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穿越之海权时代-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下首坐着一个五十多岁的武将,长得五大三粗,满脸的络腮胡须,一副猛将模样,身上一样穿着一品武将官服,此人是时任福建提督马得功。

    这三人眼下便是整个福建权力最高的三个人,三人可不是坐在总督衙门闲聊,而是正在判断一件军情。

    思明州的细作传回情报,说伪明延平王郑成功已经病入膏肓,不知是真是假?

    马得功官职最低,率先分析道:“那郑成功若是病入膏肓,怎么他的夫人与长子还都在厦门岛上并未离开,卑职恐怕有诈!”

    “马提督之言不无道理,咱得小心点儿,在陆地上我大清能把郑家小儿打出屎来,在海上我大清还真得小心应对。”耿继茂也对情报抱有怀疑态度,担心这是郑氏的圈套,故意引他们跨海进攻。

    李率泰呻吟了良久之后,说道:“二位仁兄!不如我们派个人去招降如何?”

    耿继茂与马得功一琢磨,这个主意好啊!这招降的好处有几点,第一:可以光明正大到厦门岛上刺探情报,郑成功到底如何一试便知。

    第二:就算郑成功不过是偶感风寒,并无大碍,招降也能挑拨郑氏内部的关系,让郑氏内部新生嫌隙。

    第三:只要使者上岛,郑氏内部想要投降的人就会主动向使者示好,这就等于朝廷在厦门岛埋下一颗钉子。

    二人纷纷称赞李率泰谋略出众,乃是大清柱国之臣。要说这李率泰还真的算是能臣,不过这能力却是用在了为异族效力上。

    三人定下计议,便安排使者从福州乘船出海前往厦门岛进行情报刺探。

    不提使者在大海上前往思明州的时间,郑经前脚与唐显悦会面结束之后,何斌后脚就赶到了思明州。

    郑经对这个一手促成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人物非常好奇,他很想知道是什么精神支撑他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帮助郑成功拿下台湾。

    在郑府郑经见到了这位其貌不扬的‘小人物’,何斌的态度非常的谦卑,见到郑经之后连忙行礼:“小人拜见世子殿下!”

    “何先生不必多礼,您是父王的心腹之臣,也是郑经敬佩的义士,郑经早就想与先生结识,只是苦无机会。

    今日见到先生,一定要让郑经尽以尽地主之谊,先生快随郑经里边请。”

    何斌对郑经的热情有些不知所措,多年来在荷兰人手下讨生活,早已习惯了卑躬屈膝的日子,即使内心再憋屈,为了生存也要做下去。

    郑成功还1算是器重于他,也没有这样热情过,在世人眼里他不过就是个会说红毛夷语的小人物。

    世子的热情让他受宠若惊,不过他还是没有忘记自己的任务,趁着郑经闭嘴的机会,低声说道:“世子!小人是带着延平王的王命而来,延平王担心世子不信,特意将印信让小人给世子带了过来,还请世子屏退下人。”

    郑经心中一动,联想到岳祖父的话,想必唐显悦到东番岛的劝说起了作用,不管何斌前来所谓何事,比起之前两边剑拔弩张都不是坏事。

    应着何斌的话,郑经挥手将下人屏退,问道:“何先生!父王可有什么密令交于先生?”

    何斌没有说话,先是将印信从怀里拿出来请郑经查验,郑经接过来一看发现正是永历帝赐给父亲的延平王之宝金印。

    郑经点点头将印信收进怀里,何斌见郑经认可了印信的真实性,这才拱手道:“延平王密令世子,拣选一两千人马前往承天府,世子接到王命之后,秘密调集兵马返回承天府。”

    “先生请随我到镇守府,调动兵马之事要有洪旭将军的配合才行,不然郑经带不走一个人。”

    “小人听从世子安排。”

    郑经看了看外面的天色,说道:“委屈先生扮作郑经的厮役,以掩人耳目,这思明州到处都是满清的耳目,必须要小心行事。”

    “小人明白!”

