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关平当老大-第1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关平看到这最后一句话,不由喜上眉梢。人口啊,人口。
在这个群雄并起的时代,制约一个雄心勃勃的诸侯的,便是人口问题。
当年备备坐困新野,人口不过一二万,兵不满三千。
孙权在江东,地方广数千里,因为人口稀少,山越又不时暴动,于是极难对外出兵。
关平进入房陵人口之初,人口不过十几万。现在不过一年而已,人口便已经翻了一倍。
而今粮仓充足,自然是练兵讲武,对外动兵了。
关平放下人口名册,对马良说道:“着丁奉,丁封,糜威,赵统,张苞,李正,廖化年后各自招募兵马,扩兵至四五千人。”
“好生操练士卒,不可懈怠。”
“诺。”马良应诺道。
“现在年关将近,郡中无事,可命官吏安心过年,待明年春耕,再行春耕事宜。若能再得一年丰收,气势必然更盛。”
关平又对孙乾说道。
“诺。”孙乾含笑应诺。
不久后,三位大吏便告辞离去了。关平立在屋檐下,负手看向北方,脸上露出雄心勃勃之色。
“昔日项家叔侄率领江东子弟数千人,大小数十战,终于攻入咸阳,亡秦。现在我治理房陵,很得众心。来日成军,也是房陵子弟。”
“数万房陵子弟出汉中,局势大大不同啊。”
建安十年终成过去,建安十一年粉墨登场。
经过去年的丰收,目前房陵上下百姓都是相当富裕,就算是去年秋收后下山的山民,因为去年山中丰收,也不愁来年口粮。
手里头有钱,这过年自然是过的舒坦,多买点肉,更有钱的多添一件新衣裳,喜气洋洋。
过年之后,房陵郡就开始轰轰烈烈的征兵活动了。
房陵郡由长史马良掌管兵马,但是征兵这种事情,需要九县县令一起配合,所以与孙乾这个功曹也有关系。
在孙乾的命令下,各县县令派遣衙役,小吏在城中,城外宣传,无外乎太守招募兵马,钱粮丰厚。
这征兵之事,如果不是拉壮丁。那能否征到兵,却是看太守威望了。历史上曹操的河东太守杜畿。
在曹操远征汉中的时候,杜畿调遣郡中五千壮丁送粮。要知道河东前往汉中,足有数千里。
民壮在路途之中,也可能因为天气,地形的原因,或死,或伤。历来征调民夫这种事情,必然有人逃亡。
但是杜畿征调的这五千民夫,却是一个逃亡的也没有,还做歌自勉。
“人生有一死,不可负我府君。”
这便是太守威望所致。关平在房陵仅有一年,却行仁政,威望盖世。征兵榜文一出,从者如云。
房陵县的下乡小吏,也来到了张家里。
这小吏便是张邦的顶头上司,亭长吴卫。此人出身与张邦差不多,乃是寒门出身,年过四十,孔武有力。
张邦本在家中休养,他因为年老,体弱多病。三天前感染了风寒,现在才好转了一些。张邦闻得吴卫来了,便让老妻卫氏将自己扶起,更衣来见吴卫。
双方见过之后,便各自坐下。吴卫直言道:“房陵强盛,却甲兵不足。今日我却是奉明府之命,前来贵里招募兵丁。”
“还请吴亭长稍待,老夫这便去聚集里中子弟从军。”张邦敛容肃然道。随即,张邦命大儿子,召集里中子弟,得壮丁十二人。
其中张邦自己家便有两个孙子,一个曾孙,支持力度极大。
吴卫见此露出喜色,对张邦躬身行礼之后,道了一声“老先生高义。”便率人,带着十二个壮丁离去了。
张邦立在村口,直到吴卫率人消失在视线内的时候,这才在大儿子的搀扶下,回到了家中。
张邦回到家中,却见老妻正在哭泣。
张邦自然知道老妻为什么哭,上来坐下抚老妻后背,说道:“人生固有一死,为明府死,不恨。”
“你为何如此狠心。”老妻狠狠瞪了一眼张邦,然后起身走了出去。张邦叹息了一声,摇头道:“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张家里不过三四十户,贡献了十二个壮丁。张邦家就出了三个壮丁,两个孙子,一个曾孙。
这当然是张邦德高望重,并没有以权谋私,送别人家的儿孙,不送自己家的儿孙。
二来,张邦也是知道一件事情。
而今乱世,若在山中做个山民,当然不用送儿孙去当兵。但现在既然下山了,归入房陵麾下,因为太守明府,所以生活有滋有味。
为这样的太守去死,总比为无能太守去死好一百倍。
再说。乱世之中,谁又是无辜呢?
