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穿越之海权时代-第1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郑经回王城的时候就注意到了已经敷设了水泥的路面,当时急着回家便将这件事抛在了脑后,现在回想起来,才知道原来这条路是郑氏治下的第一条水泥马路。

    “你们试验的结果如何,可有什么新的发现?”

    “王上!工匠们通过各种试验,发现这新式的建筑材料若是在砂浆内包裹骨架,更加的结实。工匠们试验了不同的材料,木质骨架、竹制骨架、钢铁骨架等,最理想的骨架是钢铁。

    不过考虑到成本问题,最经济实惠的骨架是竹制骨架,若是建筑高层房屋,使用竹制骨架在灌浇砂浆,房屋的结构强度将会大大增加。

    而且使用砂浆材料建造的房屋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防火,每年刑官下属的水龙队至少针对火情出动几百次,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防火成了城市的一大难题。

    由于我郑氏木料价格便宜,大部分房屋都是木制结构,在旱季干燥的时候,发生火灾的几率就会大大的增加。”

    郑经知道何斌说的是事实,当初藩府资金困难,砖瓦房的成本太高,为了节省资金,修建了大量的木制房屋,这些木制房屋成了郑氏治下的一大特点。

    然而随着工业的快速兴起,安平的人口快速膨胀,木制房屋的缺陷也明显地显露出来。现在已经到了该解决这些历史欠账的时候了,至于如何解决,后世有着非常现成的方法——那就是房地产商业化。

    以前没有良好的建筑材料,就算是有这种想法也不能实现,现在水泥的出现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

    不过用竹子进行骨架支撑,一两层的低矮建筑,不用做太大的承重还行,若是建造五六层的板楼,用竹制骨架那就是坑害百姓,制造安全隐患。

    这竹制骨架看似省钱,其实却是坑人,承天府是处在地震板块上,一旦地震,那就是伤亡惨重,这种想法一定要从源头上扼杀掉。

    可若是使用钢筋骨架,房屋的建造成本就会大幅上升,根本就不是百姓现在的收入能够承受的。而且现在没有工程机械,所有的工程都需要人力完成,又会增加建筑成本。

    郑经一想到这些一个套一个的问题,就是无比的头大,一个国家的发展哪里是上嘴唇一碰下嘴唇说说就能建设起来的。

    可是再艰难还能有自己刚刚接手郑氏这个烂摊子的时候难吗?一些困难咬咬牙也就过去了。



    第二百二十九章 蒸汽机

    

对于水泥的应用,郑经暂时还没有打算将其商业化,水泥这种东西,看起来成本不高,而且生产原料到处都是,可是却是不折不扣的战略物资。

    在水泥的产量以及生产效率提高之前,郑经只打算将其用在筑路上; 在沥青还没有开始使用之前,水泥路是最好的硬化路面。

    郑经吩咐何斌督促水泥的研制的部门尽快实现量产,原本的砂石公路成本高昂,光是碎石这一块儿就需要大量的人力。若是能够所有新修筑的主干道都能实现水泥硬化,通行速度就能大幅提高。

    说完水泥的问题,何斌又说到郑经吩咐研究的蒸汽机:“王上!蒸汽机的研究已经有了不小的进展。”

    这可是一个好消息; 比郑经听到水泥研制出来高兴多了; 郑经太清楚蒸汽机的发明对于社会进步的意义。

    正是蒸汽机的发明,让人类摆脱了地利的限制,使得人类的加工能力大幅提高,对于加工大型机械来说,机械动力有着远超过人力的优势。

    “何先生!这是个非常值得关注的发明,会议结束之后寡人要到现场去观摩!”

    “是!臣这就去安排!”

    “不必!寡人就要看他们最真实的工作场景,会议结束之后,你我一同前往。”

    “是”

    在继续讨论了教育、医疗等工作的进展与安排之后,郑经宣布散会,与何斌一起来到承天府安保等级最高的国家研究院。

    研究院紧邻海军与陆军基地,除了自身的安保之外,一旦有事,军队能够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郑经等人经过层层的查验之后进入研究院,与外面的严格盘查不同,研究院内的环境却非常的宽松。

    每一个能够进入研究院的大匠都会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工作,没有人会干涉他们在干什么。有的人甚至坐在一个地方一天都不会动一下地方,只在灵感来临的时候动几下手。

    偏偏社会的发展更多的需要这种突如其来的灵感,这些灵感一百个里面有一个能够获得实际的效果,那就是了不得的发现和发明。

    研究所里的工匠对郑经的到来并不惊慌; 除了负责管理的管理人员出来接待之外,其他的工匠还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工作。

    因为这是郑经要求的,研究所做为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必须对每一个人的工作给予充分的自由。

    只要研究者能够做出成绩,哪怕一天什么都不干,也不会受到任何的指责,工官衙门看的是最后的研究成果。

    越是看似宽松的环境,研究者们就越是紧张,没有人愿意失去这样一份高薪、又受人尊敬的工作。

    他们这些人除了有少数的几个读书人出身的研究者之外,其余的研究人员的文化水平都不高,基本上都是在郑经当政之后才补上文化课的短板。

    至少现在不用人帮忙就能看得懂各种科普的读物,比如《天工开物》等。

    郑经现在只想看到蒸汽机的研制情况,对迎接的研究院院长说道:“直接带寡人去蒸汽机研究小组!”

    “是!”

