又称傲,今山东新泰市东南)。
年号:仲丁元年(丙寅,前1435)。
————————————————————————————————————————
商王子仲丁。姓子,名庄,号仲丁,甲骨文作中丁。中国王族分封时代商王朝十一任王。
子庄的祖父是商王朝七任王子太庚,父亲是商王朝十任王子太戊。八任王子小甲和九任王子雍已都是他的伯父。子庄生于太戊二年(壬子,前1509),出生在亳都王宫,是商王子太戊的长子。他成年以后一直在朝中为官,掌管着商王朝的军队。
子庄是法定的王位继承人,没有人与他争位。可是父亲偏偏长寿,居然活了一百多岁。子庄年过七十,已经是满头白发还没能坐上王位,心中未免有些沮丧,以为这辈子大概是与王位无缘了。还好,公元前1436年,他的父王子太戊终于寿终正寝,子庄这才即位称王,号仲丁,以丙寅年(前1435)为仲丁元年。
《今本竹书纪年》载:“王(仲丁)即位,自毫迁于嚣”。嚣又作傲,《史记,殷本纪》说:“帝仲丁迁于傲”。嚣、傲实际是一个地方。
那么商王子仲丁为什么要迁都呢?
原来,商王子太戊末年,黄河水多次泛滥,严重地威胁着商都的安全,当时子太戊曾下令调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治理黄河,可是他自己年老体衰已经无力亲自督查。那些治水的官员乘机中饱私囊,侵吞治河的物资,使治河工作成效甚微,这种情况子仲丁是有所耳闻的,但他是个不识大体不讲原则的人,不愿为此事而得罪治河的官员。此事也就稀里糊涂地过去了。及至他自己坐上王位,才想起黄河水泛滥这一重大问题。他召集大臣商议对策,大家意见不一,有的主张加大治河力度,在雨季来临之前修筑好危险地段的堤岸,就可平安无事。但也有人提出水火无情,万一黄河决堤,王都必受其害。不如将王都迁至远离黄河之地。子仲丁年已老迈,只想逃避灾难,享受几年帝王的乐趣,根本不去想国家和百姓的利益。于是便决定把国都迁到远离黄河的嚣邑。
关于“嚣”的地望问题,历来众说不一。有人说在河南荥阳的敖山(《帝王世纪》、《括地志》等),还有说在河南的开封(东晋的李顒等)。上个世纪也有学者考证认为今郑州商城遗址就是史书上的嚣邑。这三种说法似乎都不正确。前边说过,子仲丁迁都的主要原因是怕黄河水泛滥,那么他迁都的新址不可能在黄河附近。荥阳与开封两地都距黄河不远,子仲丁怎么可能把国都迁到那里呢?至于说郑州古商城即为“嚣”,就更难让人信服。郑州古商城遗址,无论考古资料分析还是碳十四年代测定都证明:它的建筑年代当在公元前16世纪至17世纪,也就是商王朝建国初期的一百五十年左右。从商汤迁都于郑毫算起(前1591)至子仲丁迁都于嚣邑(前1435),历经子天乙、子外丙、子仲壬、伊尹、子太甲、子沃丁、子太庚、子小甲、子雍已、子太戊十任帝,时间跨度一百五十七年,和考古测定基本相符。而子仲丁迁“嚣”,前后只有两任王,子仲丁在位九年,子仲壬在外十五年,总共才二十四年时间,与一百五十年相差甚远。据此我们便完全可以推翻嚣邑亦郑州古商城之说。我国著名学者丁山先生在《商周史料考证》(龙门联合书局,1960年)一文中主张,嚣邑在鲁地敖山(即今山东新泰市东南),笔者比较赞同,因为它基本符合历史的真实状况。
子仲丁迁都以后,国内的形势十分不稳,一些奴隶主贵族不满于迁都,到处散布不利于商王朝的言论。他们说黄河水泛滥是上天对天子无道的惩罚,天子迁都就是与上天对抗,必将会受到天帝更大的惩罚。他们在商王面前阳奉阴违,口是心非,使子仲丁下达的许多命令都很难得到落实。一些诸侯方国也乘机兴风作浪,他们不但不如期朝贡,有的还入侵商朝边境,抢掠和杀害商朝的百姓。
子仲丁为了稳定局势,一方面在国内施行严酷的刑罚,出动武装部队打击那些不法的豪强贵族,另一方面征召青壮年入伍,加强军事力量,出兵讨伐那些不肯臣服的诸侯和方国。
仲丁六年(辛未,前1430),子仲丁派兵征讨蓝夷。蓝夷是商代东南诸夷的一个方国(其地望约在今江淮一带),经常入侵掠夺商朝的百姓,使商朝东南边境的居民无法安居。子仲丁决心要用武力将其征服。不过这场战争打得很艰难,直到子仲丁去世也没能完全征服蓝夷。
子仲丁七十四岁即位,在位执政虚记十年(《今本竹书纪年》),病逝于仲丁九年(甲戌,前1427),终年八十三岁。死后葬在商王仲丁墓(地址不详),尊号商王仲丁,谥号帝仲丁,庙号“中丁”。
在殷墟卜辞中,子仲丁被列为直系先王祭祀。
…………………………………………………………………………………………………
仲丁在位年表(供参考)
公元纪年(干支)……在位时间……大事记前1435(丙寅)…………元年……
前1434(丁卯)…………二年……
前1433(戊辰)…………三年……
前1432(己巳)…………四年……
前1431(庚午)…………五年……
前1430(辛未)…………六年……
前1429(壬申)…………七年……
前1428(癸酉)…………八年……
前1427(甲戌)…………九年……
