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之海权时代-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坐在旁边的张有德心中大震; 这延平王竟然有如此大的志向,他是广东人; 他的家离着澳门不远; 对佛郎机人也算了解,知道这西夷并不好惹。
延平王竟然想着将西夷全部赶出南洋;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何斌认真地点头道:“臣暂时就在待在这里,等到一切理顺之后,再返回安平。”
郑经点头道:“寡人确实不能在石碌久留; 何先生在与黎人打交道的时候; 我们只要与田峒主这样的头人搞好关系就行,
在管理黎人劳工方面我们也尽量少插手; 只要规定好工作量; 保证能够完成任务就行; 还有最关键的一点是; 一点要我们自己把钱发到黎人劳工手上,不能假手田峒主这样的黎人首领。”
“王上!臣明白,钱到了这些黎人首领的手里,各种克扣会令我们防不胜防,到时候由于我们与土人语言不通,肯定出现各种的纷争。
恩出于上,这种给钱的事确实必须要我们自己认真对待,臣会安排专门的帐房为黎人劳工发薪俸。”
“何先生能够看到这钱背后的问题,寡人也就放心了,我们的人手不足; 一定要与黎人的底层搞好关系,要在私底下多与底层黎人接触,保证底层黎人的利益。
只要我们与底层黎人的关系搞好; 任黎人的首领如何煽动; 也很难形成大的势力,我们最终的目标是黎汉一家,将他们彻底同化为汉人。”
何斌知道延平王对于铁矿的重视; 可是没想到在铁矿的背后还有如此大的内在思想,不禁动容道:“这就是王上甘愿冒险,也要亲自与黎人接触的原因吗?”
“这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寡人知道黎人的纺织技术很高明,当年黄道婆就是从黎人这里学到了比较先进的纺织技术,将这种技术推广到了整个中原地区,这才有了江南地区‘收不尽魏塘纱,卖不完的松江布’的盛景。
也不知道这么多年过去了,黎人的纺织技术如何了?我郑氏早晚都要涉足棉纺织行业,这个局要尽早布好,等到我们拿下南洋,就会大力推广种棉纺织。
棉纺织业将是我们未来最重要的经济项目; 多么重视都不为过。”
这是一个让何斌根本就没有想到的理由,他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风靡天下的松江布源头竟然是来自黎人。
“王上!这是真的吗?”
“千真万确!你可能没有注意到黎人的田峒主身上衣服的花纹,想要织出这样的花纹,必定是要经过复杂的工序; 这就是技术的源头。
寡人都不敢确定我们汉人能否织出这样的花纹; 就凭着这样的纺织技术,黎人就值得我们大力拉拢。”
一直在一旁旁听的张有德,心中五味杂陈,心里拿自己与郑经做着比较,忽然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是。
刚投降的时候,张有德打心眼儿里是瞧不起郑经的,不过是仗着家族的荫庇,才能如此嚣张跋扈,若是换了普通人家,还能有这样的实力吗?
可是这几天的接触下来,让张有德对郑经观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是亲眼目睹,亲耳聆听到了郑经对未来的布局。
这种胸怀与气度深深地折服了张有德,想一想自己来到昌化已经好几年了,什么时候有过对整个黎人部落进行调查的想法。
从来就没有想到如何将黎人这个资源利用起来,昌化是穷,可是这种穷不是昌化本身穷,而是大多数来到昌化的官员从来就没有想过如何的将昌化发展起来,只想着如何逃离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
第六十五章 张有德
若是说张有德原本的投降是因为郑军大军压境,为了保命不得已而为之,现在的张有德就是心悦诚服的愿意跟着郑经干。
跟着这样有着长远眼光的君主,就算是最后不能一统天下,至少也能割据一方。
张有德整了整衣冠起身向着郑经深施一礼:“臣张有德愿效忠于延平王,此生不悔!”
张有德的举动吓了郑经一跳,这位好端端的是想干什么?
“张县令这是何意,你既然已经投了我郑氏,自然就是郑氏之臣,寡人没有将你当外人看待啊!”
“王上!这不一样,臣原本的投降不过是权宜之计,从没有想过要为王上用心效力,今日臣是诚心诚意愿意为王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张县令为何突然有如此大的转变,能跟寡人说说吗?”
“臣是崇祯元年生人,已近不惑之年,少年时天下大乱,整个广东城头变换大王旗,你方唱罢我登场。
混战之下,最受苦的就是平民百姓,我徐闻百姓十室九空。那个时候,臣就立志谁能将这个乱世终结,臣就向谁效忠。
很不幸的是满清最终结束了这个乱世,广东百姓终于有了休养生息之机。那个时候臣就在想,满清也好; 只要能够保一方平安,那就为满清效力吧!
