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中国远古帝王谱-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公元纪年(干支)……在位时间……大事记

    前4780(辛巳)…………元年……

    前4779(壬午)…………二年……

    前4778(癸未)…………三年……

    前4777(甲申)…………四年……

    前4776(乙酉)…………五年……

    前4775(丙戌)…………六年……

    前4774(丁亥)…………七年……

    前4773(戊子)…………八年……

    前4772(己丑)…………九年……

    前4771(庚寅)…………十年……

    前4770(辛卯)…………十一年……

    前4769(壬辰)…………十二年……

    前4768(癸巳)…………十三年……

    前4767(甲午)…………十四年……

    前4766(乙未)…………十五年……

    …………………………………………………………………………………………………
………………………………

第二部第三卷 炎帝神农氏政权


………………………………

第三卷 炎帝神农氏政权简介

    炎帝神农氏的先祖为伏羲女娲氏政权的柱下史,世居秦岭以南的华阳地区。(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c 无弹窗广告)

    神农氏的先祖与魁隗氏的先祖同源,皆出自于少典氏,他们早期共同居住在姜水,因比皆以姜为姓。

    第一代神农……系伏羲女娲氏政权的大典氏,为柱下史,号神农氏。在位虚记约三十二年(前5032—前5001)。

    第二代神农……仍袭柱下史之职,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六年(前5001—前4966)。二代神农在世时,正值炎帝魁隗称帝,他恐神农氏与其争夺帝位,便将神农氏一族封在了洛水流域的熊耳山。

    第三代神农……袭柱下史之职,在位执政虚记约三十七年(前4966—前4930)。

    第四代神农……袭柱下史之职,在位执政虚记约三十五年(前4930—前4896)。

    第五代神农……袭柱下史之职,在位执政虚记约四十年(前4896—前4857)。

    第六代神农……袭柱下史之职,在位执政虚记约三十年(前4857—前4828)。

    第七代神农……袭柱下史之职,在位执政虚记约二十三年(前4828—前4806)。

    第八代神农……袭柱下史之职,在位执政虚记约十九年(前4806—前4788)。

    第九代神农……袭柱下史之职,在位执政虚记约二十二年(前4788—前4767)。

    公元前4767年,第十代神农即位。此时神农氏在中原地区的势力已经十分强大。神农乘炎帝魁隗氏内乱之机,联合中原地区各氏族各大部落西征。

    公元前4766年,炎帝魁隗氏被击败,第六任炎帝姜共工被迫让出帝位。神农在中原各大部落联盟的支持下坐上了帝位,正式建立炎帝神农氏政权。

    炎帝神农氏政权共传八任帝,传国虚记二百五十四年(前4766—前4513)。

    首任帝:神农,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四年(公元前4766——前4733年)。

    二任帝:临魁,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二年(公元前4733——前4692年)。

    三任帝:姜承,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八年(公元前4692——前4655年)。

    四任帝:姜明,在位执政虚记二十八年(公元前4655——前4628年)。

    五任帝:姜宜,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七年(公元前4628——前4582年)。

    六任帝:姜来,在位执政虚记二十年(公元前4582——前4563年)。

    七任帝:姜克,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五年(公元前4563——前4539年)。

    八任帝:榆罔,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七年(公元前4539——前4513年)。

    炎帝神农氏政权初都于陈留(今河南开封市开封县东南),炎帝五年(前4761)迁都于宛丘(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县城北)。

    二任帝临魁又迁回陈留。

    三任帝姜承迁都于穷桑(今山东济宁曲阜市北)。

    四任帝姜明迁都于呜皋(今河南洛阳市嵩县东北)。

    五任帝姜宜迁都于宜阳(今河南洛阳市宜阳县)。

    六任帝姜来迁都于榆林(今山西亚城高平市北神农镇)。

    七任帝姜克迁都古阳(今山西临汾市古县东北)。

    八任帝姜榆罔初都于伊川(今河南洛阳市南),榆罔三年(前4536)迁都穷桑,榆罔七年(前4532)又迁回伊川,榆罔十二年(前4527)再迁榆林。

    炎帝神农政权的统治区域,鼎盛时期南至交趾(今越南中、北部地区),北至幽都(今北京市一带),西至三危(今甘肃敦煌市东南三危山),东至旸谷(今东海沿岸地区)。这是中国远古时代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次大统一,东西南北大小数千个部落共尊炎帝神农氏,史称“万国共朝”。虽然这种统一只是一种表面的形式,但也足以证明炎帝神农氏政权当时的影响之大,范围之广。

    炎帝神农氏政权前后共传十七代(前九后八),有天下五百二十年(前5032—前4513)。公元前4513年,炎帝神农氏政权被黄帝姬芒所灭。

    (欲知详情,请您继续阅读下一章)
………………………………

第一章 炎帝神农(一)

    在位起讫:前4765—前4733年。'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c 超多好看小说'

    生卒年:前4795—前4733年。

    出生地:潬渚(今河南洛阳市伊川县大莘店)。

    立都:承留(今河南开封市开封县东南)。

    年号:神农元年(丙申,前4765)。

    ——————————————————————————————————————————

    炎帝神农,姓姜,名神农,又名粒ù米郑┖派衽┦稀V泄献辶耸贝椎凵衽┦险ǖ氖兹蔚邸

    神农的母亲名叫女登,是烈山氏部落的女首领。

    传说有一次她带着几名伴侣到华阳(今河南新郑市北)去游玩,忽然天降大雾,她和伴侣们走散了,独自遇见了一条神龙。那神龙变成一位美少年,与她调情。女登春心萌动,便与他在野外交合。女登沉醉中浑然睡去。