房陵子弟,拱卫房陵,为太守明府作战,既是大义,也是为了自己啊。
我家儿孙有人在外作战,有人在内安心耕田。
有所失必有所得,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啊。
张邦叹息道。
他也心疼儿孙啊,但他知道道理啊。
保卫关平,保卫房陵,便是保卫他们的家啊。
送儿孙去从军,必然之事。
不可妇人之仁。
'191。第191章 三万房陵子弟'
关平进入房陵之后,便有一次扩兵行动。命诸将在九县招募壮丁,然后命李飞,周雄去兼并了申家兄弟的人马。
一营五百五十人。
除李飞,周雄领九营之外,其余七位别部司马,分别领四营,计二千二百人左右。
这一次李飞,周雄不动,其余七位别部司马,增兵至八营,也就是四千四百余人。
也就是此次房陵征召的壮丁,足有一万五千余人。虽说房陵郡的人口,经过关平的治理,已经增加至三十余万。
但是去年征召壮丁,今年征召壮丁,这让房陵民间的壮劳力,已经处在一个非常危险的状态。
关平用兵,需得小心。因为如果兵败一次,就再也难以筹齐这么多兵马了。
而这一次房陵郡招募兵丁的事情,却是长史与功曹一起合作,功曹负责派遣小吏前往征兵,凑齐人数之后,分别发往各领兵大将的营垒所在,然后各领兵大将收编人马即可。
因为都是房陵子弟,关平在郡中又得人心,所以可以放心收编。而不似当年关平在新野的时候,不敢收降夏侯惇的人马。
李正。
关平麾下有九位司马,周雄,李飞为左右司马,分统关平的本军四千余部曲。其余有七位别部司马。
这七位别部司马有六位是历史上有名有姓的存在,东吴大将丁奉,其弟丁封,张苞,赵统,糜威,廖化,历史上混的最差的赵统,糜威也都是名宿之后。
但目前看来,关平麾下最有出息的别部司马,乃是李正。
这个关平在新野募兵所得,慢慢提拔起来的领兵大将,忠勇严整,野心勃勃。
目前李正正率所部二千二百人守备竹乡县,同样是一座深山之中的县城,但规模比房陵,上庸小许多,地理位置也不重要。
李正只是在此练兵而已。
李正所部人马经过年前的第一次扩兵之后,有七成以上是新兵。李正以老人为军官,操练新兵,已经一年有余。
军队就是一个大染缸,不管之前来的是谁,在李正的操练之下,全部都成为了精干有精气神的卒伍。
李正的大营立在竹乡县城外,分做四小营,营门口立着一杆“李”字旌旗。日常李正练兵十分勤勉,久在军营,几乎足不出户。
这日李正知道新兵即将送至,便率领麾下亲信出门迎接。当初从军的少年,已经长大成为青年,下巴上已经长出软软的胡须,高大健壮,极有气势。
李正贵为领兵大将,养育士卒十分勤勉,好东西都给士卒。他自己过的极为清苦。身上穿着的乃是旧衣服,缝缝补补又能再穿一年。
李正极得军心。
李正率领亲信在营门处立了片刻,便见到了大队人马姗姗来迟。为首一人策马而来,李正不认得,应当是郡中的诸曹小吏。
这小吏策马来到李正身前,翻身下马躬身行礼道:“在下乃是江冲,为孙功曹麾下佐吏,奉命率领二千二百余卒伍,交付李司马。”
江冲也不认得李正,但李正站在最前边,便料想此人是正主了。行礼的同时,也打量李正。
心叹,果然是名不虚传。
