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国航空-第4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教八毕竟是中教机,它都不具备超音速的飞行能力,也就是说,下部队之后的飞行员,连个超音速飞行的经历都没有,这种时候,直接改飞歼七还好说,改飞歼十,歼十一,难度是很大的。
这就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在对应的双座型的飞机上进行改飞,这些,都是花钱的啊,宝贵的三代机,就被用在培训飞行员上了。
怎么来改变这个问题呢?
那就是研制高级教练机,当飞行员从中级教练机上飞下来之后,就开始飞这种高级教练机,这样就能够与先进战斗机相衔接,飞各种起落、特技、仪表、编队等飞行技术训练任务和武器使用、空/地目标攻击、单机/多机战术等基础战术训练任务。
通过这种高级教练机的飞行,飞行员可以很快就掌握三代机的操作要领,这样最后下部队改飞就更容易了。
那么,如果想要达到这种训练效果,这款教练机就必须要具有典型的第三代战斗机特征,比如说大边条翼气动布局、高度翼身融合体结构,先进数字飞控电传系统和基于开放数据总线技术的综合航电系统,操纵敏捷,大迎角机动性强,这样才能满足第三代战斗机飞行员的战斗入门训练和战术基础改装训练,眼前的l15,就是出于这个目的来研发的。
秦风一边听,一边点头:“是啊,这样的项目,是咱们空军急需的,也是世界上急需的,除了教八之外,咱们320厂肯定还能有新的发展前景的。”
故步自封,停留在过去的成绩上睡大觉,是绝对不行的,必须要不断发展进步才可以,现在的这种高教机,就是洪都人的一种创新了。
“那么,秦风同志,您来我们洪都如何?我们知道,您现在的项目已经飞完了,正好有空闲的时间,我们这款飞机,预计三年内就要首飞,到时候,您已经不能飞战斗机了,但是教练机,是没问题的。”
秦风的停飞,是不能飞战斗机了,而秦风又不想去飞大飞机,所以,飞这种教练机,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是,秦风没有答应。
“我已经老了,还是让年轻人来吧,他们更有干劲,更加朝气蓬勃。”秦风说道。
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还是把机会留给年轻人,自己已经要进入老年人的生活了。
“那么,秦风同志,有没有什么意见,给我们这架飞机提的?”老冯向秦风说道。
秦风哪里都挖不走,一直就在成都,当年沈阳挖了他那么久,都没有把他给挖到,洪都就更别想了。
提意见总可以吧?
“意见,倒是有几个。”秦风说道:“首先一个,就是成本控制的问题,你们在后面还装了两台发动机,这种飞机的成本有多高?毕竟,我们国家还不富裕,想要出口,也是物美价廉,如果这种高教机成了贵族机,怕是用不起啊。”
秦风的意思很明白,各种先进技术堆叠,看起来似乎是很先进,但是,如果造价太高,那就很难有市场上的收获。
市场很重要啊。
“第二,就是它的发动机,这种小推力的加力发动机,我们国内能自产吗?如果纯进口的话,我觉得空军肯定会慎重考虑的。”
听的老冯连连点头,这些问题,就是他们要面临的最严峻的考验啊。
第八百六十三章 乌克兰展台
到现在为止,发动机依旧是国产所有战机的最严重的考验,几乎无一例外,使用的都是俄罗斯的发动机,歼十,歼十一,哪怕是教八,也是俄罗斯的发动机来帮忙的。
己方要研制任何的先进飞机,都要先过发动机这一关的,秦风问起来了这个问题,老冯就知道秦风的确是内行。
“目前,咱们打算采用的是捷克的发动机。”老冯说道,毕竟,当年苏联没解体的时候,捷克可是苏联的教练机的提供国,他们生产的教练机,那也是大名鼎鼎的,所以,找捷克要教练机,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在发动机方面,要多找几个国家,我觉得,乌克兰也应该有对应的发动机的。”秦风说道,突然就拍了拍自己的脑袋:“现在就是航展啊,咱们干脆直接到乌克兰人那里的展台去,直接找他们协商啊。”
只有一个供货商,是不合适的,容易被对方卡脖子,多找几个,进行竞标,这才是国际合作的一种常见方式,当年谈航电的时候,秦风就经历过了,早就很老道了。
现在,这里正在进行航展,除了飞行表演,找合作的机会也很重要啊,咱们这里要造教练机,那边有发动机,正好一起联合啊。
苏联解体之后,乌克兰继承了苏联的很多技术,不过,他们没有办法发展起来,所以,就只能是向世界上推销。
秦风本来只打算在这里看看呢,谁知发现了这里的情况,顿时就是兴致勃勃,我虽然老了,很快就不能飞了,但是,我还可以发挥余热啊,找老毛子们聊聊去。
很快,就找到了乌克兰方面的展台,乌克兰的军工,也是相当庞大的,每次航展他们都会过来,这次的阵容也很庞大,尤其是展示出来的模型,多不胜数。
其中,最耀眼的就是运输机,毕竟乌克兰继承了安东诺夫设计局,这可是大飞机上的巨头啊,当年的安…225,可是全世界最大的运输机了,虽然只有一架,也足以名留青史。
“我们想要看看你们这里有没有合适的发动机,教练机使用,最好还能带加力燃烧室。”秦风向对方说道。
不用翻译,虽然秦风的第一外语是英语,但是后来去俄罗斯培训,试飞,也学了不少的俄语,口语交流没啥问题,就是语调还有些古怪而已。
“喂,库尔玛,你们的生意来了。”一名挂着胸牌的人,向里面喊道。
