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之海权时代-第1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尔是何人?”郑经用上了最轻蔑的语气。
“老夫雷州知府吴胜藻,跟着老夫一起来的两位,一位是徐闻大令宋瀚,一位是海康大令余震瀚。”
“原来是三位伪官,你们要见寡人干什么?”
吴胜藻对郑经‘伪官’这个词刺痛了内心,当即反驳道:“郑首领,你有什么资格指责老夫,老夫虽然生于大明,但是老夫没有受过大明一天恩养。”
“你没有受过大明的恩养?那么寡人就奇怪了,你是在什么地方读的书,你读的这些书哪一本不是华夏的典籍。
你学了华夏的典籍,有了本事却当了建奴的官,还口口声声没有受过大明的恩养。你的礼义廉耻都去了哪里?”
但凡有些廉耻之心的华夏汉人在剃发易服之后,就会感觉自己有先天的原罪在身上,这也是吴三桂起兵能够群起响应的原因之一。
不说其他的理由,就一条复汉家衣冠就打动了太多的人心,满清的金钱鼠尾实在是丑陋,满清入关以后,帽子大行于世,只因大家都希望用帽子遮住自己丑陋的脑壳。
吴胜藻还算是有廉耻之心的人,被郑经一阵奚落羞臊的无地自容,低头不再说话。他身边的徐闻知县宋瀚接过话来说道:“吴府尊并无不敬延平王之意,只是身为雷州父母官,对治下百姓遭遇战火荼毒深感痛心,一时口无遮拦还请延平王勿怪!”
“罢了!寡人也不想跟你们理论这些,若说荼毒百姓,你们认第二,就没有人敢认第一。迁界禁海死了多少百姓,圈地占田又有多少百姓流离失所。
过去的不说,就说这眼前之事,祖泽清竟然能够下手洗劫百姓,高州数万百姓连隔夜的口粮都不给留下,若是我军不及时赶到,会饿死多少人?
而我军打下雷州没有伤过一个无辜百姓,没有抢过百姓一文钱的财物,谁对谁错百姓心中自有评说。”
第二百一十九章 谁该名垂青史
若不是郑经知道这几位官员在百姓中的口碑不错,郑经都懒得跟他们多费半句口舌,与吴胜藻死要面子不同,宋瀚要活泛的多。
既然不想死,又想活的体面一些,只能低头服软,至于满清朝廷在得知他们降了郑氏会不会对付他们的家人; 只能请求延平王暂时不要公开他们的身份。
既要体面,又不引人瞩目,修史就是一个最好的去处,在朝修官史、帝王起居注,在野修地方志,野贤录。
读书人说话就喜欢拐弯抹角; 本来几句话就能解决的问题,非要兜一个大圈子; 郑经是理科生; 本就不善言辞,更不愿在语言上面与这些读书人交锋。
短暂交锋过后,郑经就有些不耐烦了,冷下脸来问道:“你们有什么想法直说?寡人很忙没时间跟你们扯闲篇!”
宋瀚明白人家延平王已经没有了耐心,若是再不进入正题,今天就白来了,赶紧拱手说道:“延平王!我等雷州官吏正在编修《雷州府志》,恳请延平王能够让我等继续编纂下去。”
“修史是我华夏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理说寡人应该大力支持,不过寡人想听听你们的史观,若是你们的史观不正; 这地方志修出来不但不能造福后人,还会贻害无穷。”
“延平王想听什么?”
“何为史?”
“知过去、明兴替、辩黑白、正人心; 此为史也!”
“详细说一说!”
“知过去就是史官要秉笔直书,不得曲意逢迎上位者; 而做春秋笔法文过饰非;明兴替就是以史为鉴告诉后人天下为何兴替,只有如此上位者才不敢随意胡作非为,史能警示上位者;
辩黑白是史官要对发生过的事件进行点评; 对错好坏都要说清楚;正人心顾名思义,通过对善恶终有报的记录,明辨黑白之后才能正人心。”
“寡人大概是听明白了,你们的史观就是要用史籍震慑君主、上位者不能胡作非为,悠悠青史会把作恶者钉在耻辱柱上,是这样吗?”
“可以这样说吧,青史能够时刻警示上位者要行仁政、兴文教、重农桑,只有如此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天下太平。”
“是吗?那你解释一下为何建奴会占了华夏的江山,建奴是靠着行仁政占据了华夏江山的吗?”
这就是儒家的弱点,宋瀚根本不能解释为何满清会占据了天下,按照儒家的理论,天下失德必有有德者居之。
可是满清是有德者吗?这是多么不要脸的人才能说出这样的话,才敢说出这样的话。
“延平王!大清是靠武力夺得天下,可是这治天下总不能还靠武力吧,大清立国之后也进行了积极融入华夏的举措,比如重文教、兴科举、劝农桑; 哪一样都是巩固国本之策。”
“那好!满清继续按照你们的这套行事,将来是不是会有另一个武力强盛的势力将满清灭了?”
这话宋瀚接不下去了,因为按照他们的逻辑只能是如此,整个华夏一千年都不一定有进步,都是在周而复始的轮回。
郑经问题直指儒家的核心,儒家不管如何自辩都无法逃脱这个轮回的怪圈,这就是儒家最大的弊端,螺狮壳里做道场怎么折腾都脱不开一堵无形的墙。
“延平王难道有办法一直保证国家强盛?”
“当然有!不过你们不会支持,因为寡人的这一套东西,你们的利益会受损。”
“若是能够让国家昌盛,我等个人利益受一点损失又有何妨!”
