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国航空-第4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等到后面几架出来了,大家有的是机会,现在,主要还是试飞飞控系统的包线拓展,你最熟悉。”周老说道:“同时,这也是空军方面的意思。”
谁都不放心,就放心秦风一个人,所以,各种科目,都让秦风一个人来飞!反正只有一架原型机。
试飞不是要一直进行的,每次的试飞,都会有大量的飞行数据,飞完了,要对各种数据进行测算,总结,没有问题了,再组织下一次的试飞,在只有一架原型机的情况下,一名试飞员的确就够了,如果只有一个人的话,毫无疑问,那肯定是秦风啊。
秦风,已经是万众瞩目,所有人都信任他,哪怕是其他几名试飞员,在听到让秦风上的时候,也是毫无怨言的。
“可是,这样容易滋生我的骄傲的情绪。”秦风说道。
只有一个人一直在飞,就会有一种舍我其谁的想法,这样对个人的成长是不利的,时间长了,就会骄傲自大起来。
“这都是以后的事情了。”周老说道:“等到以后,自然会让更多的人来飞的,现在,还是你上吧!而且,你赶紧把技术练好了,和飞机磨合好了,还有重要任务!”
“什么任务?”秦风问道。
“给一号首长,进行飞行表演!”
当听到这个任务的时候,秦风再也没有意见了,现在,哪怕是歼十首飞成功,质疑的声音依旧还有,而在国内,一号首长有着最终决定的权力,所以,给一号首长进行飞行表演,获得一号首长的认同,那是至关重要的。
毕竟,这架飞机还是原型机,能飞的次数不多,让秦风一个人来飞,就能更好地磨合,一号首长已经看过好多次的苏27的飞行表演了,还没有见过歼十的雄姿呢!
除了秦风,还能有谁承担这个责任?
“是。”秦风答应了下来,现在,他在试飞中,要摸透飞机的脾气,争取早日达到人机合一的境界!
一号机,主要用来进行气动方面的试飞的,今天秦风试飞的科目,已经开始进入超音速的领域了,要是在以前,这些科目都是在试飞院才能进行的,但是现在,必须要在这里就展开,因为,一号机依旧有很多的气动布局上的不足,超音速控制率的使用依旧不够完善,所以,要在这架原型机上积攒更多的经验,在后面的三号机,四号机上,进行更大的修型,所以,超音速的试飞,也已经展开了。
打开加力,尾部传来了澎湃的动力,秦风望着前面的座舱平显,上面的数字在飞快地提升,如果是和苏27比提速的话,因为动力储备不够,那是不行的,但是,和其他的二代机相比,这就是秒杀了。
歼十战机从容地刺破了音爆云,进入了超音速,当他飞进去的时候,似乎听到了机身上传来了轻轻的金属结构变形的声音。
不好,机体有问题!当听到了这个声音之后,秦风立刻就是一阵的心惊,当年在歼八试飞的时候,这样的场景出现的次数太多了,现在,肯定是飞机有问题,返航!
呼叫地面塔台,秦风驾驶着战机,返回了地面,此时,得知试飞中出现故障,大批的技术人员,已经来到了地面上。
随着飞机速度的增加,飞机的表面承受的空气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其中,机头部位承受的是正压力,后面的某些区域,承受的是负压力,现在,飞机的外面的蒙皮是不是出现了问题?
大家围绕着战机,开始了寻找,但是,找了一遍,什么都没有发现。
“秦风,是不是你听错了?”周老向秦风说道。
“不可能,我当时听的很清楚,你们知道,当跨过音速之后,发动机的噪音影响就很小了,否则,我可能也听不到。”秦风是相当确定的,一定有问题,现在,就看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了!
试飞,是一个很科学严谨的工作,试飞就是要发现飞机的各种问题的,当然也包括结构问题,歼八在飞行中的蒙皮撕裂,歼轰七的方向舵飞掉了,都是试飞遇到的,最终,也都克服掉了。
但是,没有找到啊!
秦风跟着绕了一圈,然后,当他的目光放在起落架上的时候,终于发现了异常。
“起落架舱门,有轻微的形变!”秦风喊道。
在地面上的时候,起落架是在外面的,等到飞到天空中之后,起落架就收回去了,不同的飞机,起落架的回收方式不同,这其中也体现着飞机设计师的智慧,其中,米格23的起落架的设计,就被传为美谈,当初米格23作为第一种可变后掠翼的战斗机,采用了上单翼设计,结果起落架没地方了,空间很小,米高扬为此公开向整个航空界征询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一名就读的大学生,提出了跪式的起落架,成功解决了问题。
歼十的起落架,在国内也是首创的,几次试飞下来,秦风对起落架是相当满意的,这种起落架可以大大地减小降落时候的冲击,甚至让人都感觉不到飞机已经触地。
起落架在收回去之后,不能在外面留一个窟窿,所以,必须要有蒙皮来挡住,这部分蒙皮是可以动的,就是起落架的舱门。
歼十的起落架舱门,是分成两半的,向着两边展开,这也是歼七歼八常用的方式,等到飞起来之后,两半向着中间转动,就像是两扇对开的大门一样,轻松地就关闭了。
现在,右侧的一半舱门,有微小的形变,大概五厘米左右。
第八百一十四章 舱门的问题
终于找到了!
固定的蒙皮,不容易受到损伤,这种可以旋转的地方,就有可能出现了,现在,大家都围了过来,没错,的确是有问题,但是,问题造成的原因呢,又是什么?
