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之海权时代-第1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这样的一个民族不该也不能沉沦下去,必须要有一个国号告诉天下百姓,这个国家不仅仅是郑氏的,也是华夏百姓的,这个国家的名号就应该叫做华夏。
第二百三十三章 国家象征
国号的制定关乎到一个国家的尊严,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符号,绝对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制定出来。
当郑经提出以‘华夏’做为国号,陈永华立刻坚决反对:“王上!臣反对,遍观整个华夏青史,所有建制立国的势力,定的国号都是单字; 只有一个流寇出身的张献忠定了一个不伦不类的‘大西’国号。
然而这种特立独行并没有给张献忠带来好运气,手下的将领能征惯战,甚至还有一个闪耀西南将近二十年的李定国。
这些将领放在任何一个朝气蓬勃的国家都会成为闪耀千古的名将,可是依然没有将日落西山的大明朝挽救回来。”
郑经知道国号的事不可能一蹴而就,便笑着说道:“这件事我们慢慢商议,不过张献忠李自成之流的败亡不在国号上; 而在于他们根本就没有弄明白到底为谁而战。
刚刚造反的时候只为了求得一口饱饭,顺便做一做杀富济贫的山大王,这个时候流寇是士绅天然的敌人。
既然得罪了士绅; 那就应该对穷苦百姓好一点儿,努力建设好后方,让自己治下的百姓衣食无忧,愿意为自己的美好生活而战。
可是偏偏他们并不愿意对普通百姓付出,每到一地杀烧劫掠,一片白地,然后将活不下去的百姓裹挟起来,看似数量庞大,实则不堪一击。
到了他们看到了能够得到天下的曙光,这个时候又开始改弦更张,拉拢士绅为他们效命,士绅在有其他选择的时候,如何愿意效忠这些并不能信重他们的流寇。
若是没有满清这个外因,流寇慢慢与士绅合流,改朝换代基本没有什么问题,无非是姓李的坐还是张的坐; 或者又是一个三足鼎立的局面。
偏偏无论是流寇; 还是偏安江南的大明朝廷; 谁都没有看到建奴的野心。没有想到吴三桂开关放建奴入关,以摧枯拉朽的姿态席卷了整个北方。
李自成一片石大败之后,没有稳定后方的劣势尽显无疑,他这边一败原本归降他的地方纷纷打起明旗,或者干脆向建奴投降。
这就是寡人一直强调在没有做好充足准备之前,我们绝不做统一天下的尝试,我们的根基是普通农民和工厂做工的工人。
只有代表百姓最大的两个群体过上好日子,我们的根基才算是真正的牢固起来。我们不管拿下哪个地方都要按照承天府与琼州府的标准建设,达不到这个标准就说明我们的政策并没有认真推行下去。”
陈永华知道延平王所说的这些没有问题,不过将这些历史总结与国号牵扯到一起是否有些牵强附会了。
自古以来这国号的制定,要么是继承,比如汉唐,要么追祖,比如给自己认一个祖宗,将祖宗的国号拿来用,比如汉之后又出了那么多的‘汉’。
“这一点臣明白,不过这国号涉及礼仪之争,臣恐怕制定的国号不能服众,会引起不必要的乱子。”
“这些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们政权代表了谁,我们的政策就应该侧重与谁,历代政权都是君与士大夫共天下。
唯独寡人要将士大夫踢出统治阶级的舞台,不管当多大的官,该交的税一文不能少,该服的役一天也不能少。
我们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能够做到让大部分百姓满意就已经是我们能够做到的极限,谁要是觉得当了官就能做老爷,作威作福,趁早离开。
免得到时候被查出来,最后落的没有好下场。当然寡人也不会亏待为国效力者,我郑氏制定的俸禄要比大明高出几倍。
若是这样还不满足,那就该试试寡人手里的刀利不利了。”
陈永华心里咯噔一下,看来王上对现在官场的一些风气已经不满了,确实现在有些官员已经把自己当成了老爷,出门都要请你抬着自己。
虽然还不敢公然的坐轿,但是做个二人抬的滑竿还是可以的。郑氏的律令明确地规定官员不得坐轿子,这种以人为畜的享受是赤果果的奴役百姓。
现在这些官员就已经开始一点点蛀空律令的底线,若是滑竿没人反对,将来轿子绝对会再次大行其道。
君臣二人在国号的问题并不能说服对方,郑经带着后世的记忆,对于国号更希望取一个代表华夏的国号,既然华夏就是中国,用华夏代表中国完全没有问题。
陈永华则是要求克己复礼,国号上必须要大气磅礴,不能让外人笑话郑氏海盗出身没有文化,二人谁也说服不了谁。
最后还是郑经提出,将国号、国旗、国徽一并做出来,既然打造一个现代国家,一面代表国家的旗子和一块代表国家的徽章是必不可少的。
陈永华愣了一下,说道:“何为国旗,我们叫什么国号,就打什么字号不就行了。”
郑经摇头道:“华夏几千年多少个朝代,换了多少字号,能够代表华夏的字号是什么?就算是汉唐也只能是我华夏历史的一个时代,根本不能代表整个华夏。”
“要说什么能够代表华夏,臣认为除了龙图腾之外,其他都不够资格。不论哪个朝代,皇帝都自认真龙天子,以龙袍为皇帝象征,我们以龙旗为国旗如何?”
“暂时可以以这个龙旗为草稿,这事我们还是召开大朝会进行讨论,你我先拟出一个小样,到时候请大家廷议。”
“是!国徽王上打算设计成什么样子的?”
