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之海权时代-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是这种交易一旦持续下去,就没有不被朝廷知晓的时候,朝廷一定会加紧对自己的钳制。直到有一天逼着自己不得不与朝廷反目成仇。
后生心黑手狠,还舍得下血本,看起来要比郑大木强多了,郑大木生了个好儿子啊!
在没人的时候,夏国相悄悄向吴三桂汇报:“岳父!郑军有一款非常犀利的火铳,八十步的距离可以击穿一寸厚的木板,六十步的距离能够击穿两寸厚的木板。
而且这款火铳还是自生火铳,不用火绳,在有风的天气里也能打放自如,就算是小雨天,只要火药没有受潮一样能够射击。”
“如此犀利的火铳,郑军也不多吧,应该是最精锐的侍卫才能装备吧?”
“那陈永华说,这火铳价格太高,郑军也只装备了五千人,不过只要我们采买,他们能够保证一年为我们提供五千杆。”
“五千杆!这个数目可不小,足以影响一场大战役的胜负,郑军一下子向我们提供这么多的武器,这价格肯定非常高昂吧?”
“确实很贵,不过比小婿想象中要便宜一些,郑军的报价是五十两一杆,不过这个价格得我们自己到安南提货,若是郑军给我们送到边境榷场,需要加二两运费。”
吴三桂捋着花白的胡须,眯着三角眼,阴晴不定,这下更确定了郑经那个后生就是要怂恿自己与满清开战。
竟然连这种战场大杀器都要卖给自己,这是多么希望自己赶紧与满清打起来。
吴三桂心里很清楚,能够看出自己与满清早晚都会走向冲突的人有不少,毕竟自己手握兵权,这些军队又只听自己的,不听朝廷的,这让朝廷如芒在背、如坐针毡。
虽然说朝廷给自己的兵员定额是六万,可是六万人如何能够自保,这些年为了养兵,自己可是搜山刮水,只为了能够多积攒一些实力。
吴三桂很清楚朝廷对他的这些小动作心知肚明,如今朝廷已经没有了大的战事,天下已经太平下来,朝廷下一步一定会收紧各个藩王的权力。
取消平西王府的荐官权力就是一个开始,往后还会有更加严厉的手段,想要自保就得扩充实力。
让吴三桂最不能下定决心的是对满清八旗的畏惧之心,毕竟前半生一直都是在与满清八旗作战,对满清八旗的凶悍是深有体会。
对吴三桂来说,最低的要求就是能让他在云南当土皇帝,我表面上给你满清皇帝称臣,你给我银子养兵,替你镇守西南边陲之地。
若是连这个要求都不行的话,那咱就只好一拍两散,真刀真枪地做过一场,谁能笑到最后还一定呢。
第一百二十三章 琼州见闻
夏国相在昆明待到过了大年初三,便带着吴三桂交给他的任务从昆明出发返回梨花驿。
吴三桂在得知郑军竟然会向他出售精良的火铳后,便给夏国相交待了一个任务,让夏国相秘密前往郑氏的地盘去拜见郑经。
夏国相接受任务之后,快速返回梨花驿与等候在那里的陈永华汇合,夏国相这一次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一方面要与郑氏签订多个贸易互换的协议; 另一方面还要与郑经进行秘密谈判。
再次见到陈永华时,已经过了元宵节,二人一同顺着红河河道返回红河口,顺着海岸线北上来到了郑氏在鸿基的仓储基地。
仓储基地还在紧张地进行着施工,这样这笔启动资金就来自安南采购武器的预付款,看着鸿基基地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让夏国相震惊不已。
“复莆兄!一下子在安南征发这么多劳役,会不会引起安南百姓的不满; 自古劳役都容易引起民变。”
陈永华哈哈大笑道:“这些劳工赶他们走他们都不会走; 在这里可是每天管两顿饱饭,一个月还能拿半两银子的薪水。”
“饱饭?”
“没错!就是管饱!”
吃饱饭对于百姓来说太难了,一个能够吃饱饭的地方还能拿到银钱,是多少百姓梦寐以求的好事。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自愿将自己卖进大户为奴为婢者,无非就是为一口饱饭而已。
郑军竟然能够给劳工吃饱饭,这得投入多大的本钱,郑军花费这么大的精力在安南人的地界上建设这么一座基地又是想干什么。
很快夏国相就明白了郑军为何在这里建设基地,离着基地没有多远的地方浓烟滚滚,在夏国相询问下才知道那里是在烧焦炭。
所有烧好的焦炭会被装船运到琼州府与承天府的钢铁厂进行钢铁冶炼,炼焦与烧木炭有共通之处,说起来很复杂,简单的说就是在煤炭高温燃烧的时候,快速阻隔空气让煤炭焦化。
敢情郑军这是看上了安南的煤矿了,郑氏如此大规模的炼制焦炭,看来他们的冶铁产业规模不小啊!
窥一斑而见全豹,从这样一个小小的基地; 夏国相似乎已经看到了郑氏的富庶,能够对安南百姓如此大方; 那对自己治下的百姓又该是如何呢?
在鸿基基地,陈永华与夏国相搭乘着运送焦炭的货船返回昌化,昌化的炼铁高炉已经竖起,配套的一些铁制品工厂也在紧锣密鼓的建设当中。
要说如今郑氏的官员谁最忙,何斌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整日在承天府与琼州府两地来回跑,忙的脚不沾地。
陈永华陪着夏国相在钢铁厂转了一圈,夏国相是文人,根本不懂技术,只是看到工厂里高炉林立,具体干什么的他也不懂。
不过看着这些高炉林立的壮观景象,夏国相也能知道郑氏的实力不俗,整个吴军、整个云南也没有一处这样的铁厂。
夏国相还是好奇这铁厂一年能出多少铁,便低声问陈永华:“复莆兄!贵部这个铁厂一年能出多少铁?”
