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穿越之海权时代-第1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奇!书!网!w!w!w!。!q!i!s!u!w!a!n!g!。!c!c
    这个基地一旦建立; 就等于华夏海军向西推进了上千公里,华夏海军正式成为了印度洋上的利益攸关者。

    而红毛夷得到了约翰牛吐出来的一半贸易利益,剩余一半利益,满剌加将其按照各个势力的表现分给多个国家。

    红毛夷得到了最大的利益,受到损失最大的成了约翰牛与斗牛国,郑经的规划中; 与任何国家妥协都不会与这两个国家妥协。

    这是因为这两个国家一个是与华夏进行全球竞争的敌人; 另一个是华夏将来谋求新大陆时的最大的绊脚石。

    斗牛国现在自顾不暇; 根本没有精力发起东方远征,因此就算在郑氏夺下了吕宋,斗牛国也只能是提出抗议,而不能做出任何实际的行动。

    而约翰牛暂时更是无暇东顾,他们现在最大的目标是与高卢国瓜分红毛夷。这些情况在西方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红毛夷也在积极的拉拢盟友,希望能够在随时爆发的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这样紧张的局势下,郑氏向红毛夷伸出了橄榄枝,这让红毛夷喜出望外,双方现在虽然说已经不再是敌对的关系,但是关于爪哇的归属一直没有达成协议。

    红毛夷始终不承认郑氏对爪哇有管辖权,在这一次的同盟谈判中,这个问题迎刃而解,红毛夷的办事效率出奇的快,他们为了更快地拿到联省共和国的授权,不惜收买埃及帕夏,从红海穿越苏伊士地峡。

    在地中海搭乘桨帆船返回联省共和国; 在不惜代价抄近路的操作下; 半年的时间就拿到红毛夷实际领袖德维特的授权(名义上的执政是威廉三世; 威廉三世是在荷兰灭国边缘才力挽狂澜救荷兰于水火之中)。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郑经虽然历史学的不好,但是他却知道在不久后,红毛夷的一位影响后世深远的政治人物就要闪亮登场。

    这个重要的人物就是红毛夷的执政威廉三世,他的老婆在十几年后会成为约翰牛的国王,而他也将成为约翰牛的国王,甚至差点成功推动约翰牛与红毛夷合并成功,‘光荣革命’号称资本主义最文明的革命。

    收到了与红毛夷达成了同盟的条约之后,郑经便给陈辉下令,命他与红毛夷谈判,向红毛夷引进更多先进的水力、风力技术。

    要说这个时代把水力与风力玩的最好的当属红毛夷,同时抓紧时间挑选合适的港口在狮子国修建海军基地。

    这个基地的军事力量必须要略微超过红毛夷,舰队的指挥官就让马维祥去担任。这支前出到狮子国的海军,将是对抗约翰牛的主力,一定要配备最强的力量。

    至于说约翰牛会不会妥协,郑经想都不会去想,若是查尔德爵士敢签订这样的条约; 他的被约翰牛国王推上断头台。

    处理完第三舰队前线的问题,郑经安排人将郑泰请到了王府延平王的办公房。郑泰很高兴,觉得大侄子还是跟自己亲近,回到承天府第一个单独召见的大员便是自己,可见自己在延平王的心目中地位还是很高的。

    进了办公房,郑泰规规矩矩地给郑经下拜行礼:“臣吏官郑泰拜见王上!”

    “免礼!泰叔请坐!”

    一旁的洪磊连忙吩咐人给郑泰搬了一把椅子放在延平王的右下方,待郑泰坐定之后,郑经问道:“泰叔!寡人让你给倭国长崎发的照会发过去没有?”

    “已经发了。”

    “倭国方面可有什么回复?”

    “长崎守还是百般推脱,不愿付给这笔银子,更别说王上还要跟长崎要利息。”

    “倭国方面可有书面的回复?”

