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穿越之海权时代-第1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祈祷来生投个好胎。

    我们真的不配过好日子吗?老巴特的大儿子跟着台吉去打仗,结果人死了,台吉没有给老巴特任何的说法,老巴特去台吉的部落询问,可是台吉告诉老巴特抚恤已经发下来了,由乌仁巴雅尔代发给老巴特。

    当老巴特去询问这个人的时候;    他告诉老巴特抚恤根本就没有,一个贱民也配拿到抚恤;    拥有自己的牛羊?

    其实你们都知道抚恤是被乌仁巴雅尔私吞了;    这个坏东西敢私吞老巴特的抚恤就是欺负老巴特人老实,不敢反抗。”

    乌仁巴雅尔辩解道:“老巴特!我是贪了你几只羊,可是在台吉下一次征兵打仗的时候,我还帮了你,不然你跟着台吉出去打仗,说不定现在早就死在战场上了。”

    “你这狗贼还好意思提这件事,我的女儿出嫁的当天你这狗贼以逼迫老巴特去给台吉服兵役为由强迫老巴特把女儿的除夜献给你这狗贼。

    为了这件事,亲家一家一直都对老巴特耿耿于怀,老巴特的女儿在夫家如今过的苦不堪言,都是你这狗贼害的。”

    老巴特的这个指控引起了牧民们的共鸣,越来越多的牧民开始指控台上的这些人各种罪行,尤其是关于初夜权的控制,更是让牧民们咬牙切齿的痛恨。

    牧民根本无法确定自家的媳妇第一胎生下的到底是不是自家的种,镇抚官知道这也就是草原上对于贞洁看的没有关内百姓那么重,不然光是这一条罪行,就得逼死多少女人。

    随着指控的人越来越多,台上的被绑着的人开始害怕了;    他们从来没有想过;    这些猪狗一样的牧民竟然有一天能够指着他们的鼻子控诉他们的罪行。

    这种恐惧已经超越了死亡本身,更意味着旧的秩序的崩塌,他们这样依附头人获得权力作威作福的人以后没有了生存空间。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出来指认这些人的罪名,这些人罪证越来越多,每一桩每一件都是有据可查,人证物证据在。

    这些人想抵赖都没有机会,只能带着惊恐的表情低头认罪,就在这边的指证大会要结束的时候,前方的斥候发回前方的军情,大军已经将驻扎在大城子的喀喇沁部落全部歼灭,除了战死和少量逃走的牧民,其余的部落牧民全部成了华夏军的俘虏。

    当镇抚官在高台上宣布了这个消息的时候,被绑着的这些人彻底没有了希望,一个个垂头丧气,再无一丝一毫的硬气。

    镇抚官趁热打铁,当场宣布这些罪行累累的人被判处死刑,立刻执行枪决。在一阵枪响过后,曾经欺压在牧民头上的恶人都变成了一具具的尸体。

    在牧民们拍手叫好声中,镇抚官宣布了新的规矩;    草原上的牧场以后按照家庭人口的多少进行分配,每家都会拥有自己的牧场。

    同时华夏民政的官员还会前来指导他们如何从游牧转变成驻牧的方式,指望自然生长的牧草养殖规模永远不会发展起来。

    一些优质的牧草将会引起到草原种植,有了人工种植牧草的加持,牧民便不用每年都随着牧场的枯竭选择游牧。

    对于这方面的学问,郑经敢说认第二,没有人敢说认第一。农林渔牧是农学院的必修科目,合理的放牧与保护牧场,是草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这一方面,这个时代的百姓比现代唯利是图的人更懂得不能竭泽而渔,无论是汉地的百姓,还是草原的百姓都知道不能对一片牧场过渡放牧。

    牧民们当然知道能够给他们分封牧场,分配牛羊这是好事,可是却没有人敢于发声接受,不是他们不想,而是他们不敢。

    在他们看来,汉人毕竟是过客,今天帮助了他们分配了牧场,等汉人一走,头人们回来他们又会回到生不如死的生活,甚至比之前还要凄惨。

    看着大家沉默的态度,镇抚官点名问道:“老巴特大叔!你们是否有什么顾虑?”

    “汉人老爷!你们是为我们这些苦命人做了主,可是你们管得了我们一时,却管不了我们一世,你们走了之后,我们一样还是要被头人们欺负,我们哪里打得过他们这些人。”

    镇抚官当即拍着胸脯保证道:“乡亲们放心,我们从今往后就不走了,不但不走了,还要继续向草原深处进军,争取将所有的贫苦牧民解救出来,让所有苦命人都能过上有牧场、有牛羊的好日子。

    当然在这期间,我们也少不了乡亲们的帮助,比如乡亲们可以踊跃参加华夏军队,乡亲们都是从小骑马,我华夏最优秀的骑兵兵员。

    当我们自己的子弟组成的军队驻扎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谁敢来欺负我们,抢夺我们来之不易的牧场牛羊。”

    “汉人真的不走了吗?”

    “真的不走了!”

    “那我们是不是要向汉人交税,要交很多的税?”

    “不瞒乡亲们说,税是肯定要交的,不过这个税肯定是乡亲们能够接受的范围,即使交了税,也不会对乡亲们的生活有太大的影响。

    既然乡亲们问起来,那我就跟大家说一说这税怎么收。我华夏军将在大城子修建榷场,你们的牛羊都可以到那里去交易。

    你们每交易十头牛羊,有两头是属于官府的税收,若是你们不交易,那就不会产生税赋,

    一年之中有两季的税赋,一季是夏季官府会向你们敞开收购羊毛和羊绒,税收的比例同样是两成。

    当然你们若是私卖给走私的商人,不但会补交赋税,而且还会受到罚款的处罚。

    而且乡亲们也请放心,我们给出的价格绝对不会低于你们往年售卖牛羊的价格。”

    牧民们听到镇抚官说汉人还要收购羊毛,不禁瞪大了眼睛,羊毛也能换钱了吗?