美玉自放光华。当初关平杀入房陵的时候,李正便是关平麾下军候,奉命守备浮桥。后来奉命镇守竹乡县,剿灭了附近一伙山贼。
为人不爱财帛,极为清贫。又忠勇严整,对士卒十分好,极得军心。目前房陵上下,对李正其人极为信服。
江冲此刻见李正身上打着补丁的衣裳,所以叹服。
“江先生一路辛苦,请随我前往营内小酌。”李正自从做了别部司马之后,愈发严肃了,敛容说道。
“恭敬不如从命。”江冲应了一声,便率领人马与李正一起入营。李正挥手让亲信接受人马,而与江冲一起入了大帐小酌。
酒过三巡,江冲想起一事,放下酒碗说道:“险些忘记了一事。太守大人有命,此次卒伍中,颇有一些巴人,夷人。能从军的便是房陵子弟,李司马万万不可厚此薄彼。”
“诺。”李正严肃应诺道。
小酌又休息了片刻之后,江冲便告别了李正,带着随从人员返回房陵去了。李正便下令升帐,命麾下四位军候,几个小吏进来。
李正先将刚才江冲说的巴,夷,汉一视同仁的事情说了一遍。随即,肃然说道:“此次扩兵,我部增加至八营。正所谓蛇无头不行。需得酌情提拔四位军候,诸都伯,以老人充作什长,伍长,务必勤苦训练新卒。”
“诺。”账内众人应诺道。
不久后,李正下令众人散去。自己则留在账内,拿起魏无忌兵法,打算钻研学习。但片刻后,李正听到脚步声,抬头一见,便见自己麾下王军候从外走了进来。
“何事?”李正知道他去而复返,必然有事。
王军候对李正躬身行礼,然后来到座位上坐下,说道:“司马大人。太守大人自从进入房陵之后,两次扩军。而今众增至三四万人,必然有所图谋。您认为太守大人,要对谁动手?”
李正本人便是锐意进取,野心勃勃的人。他所提拔的人,大多也都是如此。这王军候,便也是渴望建功立业的人、
李正放下竹简,笑着说道:“此事我已经计较过了。北方曹操太强,不可与之争锋。所以剩下不过东攻襄阳,西入汉中。”
“司马大人认为,太守大人会攻东,还是攻西?”王军候紧接着问道。
“不知。但我知道若太守大人攻打襄阳,我大概是个前锋。若太守大人攻打汉中,我大概是留守。”
李正说道。
李正话不敢说的太满,但就是这么个意思。
“为何会如此南辕北辙?”王军候愕然道。
“张鲁心在巴蜀,而房陵本是他舍弃之地。若是太守大人攻打襄阳,张鲁必定不来争夺。而襄阳刘表与太守大人有仇,房陵本属荆州。若是太守大人率兵攻打汉中,刘表必定派人来争房陵。我部士卒最为精锐。若打刘表,我自为前锋。若打汉中,我必为留守防备刘表。”李正自信道。
“原来如此,不管是先锋还是留守,都是大功一件。”王军候闻言恍然大悟,欣喜道。
“快下去好生训练士卒吧。追随关太守功名利禄唾手可得。”李正笑道。
“诺。”王军候轰然应诺一声,抱拳离去了。
“到底您想打谁呢?”王军候离开之后,李正不免想了一想,随即失笑一声,摇摇头又拿起了魏无忌兵法,继续钻研学习。
我是房陵大将,不需要动脑子要打谁。
只需要太守大人一声令下,我动手便行了。
。。。。。。。。。。。。
李正所部只是其中之一,房陵郡此次征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