    “有!长崎方面委托商人给臣送来一份公函,说这笔银子的所有权不明,而且在长崎保存的这段时间还发生了一场火灾,目前的存银连三分之二都没有。

    更别说王上要的利息了,那更是一文钱都不可能拿到。”

    “公函在哪里?”

    “在臣的户官衙门。”

    郑经看向洪磊说道:“洪磊去户官衙门将公函拿过来。”

    “是!”洪磊转身离开了办公房,办公房内只剩下郑经与郑泰二人。

    郑泰忽然感觉房间内的温度降低了不少,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难道自己又有什么把柄被延平王给抓住了。

    仔细想想自己这一年多在承天府是兢兢业业,根本不敢有任何出格的行为,就是自己的家人也被自己约束起来,就是害怕被大侄子关键时刻摆一道。

    上一次的擅权行为已经引起了大侄子的警惕,这要是再被找到什么毛病,自己别说当官了,命能不能保住都是两说了。

    就在郑泰胡思乱想之际,郑经的声音幽幽传来:“寡人听说泰叔有渠道弄到扬州瘦马,寡人也有寡人之疾,什么时候泰叔也给寡人送几个瘦马?”

    郑泰的脑袋‘嗡’的一声,原本坐在椅子上的身上一下子瘫倒在地,以头抢地道:“王上冤枉啊!臣是郑家人,怎么可能与满清有来往,这是谁在陷害臣啊?”

    “泰叔不要着急,要不要寡人帮泰叔回忆回忆?”

    “王上!臣对王上忠心耿耿,又是郑氏族人,怎么可能做勾连满清的勾当?”

    看到郑泰还是一副死不认账的态度,郑经也不跟他废话,冷笑道:“郑泰!寡人最后警告你一次,自己主动交待出来,寡人还能饶你一命,毕竟你我都是郑氏族人,同族相残让外人笑话。

    若是你冥顽不灵,等到寡人将证据都拿到手的时候,到时候再后悔可就晚了。寡人不妨告诉你,杨来嘉已经安排人盯住了你派往大陆交易的亲信,随时都会将人拿住。”

    郑经的话一说完,郑泰这下一点儿侥幸之心都没有了,当即跪地求饶道:“王上饶命!臣是一时糊涂,贪图银钱,不过臣真的没有出卖我郑氏的利益,他们通过暗线找到臣,希望臣能提供我兵工厂生产的武器。

    这事被臣拒绝了,臣只是贪钱,想要捞点儿钱,绝对没有背叛郑氏之心啊!”

    郑经冷哼了一声道:“你若是真敢出卖我郑氏的利益,你以为你还能出现在寡人这里吗?今日寡人单独找你谈,就是不希望让你在人前太过难堪。

    回头把与大陆方面人如何交易的过程详细写下来,交给杨来嘉,你自己写个辞呈上来,以后在家安心养老吧。

    至于你家里人今后想做什么,那就要看他们的本事,无论是去南洋种田,还是经商都可以,只要是走正道寡人都支持。

    咱郑家人海商起家,做个生意不在话下,还有一点就是在旧港的青楼以后不准用华夏女子,这一次就当寡人没有看见。

    希望不要让寡人再发现有下一次,念在当年泰叔一力保护寡人的份儿,寡人把这件事压下去,再有下次,谁都保不了你!”

    郑泰的一颗心松了下来,连忙叩头谢恩:“臣谢王上宽宏大量,臣也是一时猪油蒙了心,被银子晃花了眼。

    臣知错了,从此隐居在家不问世事,不给王上添乱。”

    “罢了,你去吧!记住了,寡人的宽容是有限度的。”

    郑泰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从王府走出来的,一阵微风吹过,他才发现自己的后背已经全被冷汗湿透了。



    第一百九十四章 战争形势分析

    

