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之海权时代-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年到头扣除交给地主与官府的连三成都落不下,如今这样的赋税,水稻直接就能落下八成,光是这一项,就让老百姓没有了任何的怨言。
要知道他们可是亲眼看到了承天府一亩水稻的产量,那可是足足的四石啊,扣除赋税、种子,一亩地至少还能落下三石,两季下来那就是六石。
一个人一年使劲儿吃也吃不完六石粮啊!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其实最让百姓犯愁是这么多地他们能否种的过来。
就按一家五口计算,五口人就能分到二十五亩土地,这么多土地若只有一个壮劳力的话,想要耕种完成,还是要受不少苦的。
不过老百姓们觉得这好不容易到手的土地,那是坚决的不能吐出去的。受点儿累,最难的日子也就过去了。
除了这些普通百姓之外,还有一批特殊的人员也需要进行分流安置,这些人就是裁撤下来的郑军士兵。
这些裁撤下来士兵基本上都是年龄偏大的老兵,大多数人跟随着郑氏作战多年,好多都已经没有了亲人。
若是郑氏放任不管,这些老兵很有可能会落草为寇,成为官府的隐患。在征求了老兵的意见之后,有家室的老兵,愿意跟着家人一起务农的,就跟所有后撤的百姓一样分给土地耕种,官府再一次性额外补偿每人十两银子做安家银。
没有亲人的老兵,按照一个一个千户一万亩土地的规模组织军屯,这些老兵依然还是军籍,在农闲的时候还是要接受长官的训练。
这就是一个变向的军户制度,不同的是老兵随时可以选择退出现役,回归普通百姓的生活,而且作为屯垦的军人,每月依然还是按时领饷,军屯中所种植的也不是粮食作物,而是甘蔗种植园。
经过裁撤重组,前线只保留了思明州、澎湖列岛以及南澳岛做为军镇存在。
思明州陆师由周全斌负责,水师由陈辉负责。澎湖陆师由黄廷负责、水师由林凤负责。南澳岛作为监视广州的前线,陆师由王秀奇负责,水师由原本镇守澎湖的洪暄负责。
三大军镇每个陆师五千人、水师五千人领二十艘二号福船,二十艘海沧船、十艘鸟船。
陆师武器暂时使用鸟铳与冷兵器混编,郑经的理想陆军是清一色的前装来复枪,配备米尼弹。来复枪就是前装线膛枪,如今前堂线膛枪无法解决装填问题,就算射程再远、再精准,人家滑膛枪放十枪,你放一枪,也只能是挨打的份儿。
郑经倒是听说过米尼弹,却不知道这米尼弹如何制造,如何制造还得交给工匠们去解决。郑经只能做一个建议者,保证研究的方向不跑偏。
至于冷兵器,郑经没有硬性规定,只让各个军镇的长官自己安排。
水师福船的装备,郑经不打算改变,未来这些福船都会被淘汰用做运输商船。相比于做军舰,福船更适合于做商船。
硬帆福船操作简单,适航性强,载货量也不错,缺点就是航速比较慢,防护比较弱,船体结构也不适合装备重型火炮。
前线的军镇共计四万五千人马,承天府本土的陆师被整编为五镇兵马,每镇下设两个协,每协下设两个营,每营下设三个队。
每镇共计五千人马,暂时郑经还没有想好如何对陆师进行编制,肯定不能按照郑成功时代的旧式军队进行整编,那也太侮辱穿越者的智商了。
五镇都督由老将马信担任,副都督由刘国轩担任。前后中左右五镇镇将分别由翁天佑、杨富、何义、陈莽和刘俊担任。
郑氏手中还有几支特殊的军队,其中一支是骑兵部队,这支骑兵现在已经不足千人,郑经将他交给了谢永常统管。
一支是三千人的重甲步兵铁人队,这是郑氏手中的王牌部队,郑经决定亲自掌握,副将由原亲丁镇的杨来嘉担任。
还有一支也是最令郑经头痛的特殊部队,那就是郑芝龙组建起的黑番鬼亲卫队,这支三百人的特殊部队,全部使用最先进的来复枪。
这支军队为郑经的继位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与倭兵队的对抗中全歼了倭兵队,并且将郑袭等人全部擒拿。这些人现在还在大牢中关押,郑经一直还没想好如何处置他们,尤其是郑袭这个亲叔叔。
可能是因为后世刻板的印象,指望郑经完全信任这些黑人士兵,打死郑经也做不到。
郑经还是需要自己组建一支完全听命于自己的卫队,就是冯锡范将来还是让他去当一个地方官为好,能不能出头就看他自己的本事。
海军以林陛手中六艘夹板船为核心,大小福船五十艘。组成前后两个舰队。前锋舰队由林陛指挥,后军舰队由蔡翼担任。
承天府的区域划分也在永历十六年底完成,承天府下辖万年、天兴、淡水、鸡笼四县,思明、澎湖、南澳三军镇。
第四十二章 鱼肉罐头
整个永历十六年的下半年,郑氏集团都是在安置重组中度过,郑氏所有的官员都来自大陆,这些做梦都想着打回大陆,为了这个梦想,他们对于承天府推行的政策有着很大的包容性。
整个承天府的土地全部掌握在了延平王府手中,官员们只能靠着延平王府户官发放的俸禄过活。当然郑经也没有亏待这些文武官员。
文官吏户礼兵刑工六官定为正三品,俸禄为年俸一千二百两。武臣正副五镇都督分别为正从二品,是整个郑氏最高品级,年俸分别为一千八百两和一千五百两。
各镇镇将与水师各个舰队的主将,骑兵队、铁人队(重步兵)主将全部为正三品,年俸一千二百两。
延平王府下设承天府,承天府府尹由郑经兼任,下设四县万年县县令唐兴文,天兴县县令柯平,淡水县县令叶亨,鸡笼县县令冯锡范。
整个永历十六年下半年近百万人口的食物供应,大半都压在了老将黄安身上,由他亲自统帅的捕鱼船队,从一开始的五十艘,已经扩充到了两百艘。
黄安将这两百艘捕鱼船队分成四个中队,每个中队负责一个方向,每天至少要捕捞二百万斤的鱼肉才能满足承天府上下的日常消耗。
每日的忙碌丝毫没有让老将黄安心中不爽,看着大量的鱼获在自己的手中送到岸上经过妇人的处理做成整个食物,供养着近百万的人口,老将军心里就有满满的成就感。
这种感觉比起冲锋陷阵胜利的感觉丝毫不差,能够让老百姓吃饱饭,吃的好难道不是最大的成就吗?