    郑经多次来过研究院,院长知道延平王的脾气,不敢多说什么,直接前面带路将郑经一行人带到蒸汽机研究小组。

    到了蒸汽机研究小组,郑经就看到院子里一群人正在围绕着一个大家伙在指指点点地讨论,这些工匠并没有发现外面的来人。

    院长想要上前提醒,却被郑经用眼神制止,郑经等人就站在院子大门外看着院子里的工匠们忙碌。

    郑经听着他们高一声、低一声的讨论,主要的问题出在如何回收气缸中的蒸汽; 这些蒸汽若是白白地喷出去,既浪费火力,又会快速的将清水消耗干净。

    必须要想办法将推动完活塞做功的蒸汽回收到锅炉中,这样才能重复利用这些清水。同时这些冷却的清水还是热水,再汽化需要的燃料也会更少一些,只有能够对做功后的蒸汽循环利用,这蒸汽机才算是有了雏形。

    至于密封不严,加工精度不够,体积庞大等缺点,这些都能随着加工机械和技术的进步,一步步的改进。

    看着这些工匠忙碌的身影,每个人都在绞尽脑汁的想尽办法,攻克研发路上的一道道难关,郑经心里非常清楚,这里面的每一个人才是代表着华夏的未来。

    未来最优秀的学生都会集中到研究院中,只有研究院不断地研发出领先世界的科技,华夏才能永远走在世界的最前列。

    郑经抬脚走进院子,脚步声的临近惊动了正在琢磨改进蒸汽机的工匠,众人抬头看到是延平王来了,慌忙晃动满是油污的手给延平王跪地行礼。

    郑经上前一把抓住研发小组组长的手,也不管匠人满手的油污将他拉起来道:“你们都是国家的宝贝,该是寡人给你们行礼才是,大家都起来吧!”

    “谢王上!”

    “看你们愁眉苦脸的样子,是遇到什么困难了?”

    “王上!臣等现在无法解决这蒸汽外泄的问题,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这蒸汽机不管动力再怎么好用终究是个摆设。

    而且这蒸汽外泄还会造成热力浪费,使蒸汽机的动力不能提高。”

    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只是工匠们物理底子太薄,不能了解汽化与冷凝的原理。郑经笑着说道:“这个问题兴许寡人能够解决,不管行不行,你们可以试一试。”

    众人都知道延平王的神奇之处,包括蒸汽机的理念都是延平王提出来的,大家都把期望的目光注视到郑经的身上。

    郑经命人拿过纸笔,画了个简易的冷凝器的图形,所谓的冷凝器,其实就是利用铜管散热快的原理,通过一个弯曲的管道将蒸汽冷凝成水,并且保证冷凝器的下方高于锅炉的高度,这样冷凝后的水就会再次回流到锅炉中,化作蒸汽继续做功。

    其实用铜管做冷凝器最常见的就是冰箱,冰箱后面的那一排弯曲的铜管就是一个冷凝器。

    工匠们没想到困扰他们这么长时间的问题,在延平王这里轻轻松松地便解决了,尽管这个东西还只停留在图纸上,却没有人认为这个东西不能用,延平王已经用实际行动一次次地证明自己的正确性。

    工匠们立刻行动起来,研究院里什么材料都有,打造一个弯曲的铜管更是不在话下,至于怎么把铜管与蒸汽机连接并做好密封,这个根本就难不住经验丰富的工匠。

    郑经就坐在院子里看着工匠们忙碌,回头对何斌问道:“何先生可知这蒸汽机一旦发明出来,会对我们的生活发生怎样的改变?”

    “王上!这蒸汽机不受风力、水力的影响,一旦研制成功,没有风力、水力资源的地方也能用上机械生产。”

    “不光如此,蒸汽机还可以装到船上,装到车上,矿区与钢铁厂的轨道车何先生都见过,若是这些轨道车若是能够用蒸汽机车牵引,运输的效率会提高多少?”

    何斌做了这么多年的工官,对工业有着很深的专研,延平王这么一提点,何斌立刻就明白过来,只要蒸汽机的动力能够稳定运行,延平王所说的这一切根本就不是梦。

    “王上!若真能实现这一点,以后我们从边墙之内向草原修一条轨道路,以后遇到草原蛮夷侵袭的时候,兵马后勤的调动就可以做到朝发夕至,从此再无草原边患。”

    “不仅如此,若是全国的州府都能用轨道路连接起来,整个华夏的运输成本就会大大的降低。无论什么地方发生灾情,救灾物资都能以最快的速度运抵灾区,救灾物资的快速到位,能够有效地遏制无良商人囤积居奇,坑害百姓。”

    “真要在全国实现这一切,不说别的,光是钢铁就需要多少,我们目前的钢铁产量远不能达到啊!”

    “何先生说的不错,因此我们的工业化进程任重而道远!”



    第二百三十章 谋划松江

    

君臣二人一边闲聊着华夏未来的远景,一边等待着工匠们制造冷凝器,这个时代的工件傻大黑粗就是代名词,和精工细作根本就沾不上边。

    正因为如此,蒸汽机最初的发明就是工匠手工打造,根本没有什么精米加工,大约一个多时辰过去; 在天黑之前,工匠们已经打造好了一个简易的冷凝器。

    看着工匠们七手八脚地将冷凝器装在蒸汽机上,这个装置是否有用,就看点火后的表现了。

    随着锅炉升起火,鼓风机不停地向着炉膛内吹氧,促进炉膛内的煤炭燃烧,不大工夫锅炉里的水便已经烧开,大量的蒸汽通过管道进入储气罐中,储气罐使用的是郑氏刚刚突破的铆接工艺制作; 非常的结实。

    锅炉里的水不断的变成蒸汽,水位开始慢慢下降,工匠们开始一点点地向锅炉中补水,保持锅炉中合适的水位。

    半个时辰之后,储气罐上的高压报警装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