    二人来到镇守府,洪旭等将领全部在镇守府坐镇,看到郑经来了,几人都觉得有些好奇,这段日子世子似乎变了。

    以往他可不愿意来这镇守府,有那工夫还不如去温柔乡里打滚呢!这些日子却时不时的就来转一圈儿,虽然不干涉将领的指挥,但是也会表态一番与满清势不两立的决心。

    几人给郑经见礼后,发现郑经身后还跟着一个人,周全斌眼尖,一眼就认出了这人是帮助国姓爷打下东番岛的何斌。

    “原来是你小子来了,延平王让你来思明州做什么?”周全斌绕过郑经一巴掌拍在何斌的肩膀上,好悬没把何斌这小体格子拍散架了。

    “周叔叔!何先生是老实人,你可别吓着何先生!”郑经赶紧给何斌解围。

    “世子!你带着这小子过来肯定是有事,说吧到底是什么事?”

    洪旭对周全斌这种没有一点儿上下尊卑的样子非常不喜,不过周全斌打仗是一把好手,即使不喜为了大局还是要与其搞好关系,郑氏如今人才凋零,每一个有能力的人都是宝贵的。

    “邦宪!你先闭嘴,听世子说。”

    周全斌虽然仗着军功,态度跋扈,但是洪旭的话还是有些震慑力,洪旭发话后,周全斌闭嘴不再言语。

    郑经倒是知道周全斌的想法,他肯定还以为是郑成功又派人过来为难自己,他们已经将宝压在了自己身上,自然不允许任何人伤害到自己。

    不然以他们对抗延平王的过往,就只剩下一条投降满清的路,这条路不到万不得已没有哪个有骨气的汉人愿意选择。



    第十三章 迁界禁海

    

郑经也不卖关子,便将何斌的来意与洪旭等驻守思明州的将领说了一遍,洪旭皱着眉没有直接表态,而是向何斌问道:“何先生!你来思明州面见延平王时,大王身体如何?”

    “回将军,大王已经卧床多日,召见小人时也是在床榻前召见的。”

    洪旭点点头又看向郑经说道:“世子!该你做决断了,这件事臣等无法替世子决断!”

    “洪伯伯!小侄已经做好决定,遵照父亲密令带兵去承天府。不管父亲要对小侄如何,小侄都心甘情愿。小侄早就想前往承天府在父亲的榻前尽孝,可是没有父亲的王命又不敢擅离信地。”

    “既然决定了,那你准备带谁回去?”

    “就让周叔叔带一千兵马,水军的林陛指挥五艘战船,负责护送,洪伯伯意下如何?”

    “臣并无意见,不过臣建议你带上复莆(陈永华)与希范(冯锡范)。复莆是你的经学先生,惊才艳艳,希范长于技击之术,且有急智,二人在世子身边能够帮助世子拾遗补缺。”

    “好!就这么定了,临走之前小侄有几句话要讲于洪伯伯与黄将军听,若是小侄猜的不错,清廷那边应该已经得到了父王病重的传闻。

    清廷的福建总督李率泰是个难缠的角色,他肯定会在这方面做文章,小侄眼下能够想到的就是李率泰肯定会派遣使者前来思明州招降。

    若是清廷使者前来,洪伯伯就与来人虚与委蛇,拖延时间,一切等候小侄在承天府的消息,眼下我郑氏稳定压倒一切。”

    洪旭心中如同敲响了洪钟大吕,世子的话让他感觉振聋发聩,看来世子真的长大了,郑氏后继有人,大明复国有望。

    “世子放心,臣定为世子守好思明州,不给满清任何可乘之机。”

    郑经退后一步,向洪旭与黄廷深施一礼:“两位思明州就拜托二位了,小侄的妻儿老小也拜托两位了。”

    说完就带着何斌离开镇守府,直奔水师水寨,到了水寨天色已经完全天黑,凭着世子的令牌,郑经直接让守卫的士兵将自己带到林陛的座船之上。

    水师各舰都是处于战备状态,随时都能升帆起航。林陛没想到世子天这么晚了还来水寨,将郑经迎接到船上问道:“世子!您怎么这么晚了还过来?”