“国徽应该是国家权力的象征,代表着国家以谁根基,寡人认为应该融合工农兵学商的元素,让大家看到国徽就能知道,我们国家是以工农兵学商为根基。”
“也就是说应该挑出几样最具代表性的东西融合到一起,组成一个图案,再设计一个外形就是国徽的样子了。
比如农民的耒耜、工人的锤头、士兵的火铳、学生的纸笔、商人的算盘,这些都是最具代表性的工具。”
“可以这样说吧,总之不要射击的晦涩难懂,让老百姓一眼就能看出代表了什么。我们甚至可以搞一,让百姓有建设国家的参与感。
同时也能增加百姓对国家的凝聚力,对于百姓来说,国家这个词来过虚无,远不如碗里的饭,身上的衣来的实在。
我们要让百姓明白,百姓能够安心的吃饭穿衣,正是因为有国家在保护。通过这次征集活动,我们应该成立一家报社,专门撰写国家的大事小情,让百姓明白国家制定的每一个政策初衷是什么,最后要达成什么样的目的。”
陈永华没想到郑经的思维如此的跳跃,这边还在说着国徽的设计,那边就已经跳跃到了报社上。
对于明末清初的百姓来说,报纸这个东西并不稀奇,一些模仿邸报的小报早就开始在江南流行,只不过没有人将报纸与商业化运营联系起来。
所谓的小报,除了抄写一些邸报上内容之外,更多的是文人之间的互相吹捧。混在秦楼楚馆中的那些读书人名声是怎么传出来的,还不是借着秦楼楚馆这个平台,互相吹捧出来的。
“王上!若是邸报都是国家的机密大事,如何能够大白于百姓面前,朝廷的威严何在?若是小报,整日弄那些风花雪月,书生名妓的东西,凭白让人生厌。”
“寡人想要成立的报社确实是邸报的开放形式,不过什么东西能够见报,什么东西不能见报国家会有专门的审核机构。
以前是通政司,将来就是文化宣传部,这舆论的高地,我们不去占领,自然会有别人去占领,我们必须要与士绅争夺舆论的高地,不能将话语权丢给士绅。”
第二百三十四章 犬牙交错
郑经在承天府为了建国立号忙的不可开交的时候,夏国相在永历二十九年刚过完年的时候返回了岳州府。
顾不上洗掉风尘,夏国相便来到原岳州知府衙门,如今的大元帅府面见吴三桂。
一进门,夏国相便跪地请罪道:“大帅!臣请罪,臣没有经过大帅便擅自做主以每月五十万两银子的价钱请郑经出兵东南。
郑经答应臣可以先出兵,保证臣在回到岳州的时候; 就能听到郑军出征江南的消息。”
“起来吧!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出使这个差事不好做,国相能够随机应变,劝得郑经出兵江南已是大功一件。
郑经没有说大话,郑军确实已经登陆江南,我们的细作已经探听到郑军如今已经占据了大半个松江府; 与清廷隔着黄浦江对峙。
原本准备向西对付我们的喇布不得已将兵马全部云集在苏州、湖州一线,严防郑军继续向内陆推进。
如今双方谁也奈何不了谁,我军在江西的压力骤然减轻; 而且陕甘的王辅臣终于下定的决心与清廷决裂,如今已经举起义旗。
现在我们可以继续攻略武昌与襄阳一线了,此次出使国相立下大功,老夫不会亏待有功之臣,待到功成之日,少不得王公以赐!”
“多谢岳父!既然郑氏已经出兵,我们这银子还给不给?”夏国相最担心的是吴三桂听说郑军已经出兵,就食言不再给郑氏这每月五十万两的出兵费用。
吴三桂哈哈大笑道:“银子是好东西,可是与江山比起来,银子就是个屁。你告诉郑经,只要郑经能够打下金陵,老夫一个月给他六十万两。”
“大帅英明!如今清廷四线作战,可够那康熙小儿喝一壶的,马鹞子可是骑兵悍将,在西北经营多年; 清廷还有多少兵马能够派往西北作战。”
“没错!康熙已经无人可用; 把刚刚从草原平叛回来的图海马不停蹄的派往陕西; 希望借着图海力压察哈尔的威名去压制马鹞子。
听说图海身边有一个叫做周培公的作为幕僚跟随图海出征; 这人是康熙的近臣,就是不知道能有多少本事。”
夏国相陪着笑,附和着吴三桂的话,他本想将郑经说的那些话讲给吴三桂听,可是看着吴三桂兴致正高,便将这些到了嘴边的话咽了下去。
等到有机会的时候再说吧,看起来现在的形势不错,只要能够突破武昌与襄阳防线,吴军就能顺利进入关中,到时候与王辅臣合兵一处,清廷还有多少奔头。
于是湖广大地上消停了不长时间的战事又一次开打,可是已经做好充足准备的满清,坐拥坚城又有汉水供给物资,吴三桂亲临前线督战都没有让啃下这两座坚城。
坐镇武昌的岳乐如同老乌龟一般,就缩在壳子里防守。连续几个月的攻城让吴军伤亡惨重,士气大跌。眼看着盛夏就要来临,以武昌夏季的酷暑; 别说打仗了,就是坐着都能晒中暑。
久攻不下的吴军只好再次退回岳州与荆州一线舔舐伤口; 准备积蓄力量再次发起战斗。
与另一个时空不同的是,坐镇金陵的喇布因为有郑军在松江府的压力,不敢全力攻略江西,如今的江西分为几大块。
赣江以西的吉安府、袁州府、瑞州府、临江府被吴军占据,南部的南安府、赣州府由尚之信占据,其余地区掌握在满清手中。
赣州方向的尚之信态度暧昧,在吴三桂与满清之间来回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