这一切都是延平王的英明,一想到延平王发明的捕鱼神器,黄安就激动万分,天佑大明、天佑华夏子民、天佑郑氏。
永历十七年新年大朝会上,郑经特意点名称赞了黄安老将军为郑氏所作出的贡献,特意成立了一个新的部门——渔政部
这个衙门就是专门为黄安设立,所有的郑氏管辖区域内的渔业捕捞、加工都由老将军管理,老将军的品级也定在了从二品。
新的一年开始,郑氏集团的粮食终于能够自给自足,长达半年天天吃鱼的日子让老百姓们虽然身体强壮了不少,但是也着实吃恶心了。
从前认为肉永远吃不腻的老百姓,终于宁愿吃青菜糙米饭也不愿意吃鱼肉。有了粮食之后,鱼肉的消耗迅速减少,再捕捞这么多的鱼就成了浪费。
渔政部从每天忙得热火朝天,一下子就变得清闲了许多,对于这样的情况,黄安不干了。
老将军找到了郑经让郑经想办法,不能让他们闲着,闲的时间长了捕鱼的技能可就废了。
“延平王!您得给老臣想想办法,这老百姓宁愿吃糙米也不吃鱼,臣捕捞上来的鱼处理不掉可怎么办?”
郑经哈哈大笑道:“老将军,现在老百姓手里两手空空,还需要我们每日管饭,鱼肉的消耗就已经下降了这么多。
等到夏粮收获之后,老百姓的手里有了余粮,大锅饭的日子也结束了之后,咱们这鱼啊可就不白给老百姓吃了,那是要收钱的。
到时候这鱼啊就更难处理掉了,所以啊!我们人少内需不足,就只能向外寻找销路,我们鱼肉多的吃不了,可别的地方还吃不上呢。”
“延平王!您的意思是我们可以将鱼卖到别的地方获利?”
“说的不错,无论是西边的大陆,还是北边的朝鲜,以及倭国都是我们潜在的市场。”
“延平王,这个想法是好的,可是却不现实,这鱼不同于布匹、瓷器,放多少时间都没事,这鱼放的时间长了可是会臭的。
除了将鱼晒成难吃的鱼干之外,任何地方的鱼都是只能在当地消耗没有例外!”
“没错!若是哪里都能放得住,那我们还真就卖不动呢!寡人正好有办法能够让这鱼肉做成耐储存的样子。”
“延平王!您说的是真的?”黄安急切地问道。
“千真万确!”
“那要如何做?”
“不着急!你先去找个会烧陶的,烧一批带盖子的陶罐,要大小形状一样。”
这烧陶要比烧瓷容易的多,百姓当中能够烧陶的也不在少数,毕竟粗陶不值钱,既然当成一门营生也挣不了几个钱,还又脏又累,这活就没多少愿意干。
黄安找了好几天才找到了一家会烧陶的人家,这家人已经分了田地,人家宁愿种地也不愿意从事这一行。
老将军好说歹说,这家人答应将烧陶的技艺传授给黄安,黄安哪有时间学这东西,从渔政船上挑了几个机灵的小伙子跟着师傅从如何选土、搭窑、码窑、点火、火候一步步地传授。
半个月的时间,第一批陶罐做了出来,黄安发现这陶罐烧的还不错,直接赏给了那家人十两银子当做传授技艺的束脩。
那家人没想到这破烂技艺还能换来银子,揣着银子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黄安带着烧好的陶罐去见郑经,询问郑经接下来该怎么办?
郑经便安排厨子分别做了几种鱼,连同汤汁分别装在几个陶罐当中,放在大锅中继续加热,趁着热气陶罐中热气大冒的时候,快速盖上盖子用封酒的方式用胶泥将陶罐密封住。
这个原理其实就是高温杀菌,然后利用水蒸气将陶罐中的其他气体挤走,迅速密封。等到陶罐冷却之后,水蒸气冷凝成水,陶罐内外产生气压差,使得陶罐更加的密封真空。
黄安看着郑经指挥着厨子一步步的操作着陶罐的过程,不解地问道:“延平王,这样就能保证鱼不腐坏吗?”
郑经其实心里也没底,摇头说道:“至于行不行,寡人也不敢打包票,你们记住步骤,将这几个陶罐贴上种类和日期,一个月后若是没有腐坏,就说明没有问题。”
老将军被郑经这种不负责任的气个半死,合着折腾半天你告诉我这不确定,要不是你是延平王,是老子的老板,看老子不打死你。
第四十三章 铸炮
郑经在黄安杀人般的眼神中落荒而逃,回到王城郑经打算将手中的杂事放一放,准备和唐婉儿一起去宁海见一见张苍水。
他知道苍水先生一生忠于朱明,对于郑氏这种一半忠诚、一半私心之人心中多有芥蒂。宁愿隐居荒岛最后被满清抓获,也不愿投奔郑氏,做郑氏之臣。
不过有些话还是需要当面说清楚的好,郑经对朱明没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