    “公台(林陛字),不必多问,速调五艘战船到我军秘密码头等候,路上某再与你解释。”

    “唯!”林陛不再多问,他是纯粹的军人,既然端着郑家的饭碗,那就要忠于郑家之事。

    林陛调了五艘千料大船,与郑经一起来到秘密码头,这边他们刚到,那边周全斌已经带着挑选出来的一千精锐来到码头,一千人马分别登上五艘战船,按照高级将领不得在一艘船上的规矩,郑经与周全斌两人分别登上一艘战舰。

    郑经和何斌选择与林陛同乘一艘战舰,陈永华与冯锡范也与郑经一起上了林陛的战舰。无论是林陛也好,陈永华和冯锡范也好他们在郑氏集团都是小字辈的,都是郑经的班底,这些人对郑经来说才是最可信任之人,因为郑经上位对他们来说更为有利。

    五人围坐在甲板上,听着夜晚的阵阵海浪,这条航线郑氏水师无比熟悉,根本不用担心航线问题。

    郑经看着眼前的三人沉声说道:“诸位接到命令便跟着郑经上了船,可能还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何先生你与三位讲一下吧!”

    “是!”

    何斌便将郑成功的密令讲了一遍,几人听完都是皱眉不已,延平王既然这么急迫地召见郑经,一定是承天府那边发生了大的变故。

    倒是郑经沉声说道:“家父病重,我这个当儿子的不管发生了什么事,都应该到父亲近前尽孝,这是人子之责,郑经责无旁贷,至于其他事,唯有见招拆招。

    家父将延平王之宝交于郑经已经说明了一切问题,无论是谁想要扰乱郑氏,都是不得人心之举,郑经相信跟随父亲征东番岛的将士们心中都有一杆秤。

    此去承天府,郑经的态度很明确,奔着大局为重而去,只要他们不挑起事端,郑经也不与他们一般见识。”

    “世子仁厚,乃是我郑氏之福,如今我郑氏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天地会的兄弟传回消息,清廷已经着手迁界禁海,目的就是不让我郑氏获得大陆百姓的支持。

    这条毒计不仅仅是不让我郑氏活,更是不让我大明百姓活啊!永华与天地会多有来往,这消息应该不会假。”

    郑经知道该来的终于还是来了,整个迁界禁海行动让北至山东,南至两广,整个沿海地区的百姓十不存一。

    这就是满清对华夏百姓所造的杀虐,就连满清的奴才福建总督李率泰在临死给康熙的遗疏中都写着‘臣先在粤,民尚有资生,近因迁移渐死,十不存八九’,这话李率泰估计也就知道自己活不长了才敢说吧。

    郑经做为一个穿越者明知道会发生这种悲剧,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发生,没有丝毫的办法,有时候先知更是一种痛苦。

    若说这样的政策是满人提出来执行的,还情有可原,毕竟这是两族相争。可是提出这一灭绝人性的做法的却是大明人,纯正的汉人。

    这个人就是从郑氏叛变投降满清的黄梧,他给满清的顾命大臣鳌拜上疏:“迁山东、江、浙、闽、粤沿海居民尽入内地,禁出海,以绝接济,并毁郑氏祖坟!”

    这样的毒计丝毫不顾及父母之邦的百姓生计,满清的执行也是残暴无比,只给百姓三天时间准备搬迁,别说是古代,就是现代社会三天时间能搬的了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园吗?

    要不怎么说汉奸比外敌更加可恨,更加不值得原谅呢,只有汉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