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关平当老大-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反而如果是三天内,大军便可以从容返回新野。夏侯惇,李典,于禁等人纵然是出兵来到叶县,也只是看到一座空城而已。
总而言之,这一次北伐的目标宛城了,而且收获超过预期。之前刘备等人猜测,能劫掠二三万人口,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现在这么估计,足有三四万人口。
多一万人口,便可以多养一千精兵,这非常重要。
不仅是孙乾,赵云也是露出喜色,只有简雍此人仍是老样子,斜躺着,不喜不惊,很是潇洒。
但刘备忽然想干一票大的。
刘备在出兵之前,蠢蠢欲动,辗转反侧。曾经做过梦,这梦并不指真梦,而是指幻想。
刘备幻想自己击败了夏侯惇,李典,于禁等人,兵入宛城,据有南阳一郡。
在出发之前的三人军事会议之中,刘备也有提过,只是被简雍,孙乾泼冷水了,于是这场北伐战争,就成了抄掠人口。
虽然也号称是北伐曹操,但确实是上不了台面。
而此时此刻,刘备忽然想把事情闹大。
“诸位可还记得,我们途径的博望坡?”刘备忽然指了指地图上的博望坡标记,露出了跃跃欲试之色。
简雍与刘备少年时候就认识,一看刘备这表情,便知道刘备恐怕要搞事情。
简雍眯眯眼,然后人从斜躺改为盘坐,整个人正经了许多,他瞅了瞅博望坡三个字,再想了想那一带的地形,说道:“博望坡道路狭隘,草木深,容易设伏。”
“若是夏侯惇能够轻敌冒进,我们在此处设伏,必有斩获。但是夏侯惇乃曹操名将,于禁,李典都有智谋,恐怕不容易上当。”
孙乾伸出手指在地图上指了指,转了一个圈,又收回来抓了抓胡子,露出了迟疑之色。
“夏侯惇治兵很能,很能舍弃财帛养育士卒,所以士卒都愿意为他效劳。他做建武将军的时候,屯扎在陈留,济阴一带,断水做坡,劝民种稻,民心爱戴。治兵,理民都是不俗,但打仗却并不在行。而且夏侯惇率领精兵三万屯扎在宛城,强兵悍将。主公兵不过一万六七千,抄掠民众三四万,队伍臃肿。只要主公露出少许破绽,夏侯惇恐怕便来追。夏侯惇若是追至博望坡,败之十拿九稳。”
赵云对夏侯惇却颇为了解,分析了一下对方的性格,能力之后,觉得此事可行。
“子龙所言甚是。若夏侯惇领兵来追,我可全军压上,吞灭之。败了夏侯惇之后,大可以乘势夺取宛城,继而控制整个南阳郡。便大有可为了。”
刘备很少见的亢奋了起来。
'94。第94章 盲夏侯(四更)'
若能吞灭夏侯惇等人,占据南阳全境,好处已经无需多说。
现在的问题是干,还是不干。
干有风险。
大战之中,露出少许破绽便有可能致命,哪怕是故意显露出来的破绽。
而对方则是夏侯惇,于禁,李典。
虽然夏侯惇打仗普通,但是于禁,李典却是非常牛叉。
若是计谋不成,反而被害。那甚至可能会导致全军覆没。
而现在局势其实对刘备有利,刘备已经依靠关平的力量,完成了力量的积累,麾下有坚固的城池,十几万的人口,二三万精兵。
这是好不容易才积攒起来的家底。
有了这一股力量,才又更好的未来。而此次,刘备北上的目的不过是揍一揍曹操,刷刷名望,证明自己还存在。
其次才是掠夺人口。
而这两个目的,刘备的都已经达到了。粗鲁估算,能掠夺到三四万人口,还超出预期了呢。
现在的情况便是,掠夺人口战略十拿九稳,却反而要作妖,以有可能导致大军惨败,一败涂地。
来换取吞灭夏侯惇等人,进入宛城的可能性。