“是吗?寡人要推行,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还要推行科举改革,将实学也加入到科举当中,还要大幅提高军人的地位,让每一个当兵的人不但自己感到光荣,就是家属也与有荣焉。
寡人还要推行全民免费教育,让知识不再垄断在少数人手中,每个人都有随意选择做什么的权利。
还要取消一切贱籍,你们这些人家中的那些奴仆、丫鬟将会成为自由人,如果你们还想继续用他们,那就要与他们签订雇佣合同。他们只要合同完成,不愿意在你家干,随时都可以离开。
寡人还要扶持工商资本,鼓励百姓开办工厂,发明创造,保护工匠的发明专利,对有发明创造的大国工匠给予最高的政治地位。”
吴胜藻、宋瀚和余震瀚三人惊出了一身冷汗,郑经说的这些哪一样都是掘儒家祖坟的措施,别看儒生整日高举着教化万民的口号,实际上对知识的垄断是无比重视。
看一看从古至今的识字率就能知道这知识的垄断是多么的严重,明太祖开创的蒙学制度本来可以有效的提高百姓的识字率,可惜的是随着老朱蹬腿便人亡政息。
儒生们难道看不到这样做对国家的好处吗?他们当然能够看到,可是大家都读书了,读书人还如何去奴役别人,他们那套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理论不就崩塌了。
吴胜藻缓过神来低吼道:“延平王若是如此一意孤行,就不怕天下士绅群起反对吗?没有士绅的支持,延平王就算打下天下,能坐的稳吗?”
“寡人不需要士绅稳定乡村,士绅凭什么在乡村称王称霸,这天下到底是国家的,还是士绅的。寡人认真地告诉你们,以后没有士绅是乡村基石的说法,乡村一样是国家官吏在管理。
就算是乡村的里正与村正也需要国家的任命,是国家的公务人员,国家的一道政令能够直达到每一个百姓,不给士绅胥吏曲解政令的机会。
当然这是有前提的,那就是百姓必须识字,能够看得懂政令的内容,这也就是寡人强调必须普及全民教育的原因。”
“延平王,就算是您要普及教育,那也要找到这么多能够教授百姓读书的读书人吧,您把读书人得罪了,谁还愿意给您当教书先生。”
郑经哈哈大笑,指着吴胜藻说道:“读书人?你们指的读书人是那些有了功名能捞到好处之人,你别忘了能够考上功名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都是读了几年都没有读出名堂,最后迫于生计又回归平庸之人。
寡人开出条件,这些人难道不会趋之若鹜,别忘了寡人的教书先生可是拿国家俸禄的公务人员。”
吴胜藻皱眉问道:“延平王说的这些与我等编写《雷州府志》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系,无论是国史还是地方志,要看你们是替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歌功颂德,还是为创造财富的劳动大众张目。
诸位都是熟读史籍之人,可有见过哪一部史籍为创造财富的劳动大众树碑立传,甚至有些发明创造者由于身份低微,连留下名字的机会都没有。
你们作为历史的记录者,除了秉笔直书之外,还要明白什么东西才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寡人可以明确地告诉你,十个只知道之乎者也的读书人赶不上一个创造财富的工匠。”
吴胜藻明白了,郑氏海寇这是不但要从武力上压制士绅,还要从精神上打击士绅,让士绅彻底失去对百姓的号召力。
若是史籍的记载都是发明创造的工匠,种地高产的农夫,都是这些人名垂青史,谁还会听才子佳人的故事,谁还会抬头仰视他们这些读书人。
三人都是官声不错的读书人,可是他们的骨子里还是读书人的那一套,认为读书人就应该高高在上,对于郑经这种将读书人打压下去,与贩夫走卒相提并论的说法感到非常的不适。
不过三人还是不死心,一直没有说话的余震瀚出言问道:“延平王!就算是士绅也一起纳粮服役,这天下一样不会公平。
谁来约束官员,官员家里的土地要不要收税,家里的店铺要不要收税,皇亲国戚要不要收税,说句大逆不道的话,皇帝要不要交税?”
第二百二十章 余震瀚的觉悟
郑经没想到这个余震瀚的胆子这么大,竟然敢问出这样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只要传出去,就算是他没有投降郑氏,满清朝廷也不会饶了他。
好家伙,满清拼死拼活打下的花花世界在享受了几天,竟然还想着让满洲老爷交税; 老爷先砍了你这反骨崽的脑袋。
不过郑经还挺佩服这个中年人的勇气,不由仔细打量了他一番问道:“你是海康知县余震瀚?”
“正是老夫!”
“别那么端着,不累吗?你想过没有,你这番话传出去会是什么后果?”
“说这话的时候,老夫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
“不考虑你的家人吗?”
“老夫家贫,也没有家族拖累; 就一老妻与二子一女,如今都在家乡务农,老夫这个官也没给他们带去什么好处。”
郑经没想到这个时代还真有这样不为家人牟利的官员; 他有些疑惑地问道:“这不可能吧,就算你家种地,你当官之后,官府也不会到你家征收赋役,你的家人还是享受了你做官的莫大好处。”
“若是延平王真的能够保证施政的公平,地方官吏不肆意盘剥百姓,老夫家里就只有那十几亩薄田,不要这点儿优待又有何妨。”
“说的好!这个制度不是寡人一人能够维护的,需要千万人一起努力才能维护,任何制度都需要监督,而且制度也不能一成不变,那些所谓的祖制不能改变,都是扯淡之事。
与时俱进才是社会发展的真谛,一条国策的制定不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