陈永华笑道:“这你得问何先生,陈某不懂实学,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
正好到了中午,何斌便做东在铁厂食堂招待二人; 在饭桌上; 夏国相发现竟然没有酒; 虽然觉得郑军有些怠慢; 但是他还是不动声色地没有表现出来。
似乎是猜到了夏国相的心思,陈永华解释道:“夏兄!工厂有明文规定,工作期间不得饮酒,午餐属于工作时间,工厂不能提供酒水,还请见谅!
晚宴的时候,一定好好招待夏兄一番!”
夏国相心中一惊,这郑氏官僚都这么自律吗?这位何大人可是工部第一人,放到朝廷可是兵部尚书啊!
“无妨!夏某不是来吃喝的,做事的时候确实不该饮酒,饮酒容易误事。”
在吃饭的时候,夏国相状似无意地问:“何先生!贵部这铁厂一年能产多少铁?”
“夏先生!昌化铁厂设计产量是年产一万万斤生铁,不过眼下正在建设当中,今年连三分之一的目标都完不成,想要实现一万万斤的产量,至少需要三年时间,这还是进展顺利的情况。
谷脛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琼州府底子太薄缺少工匠,所有的大匠都需要从承天府调拨过来,铁厂在琼州要一边建设,一边培养人才。
即使是延平王一再要求要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力量进行大生产,还是无法快速实现年产一万万斤的目标。”
竒 書 蛧 W W ω 。 q í s ú W à N G 。 c c
听着何斌在说着诉苦的话,夏国相心里一万头羊驼飞奔而过,这他娘的是大型凡尔赛现场吗?这样一个整个华夏出了名的边鄙之地,能够做出这么大一个铁厂,你还说是条件太差,达不到要求。
大清其他地方,那些一年能出个几十万斤好铁的地方是不是该直接找根绳子吊死算了。现在的精铁价格在大清一些偏僻之地都快达到了百斤二十两银,你这一万万斤就算是按照你们的报价百斤十六两,那也是一千六百万两的产值。
大清朝一年的岁入才多少?这还是琼州府的产量,大员那边是郑氏的老巢,产量还不得翻上一倍?
这就是夏国相想拧了,郑氏现在的规划是将不重要的工业安置在琼州府,核心技术全部留在承天府,承天府的钢铁产量只要满足军工需要即可。
核心技术集中在一起是为了更好进行保密工作,承天府的钢铁冶炼质量更高,已经达到了粗钢的水平。这些粗钢都是用来武器制造,承天府最大的用铁大户就是枪炮厂与造船厂。
看完了钢铁厂的建设与生产,陈永华带着夏国相一路南下在莺歌海盐场登陆,夏国相就看到了大片大片的盐田。
当他看到结晶池内白花花的食盐被工人们用平底铁锹堆成小山一样的盐堆的时候,夏国相就像看到了白花花的银子。
来到郑氏的地盘,给夏国相最大的印象就是郑氏做什么事都是规模庞大,而且能用机械的地方绝对不用人力。
还有一点深刻的印象就是郑氏地盘上的百姓,都是面色红润,脸上没有其他地方那种因为长期吃不饱饭的青灰色。
在他询问过钢铁厂普通工人的待遇的时候,更是吓了他一跳,钢铁厂一日管三餐,每月干得好最高能拿到二两银子。
夏国相差点以为自己听差了,还特意再问了一遍,他询问的工人是个黎人青年,原本想要进矿山开矿。
可是矿山的工人名额已经满了,看着一个寨子里别的青年都在矿山里挣到了钱,青年心里又急又悔。
当初田峒主来寨子里招募工人的时候,自己犹豫怕被人坑骗,结果慢了一步再想进矿山却进不去了。
青年暗自咬牙,若是汉人再来招工,自己说什么都要第一个报名。一年后,汉人果然再次在黎寨招工,待遇比矿山还要高,青年第一时间就报了名,成了铁厂第一批工人。
夏国相问他的时候,青年非常骄傲地用刚刚学会的琼州官话说出了自己的待遇,当夏国相得知这个青年竟然是一个土人青年的时候,更是觉得不可思议。
汉人什么时候跟土人这么和谐了?随即夏国相明白了,这些土人在铁厂拿到这么多的好处,又怎么能不拥护郑氏在琼州的统治。
若是整个琼州的土人都在郑氏的治下得到了好处,那琼州府就成了郑氏固若金汤之地,一旦有外敌入侵,这些土人会毫不犹豫地拿起武器,保卫他们现在的好日子。
土人们肯定会相信一旦换了人来统治琼州府,他们肯定过不上这样富裕的日子。最让夏国相不能理解的是,郑氏哪里弄来的那么多鱼肉,这捕鱼又不是说捕就能捕上的。
与昌化围绕钢铁产业快速发展起来不同,莺歌海气候干旱,种地很难养活百姓,可是这种干旱炎热的气候却给晒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莺歌海如今有两大产业,一个产业是晒盐,这个产业是属于郑氏的公有产业,另一个是制砖业,这个产业成了民间百姓的一个重要产业。
能够形成这样的产业主要还是因为在建设盐田的时候需要大量的砖石,郑氏的工匠只能就地取材烧制红砖。
等到盐场建成之后,这些砖窑就闲置下来,一些心思活跃的百姓看到了商机,出手盘下了这些砖窑,莺歌海出产的红砖成了琼州府的热销建筑材料。
至于说会不会出现建筑逾制,郑氏官府给出了明确的说明,红砖物美价廉,最适合百姓建房,使用红砖建房并不逾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