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穿越之海权时代-第1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若是从此与关外失去联系,不管满清高层是否愿意,他们都不得不学着拓跋氏汉化,彻底的融入华夏民族当中。

    所以在是否还坚持剃发的问题上,满清高层已经开始动摇,与发型衣冠相比,命和富贵更重要。

    就算是汉化,他们这些满清权贵依然可以做世家大族,和士绅一起称兄道弟。

    对于第十五条的屠城、十六条的敌对宣传、以及十七条的采矿权,这些满清的谈判代表都没有任何的异议,尤其是十五条的屠城,到什么时候屠城都不是什么好的字眼,华夏要求不能屠城完全可以说是站在公理之上。

    十六条的敌对宣传,更是无从谈起,既然要和平谈判,若是再采取敌对的立场,这就会让人怀疑谈判的诚意够不够。

    十七条的探矿采矿权,陈廷敬只强调了所有的矿山开采、获利都要向朝廷纳税,何义也承诺了矿税一样按照商税的标准进行征收。

    到了第十八条的时候,双方再次陷入了僵持,这一条只要稍微有一些政治头脑的人都能看到风险。

    假如华夏方面要求修一条从天津到京城的道路,不管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道路两旁二十里完全归属华夏管辖。

    那华夏方面很有可能在道路两旁安排驻军,军队能够直接顶到京城的城门口。京城随时都处在华夏方面的军事威胁之下,但凡有点儿政治头脑的人也不敢把自己的软肋暴露在敌人的刀锋之下。

    这哪里是路啊,分明是一把刺向大清的利剑。

    双方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了很长时间,明珠一口咬死修路可以,成立护路队也没有问题,但是道路附属地绝对不行。

    若是华夏方面担心道路治安问题,朝廷可以帮着华夏方面进行免费的维护。

    周全斌又不是傻子,筑路权的关键就是道路附属地的管辖权,没有这份管辖权,华夏钱多的没地方花,要白白帮着满清修路吗?

    双方在附属地的问题上来回扯皮,最后何义给出了一个折衷的方案,那就是华夏不要所有的筑路权,只要两条线路的筑路权,一条是从天津出发一路向北穿过永平府到达山海关;另一条是从天津出发一路向南穿过山东半岛到达胶州。

    纳兰明珠看到这个折衷的方案,便知道这已经是郑氏海寇的底线,也明白只要签了这一条,这两条路以东的地区将不再属于大清。

    尽管郑氏海寇没有明说,可是道路两旁是二十里的管辖区,大清想要管辖道路东边的土地,就要穿越海寇的管辖区,海寇到时候让不让过还是问题。

    到了这份儿上,明珠不敢赌若是自己死活不答应,会不会将谈判陷入僵局,甚至有可能破裂,让战事重启,若是京城攻破,朝廷上下全部覆灭,他明珠就是大清的千古罪人。

    这个罪名明珠不敢背,也背不动,只能含着泪、咬着牙认下了这个一条。

    第十九条明珠与康熙私下里是讨论过的,两人不明白海寇为何会单独提出这么一条来,北边确实来了不少白皮的番鬼,不过那些蛮荒之地居住的都是类似于生女真的野蛮人,这些未开化的野人,到底要不要算做大清的子民还在康熙君臣的犹豫之中。

    郑氏海寇却说这些北边的白皮是两家共同的敌人,为此还承认满人是炎黄苗裔,这个说法其实还是让康熙君臣有些受宠若惊的感觉。

    别看满人占据了华夏江山,成了华夏的主人,可是他们的内心还是自卑的,时刻都在提防着华夏百姓对他们的诋毁,这也是满清一次次地掀起文字狱的原因之一。

    不管怎么说,这一条对于大清来说不是什么坏事,兴许将来有一天有这一条款,大清还能向郑氏海寇寻求帮助。

    这一条也没有什么阻碍便顺利的获得了通过,甚至双方在这一条款上互相进行赞赏,认为这是一条增进互信基础的条款,是这一次谈判的最大成果。



    第二百六十二章 华清京畿条约(完)

    

谈判进行到现在只剩下两条还没有最后敲定,借着十九条的这个缓和机会,双方一致同意暂时休会。

    长时间高度紧张的神经,使人极易产生疲劳,谈判桌前的唇枪舌剑,丝毫不逊于战场上的刀光剑影。

    利用休会的时间,明珠再次返回京城向康熙汇报;    明珠很清楚,最后一条才是最要命的,让皇帝出城拜见海寇,那就等于大清向海寇臣服。

    从此之后,大清的声望将会一落千丈,那些原本只是依附于大清的势力,会马上就蠢蠢欲动。

    再次见到康熙;    明珠发现康熙又瘦了一圈;    很明显皇帝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看到明珠之后,康熙没有说多余的废话,直截了当地问道:“谈的怎么样了?”

    明珠将已经草拟好的文本呈了上去,康熙仔细地翻看着每一个条款,看完之后叹息一声说道:“朕知道你们已经尽力,我们现在力不如人,又如之奈何?”

