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三国从养鸡开始-第3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帝城的水泥路正在建设中,建设部已经计划在益州建设两竖三横水泥官道交通网,到时候通过官道到达益州任何地方,最多时间不会超过一個半月。
  当刘辛得知刘虞竟然称帝的时候,也是有些吃惊。刘虞称帝对刘辛没有任何坏处,刘辛也懒得说什么,他要注意的对手只有曹操、孙策、刘备三人,如今以刘辛的实力,就算三人占据天下12州他也不担心,现在地盘对他来说是负担,益州人口还没到无法养活的地步,刘辛就不想去理会其他诸侯,你们就算把整个天下打烂了,益州也能让天下迅速恢复元气,最好刘备、吕布他们能把所有世家都铲除了,还省的刘辛费心。
  200年益州依然是以发展为核心,赵云与黄权在南郡斗来斗去,一个在水上一个在陆地上,就算有摩擦也大打不起来。
  黄忠与管亥在羌道以西却是动作不断,他们两年时间已经从羌族送回16万俘虏,而自身损失不到两千人。
  益州精骑给羌族的伤害是巨大的,整个羌族占领地盘超过两百万平方公里,是刘辛地盘的两倍以上。但是他们人口最多不过四百万人,黄忠两年时间差不多让整个羌族人口锐减了半成,这可是个巨大的数字。
  黄忠每发展一个部落,就是想着如何把这个部落连人带牲畜全部拿下。他们也不着急慢慢推进,如果有部落请援军,黄忠感觉有难度,那就再去找下一个部落,反正羌族草原上部落多的是,就算羌族几大部落一起联合,也是把益州骑兵留不住的。
  靠近羌道的羌族草原区域,五百里范围内基本很难再看到有羌族部落存在了,而到了这个时候黄忠每次出去后期补给就变得困难,【精连弩】的箭支补充也变得困难,与羌族部落交战没法碾压,所以在九月初的时候,黄忠从武都郡给刘辛传来飞信,提议在羌族草原建城。
  在草原建城,这可是非常不容易。因为草原生活一般都是靠放牧,建城后如果要养的人多,就必须离开城市很远的地方放牧才行,到时候遇到敌人还得骑兵保护。
  而如果不选择在草原放牧,那就需要大量后勤补给,无法取得绝对性优势,保护住自己后期补给线,在草原建城那是给人家送肉吃。
  建城无法在草原就地取材,因为这里很多地方寻找石料、木料都非常困难,除了战略压制,在班草原建城基本没有什么作用。
  而刘辛考虑了下如今自己的现状,益州除了打不起来的南郡,其他各地早已平稳多年,自己十多万精锐一直在训练,他们最大的任务就是剿匪。
  向西推进也算一个不错的选择,以此为依据抢占草原人口,削减草原实力是一个目的,刘辛知道未来等自己占据了大汉十三州的时候,最大的敌人就是草原各族。草原各族部落总年纪可能超过整个大汉的四倍以上,从春秋战国时候开始,中原一直在与草原部落对抗中处于下风,农耕文明在与游牧文明对抗的时候,天生处于劣势,刘辛想在他有生之年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因此刘辛在与自己州牧府官员商议后,同意了黄忠的提议。刘辛下令军务部继续扩大骑兵队伍建设,从以前的十个营扩建成16个营,以后会有12个营一直驻扎在羌道以西,为刘辛的草原大计划早做准备。
  第二是建设部扩建羌道,原本只能容纳五千名百姓的羌道改名宕昌县,建立一座人口超过五万的大城,并且在宕昌县西侧建立营堡,同时从宕昌向羌族草原核心区域建立瓮城,每50里建设一城,三年内在宕昌县西北部茶堡河流域建立一座城池。
  第三步是以新城为据点,一步步占领南羌所有区域,逼迫整个羌族统一,然后与刘辛决战,最后统一整个羌族区域,建立牧场与学堂,把所有羌民变成刘辛治下百姓。
  刘辛记得唐朝为了解决羌族与匈奴、鲜卑等问题,付出辛苦可是非常大的,如今他已经33岁,如果不早做准备,让整个发展起来再去考虑草原之事的话,可能这一辈子都无法解决草原问题了。
  刘辛有一个优势,那就是益州的科技发展。如今他已经能够制造质量不错的蒸汽火车,只要他能把铁路修到草原各个重要地方,就能够加快与草原文化的交流,加强地方统治,整个神州大地所有实力,建立一个从未出现过的强大而具有生机与活力的文明。
  益州的水泥产量已经非常高了,刘辛下令优先给武都郡宕昌县使用,这样城墙建设有钢筋水泥大概半年时间就能完成,城外瓮城建设速度也会加快。


第六百一十章 教育改革
  生产力的大幅度提升,致使百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百姓意识也是不断提升,很多百姓如今都希望自己孩子能够读书,因为如今社会上到处招工,很多要求都是能够识字,这使得益州各学堂学生数量一直处于增长之中。
  随着今年各种院校规模不断扩大,各种书院学员人数也都开始增加,很多书院学员人数都超过万人,刘辛不得不让各郡加大书院建设,保证所有能够考入书院的学员都有学上。
  可是最近在益州各地有一种声音越来越强烈,学员升学完全掌控在老师手中,各个地方学员质量高低不同,一些瑞县的学生为了能够考上书院,家里在其他中小县购买房子,让他在这里落户,然后进书院的几率就会大增,说不定以后还能回到成都或者瑞县的学院学习,这样压力比一直在瑞县、成都这些大县小的多。
  因此益州最近出现了很多学位房,中小县为了拉投资,建立房子卖给有钱人,使其孩子可以去书院甚至学院学习,这其中甚至有地方官员与老师内部商议,让给买学位房的学生多一些照顾。
