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关平当老大-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守大人。”周雄一脸献媚,弯腰将虎心献上。
关平对于这周仓的“犬子”真的是无力吐槽了,便嗯了一声,伸手接过碗筷,吃起了虎心,不时饮酒一口,十分满足。
什么沙场征战,什么荡气回肠。
关平其实不喜欢的,他就喜欢悠闲自在。关平酒足饭饱之后,将碗筷放下,自有亲兵上来料理,待休息过后,便又去狩猎去了。
便在此时,听的围外有人喧哗。周雄皱了皱眉头,挺胸凸肚出了围去查看,不久后折返回来,禀报道:“太守大人,遇到山民挑着皮毛入城贩卖。他们手持弓,带刀,亲兵便执拿了。”
关平闻言,便说道:“房陵民风如此,带弓带刀有何奇怪?既然问清楚来历,便放了吧。”
“诺。”周雄应诺一声,便下去打算放人了。关平忽然唤住周雄,说道:“等等,将那几个山民带进来。我问问民情。”
“诺。”周雄从不敢违抗关平,于是又应诺了一声,屁颠屁颠的下去将几个山民带了进来。
总共五个山民,瘦巴巴苦哈哈的,穿着皮毛制作的衣裳,脏兮兮的。
正如周雄所说,他们是附近山民打算入城贩卖皮毛的。被无辜抓起来,心里头惧怕呢。
又被房陵关太守在此,被告诫小心拜候。
所以五人山民刚进来,便膝盖一软倒头便拜,口称“参见太守大人。”
关平看了看这些山民,不由蹙眉。
“这就是我治下的民众????瘦不垃圾的苦哈哈???耻辱啊。”
关平觉得先不谈什么进取了,先富民才是硬道理啊。
'162。第162章 富国强兵'
“你等不必惊慌,我不过是在此狩猎而已,遇到你们只是偶然。”关平和颜悦色道。
先不说关平觉得治下之民如此贫穷,觉得非常耻辱。再则了,只要正常的人就不会不对苦哈哈和颜悦色的。
他们又没得罪你,你为何要恶言相向呢?
山民们见太守大人如此顿时松了一口气,紧绷的身体也松软了下来,可差点吓死他们啊。
有个大胆的山民,还偷眼大量关平。因为他们进来的时候,只顾得上膝盖一软,倒头便拜了。
可不敢观看太守大人的易容。而这山民看了一眼之后便愣住了,怎么是个嘴巴没毛的少年?
关平自然不知道这山民心中想什么,只是继续和颜悦色道:“你们是在户山民,还是编外山民?”
关平虽然是个甩手掌柜,但基本常识还是知道的。这房陵地区山民分做在户,黑户。
在户的是需要纳税的,黑户就不需要纳税了。
“回禀大人,我们不在户。”山民中为首的一人一咬牙,说道。黑户是不受到保护,甚至要被官府追究的。
但显然撒谎没用。
仔细盘查一下,他们几个人的身份便水落石出了。
关平当然也没有计较,这是房陵一带的“风俗”了,如何使得编外山民,入籍在户,也算是他房陵太守的工作。
再则,关平对于人口有执着的追求。对于这些山民,倒也是心存招揽的。
“你们是同姓吗?山中有几户人家?”关平又问道。
“回禀太守大人,我们聚集在一处山头,总共三十二户人家。张姓有二十三家。我们五人都姓张。”
为首的山民见关平仍是和颜悦色,胆子便大了少许,开口也从容了许多。
“为何逃籍入了山中?”关平又问道。
“以前的太守横征暴敛。”山民低下头,很是小声说道。
这山民有些机灵说的是以前的太守,而不是官府。明显是与现在的关平划开了界限。
意料之中。
如果不是官府横征暴敛,山下又不是没有土地,鬼才愿意上山去做山民呢。
关平仍是和颜悦色,再问道:“一户有几亩地?种的是什么粮食?亩产几何?可有耕牛?”