    “奴才等人跟海寇据理力争,然而海寇很明显更擅长做这种文字游戏,他们这些条款有些奴才与陈大人也一时想不出目的是什么。

    奴才始终觉得这些海寇提出这些条件肯定是无利不起早,这些条款不管哪一条终究是利于海寇的。”

    “你不说朕也知道,告诉你一个坏消息,就在你们谈判的时候,宣府方向过来的援军,已经被海寇打得全军覆没。

    只有少数人马跑了出来,朝廷人马就在城墙上目睹了这一场大战,与其说是大战,不如说是屠杀。

    海寇手里有大量的速射火炮,这些火炮类似于大明的佛郎机炮。不过却比大明的佛郎机射的远、打得准。

    宣府一共派来一万援兵;    三千骑兵搭着七千绿营,这样一支人马若是在以前,敢跟伪明五万人马硬碰硬。

    可是海寇同样也出动了一万多人马,这一万多人马竟然胆大到将宣府援兵进行了包围。看似非常单薄的阵型,即使是宣府兵马使用骑兵冲阵,依然无法靠近海寇三十步之内。”

    “皇上的意思是说,海寇这些天的攻击一直都没有发挥出真正的实力?”明珠吃惊地问道。

    “朕不想承认,然而这就是事实,甚至朕现在都有些怀疑,海寇没有急着拿下京城,是故意用京城吸引大清勤王的援军,这一招我大清当年在辽东可没少使用。”

    “那皇上的意思是。。。。。。?”

    康熙知道明珠没有说出的话是想说什么,叹了口气说道:“现在是海寇以逸待劳,援军远道而来,本就疲惫不堪,在面对海寇的快枪快炮的时候,根本就是羊入虎口。

    眼下摆在朝廷面前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不论付出什么代价,都要把条约签下来,等到海寇退兵之后;    我大清的工匠也要奋发起来,争取早日造出媲美海寇的武器。

    若是能够从海寇手里得到这些武器的样品,工部就能根据样品加以仿照。在没有灭掉海寇之前,朝廷不能停下火器的打造与使用。”

    明珠明白了康熙的意思,沉声说道:“皇上!奴才可以尝试着与海寇谈判,能不能从海寇手中获取武器。”

    “海寇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轻易将这些利器卖给朝廷,就算是肯卖那也一定不是海寇最厉害的武器。

    细作不是说海寇卖给了吴三桂不少的火铳,前线的将军也承认吴三桂的火器营确实很厉害,不过从将领的描述中,吴三桂的那些火铳也不过是一些自生火铳。

    虽然相对于大清的鸟铳,有一些优势,但是远没有海寇手中的海寇这么犀利,射程又远,准头还准,朕与工部一直都在想海寇是如何做到的,却一直没有头绪。

    不过能拿到海寇卖给吴三桂的那种火铳也可以,至少朝廷在对上吴三桂的时候,在武器装备上不会落于下风,不再用大清的人命去填吴三桂的铅弹网。”

    明珠知道皇上现在真的害怕了,若说没有宣府的人马覆灭的时候,皇帝还会觉得京城守军只要不怕伤亡,还是有可能守住京城,宣府的人马被灭掉之后,这样的侥幸心理也荡然无存。

    更可怕的是明珠很清楚城北的大军是在主将不在的时候打下的这场仗,在没有主将的时候还能打出这样的成绩,说明海寇手中能够指挥打仗的将领何其多也!

    不管康熙愿不愿意听,明珠还是将城北主将不在城北的消息汇报给了康熙,如何判断就留给康熙自己来做决定。

    就在明珠返回京城向康熙汇报的时候,周全斌的军情汇报也发到了天津港口,已经从旅顺返回的郑经看完了谈判的内容之后,对前线的进展非常满意。

    郑经给前线的周全斌与何义送去指令,那就是不用着急,慢慢跟满清消耗,时间在华夏这边,满清耗不起。

    尤其是最后一条,必须要满清方面无条件答应,让康熙出城到天津谈判是对满清声望的巨大打击。

    只要康熙动身前往天津,那就代表着满清彻底的低头认输,政治意义深远,一些在满清与其他势力之间摇摆的人,会看清楚满清的虚弱。

    这些不管是选择投靠吴三桂,还是选择投靠华夏郑氏,都是对满清的一种削弱。满清想要维持统治,就只能将政治生态倾向于占人数多数的汉人,从而加速满汉之间的融合。

    当然让康熙到天津来签约,也不乏是郑经的恶趣味,郑经很想看看这个被后世吹嘘为千古一帝的君主在面对自己的时候是个什么样子。

    然而事实上一个能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人物,其过人之处远不是普通人能够想象的到,康熙在明珠提到最后一条的时候,突然之间哈哈大笑道:“郑经是个英雄,郑成功一辈子与大清作对,却没有干出什么名堂,他的儿子要比他强的多,生子当如郑元之!

    就算是郑经不提这件事,朕也想亲自会一会这个能把朕逼得手忙脚乱的英雄,兴许朕还能跟他成为朋友。”

    明珠一脸的不可思议,他想过自己亲自问出这句话的时候,皇帝的各种反应,比如愤怒、悲哀、无奈等,就是没想到皇帝会是这种欣然前往的态度。

    皇帝不会不知道一旦亲自赴天津签下这丧权辱国的条约,会有什么样的后果。那是会将大清失败的消息公之于众,海寇可不会将这份条约秘藏起来,一定会大肆宣扬自己的胜利。

    明珠跪伏于地叩头道:“皇上!是奴才无能才让皇上受如此的屈辱!”

    “明珠你站起来,你记住了,败了就是败了,若是磕头求饶就能避免失败,天下就没有那么多的改朝换代。

    当年我大清拳头硬,打下了天下,然而大清却因为得了天下而变得志得意满,不思进取。结果你也看到了,八旗上下腐败不堪,甚至有些八旗子弟已经连马都上不去了。

    如今的失败是我大清自找的,大清必须从这一次的失败中吸取教训,让八旗重新振作起来,恢复我大清八旗当年的雄风。”

    “皇上圣明,奴才不及皇上之万一也!”

    有了康熙的背书,最后两条本来是最难达成协议的条款也顺利的达成协议,首先在满清水师中必须聘任华夏顾问,监督水师的用途,这是明显给自己找一个太上皇的事,满清上下怎么可能答应。

    不过在康熙看来,经过这一战之后,大清的沿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