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穿越之海权时代-第1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郑省英的提议过后,郑经拿起木杆指着地图大声说道:“当我军拿下整个广东之后,所有进入广东的军队就地防守,同时在潮州做好准备。

    一旦耿精忠扛不住满清的进攻选择投降时,大军立刻进入漳州府。同时驻守承天府的海陆两军也会在第一时间从思明登陆泉州,从马祖登陆福州。

    这是我军的第一阶段目标,当第一阶段进行的同时,我海军将北上拿下定海,直接扼控整个浙江的出海口,同时还要分兵拿下崇明岛,扼控长江口,不给满清任何出海的机会。”

    说着郑经拿着木杆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弧形继续说道:“我军第一步的战略目标就到此为止,寡人相信由于有我们的牵制,吴三桂应该会很快拿下湖广,双方之间很有可能在岳阳或者武昌进行对峙。

    在双方调兵遣将准备下一次大战的时候,我们接下来也要暂时停止行动,掌控好我们得到的地盘,为接下来的第二步战略行动做好准备。”

    “臣等领命!”

    众文武都知道,这第一步战略目标虽然很重要,更重要的却是第二步战略目标,通过第一步战略目标的迷惑让满清误以为郑军的目标就是控制闽浙与两广。

    只有达成这个战略欺骗,让满清误以为郑军吃下这些地盘以后停下来是忙着消化达成的战果,这样他们才会集中精力对付吴三桂。

    随着满清的兵力都集中在江南与郑军对峙,湖广与吴军对峙,还有大部的兵力在西北与王辅臣拉锯,北方就会极度空虚,这个时候郑军突如其来对北方的打击,一定会将满清打蒙。

    当满清发现自己的退路被郑军掐断之后,又被兵临城下,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第一条是坚守京城固守待援。

    第二条是与郑军谈判,与郑军达成城下之盟,至于弃城逃跑,只要满清上下还有脑子就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这时一直没有说话的刑官蔡政忽然出班跪地叩首道:“王上!是时候称王了!”

    蔡政的话一出口,整个大殿瞬间安静了下来,别看大家都称延平王为王上,可是大家心里都明白只要郑氏还扛着延平王这个名头,就永远摆脱不了明臣这个羁绊。

    当然郑氏上下只要不要脸,也不在意世人的风评,大可以明目张胆的立国改制,可是这样一来郑氏的名声就彻底的臭了。

    就算是跟满清对骂起来,也没有任何的优势,人家满清还能粉饰个江山是从闯贼手中得来的,而郑经一个贰臣的名头可就背到身上了。

    蔡政做为郑氏多年的老臣难道不知道这里面的政治风险吗?他当然知道,可是他却选择这个时候提了出来,这就是在站队了。

    郑经知道自己在吕宋涧里说过的话传到了承天府,一些心思灵巧之辈都开始琢磨郑经说这些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郑经看了一眼蔡政故意装作不悦地说道:“拱枢!今天我们是在议军事计划,这些不相干的话就不要提了。”

    蔡政抬头态度坚定地说道:“老臣已经没有几天的活头了,就想在活着的时候看到王上称王,而且称王也有称王的好处。

    王上称王之后就可以大封群臣,在战争开始之前能够极大的提升士气,同时也能明白的告诉郑氏上下,他们是在为王上作战,而不是为大明而战。”



    第二百零二章 战前会议(完)

    

众文武心中一阵腻歪,心中暗骂蔡政这个老东西真不要脸,这是想给子孙铺路吗?

    不过老东西说的也有些道理,大家都是郑家的家臣,跟大明没有多少关系,谁会愿意为那个已经八竿子打不着的大明效力。

    承天府的那些逃过来的大明宗室估计都没有了复国之心,凭什么让咱为老朱家卖命。

    既然被老家伙抢了先; 这个时候,大家谁还敢后退啊!套用一句俗套的话,领导可能不会记住谁支持了他,一定会记住不支持他的人。

    于是军事会议成了劝进会,郑经这个时候肯定不会接受这种劝进,就算是心中再想; 也得拿捏着。

    当然郑经也不愿意在这个时候节外生枝,不过他倒是很想知道,这个时候郑氏内部还有多少人是坚定的挺明派。

    郑经敲敲桌子沉声说道:“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 眼下最要紧的事是在接下来战争中我们尽量捞到足够多的好处。

    再说寡人现在已经是延平王,换个称谓还能如何?没有必要争这个虚名。”

    众臣似乎心领神会,谁也不再提劝进之事,不过张煌言却劝谏道:“王上进不进位暂且不说,不过王上还是要将世子之位定下,不然会让有心人遐想,造成不必要的内耗。”

    郑经点点头道:“苍水先生说的有理,寡人会认真考虑,在开战之前会将世子之位定下来。”

    众臣都知道郑经现在有三子,长子是陈昭娘所生,现在寄养在王城之外,如今已经失去了继承资格。

    唐婉儿所生嫡子与锦瑟所生的庶子被郑经起名勤俭,兄弟两人的名字就是克勤克俭。这是郑经的愿望,希望自己的子孙无论到什么时候都能勤俭持家,勤俭到什么时候都是华夏美德。

    不出意外的情况下唐婉儿所生的嫡子郑克勤肯定会成为延平王世子,虽然这是大家的共识; 但是没有最后定下来,依然还是存有悬念。

    会议一直从早上开到晚上; 中午的时候郑经安排厨房送来一些简单的饭食,基本上还是延续当年老朱的规定四菜一汤的标准工作餐。

    众文武也习惯了延平王的节俭,正因为郑经的带头作用,整个郑氏管辖的地盘虽然在这个时代来说是最富裕的地区,但是在官场奢靡之风没有空间。

    这种节俭的风气看似没有多大的用处,也影响不了官员在家中的生活水平,可是作用却非常之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公帑花费上官员们不敢放肆。

    晚上散会后郑经还是设宴招待了与会的文武大员,这样的宴饮活动在郑氏一年之中一般只出现在年底的年终总结与预算会议结束的时候。

    第二天!

