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穿越之海权时代-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马信还能说什么,老将军爱兵如子,最受不了的就是士卒们在自己面前痛苦地死去。大丈夫马革裹尸,若是在战场上堂堂正正的战死,还可以接受,死于病榻算太让人窝心了。

    “延平王,下臣有一个请求,还请延平王答应下臣。”

    “老将军请讲,寡人能做到的一定答应!”

    “老藩主在世时,曾经说过,大佛郎机在吕宋肆意排华,杀戮我华夏百姓,本来就想着腾出手了,进攻吕宋,保护华夏百姓。

    可是天不假年,老藩主竟然一病不起,这征伐吕宋之事也就搁下了,若是延平王有征伐吕宋之心,一定要让马信做先锋,这些西夷没一个好东西,都是一群贪得无厌、残忍卑鄙的小人。”



    第二十五章 布局(下)

    

这回轮到郑经震惊了,他没想到不但自己有夺取吕宋之心,原来郑成功活着的时候竟然也有夺取吕宋之心。

    这可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吕宋华人已经经历了西班牙人数次的大屠杀,华人就像韭菜一般,长出一茬,就被这些白皮畜生割掉一茬。

    然而因为大明末年天下大乱,国家无力庇护海外的华人,吕宋华人一盘散沙,总想着息事宁人,结果一次次倒在殖民者的屠刀之下。郑经虽然不是什么好人,可也是堂堂的华夏苗裔,既然来到了这个时代,又怎么能眼睁睁的看着华夏百姓一次次被欺凌。

    “马将军放心,寡人向你保证等到我们将红毛夷清理干净,就会征伐吕宋,到时候一定请老将军做我大军之先登。

    五年之内,寡人要南洋再无西夷落脚之地。想要与我华夏交易,那就请在满剌加以西等待。”

    听到这五年平南洋的豪言壮语,不少文臣都皱起了眉头,想当年那个五年平辽的蠢货的话还言犹在耳,这位延平王不会又是一个好大喜功之辈吧!

    郑经不管他们是怎么想的,他对自己这五年平定南洋的计划非常有信心,主要是这些西夷在南洋并无多少人马,只要以十倍的兵力压上去,再加上自己这个穿越者的加持,再对付不了一伙十七世纪的土著,自己直接穿越回去算了。

    有了郑经的保证,马信心满意足,刘国轩是小字辈,马信不说话,他也就闭口不言。延平王能够让他做精简兵政的副手,已经是给予了他高度的重视,基本上已经算是登上了郑氏的高层。

    陆上安排的差不多了,郑经看向负责水战的将领,郑军的水军将领相比于陆上将领来说,出名的很少,包括被拿下的黄昭与萧拱辰在内,也没有多少知名将领。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郑氏将水战看作郑氏的根本,水战将领基本上都是郑氏亲族,比如早期的郑之豹、郑鸿逵、郑彩等人。现在的郑泰、郑袭、郑省英等人都是掌握着郑氏最大权力。

    外姓之中现在能够拿的出手的只有林陛、陈辉、黄安、林凤、洪暄等人,这些人除了林陛之外其他都不过是勉强合格的将领。

    相比于郑成功在水师上倾向于使用亲族,郑经并无这种心理。在郑经看来,郑氏集团就是一个大公司,若是公司效益不好,别说是外人了,就是亲族也一样背叛自己。

    若是自己能将郑氏经营的蒸蒸日上,所有人都能在郑氏看到美好的未来,傻子才会叛逃。

    一句话就是‘打铁还需自身硬’!

    “林陛!”

    “末将在!”

    “抽调所有在承天府的夹板船,全部归你调遣训练,你能否保证寡人需要的时候,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末将不敢保证,末将敢保证只要末将还活着就败不了,除非末将战死。”

    “黄安!”

    “末将在!”

    “先抽调五十艘百料小船等候寡人的命令!”

    “末将领命!”