    须臾,雾散云开,万里晴空,女登醒来遍寻各地,找不见那少年,唯见沟壁有一石龙,高约三丈,长约二十丈,头西身东,龙尾藏于山中,宛若真龙一般。

    只见那龙:龙头长方如鳄,利齿上下两排,长舌居于口中,吻前双须前伸;上颌平眉目青紫,前额宽顶生双角:一角斜上冲天,一角斜下半断;龙头平展仰起,龙胫向后下曲;颈腹平连龙背生巨翅,越胸出凳龙爪落于地;龙身连贯三波九折入山中,状若腾云展翅翱翔上九天。

    女登看得呆了,想起刚才之举,不由脸热心跳,急忙叫起同游的伴侣回家。

    自此女登怀孕,于帝祝融三十二年(丙寅,前4795)孟春生下一子,以姜为姓,从母为烈山氏,从父号神农氏。

    神农出生之地名潬(tan)渚,位于今河南洛阳市伊川县境内。

    今伊川县大莘店西仍有九道沟称作九龙沟。传说远古时九龙沟上游各有一泉,泉水涌出形成九条溪流,汇于潬渚。

    泉,古时又称井。古书上说,“神农即诞,九井自穿,汲一井则众水动”,指的就是九龙沟之泉。潬渚之南有九皋山(又名鸣皋)。潬渚东有鲧的妻子有莘氏之女女志故城遗址。

    九龙沟状如九条火舌,自潬渚上腾,如烈焰之势。中央一沟名叫龙头沟,又名常山。北有常川乡。沟中有巨形天然石龙,有一条河流发源于龙头沟,取名常水。龙头沟北边的村子叫龙王屯,西有九龙洞,南有神龙庙,东有九龙朝凤。大莘店村东有小龙庙。龙头沟全长九华里,皆为黄土,唯独神龙为巨石形成。

    神农少年时,母亲女登经常带他到常羊山游玩。山上的风景极好,不仅有各种各样的树木,还有千姿百态的鲜花,馨香醉人的芳草,叮咚如歌的泉水,以及各种活泼可爱的动物和小鸟。母子俩每次都玩得很开心。神农跟随母亲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知识。他知道了天地日月星宿,知道了山川溪流湖泊,知道了鸟兽鱼虫类别,也知道了花草树木的种属。母亲告诉他,山上哪些植物有毒,哪些植物无毒。无毒的植物可以供人充饥,有毒的植物会把人毒死。母亲细心地传授他如何区别那些有毒和无毒的植物。把平生所掌握的所有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后来神农把这些知识应用到了医药研究上,创立了中国最早的医药学说。

    神农十七岁时,母亲见他热心于医药事业,便把他送回到神农氏祖先的发祥地秦岭,让他去那里专门研究医药。当时神农居住在秦岭下的一个小村子里,每日虚心向父辈学习,不辞辛苦翻山越岭采集各种植物进行研究。古时的秦岭动植物丰盛,有各类动植物数千种,是一处天然的生物园。神农在这里先后考查了上千种各类动植物,多次爬上海拔3767米的太白山。

    太白山是秦岭的主峰,也是关中群山的最高峰,不仅山势险峻,还时常有虎豹豺狼等猛兽出没,在山上采集十分危险。神农克服重重困难,历时三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发现了数百种有药用价值的动植物。后来,他用这些动植物的药用部分为人、畜治病,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神农是位有心的人,他把每次治病的经验用刀笔刻写在特制的陶片上(陶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医药知识,这便是中国远古最早的医药书籍。

    当时神农所刻写的“陶书”使用的是上古符号文字,这种符号文字至黄帝时期便明令废除了。黄帝推广和使用仓颉氏总结民间经验发明和创造的象形文字和甲骨文,禁止使用符号文字,符号文字因此便逐渐失传了。大约是后来神农的后人曾用象形文字译出了一部分,但还有大部分没被译出来,突然间发生了什么变故,译书就中断了。那些没有译完的陶书有的被毁坏,有的伴随着书的主人深埋于地下,成了永远的秘密。

    …………

    古史传说中记载,说炎帝神农出生在礞峪(今陕西宝鸡市北约5公里),经专家学者考证,实属误传。神农之世前后共十七代,除第一代是出生在秦岭,其余皆出生在洛水流域。礞峪出生的神农很可能是第一代,但第一代神农并未称帝,更与炎帝扯不上关系,因此只能是因同为神农称号而误传。

    神农二十岁时母亲去世,他匆匆赶回洛水河畔的出生地,与族人以简朴的古礼将母亲安葬在伊水河畔,尊称她为彭婆。其地如今仍称彭婆镇。

    神农安葬完母亲之后,因其才能出众,被族人推选为烈山氏首领。

    神农是一位心中只有天下和人民的圣人。为了造福于人类,他在深入研究医药学的基础上,又开始研究粮食的种植和生产工具的改革。在神农以前虽然已经有了早期的农业,但种植的粮食作物很稀少,只有麦类和水稻,而这两种作物又只适应土质肥沃的平原和水源充足的地区,山地和高原丘陵之地根本无法种植。

    神农离开烈山独身往各地各部落走访,先后考察了大小数百个部落,行程数千里,他学习和吸收各地的种植经验,总结出了五谷(稻、黍、稷、麦、菽)的种植和栽培方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