    郑经单独召见了从满剌加赶回来的前军都督王秀奇与第三舰队长官陈辉,二人联袂到来之后,郑经没有跟二人客套。

    开门见山便说道:“二位!旧港与满剌加有什么困难现在赶紧提,一旦开战之后,满剌加与旧港无论发生多大的战事,都需要你们自己扛着。

    趁着现在还没有开战,藩府的军事物资还能给你们调拨一些。”

    王秀奇率先开口道:“王上!旧港的陆军军事压力不大,不过移民的死亡率依然居高不下,藩府分发的药粉很管用; 只要不是太严重的病症都能治好。藩府能不能给旧港多配给一些药粉,这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

    “这个要求寡人只能说尽量多给一些药物配给你们; 不过你们还是要立足于自己防御; 防止蚊虫叮咬,不要喝生水。

    这些措施都能防止热带病打摆子的感染,还有你们要扩大黄花蒿的种植,临床证明黄花蒿榨出的汁液对打摆子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在治疗轻症的时候,还是很有效果的,你们一定要记住,防比治更重要。”

    王秀奇为难地说道:“王上!这百姓散漫惯了,很难约束,就算官府严加管束,百姓不但不会感激,相反还会认为官府多管闲事。”

    “这就是我们的管理出了问题,寡人从来不相信百姓不讲道理,从来不讲道理的都是官府,官府肆意盘剥的时候可问过百姓的意见?

    百姓不理解说明你们的工作做得不到位,要让事实来说话,比如说与百姓进行一个比较,挑选一批愿意遵守纪律的百姓形成一个示范村。

    这个示范村,处处都会严格要求自己,在一定时间内比较一下是遵守纪律的百姓染病率低,还是不遵守纪律的百姓染病率低?

    旧港是军管,不过我郑氏的军队是来自百姓,是仁义之师,如何体现仁义之师,那就是百姓见了我们的军队不但不会害怕的躲藏起来,反而会大大方方的出来把自己舍不得吃的食物硬塞到军队手里。”

    “王上!您说的这种军队存在吗?就是传说中的岳家军百姓见了也照样害怕啊!老百姓怎么可能会不怕军队,毕竟军队手里的刀枪不是吃素的。”

    “只要你们认真去做,就一定会做到,军队每到一个村庄,除了日常的训练之外,只要跟百姓买卖公平,平时帮着百姓干些农活,减轻百姓的负担。

    让老百姓近距离的接触到你们,只要你们用心去做,让百姓感受到你们是真心为他们好,百姓回报你们的绝对超乎你们的想象。”

    王秀奇若有所思,延平王对军队的要求已经颠覆了自己对军队的理解,若是按照延平王的要求每日帮着百姓干活,那军队岂不是百姓的长工了,而且还是不要钱的长工。

    这样要求士卒帮百姓干活,士卒怎么可能愿意,到时候会不会出现哗变,这都是不可预知的风险。

    “王上!士卒当兵吃粮,训练打仗是职责,若是让士卒为百姓白干活,会不会引起士卒的不满?”

    “士兵本身就来自百姓,他们没有当兵之前,每日操持的不就是农活吗?适当让士兵干一些农活也更能让士兵体验一下百姓的不易,在对待百姓的时候也会多一些善意。

    镇抚司也要进行引导,引导士兵让他们明白,他们每一个都是来自老百姓,他们吃的每一粒米,每一块肉都是百姓的辛劳所得。

    在引导中让士兵生出对百姓的感恩之心,寡人一直相信一支有信念,有牵挂的军队才是最强大的军队。

    当士兵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战的时候,士兵的战斗积极性才会无限提高。这就是寡人从接手军队之后就在军队中推动士兵读书识字的原因。”

    王秀奇发现自己被延平王给绕进去了,自己不过是想多要点金鸡纳树皮粉,怎么就说到了如何管理军队,如何打造一支军队这么战略高度的话题。

    偏偏延平王说的这些还让自己心服口服,王秀奇明白,这就是延平王的建军思想,虽然他们现在还达不到延平王要求的高度,但是正是这样的要求让郑军在面貌上已经与其他军队有了本质的区别。

    “王上!别的还好办,就是这识字问题一直都很难提高,一是我们找不到那么多能够教士卒识字的先生,二是也没有读书人愿意到军队教书。”

    “王将军!我们的士兵读书是为了能够看懂文书、告示,不是去考秀才,没必要学那么多佶屈聱牙的学问。

    只要学会认字,熟练的看懂文书、地图,退役之后到了地方上能够看明白官府发出的文书、告示,只有读书识字,才能不被官府糊弄,若是所有百姓都读书识字,官府还敢随意巧立名目盘剥百姓吗?

    这些士兵将来退役之后,都是要安置到各个地方做基层的官吏,他们直接面对的就是百姓,若不在军队培养出爱民之心,到了地方很有可能就会与地方官吏相勾结,肆意坑害百姓。”



    第二百零三章 后备军体系

    

王秀奇琢磨着郑经的话,心里忽然就有了明悟,这军队的退役的士兵到了乡村,只要在部队留下好印象,将来陆军的兵员可就不愁了。

    这些退伍兵就是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