    “汉人老爷说的是真的吗?羊毛也能换钱?”

    “我华夏军没来之前不能,我华夏军来了就能了。乡亲们放心,从现在开始,你们的好日子才刚刚开始。”

    牧民忽然觉得这一切有些不真实起来,这些汉人带着大军突然围住了他们的部落,不但没有胡乱杀人掠夺,还帮着他们这些苦命人杀死了恶人,还要给他们均分土地,重新分配牛羊。

    为何汉人会对他们这么好,到底有什么图谋。这么做到底想要从他们这些人的身上捞取什么好处。

    牧民们简单直爽的头脑根本想不到,华夏军队这样的目的就是为了撕裂贫苦牧民与部落首领之间的关系。

    当牧民们从华夏的政策中获得了好处,部落头人再想让他们回到过去,牧民们肯定会拿起武器与部落头人拼命,不管这个部落的头人是谁,哪怕是号称长生天在人间的代言人,黄金家族的子孙也一样不行。

    喀喇沁不过是一个小部落,周边还有插汉部、科尔沁部、内喀尔喀部等更大的部落,这些部落与满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尤其是科尔沁部落,更是满清太皇太后布木布泰的娘家,在满清高层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这些部落怎么可能甘心看着他们的部落一点点地被汉人蚕食,早晚看出端倪的各个部落会与华夏发生一场大战。

    华夏必须要利用决战前的窗口期,尽量的获取大量的战马,以及骑兵兵员,在接下来的决战中将蒙古各部联军彻底击败。



    第二百六十一章 华清京畿条约(五)

    

草原划分草场是一个非常繁重的工作,首先要确定各个部落之间的边界在哪里,任何的越界行为都有可能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这些事都需要从承天府派来的畜牧业技术员的耐心工作,这些由郑经亲手培养出来的技术员,掌握这个时代最先进的农牧业技术。

    他们的到来就是要在辽西这一片草原上打造一个不同与以往草原游牧方式的畜牧业基地。通过草场轮牧,以及牧草种植,人工圈养等各种养殖方式都要进行试验。

    与此同时;    华夏方面开始在大城子大兴土木,一方面在这里修建军事堡垒以应对有可能遭到的草原各部的攻击,一方面在大城子兴建榷场,与各个部落的牧民在这里开展互市。

    一旦这个互市的市镇发展起来,一定能够辐射周边的各个草原部落,四周的牛羊、土产都会汇聚于此;    而且这里距离锦州并不远。只有不到三百里;    只要从锦州向大城子修一条高等级的公路,便能将这里牢牢地掌握在华夏手中。

    在郑经的设想中;    长城之外的土地不会种植一粒粮食(这里的长城指的是辽东长城以内,而不是后世所指的长城之内。辽东长城一直修建到铁岭卫,这些明长城在后金占据辽东之后逐步拆除,后世已经很少看到辽东的长城。),即使是适宜耕种的土地也应该种植牧草发展畜牧业。

    大力发展畜牧业才能让华夏百姓实现肉类自由,不然就算是靠着红薯、玉米的培育成功,勉强增加了人口,人口的基本身体条件也不达标。

    当然这些长远的计划,需要一步步实现,眼下最主要的是能够在牧民中间获得信任,让牧民真切感受到华夏的官府是真心对待他们的。

    与经济发展同步的是牧民子女的教育问题,教育才是最好的同化工具,随着牧民的孩子都送到了学堂读书,两三代人过去,各个民族之间互相融合之后,谁还在意谁的祖先是哪个部族。

    谢永常拿下大城子之后;    便不在继续向西推进,而是掉头向南打通与山海关守军的联系,将关外这些土地全部通过原本就有的火路墩等军事建筑串联起来。

    将原本荒废的烽火台再次启用,确保各地有军情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做出反应。

    在这一片区域未得到巩固消化之前,华夏军队暂时并没有向前扩张的打算,军事行动到这个时候就已经结束,剩下的就是防守与建设。

    结束了第一阶段的草原攻略,华夏军队开始在已经控制的各个草原部落里张贴出招兵告示,给出的军饷待遇,吸引了大批的牧民青年前来报名参军。

    甚至一些牧民青年是自己牵着自己的马来参军,招兵告示贴出去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谢永常就招到了两千多名合格的骑兵士兵,顺便连骑兵的马匹都配齐了。

    这些新兵进入锦州军营之后,首先接受的不是军事训练,而是语言训练,所有的新兵上午跑步练体能,下午学习汉语。

    士兵们普遍都有汉语基础,经过一个月的训练,所有的士兵便能够熟练地掌握汉语的运用;    接下来就到了新兵训练阶段;    文化课与军事训练相结合。

    这些牧民士兵在华夏的军营里当上几年兵;    一旦退伍回家;    那绝对是华夏最坚定的支持者,将他们安置到草原各个基层的苏木、嘎查,华夏对草原的统治会更加的稳固。

    —————————————

    在谢永常忙着训练新兵的时候,京城的谈判也接近了尾声。

    在剃发问题上,明珠难得的没有计较,他心里已经很清楚,满清要想继续维持统治,就必须要与关内的百姓合流,若是还继续执行高压政策,很有可能会将士绅推到吴三桂那边。

    若是从此与关外失去联系,不管满清高层是否愿意,他们都不得不学着拓跋氏汉化,彻底的融入华夏民族当中。

    所以在是否还坚持剃发的问题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