这个就是谨慎与进取的矛盾了,再怎么厉害的谋臣,都不能说出到底是谁对谁错,也没有人能帮助刘备做决断。
能够做决断的,只有刘备自己。
不久后,刘备便有了决断。他对孙乾说道:“公祐先生,你亲自起草命令,命甘宁,翼德,魏延三人既按照原定计划掠夺人口,但晚一日与我汇合。吸引夏侯惇来追。”
刘备原定计划是三天内,抄掠人口,然后返回新野。因为夏侯惇的大军,可能最快在四天会到达叶县。
但是刘备将计划的撤退时间推迟了一天,也就是让夏侯惇有追上来的可能。
“诺。”孙乾应诺了一声,然后便当场开始起草刘备的命令,再让陈到派人送去给三位将军。
“成败在此一举。”刘备右手为掌,左手握拳,以拳击掌,十分的亢奋。
。。。。。。。。。。。。。。
宛城,乃是荆州原来的治所,目前也是曹操势力抵抗荆州势力的最前线。宛城若失,则荆州势力便可以长驱直入,毫不顾忌的出兵北方,甚至有可能直逼许都。
所以曹操派遣了夏侯惇,李典,于禁等大将,率领三万精兵镇守宛城。
城中将军有六位,夏侯惇所部一万人,李典,于禁各五千人,剩下一万人,由其余三位将军统帅。
夏侯惇自坐镇宛城之后,便不断的加高,加固宛城城墙。此刻宛城城墙高二丈八,厚一丈,有翁城,护城河,以及堆积如山的物资,粮谷。
新野有多坚固,宛城差不多就有多坚固。
曹操十万大军都未必拿得下现在的新野,以刘表军队的战斗力,便是二十万也休想攻入宛城。
这是在城中大将死守的情况下,如果城中大将选择主动出击,那便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城中大将们,当然是以夏侯惇为首。
传闻,当然这只是传闻。
曹操之父曹嵩本姓夏侯,过继给曹操的祖父曹腾,这才改姓曹。
当然,这传闻可信度比较低。因为曹操奸雄,很多人都要想方设法的抹黑他。
但是曹氏,夏侯氏互为婚姻,这件事情则是事实。夏侯惇是曹操最信任的将军,没有之一。
夏侯惇也是有功劳的,而且功劳很大。
曹操为奋武将军的时候,夏侯惇便是别部司马,独领一营。曹操征讨徐州,吕布偷袭曹操后方,全靠夏侯惇之力,维持少许县城,曹操才能回军立足,并击败吕布。
后来夏侯惇屯田种粮,给了曹操极大的支持。
所以城中诸将,虽然于禁,李典都比夏侯惇善战,但却以夏侯惇为尊。
中午,夏侯惇在宛城的将军府后宅内。夏侯惇刚刚午睡醒来,睁开了仅剩的一只眼睛,然后便看到了一座铜镜。
夏侯惇从铜镜内看到了自己,国字脸,美胡须,身形健壮,气势破人,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铜镜之人,盲了一目。
汉人很重视容颜,袁绍与刘表之所以能有现在的成就,长的漂亮也是有点作用的。
而孙策更是因为面部受创,本可医治,但孙策照镜子,认为:“面如此,尚可复建功立事呼?”
于是大叫一声,伤口立刻崩裂,当晚便死了。
夏侯惇伟岸丈夫,却盲了一目,军中称为“盲夏侯”。夏侯惇对此深恶痛绝。
“哼!”夏侯惇见铜镜中自己,便如见到仇人,双手一推,将铜镜推翻在地,冷哼一声,出了卧房。
“将军。”房门外有一队亲兵守卫,见得夏侯惇,连忙躬身行礼,尊敬异常。
夏侯惇虽然打仗普通,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战胜,但是他治军非常可以,是那种愿意拿出自己的家产供养士卒的好将军,极得人心。
夏侯惇在房中看到铜镜内的自己,愤怒异常,出了房门,却是脸上挂上了笑容,面对亲兵们的行礼,和颜悦色的点了点头。
忽然夏侯惇见到了一人,便关切问道:“张重。你家老母病重,你不是请假回去照顾老母了吗?怎么又回来了?”