“种的是高粱,亩产一百斤,各家有田二三十亩,户中有五头牛。”山民知无不言道。
关平稍稍蹙眉,关平并不知道高粱应该亩产多少斤,但是按照水稻,小麦的平均值,亩产二百斤。
这亩产一百斤也太少了。
二三十亩田,也就是二三千斤粮食。一家人少的五六口,多的七八口,乃至于十余口。
又需得吃盐,居住都需要用度。虽然没有官府税收,但也难怪这帮山民一个个都骨瘦如柴,苦哈哈。
而且若是遇到灾年,恐怕就真的是。
那场景,关平都有些不敢想象了。
关平想了想,和颜悦色道:“山中当真是辛苦。我素来行仁政,官府田税十抽三成。山下又有荒田,我许诺,谁开荒的田就属于谁,你们可愿意下山来耕种?”
山民们闻言顿时心动,须知道山田有好有坏,平均每亩只能得高粱一百斤。而山下良田,平均二百斤,又多是荒田,还可以多开荒。
就算交了田税,也还有很大的赚头。
但问题是,这家伙说话靠谱吗?
那大胆的山民又偷看了关平一样,心想,这少年怎么看都办事不牢靠的样子。
而后山民们都看向了为首之人,为首之人犹豫了一下,一咬牙说道:“还请大人恕罪,此事我不敢做主,需得回去与老人们商量一下。”
“你这厮,我们太守大人好心让你们下山耕田,你们却推三阻四。看我殴打你们一番。”
侍立一旁的周雄本是很正常,此刻却是勃然大怒,撸起袖子,就打算殴人。
山民们惊骇欲绝。关平连忙止住了这个混蛋,和颜悦色安抚道:“无妨,你们便回去与老人们商量一下。另外不妨告诉你们,目前九县已经合为房陵郡,我乃汉寿侯关公长子关平,任职郡守。我关家向来信守兴义,我说出来的话,绝无虚假。”
“诺。”山民们见识浅薄,却是连汉寿侯是谁也不知道,只是记下了关平的话,打算回去告诉家中老人。
如此之后,关平便将几个山民给放了。
之后,关平便没有了狩猎的兴趣,让周雄班师回城。回到了太守府后,关平便召见了长史马良,功曹孙乾,主簿伊籍来见。
落座后,关平将今天的事情说了一遍,说道:“目前房陵郡仍是以春耕,以水车,曲辕犁之事为主要,但也不妨派人去山中,找寻那些黑户,施以仁德,让其下山为民,我看我看也能得个千八百户,近万人口。”
“诺。”
三大吏应诺一声,将此事应下。随即,马良则说道:“大人。我身为长史,掌兵马之权。我希望能够带人去各别部司马营内观看情况。”
“这是长史的职责,季常无需向我请示,自去便是了。”关平说道。
长史掌管兵马,兵马布防,军需调动,都需要马良操持,他现在要去各营看看情况,也是合乎常理的。
不过马良为人规矩,便要请示一下。
“诺。”马良应诺道。
之后,关平再交代功曹孙乾,若是有张姓山民下山投奔,需要好生安排妥当。
处理了这些事情之后,关平便自回去卧房内休息了。先在张雨的伺候下,洗了一个热水澡,然后穿着宽松的衣裳,跪坐在卧房外的小厅内。
张雨正在织布,邓艾则由先生带着读书去了。
刘氏没事就喜欢织布,张雨织布是从刘氏那里学来的。关平也不在意,虽然府中不缺这点钱,但是张雨喜欢就没必要制止。
所以张雨在织布,而关平则在发呆。
为什么要发呆呢?
因为今天之事呗。
关平认为治下民众,如此骨瘦如柴苦哈哈,乃是耻辱。再则,关平是打算在房陵地区募兵三四万的强悍人物。
哪怕是穷兵黩武,也在所不惜。
但是做一个穷兵黩武的大魔王,显然是要出问题的。若是税赋太重,后方造反可咋办?