这里,不应该出问题啊。
“出现了这样的破坏,可能有三种情况。”宋老目光不断地望着这里,开始冷静地分析起来:“首先,可能是机械结构间互相干扰,让舱门发生了移位,也可能是收放机构工作异常,造成了这次意外,当然,也可能是气动力破坏造成的。”
机械结构之间有问题,结果硬生生地把舱门给挤弯了,但是,如果这样的话,应该以前就会有类似的情况的,不可能这次飞行才出现。
至于气动力矩的破坏,好像不可能吧?什么气动力矩,能硬生生地把它推动五厘米的变形?
那么,最可能的就是收放机构工作异常?这算是一种特殊情况,或者说,是偶发故障吧。
“对咱们来说,这只是个小问题,应该是偶发故障,修好了它,咱们接着试飞吧。”终于,宋老拍板了。
在试飞中,会出现一些暂时无法解释的现象,这种现象不是每次都出现,而是在特殊的情况下偶然发生的,这种,就叫做偶发事故。
“不,我不认为这是偶发事故。”秦风说道:“我们第一次超音速飞行,舱门就坏掉了,很有可能就是气动力矩造成的。”
“不可能,我们简单计算一下,就能知道那里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再说了,这种设计,咱们一直在用,歼七歼八能飞到两倍音速,也没有出现舱门被气压给顶坏的,咱们还是先修好了,接着试飞,不能影响咱们的进度。”
进度!现在的试飞进度,又被提出来了,因为一号首长前来视察的时间已经确定了,他们要在一号首长视察之前,就摸透这架飞机的性能,然后编排出来一套合格的动作,来赢得一号首长的肯定!
秦风说的气动力矩,被首先排除掉了,以前都这么干,没有事,所以,应该不会是这样的问题,宋老说的对,偶发故障,应该是很可能的,最大的可能性,就是这次的起落架收放不灵活,结果触碰了一下。
“修好舱门,接着试飞。”宋老说道。
既然宋老都拍板了,秦风也只能收回自己的想法,接下来的几次试飞,这个故障,并没有重现。
难道,真的是一次偶发故障?
秦风还是没有放松心情。
歼十的机动性,还是让秦风很满意的,这几天的试飞,胆子也越来越大,动作也是越来越灵活,很多的飞行包线,也开始逐渐接触到了,它的表演动作,也在编排之中。
这一天,秦风开始飞俯冲了,当从两千米的高空中俯冲下来之后,再次听到了那个故障出现的声音!
“起落架舱门,再次变形了!”当落地之后,望着起落架舱门的变形,所有的技术人员,都泄气了,第一次遇到,可以用偶发故障来解释,第二次遇到,那就不是偶发故障了,一定是有问题的!
那么,问题在哪里?
“这次,我是俯冲下来的时候发现的,俯冲进入低空,虽然还没有到达超音速,但是,空气稠密,所以,我觉得,问题一定出在气动破坏上。”秦风说道:“虽然在歼七歼八上我们没有遇到,但是那些飞机,进气方式和我们的不同,所以,不能类比。”
歼七是机头进气,歼八是机头或者两侧进气,对机腹是没有影响的,但是呢,歼十不同了,歼十是机腹进气,进气道的前面,就是起落架的位置,也就是说,进气的气流,可能也会影响到这里的舱门!
要知道,类似于f…16这样的战斗机,已经利用前面的机头下方的位置,对进气进行预压缩了!
“秦风同志分析的有道理,我们不能按照以前的经验主义来办事,遇到问题,我们就要认真地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宋老说道:“不过,我们要如何来确定是气动力矩的作用?”
要知道是气动力矩问题,那就要在该位置,增加气压传感器?但是在那个位置,气压传感器可不好固定,因为那个舱门是要转动的。
“我建议,在舱门增加一个位移传感器,检测舱门口在不同速度下的位移情况。”秦风说道。
位移传感器,可以在舱门口,固定在那里,不用跟着转动,比气压传感器要容易得多。
“好,我们试试吧。”宋老说道:“修复舱门,增加传感器。”
“可是,我们的时间不多了,还有一些科目没试飞呢!”
“现在这个问题,是试飞中发现的,既然发现了,那就要解决掉。”宋老的态度是很坚定的:“如果在给首长表演的时候,出现了这种问题,我们是接着表演,还是返航降落?”
搞飞机,不能有半点的侥幸心理,发现了问题,那就要解决掉,现在,就动手吧!
第二天的时候,一切都安装到位了,当和飞控系统联系起来之后,数据可以在试飞中就直接发送回来了。
地面上,技术人员看着实时传送回来的数据,都惊呆了。
果然,舱门在移动!
速度小的时候,移动不明显,随着速度的增加,移动越来越快,当速度达到800千米每小时的时候,形变量已经达到了38厘米!
舱门,就是这样被破坏的,上次当秦风飞超音速的时候,舱门终于承受不住了,开始变形!
问题找到了,果然是他们认为最不可能出现的气动力矩,因为这个数字,是随着速度的增加在增加的,速度增大,那空气的相对速度就增加,也就意味着表面的气压增大,谁能想到,竟然会增加到让舱门变形的程度!
“必须要提高舱门的强度,立刻改进我们的设计!”宋老说道。
现在舱门发生的这些,都是因为舱门的强度不够造成的,所以,就要增加舱门的强度,这样就能解决问题了,哪里不够补哪里,苏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