永历二十五年年底,承天府发生了几件大事,一件大事是原建平伯、吏官郑泰突然以自己身体有疾为由向藩府递上辞呈,延平王未加挽留便批准了郑泰的辞呈。

    郑泰突如其来的下台,让整个郑氏上下噤若寒蝉,一些与郑泰过从甚密的官员选择了夹起尾巴做人。谁也不想延平王的手中的班子下一个打到自己的身上。

    至于手握重权的郑泰被突然拿下,谁都没有感到意外; 从上一次郑泰被削爵开始,一些心思缜密之人便预料到了郑泰的结局。

    面对延平王的敲打若是还不长记性,那么被拿下就是一个时间问题,以延平王的威望,拿下一个吏官,根本就掀不起一个浪花。

    郑泰留下的吏官位置由从大陆返回的陈永华接任,经过这么多年的布局,郑经在大陆的情报网络基本上已经健全。

    陈永华已经没有必要在大陆亲力亲为; 是时候发挥他的内政强项; 让他担任吏官在并且兼任整个郑氏内阁资政。

    这个职位相当于大明朝的内阁首辅,可以说是郑经对陈永华最大的信任。

    另一件大事是兵官洪旭(比真实历史上多活了四年)在年底的时候在任上亡故,空下的兵官位置,郑经一时没有想好让谁接任,这个位置是个制衡军队的关键位置,必须要任用得当,不然一定会出大乱子。

    为此郑经特意与返回承天府任职的陈永华商议:“复莆!你觉得兵官职位应该让谁担任?”

    “臣觉得张煌言适合这个职位,兵官如今并不管兵,完全是一个监督部门,主要负责监督军饷的发放,部队的后勤开支,武备的装备。

    这个位置最需要一个刚正不阿之人,苍水先生的人品值得信赖。”

    郑经点头道:“苍水先生确实是个合适的人选,不过调走苍水先生,谁来担任琼州知府?”

    “冯锡范如何?”

    对于这个自己曾经的侍卫,郑经不怎么感冒; 不过冯锡范在鸡笼做的确实不错,虽然比不上万年、天兴两个附郭县,可是比起执掌淡水的叶亨来说要强上许多。

    郑经忌讳的不是冯锡范的能力,而是这个人善于内斗的人品,不过他撺掇郑聪弄死郑克臧,又与刘国轩一起携着郑克爽投降满清也是势穷之后的无奈选择,还是给他一个机会吧!

    “也罢!那就安排希范去琼州吧!鸡笼知县直接让他的副手升任。”

    陈永华点头应是,君臣二人寥寥数语便定下了几名大员的去留,谈完了人员的安排之后,郑经把话题转到大陆上,沉声问道:“复莆!就复兴会现在掌握的情况来看,明年满清有没有可能正式开始削藩?”

    “王上!臣觉得可能性不大,满清朝廷想要削藩必须要有一个由头,现在看来各藩之间没有一人有主动撤藩的念头。

    满清朝廷也没有任何的理由平白无故地撤藩,这从道义上说站不住脚,以满清上层的智力,应该不会干这种在政治上丢分的事。”

    郑经回想了一下三藩之乱的起因,好像是尚可喜上疏自请撤藩,然后耿精忠与吴三桂也接连上疏自请撤藩。

    满清朝廷直接没有推让便同意了三藩撤藩的要求,于是本来就是试探的吴三桂与耿精忠打起了反旗; 三藩之乱爆发。

    不过郑经却不清楚尚可喜为何要主动上疏撤藩,是发自内心; 还是试探满清朝廷。

    “复莆觉得在什么情况下,满清才会撤藩?”

    陈永华沉吟了一下说道:“依臣看,满清肯定会私下里做尚可喜与耿精忠的工作,这两藩的实力与吴三桂没有可比性。

    若是臣来操作,肯定许给这两藩好处,但是绝对不会给吴三桂任何好处,因为吴三桂的要求高,满清给不起。”

    “你觉得谁更有可能被说服?”

    “尚可喜?”

    “为何是他?”

    “臣渗透到平南王府的复兴会情报人员传回情报,情报中说尚可喜与其子尚之信不和,父子之间经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