    “剩余福船交于林凤与洪暄分别统领,巡逻海峡不要放过任何一艘可疑的船只北上,随时做好运送离岛百姓撤离的准备。”

    “末将领命!”林凤与洪暄出班领受命令。

    “周全斌、陈永华、冯锡范三人搭乘林陛舰队随我返回思明州!其余人等各司其职,今后承天府主要职责就是垦荒、屯田、练兵。”

    众人都领命离开,郑经将黄安留下,说道:“黄将军!士卒中可有会编织渔网之人?”

    “延平王!咱在海上讨生活之人,哪有不会编渔网的。”

    “那就好!走咱们去编渔网。”

    黄安愣住了,延平王怎么关心渔网了,难道还要指望打鱼养活整个郑氏之人吗?

    这海上打鱼哪是那么容易的事!

    “怎么不相信寡人会编渔网?”

    “末将不敢!”

    开玩笑他好歹也是农学院毕业的大学生,虽然说是主攻种子与栽培技术,但是农林渔牧四大学科也都有涉猎,不说精通,至少也算略知皮毛。

    别的不说,一个拖网捕鱼就能解决目前郑氏面临的食物危机,而且这原始的拖网早已在西夷那边出现,只是大明是陆权国家并不重视海洋,没有开发出相应的技术。

    这个时代的大明沿海,随便一网下去,也能捞上来几百斤鱼。只要有船有网,养活百万人口都不是问题,更何况目前郑氏也没有这么多人口需要养活。

    来到海边,郑经指挥着士卒开始制作拖网,士卒们质疑,这样一个奇怪的东西真的能够打上很多鱼吗?

    郑经对于士卒的质疑,也不做解释,只是吩咐士卒将渔网的网眼留的大一些,尽量将一斤以下的小鱼放掉,虽然说这个时代的东海,渔业资源几乎是取之不尽的,但是竭泽而渔的事情也不能干。

    黄安很无奈,面对少年藩主的胡闹,反正也不是什么原则上的错误,就当陪着延平王玩耍得了,谁让这是船也好、军队也好都是人家老郑家的。

    在郑经的指挥下,五十张拖网三天时间就全部完成,是否有效果,出海转一圈便一清二楚。

    五十艘百料小船一齐出海,也是白帆一片,这个时代根本就不用跑到远海岛礁渔场进行捕捞,出了大员湾,郑经就让士卒将拖网放了下去。

    就这么拖着拖网向前航行了大概一两里的距离,郑经下令开始收网,士卒开始摇动架设在甲板上的绞盘。

    不大工夫拖网便露出了水面,接下来让官兵们吃惊的事情发生了,只见拖网中满满的一网全是各种鱼类,甚至还有一些其他的海货。

    黄安惊呆了,他从来就没见过,一网竟然能够打上这么多鱼。这么多鱼少说也得二三百斤,五十条船这一网下去至少就是十万斤鱼。一天捞两网就足够所有郑氏军队以及官吏的伙食供给。

    “延平王,末将服了,末将完全相信从此我郑氏再无饥馑之忧,末将建议所有参与捕捞的官兵全部下达封口令,任何人不得泄露出我郑氏的捕鱼之技,此乃我郑氏的决胜法宝。”黄安激动的说话都有些语无伦次。



    第二十六章 拖网捕鱼

    

郑经轻轻点头认可了黄安的提议,虽然说西夷已经有了最原始的拖网,但是却没有郑经制作的渔网有效率。

    其实郑经还有一个更加容易的捕捞方式,那就是通过声音的频率聚集大黄鱼进行捕捞,后世的东海渔民就是掌握了大黄鱼的这一特性,差点将东海的大黄鱼捕捞绝种,这种方法能不用就尽量不用。

    老百姓都是逐利的,有了更有效率的捕捞方式,就会无节制的使用,这对后世子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

    教会了五十艘船所有的官兵如何使用拖网捕捞,在所有船都捕捞了两网鱼后,船队返回大员湾。

    靠岸之后,黄安便兴奋地喊道:“今天晚上吃鱼,所有人管够!”