………………………………………………………………………………………………………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色情,一经发现,立即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本站所有书籍采集于互联网,本站全自动蜘蛛爬行,无人工干预,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如果你发现任何违法及损坏国家利益的内容,请发送邮件给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北京时间10:00…18:00内删除)
版权保护删除内容请联系Email:267362373@
Copyright?2016 读来读往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执行时间:0。020972秒
沪ICP备16026625号互联网出版资质证:新出网证(沪)字12号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15'129号
………………………………
第十二章 商王子外壬
在位起讫:公元前1427—前1412年。
生卒年:公元前1492—前1412年。
出生地:郑毫(今河南郑州市古商城)。
立都:嚣邑(又称傲,今山东新泰市东南)。
年号:外壬元年(乙亥,前1426)。
————————————————————————————————————————
商王子外壬。姓子,名发,又名癸,号外壬,殷墟甲骨文作“卜壬”。中国王族分封时代商王朝第十二任王。
子发的祖父是商王朝七任王子太庚,父亲是商王朝十任王子太戊,十一任王子仲丁是他的长兄。
子发生于太戊十九年(己巳,前1492),出生在亳都王宫,成年以后先后在父、兄两朝为官。公元前1427年,他的长兄子仲丁去世,他以兄终弟及的祖传遗命继承了王位,号外壬,以乙亥年(前1426)为外壬元年。
子外壬即位时,商王朝正处于**之秋,不仅国内政局混乱,一些夷族方国也不断入侵掠夺。战争连年不断。就在他的长兄去世时,他的弟弟子整正在率军征讨蓝夷。他使人快马加鞭赶往军前报丧,子整才留一半军队守卫边境,自己率另一半军队归国奔丧。
按照贯例先王去世新王即位时,各诸侯国都应该入朝奔丧,悼念死去的先王,并祝贺新王即位。当时大多数诸侯国或国君亲往,或派大臣代往,基本上都如期而至,只有靠近东夷的邳国和侁(shen)国没有到。不但没有到,两国还公开宣布叛离商王朝,并组织起武装力量对抗商王朝的军队。
邳国在今山东济宁市微山县西北,是夏禹时大臣奚仲之后,奚仲姓任,为夏禹的车正,初封于薛(今山东滕州市东南)。他的后代仲虺是夏王姒履癸的大臣,后来叛夏投商,被商汤拜为左相,封于邳邑。邳国是商王朝一个较大的封国。一直是商王朝忠实的同盟军。
侁国在今山东菏泽地区曹县北,它的统治者是有莘氏贵族,商朝初年,有莘侯曾将女儿嫁给商汤为妃,商汤的右相伊尹就是随着莘侯的女儿以“媵臣”身份陪嫁到商朝的。侁国就是有莘国,因为伊尹从小在那里长大,对那里有着深厚的感情,故而在他执政时改国名为侁。并在各方面给与支持和援助。侁国在伊尹的扶植下,很快变成了一个诸侯强国,同时也成了商王朝的忠实同盟军。
这两个反叛的诸侯国都是当时声势强大的贵族,他们反叛的理由是:商王不尊祖训,不守祖业,随意迁都,动摇了国家的根基。其实这只是借口,他们反叛的真正原因是:商王迁都于嚣,占据了他们的统治区域,损害了他们的利益。于是他们拒绝接受商王的命令,也不服从商朝的法律,并且停止了向商朝缴纳赋税,他们还筑城扩兵,侵略周围弱小的诸侯国。不断加强自己的实力,准备与商王抗衡到底。
子外壬十分气恼,便想派兵征讨,但是国库空虚,根本没有力量组建更多的军队去征讨反叛的诸侯国。他打算增加赋税,以改善国家资金贫乏的困境,但大臣们纷纷反对,说各地连年受灾,百姓连活命都困难,哪里还有钱交赋税,不要说增加,就是现有的赋税也很难征收上来。大家都建议暂时先不要发动战争,待过几年经济好转时再组织军队征讨也不迟。子外壬无可奈何,只好听从大家的意见,任由邳、侁两国独立。
此头一开,麻烦可就大了。其他诸侯国见天子软弱可欺,也都打起了自己的算盘。国力强大的便效法邳、侁二国拒不缴纳赋税,国力较弱的便装出一副可怜相,声称国内受灾严重,无力缴纳赋税,请求商王减免。这样一来,各诸侯国的赋税十之八九难以入库,王宫的日常开销全靠国家直属土地的税收来维持。而商王朝的开销照样有增无减,国库空虚,经济上出现了严重的危机。
面对这些叛乱的诸侯国,子外壬却束手无策,只好召集大臣们,让大家出谋献策,为国分忧,为君王分忧。但是这些个大臣们都很自私,心里只想着如何地损公肥私中饱私囊,根本不在乎国家的利益和君王的处境。这让子外壬很是失望,心想:我也是七十来岁的人了,满打满算还能活几年,你们不在乎我怕个啥?要混干脆大家就一起混吧!他索性采取得过且过的办法,小车不倒只管推,一年一年的往下混,十几年的时间很快便混了过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