谁知臣屡次下场; 都是止步于举人; 臣的家中也难以维持科举的巨大花费; 于是便选择了吏部铨选,被打发到了昌化做这八品的小县县令; 在这里一待就是五六年。
朝廷似乎都忘记还有昌化这么一个地方,根本就对昌化不闻不问,臣也在一次次的上疏中慢慢的心灰意冷。
心中抱怨朝廷不公; 凭什么要把臣丢在这里不闻不问,打算着三年任满,就走走门路换个地方。
这几天跟着王上,亲眼目睹王上的所作所为; 心中无比惭愧,臣来到这个地方,从来就没有想过要为昌化这个地方做些什么。
那些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冠冕堂皇的大话,不过是读书人为了富贵的借口罢了; 有几人是真心愿意为百姓谋福的。
王上的深谋远虑点醒了臣; 不管是当谁的官,首先要做的是为官一任; 要为当地的百姓留下点儿什么。
不是为了那个遥远的这辈子都不一定会去的朝廷; 而是为了一方百姓的福祉; 然而臣却只知抱怨,而从不想自己做了什么; 有什么值得拿出手的政绩。”
郑经听糊涂了; 你这巴拉巴拉说了一大堆,怎么听着都是在忏悔没有好好为满清效力呢?如此对满清有着浓厚感情之人; 怎么可能会说为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张县令到底想说什么?”郑经皱着眉头说道。
张有德似乎没有看到郑经已经有些不高兴了,继续说道:“跟随王上的这几天,臣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君主; 一个真正将底层百姓的福祉放在心上的君主。
而不是视底层百姓为草芥; 只当底层百姓是缴纳赋税的工具。
臣终于明白自己这么多年蹉跎到底错在了哪里,臣只想着满清让天下恢复了太平; 却没有想过满清让天下太平的目的是什么?”
“你现在认为满清让天下太平的目的是什么?”张有德的话终于引起了郑经的兴趣。
“满清将天下杀的重新太平; 是为了他们更好的骑在百姓的头上盘剥; 昌化之所以不受满清重视; 是因为这个地方没有油水,满清在这里捞不到好处。”
“战乱多年,人心思定,老百姓只要没有兵荒马乱能够安心种田,扣除赋税之后,能够满足一家温饱,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如今满清治下的老百姓别的不敢说,安心种田已经没有多大的问题,至于能不能吃上饱饭,寡人觉得很难。这样的环境相比于几十年的乱世; 老百姓已经很知足了。
张县令觉得在这种局面下,我郑氏还有翻盘的机会吗?”
张有德仔细想了想,沮丧地摇摇头道:“没有大的变局出现; 想要翻盘太难了。”
“既然你知道跟着寡人根本就没有前途; 为何还要说为寡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话是不是有些假?”
“臣愿意跟随王上,不是觉得王上能够争霸天下; 而是觉得王上能够造福一方百姓,再说我们也不是没有机会。”
“愿闻其详!”
张有德打起了精神,知道关键的时刻到了,能不能在延平王的心里留下一个能臣的印象,就看这以一次奏对了。
“王上!满清内部现在新君继位,太皇太后垂帘,四大辅臣秉政,看似各方权力分配均匀非常的稳定。
然而却并非如此,自古主少国疑必出权臣,四大辅臣在一番争斗之后,必有一人脱颖而出。
这个人取得最后的政争胜利,必然会与皇权发生激烈的矛盾; 小皇帝现在没有长大还能相安无事,一旦小皇帝长大怎么会容忍自己的头上还有一个站着的皇帝。
长大的新君一定会与权臣之间发生一场龙争虎斗,至于谁是胜利者臣不得而知。”
“那你觉得谁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臣身居南国,对满清内部并不了解; 不过索尼年老肯定会排除在斗争之外; 他就算有心也可能无力。
其他三人臣不甚了解; 不敢妄下结论。不过根据邸报上出现人名的频繁程度来看,瓜尔佳·鳌拜最有可能成为权臣,不过在君臣争斗中能否斗得过君权,臣无法猜测。”
郑经眼前一亮,自己是穿越者当然知道是鳌拜熬死了索尼,弄死了叶赫那拉·苏克萨哈,剩下的一个钮钴禄氏的遏必隆成了一个明哲保身的应声虫。
而这个张有德仅仅凭借着邸报上的只言片语就能推算出鳌拜大概率获胜,这可不是随便能够蒙出来的,一定是经过了大量分析才能得出这样贴近事实的结论。
没想到这个张有德还有这两下子,也许这个人实际执政能力不怎么样,不过却是个很好的参谋人才,看来应该将他带在身边,以备参谋顾问。
第六十六章 琼州海战(一)
郑经对张有德的分析表示认可,又追问道:“那外因呢?”
“王上!遍观史书,历朝历代稳定下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削藩,满清也不会例外,除了满清内部之外,云贵有平西王吴三桂、广东有平南王尚可喜、福建有靖南王耿继茂,这些人不但是藩王,而且还是汉人藩王,王上觉得满清会容得下这些藩王存在吗?”
郑经点头道:“有道理,寡人也是这么认为的,满清削藩是肯定的,不过什么时候开始削藩才是关键,你认为满清什么时候开始削藩?”
“王上!满清削藩同样要满足内外两个条件,内部理顺关系,无论是权臣秉政,还是新君亲政都是理顺关系的第一步,在权臣与新君决出胜负之后,下一步必然会考虑削藩。
而外部关系恰恰是王上您,只要您不断给满清强大的压力,满清绝对不会生出削藩之心,与藩王相比,王上才是心腹大患。”
“你的意思是说寡人应该示敌以弱,主动向满清称臣吗?”
“此乃关乎王上大业的大事,臣不敢妄言!”
“无妨!寡人不是听不进逆耳忠言之人,若是对大业有利,就是去捧一捧那玄烨的臭脚又如何!”
“王上!不是臣不愿说,而是称臣有利有弊,如今郑氏的最大号召力就是反清复明,若是称臣之后再出兵反清,那就是以臣伐君,道义上我们就输了,这是弊。
称臣之后,我们可以安心休养生息,发展生产,强军备战,一旦天时到来; 我们就能挥师西进与满清争夺天下主导; 这是利。
如何权衡利弊; 还请王上三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