    郑经看着黄安四五十岁的汉子,手舞足蹈的样子,满意地笑了,他知道黄安现在对自己绝对是心悦诚服。

    虽然说众人在郑经出海打渔的时候什么话都没有说,但是郑经很清楚,所有人都没当回事,随随便便改个网就能获得大量的鱼获,那这捕鱼也太容易了一些。

    然而事实却让所有人惊掉了下巴,郑经不但打回了鱼,而且还一下子就打回了几十万斤的鱼获。

    有了这些鱼获,郑氏上下再也不用担心饿肚子的问题。

    做为郑氏的大管家,郑省英感觉这一切怎么这么不真实。他悄悄问黄安:“老黄!你说实话,这鱼真的是今天出去打回来的?”

    黄安一张被海风吹得通红的脸,顿时笑出了满脸的褶子,露出满嘴的大黄牙拍着胸脯说道:“郑大人,这还能有假,以后咱郑氏别的不敢说,这鱼我老黄包了,想吃多少吃多少。”

    “那可太好了,本官这几天一直都在犯愁延平王所说的让士兵足食足饷,不知道这粮食从哪里弄来,看来以后咱们郑氏有口福了。”

    “那可不,你说咱们藩主平时不显山不露水,这一接过大位马上就显露出与众不同的才能,可见这老天都向着我郑氏,为我郑氏挑选了一位雄主。”黄安的话里对延平王的崇敬毫不掩饰。

    这让郑省英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他一直都在担心,郑经年轻不能服众,如今黄安心悦诚服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

    与郑氏上下为能够放开了吃鱼不同,郑经心中却想着更深的层次,一上岸他就将冯澄世传了过来。

    “冯大人!工匠都召集起来了吗?”

    “在承天府的工匠已经全部召集起来,不过我郑氏的主要工匠都在铜山,船厂也设在铜山。”

    冯澄世的话让郑经惊出一身冷汗,怎么将这茬给忘了,与思明州和金门相比,铜山才是郑氏的命脉,若是将铜山的船厂与工匠丢了,郑氏就甭想有翻身之日。

    “冯大人,你现在别的一切事情都放下,立刻前往铜山进行船厂的搬迁,所有的船匠,设备,木料都要运回大员湾择地建厂。

    船厂放在铜山实在是危险了,满清随时都有可能将铜山贡献,在大陆边缘我们没有任何胜算,这件事一定要抓紧处置。”

    “是!下臣这就渡海去铜山。”说完冯澄世就要离开。

    郑经想了一下,又将冯澄世拦下来,说道:“算了,还是寡人亲自去吧,没有寡人亲自去,翁天佑估计不会买你的账。

    走吧!我们先去见一见这些工匠,正好这些工匠集中起来,冯大人就带着他们将船厂先建起来。”

    郑经随着冯澄世来到工匠们的集中点,就见到黑压压上千人集中在一片空地上,看到郑经过来都投来诧异的目光。

    郑氏就这么点儿人,这些工匠有很多都是认识郑经的,他们也知道老藩主已经死了,郑氏已经由眼前的这个青年接任。

    一直听说这个新藩主是个纨绔子弟,也不知道郑氏在这个纨绔子的带领下将要走向何方。

    郑经等了半天也没见这些工匠向他行礼,后世的习惯让他不自主的揉了揉鼻子问道:“各位都知道我是谁吗?”

    “小人知晓!延平王千岁!”工匠们的声音乱七八糟。

    郑经觉得自己就多余问这句话,自己前世就是最底层的百姓,深知最底层的百姓最大的需求是什么。跟他们说什么家国大义,等于对牛弹琴,老子连饭都吃不饱,家国天下能管饱吗?

    和底层百姓说话就应该用最直接的方式告诉他们跟着我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