发呆,便是左思右想,想要将房陵郡弄的富裕起来。
虽然关平信誓旦旦,只要自己做甩手掌柜,并搞搞小发明,就可以吃香的喝辣的了。
但可惜,关平能搞的小发明极少。
他又不是事先就知道自己要穿越,谁会了解那么多不需要的知识?
一个正常人,需要知道玻璃是怎么制造的?
一个正常人,需要知道蒸汽机是怎么制造的?
关平左思右想,绞尽脑汁,没有想到什么好的办法。忽然,关平看到了张雨在织布,她小手下的织布机。好奇问道:“一匹布,作价几何?”
“一万钱。”张雨对于此事显然是如数家珍,一边拨弄着织布机,一边随口回答了太守大人。
“这么贵!”关平咋舌不已。
一万钱可以购买一头耕牛,三万钱可以在幽州换取一匹战马了。这一匹布凭啥卖这么贵?
关平是个好学的家伙,不懂就问。于是张雨笑盈盈的看了一眼这个不懂事的太守大人,说道:“一来丝麻贵,成本高。二来太守大人可知道一匹布,有多长吗?”
“不知道。”关平很乖的摇了摇头。
“十丈。”张雨笑道。
关平咋舌,十丈就是三十三米。一匹布居然有三十三米????这么一算,一匹布价值一万钱,似乎也说的过去了。
一米布,差不多也就三百钱而已。
布是好东西啊,在这个时代可以当做钱币来花销的,乃是硬通货。正所谓财帛,财帛,帛便是布的一种啊。
关平的心思不免活泛了起来,这生意好做吗?
应该好做吧?
关平记得诸葛亮控制下的蜀汉,可是依靠出口蜀锦获创造外汇收入,以支持北伐大业的。说起来,确实有点搞笑。
蜀汉几乎连年出兵北伐,曹魏为之焦头烂额,但偏偏上层权贵以穿戴蜀锦制作的衣衫为荣,又为蜀汉提供了财政帮助。
一笔烂账。
“一匹蜀锦,价值几何?”关平又不耻下问道。
“一匹蜀锦,价值三万钱吧。这还是在巴蜀地区的价格,若是出了巴蜀,可能价值四五万不止。”
张雨对这方面还真的很精通,说道。
关平听了之后,眼睛发亮,迫不及待的问道:“蜀锦好做吗?”
张雨笑而不语。
关平顿时泄气了,想想也知道,既然号称是蜀锦,肯定是出产自巴蜀地区的好布,技术可能握在某些世家大族的手中。
若是蜀锦这么好做出来,北方人能高价购买蜀锦吗?
自己制造不香吗?
关平已经对制造蜀锦死心了,但对于织布却还是心思活泛,便问道:“那一匹布需要多少成本,制作又需要多久?”
“需要九千钱做成本,制作好一匹布。”张雨说到这里想了想以后,才回答道:“闲来无事织布,需要一月才能织好一匹布。”
关平心里头计算了一下,闲来无事织布,一年可以得十二匹布,赚一万二千钱,换算成粮食有一千斤,乍一听,不错啊。
但张雨又说道:“虽然一匹布价值一万钱,但是商人收购一匹布,只有九千二百钱左右。”
关平心里头凉凉。
得,感情一匹布也就赚二百铜钱。
不过想想也是正常,如果织布真的这么好赚钱,那么整个天下女子都不做农活,改行做织布吧。
'163。第163章 关平的死命令'
对了。
张雨说的这种布,便叫绢布,材料乃是熟丝线。
这是整个汉朝中高档的布,也是硬通货的布。
普通百姓一般穿麻布做的衣裳,顶级权贵则多是穿绢布,蜀锦制作的衣裳。
关平相中了这个生意。
关平琢磨了一下,决定从两个方向抓这件事情。一是办厂,而是改进一下织布机。
第一个很好理解。
关平知道这个时代的绢布,之所以能够生产出来,完全是依靠类似于张雨,老妈刘氏这样的女人,在家中织出来的。
女人织布补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