  益州本就是一个人情社会,世家关系复杂谁还没有熟悉官员或者老师,发现有这么个机会,很多人自然是不会放过,结果弄的平民百姓都知道,这事儿越传越大了。
  “主公,参与到此事的教师与官员已经全部处理,只是百姓当中有关孩子上学的讨论声音越来越大,要不要我们刻意引导,压制一下。”程昱与州牧府一众官员对刘辛说道。
  程昱已经两鬓斑白,却显得很有精神气,作为刘辛的尚书令,他在益州的作用等同于宰相,这次又是遇到州牧府拿不准的新问题,他只能汇报刘辛,让刘辛拿主意。
  “每個人都是有私心,官员为了整个县的发展建立学位房没有错,官员错在与那些老师给个别学生升学提供方便。
  所有犯事官员计大过一次,老师三年内不得从事教学工作,能有这些问题,本质都是我们自己制度没有跟上益州的发展。如今整个益州变化能有多快,你们也都知道,出现问题那是正常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是其中关键。”刘辛说道。
  “主公,我觉得这件事情的本质是我们的考核办法不够公正,为何学堂推荐名额是有限的,老师心中多少会有一些偏向,平民家的孩子去书院的概率没有世家子弟的半成多。”吴壹这个时候说道。
  “但是这起码比以前要好的多不是?以前上学本就是世家子弟的特权,那些世家数百年的关系,不可能去与平民公平竞争。
  我们如今做的其实已经够多,百姓有点声音我觉得是正常的,不用什么事情都如此认真。”张松这个时候开口说道。
  黄叙等人也都点点头,平民想要与世家公平,可是他们也要看到世家的付出。世家可能在孩子三岁就开始重视教育,在学堂学完了回去还要完成家中的作业,付出比普通百姓家的孩子平均要多一倍以上。
  “对,没有绝对的公平。我们不能阻止县衙停止出售学位房,也不能要求普通百姓的孩子能与世家子弟有一样的学习环境。
  我们现在需要考虑的是,现有的人才选拔方式是不是适合当下。如果不适合,需要改,要从什么地方开始改?”刘辛对在场所有人说道。
  州牧府所有重要官员也是习惯了这种讨论方式,有什么问题提出来,问题核心矛盾在什么地方,对当下益州发展影响多大,需不需要现在就解决,最后再讨论解决办法。
  在场所有人可以随意发表自己的看法,无论大家在这件会议室内讨论的有多么激烈,出来以后所有人不得在提有关讨论的任何事情,是任何地方。
  所以在这里,大家有什么话都可以说,刘辛从来没有因为谁说的不对处罚过什么,在这里他和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我说的我们的选拔人才方法不对,虽然这已经比以前强很多,但是现在瑞县学堂就已经有217个,平均每个学堂2000以上孩子,这就是四十多万孩子。每个老师考核重点不同,挑选学员的角度不同,最近我听说,一些世家为了能让子弟上学,专门让族人去师范学院上学,这样以后他们家族孩子上学就变得容易很多。”宋辉说道。
  简雍与孟达也都说起有关最近益州教育方面所发展的问题,这几年刘辛对益州教育非常的重视,如今益州在教育方面所支出的资金,只在建设部之下。
  刘辛听了众人的讨论,也知道自己是应该提升下自己的人才选拔方式了,看到所有人说的都差不多,所有人都已经确定需要改革,刘辛这才说话。
  “有关学员升学,我也一直在考虑如何才能做到更公平。
  用人最多的其实是我们官府,让老师去评判学生的好坏本就不合理,现在看来是必须改了。
  我有一个办法,实行科举制度。所有学堂毕业班的学员,每年二月统一参加益州举办的考试,所有学生统一参加考试,由县衙组织在县城内监考。
  每县根据自己治下各乡区实力不同,分配升学名额,只要所有人考试分数够了,就可以晋升书院学习了。而各县县令、县丞、县尉都有一定名额推举有特长的学员不必考试,直接到县城书院学习。”刘辛说道。
  其他人听了都不由点点头,这样学员升学靠自己考试,大县学员水准差也有人可以考上书院,给官员一定的权利,官员就不可能为了整个县的经济发展那么去冒险。可以直接用名额与那些世家去说,也可以把名额交给自己的家家孩子。
  大家听了都不由点头,给官员一些进入书院学习的名额,老百姓不会觉得过分,人家当官的自己家孩子都进不去这想想都不正常,那可是一方父母官啊!
  “这样就很是合理了,老师权利减小,就专心教自己的书,只不过有一些书呆子分数够了,能力却是不够,也要收录进入学院吗?”张松这个时候说道。


第六百一十一章 四大学类
  “这个问题也是简单。一个县城如果预计收录学生一万人,那么可以给各学堂一万二千个名额,考试完毕学员需要去书院进行一次升学考试,这次如果过了才能去学。
  至于书院升学院与大学,则是每年四月各郡太守府主持考试,州牧府根据各郡教育与学生人数每年给出份额,各郡升学成功的学员,根据自己特长再去各大学院、大学自己联系考试,达到各学院标准才能入学。
  而益州各学院、大学升学进入蜀郡学宫,需要在州牧府主持下每年六月举行。州牧府挑选各学院人才,都是为了选拔官员的,具体考什么三大考试我会给教育部一個大概范围,至于学宫招生那就需要你们多操心了。”刘辛对在坐众人说道。
  “如此应该算是最合理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