名叫张重的亲兵闻言眼眶一红,哽咽道:“回禀将军,家母已经病逝了。小人精神恍惚,又举目无亲,将家母安葬之后,便回来侍奉将军了。”
夏侯惇闻言叹息道:“人生苦短,我母便是早亡,每每想起亡母,便是肝肠寸断,恨不能尽孝。”
说着,夏侯惇拍了拍张重的肩膀,宽慰道:“谁说你举目无亲,我便是你兄长,军中袍泽也是你兄弟。等有机会,我当率领兄弟们,去给你母上香磕头。”
“将军!”张重已经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亲兵们闻言,愈发崇敬夏侯惇了。
夏侯惇得军心,能让士卒慷慨赴死。片刻后,夏侯惇打算去前院书房内小坐,行程安排是先去书房看书,然后练习武艺,傍晚的时候,再去巡视一下城墙。
入还没有出这进院门,便见李典,于禁等五位将军从前而来。夏侯惇惊讶道:“诸位怎么都在这里?”
随即夏侯惇醒悟过来,面色一变道:“莫非有紧急军事?”
于禁向来严毅威重,不拘言笑,乃是宛城副二。于禁朝着夏侯惇点点头,夏侯惇便带着于禁等人一起前往书房坐下。
坐好后,夏侯惇沉声问道:“何事?”
“将军,刚才传来消息,刘备攻入叶县,张飞,魏延,甘宁各自攻破县城,目前都在聚敛人口,意图迁往新野。”
于禁朝着夏侯惇抱拳,沉声说道。
“织席小儿,着实可恨。”夏侯惇勃然大怒,豁然站起,怒声说道:“我受明公所托,镇守宛城。刘备既然范我疆界,我岂能坐视不理。李典,于禁。”
“末将在。”李典,于禁二人站起,躬身应道。
“你二人率领本营人马,随我去战刘备。其余将军镇守宛城。”夏侯惇下令道。
“诺。”
在场五位将军轰然应诺一声,随即夏侯惇与于禁,李典便开始调兵遣将,不过半个时辰,二万马步军便整齐出了城东门,往叶县而去。
夏侯惇等人是主场作战,补给容易,所以只带了五天口粮,轻军赴战。
曹操方面,步军跑步最快的是夏侯渊,夏侯渊号称三日五百里,六日一千里。夏侯惇,于禁,李典的麾下士卒,跑步比夏侯渊麾下士卒慢。
但也没有差的离谱。
叶县距离宛城有五百里上下的距离,夏侯惇率领于禁,李典二将,二万马步军,用了三天时间走了四百里。
平原上。
天色十分晴朗,太阳高照。气温却是天寒地冻,呼出一口气,便成了白雾。二万马步军分前后中三军。
李典为前军,于禁为后军,夏侯惇居中。
二万马步军,加上许多马匹,车辆,一时间沙尘滚滚,十分壮观。中军居中位置,夏侯惇手持一杆银枪,身披厚重甲胄,跨坐并州好马,走在“夏侯”旌旗边上。
这时候大军忽然停止前进了,夏侯惇扶了扶头上的金盔,疑声问道:“何事?”
不久后,一匹快马从前军快速而来。夏侯惇麾下士卒并未阻拦,此人来到了夏侯惇前方,翻身下马禀报道:“报将军,刘备已经抄掠了人口,向新野去了。”
“走了多久?!”夏侯惇当即沉声问道。夏侯惇为人自尊心很强,既奉命镇守宛城,岂能让刘备这么轻松的劫掠走了人口。
“差不多一日。”
这来报士卒回答道。
“下令掉头向南,追击刘备。”夏侯惇当即说道。
“诺。”
自有传令兵应诺一声,各自通报李典了,于禁去了。于是前部李典再次出发,夏侯惇,于禁紧随其后。
只是李典虽然得了令,却并不是十分甘愿。
李典并不是一位勇将,而是儒将。他也不是一开始就当将军的,他们李家的头面人物本是李典从父李乾,李乾率领人众投奔曹操,这是李家成为将门的开始。
后来李乾战死,李乾的儿子李整继承了李乾所部军队。建安五年,李整也去世了。
如此他们李家的人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