那名叫做库尔玛的年轻人跑了过来,脸上很兴奋:“你们好,我是马达西奇公司的商业代表,我们公司主营航空发动机业务,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发动机生产厂商。在苏联时代,我们的产品就出口到上百个国家,是苏联航空工业的心脏。请说出你们要求的指标,我看看我们有没有合格的发动机给你们提供。”
想要推销产品,必须要会忽悠才行,苏联都解体十几年了,对方依旧在抱着过去的成就说话,其实,这也怪不得他们,几乎所有的前苏联国家都是这样,抱着啃老本,要说他们自己研发,那需要资金啊,他们能够养活自己就不错了,哪里有能力来研发型的技术。
不过,苏联时代的老本也不错了,三姨夫发动机就是苏联时代的,己方还一直采购呢,只要好用就行,美国人的发动机先进,咱们也进口不来啊。
老冯说完了各种指标,对方立刻就说道:“我们当然有合格的发动机了,我们有ai…222k…25发动机,是在九十年代后期,看到世界上教练机市场的发展而厌烦的一款教练机专用的发动机,虽然有以前的技术在里面,但是各项指标都很高,比如说,全寿命的时间达到六千小时,在整个飞机的寿命期内,是不用更换发动机的,大大地降低使用成本,而且,采购成本也不高。”
对方居然在为教练机专门研发发动机,还真是不错啊!老冯立刻就动心了,和对方聊了起来。
发动机还在研发中,虽然没有成功,但是肯定能够赶上他们的项目,毕竟l…15也没有开始研发呢,而且,如果进度有问题,还可以先用dv…2发动机代替,首飞没问题。
秦风很有成就感,本来就是四处转转而已,结果还有很大的运气啊。
他们说起来了技术细节,秦风就插不上嘴来了,只能是看着四周围过来的其他的人,和他们聊了几句。
“这次航展,俄罗斯本来说要将苏35带过来的,结果,还是没见到啊。”秦风说道。
苏35,前后有两个版本的。
最开始的,是一款三翼面布局的飞机,这是在苏27的基础上改进出来的,增加鸭翼,一方面是提高机动性,另一方面是因为机头增重太多而配平,发动机也采用了推力更大的型号,其中还有一架苏35换装了推力矢量发动机,能完成更多的超机动的动作,又被称为苏37
不过,这些飞机都没有量产,都属于技术验证机,而后来,苏霍伊设计局更新了航电设备,不断地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来改进现有的战机,逐步改进之后,认为性能已经超过了原版的苏27了,增加了半代,所以就叫做苏35了,后来国内购买的,就是这种版本的苏35
现在,新的苏35还没有出来呢,只有老旧的苏35,依旧是航展上的明星,秦风这么一说,是在说俄罗斯的新装备了,顿时就有人不高兴了:“三翼面有什么了不起,我们国内也有三翼面的战机,只不过没有拿出来而已。”
“是吗?”秦风很是好奇:“那是什么飞机?”
“t…10k啊。”对方说道:“三翼面,没什么了不起的,我们也有。”
当听到这话的时候,秦风感觉到自己的心脏开始扑通扑通地跳动起来了,没错,对方也有这种装备,而且还是一款己方需要的东西!
这次的航展,收获还真不小啊,如果不是自己过来聊天,还不知道呢,这叫什么?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
这次和空军没关系,是为了海军的。
第八百六十四章 一架原型机
曾经,在很长的时期内,因为经济实力差,因为装备不行,所以国内的航空兵都是国土防空任务的,但是现在,随着时代的变革,随着技术的发展,开始讲究攻防兼备了,空军有了更长的腿,可以远距离地飞行,海军也装备了航程远的飞机,尤其是苏30配属给了海军,极大地增强了海军的实力。
但是,祖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拥有广阔的海域,只有岸基航空兵,是绝对不够的,必须要有舰载航空兵才可以,也就是说,这是需要航母的。
国内的航母,期待了很多年了,建国之后,就曾经计划过,但是每次都因为各种原因耽搁,一直到后来,瓦良格号辗转反复,终于来到了国内,后来,就放在码头上生锈去了。
因为上级还在论证,到底要不要,到底要如何规模的,在这些论证结束之后,才能开工,但是对海军来说,已经是迫不及待了,因为这些年的经验教训,都告诉海军,想要有强大的海防,就必须要有航母!
那么,就需要有配套的舰载机了。
国内,歼十是自研的飞机,但是,它并不适合上舰,就在后世印度人吹嘘自己的lca能上舰,问歼十啥时候实现这种能力,根本就不知道,歼十压根就不会上舰的。
想要成为舰载机,第一个要求就是双发,没错,就是双发动机,海上的形势更加恶劣,一旦遭遇到发动机故障,陆基战斗机的飞行员还可以跳伞,海军的飞行员危险性就更大了,在海上跳伞,成为烈士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所以,双发能够保证更大的安全性,哪怕最后依旧无法降落,飞到航母的旁边再跳伞,也比远距离跳伞获救的可能性更大。
美国海军更是一直强调双发的,至于后来的f35,那是没办法,如果他们不要,就没有别的选择,国会没钱单独给他们拨款研发的。
歼十是单发,是没有能力上舰的,而且,歼十还是机腹进气,前面的起落架,是穿过进气道的,这就决定了无法承受特别大的力矩,舰载机如果弹射起飞的话,前面的起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