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原始人日记-第1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矛盾和分裂就会越发明显。
  因为最近她们的家族许多人已经开始不满,私下埋怨是常态,甚至有许多年长的人直接当面指责她们这些部落首领没有为整个部落的发展努力,使得自己家族错过了发展的机遇。
  面对族人的埋怨和指责,族长和首领也只有打落牙往肚里吞。
  后悔已经来不及了,部落分裂已经不可避免,许多首领和族人已经不把族长的话放在心上了,他们每天羡慕嫉妒恨的去山下观看正在修建的房屋和浓烟滚滚的石灰窑,热烈讨论的都是新房屋和院落,说的更多的却是巴族和徐晨。
  就连进山去开挖捡拾可以从巴族置换陶器的铜矿石,也成了几个支持巴族的家族独有的权力,其他家族无从染指,因为那个有铜矿石的山谷,已经被龙带着一群强壮的猎人完全霸占下来,每天带着一群部落猎人在山谷中来回拉练训练,同时守护开采权。
  看着每隔几天一群猎人就押着俘虏去巴族换回来一大堆的陶器麻布,其他家族只能满腹心酸苦涩的旁观,愤怒都没有用,只能无可奈何的叹气旁观。
  几家欢乐几家愁。
  在这个远比去年更加寒冷的冬天,联盟六个部落都不约而同的开启了大生产和大建设的序幕。
  在巴族的引领和先进技术传授带动下,这个寒冷的冬天虽然一样难过,但却都爆发出史无前例的活力,显露出一副热火朝天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
  ……
  巴族山谷。
  烧荒之后又下了一场小雪。
  大片焚烧之后留下的黑色灰尽地带,在经历一场热胀冷缩的交替之后,土壤竟然变得湿润松散起来。
  在徐晨的带领下,除开正在建房的主力之外,剩下的人全部投入了大规模的农田开垦工作。
  有去年垦荒的经验,今年相对来说组织起来要轻松容易得多。
  徐晨作为垦荒总指挥,先带人在选定的烧荒区域大致划定了一个垦区范围,因地制宜的规划田埂、道路、沟渠等基础设施。
  然后就由母巴和阿母分别带领两族男女,按照规划开始清理里面的石头、荆棘、开掘沟渠等任务。
  去年种植了一百亩面积,虽然前后投入了不少的人力物力,但收获还是非常喜人,因此今年徐晨的胃口大了不少,一口气又规划出来三百亩农田的面积,占据了顺河而下的大片山脚区域,长足有两三里,几乎占据了河谷一侧一半面积。
  而且选定的位置全都是去年夏天涨水没有淹过的区域,力求避免涝灾减产。
  至于干旱,徐晨眼下没办法顾及太多,因为想要修建合适的灌既沟渠,那就要对整个山谷来一次大规模的引水规划。
  他虽然有些想法,但眼下时间来不及不说,人手照样不够。
  山谷之中引水最方便的莫过于野狼谷,地势高,水源也比较充沛,但要从野狼谷修建一条几里长的灌既沟渠穿过几块相连的农田区域,工程量不比修两座大院的规模小,另外要保证供水稳定,还得在野狼谷口修筑一道分水坝,同样又是一个不小的工程。
  因此这件事只能留到春耕之后再看情况。
  实际上历经一年熟悉之后,徐晨对这个原始时代的气候环境也有了一些大致的认识,总体气候炎热湿润,降水充沛,植物繁盛,春夏干旱的可能性很小。
  另外就是眼下所谓的农作物其实都是野草,抗水抗旱抗虫能力都比较强,除开结籽少的一批之外,其他方面的功能都异常强悍,不会轻易就大面积干死涝死,最多气候异常造成结籽更少而已。
  望天收,在很长时间内一直都是人类的主要耕种手段,属于空手套白狼式的种田模式。
  对于新农田建设,母巴和新任家族首领的阿母都十分重视,每天早起晚归带着族人辛勤劳动,男人负责用木杵石锄清理荆棘树根开掘沟渠,女人则简单的用木棍挖掘石头搬运到四周砌成田埂。
  这是一件十分辛苦和劳累的事。
  但所有人都任劳任怨的积极劳动,全都非常努力。
  再过半个月就开春了。
  要赶在开春之前完成农田清理工作。
  徐晨没有参与具体的开荒工作,因为他正在为一块试验田做准备。
  种田想要获得丰收,除开老天爷保佑风调雨顺之外,还需要高产的良种才行。
  望天收只是人力不够时候的无奈举动,但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还可以努力通过驯化改良种子,来提高粮食产量。
  当然,这个过程更加耗费时间和精力。
  但任何事都有个开始,既然决定带领这些原始部落进入农耕时代,这种事自然安排的越早越好。
  复杂的杂交手段他肯定更不会,但通过仔细翻耕土地,清理杂草,选择饱满粒大的作为种子,年复一年的不断筛选,也能从野生植物中精选培育出来一些相对高产的作物。
  哪怕一亩田只多收三五斤,四百亩农田也能多收一两千斤的粮食,足够一个小部落安稳的度过冬春。
  人多的优势在于大规模劳作,人少的优势在好养活。
  眼下大部分部落都是几十人的小型家族式部落,种上两三百亩农田,每年收获数千斤粮食,磕磕巴巴也能吃上大半年,将会极大的改善温饱问题。
  虽然他不是神农氏,也不是袁圣人,但他还是可以继承两位圣人的遗志,回到这个蛮荒的时代带领人类祖先战天斗地,尽量带领他们吃饱。
  因为只有吃饱之后,才会有多余的精力来搞事,他的王图霸业也才有成功的希望。
  光靠掠夺,不是长久之计。
  横扫六国一统华夏的大秦帝国,就是倒在穷兵黩武的掠夺之下。
  因为这种依靠战争积累功勋掠夺财富的方式,总有一天会后继乏力,当夺无可夺的时候,就和传销一样,骗不到足够多的下线的时候,最终引起连锁反应,轰然垮塌。
  更何况眼下他所面对的都是一群又一群住山洞生食血肉几乎没有任何财产的原始部落。
  他们除开人口,想抢都没东西抢。
  眼下食物就是最珍贵的财物,问题是哪家都缺。
  所以,他面对的就是一个一穷二白的局面,就算是敌人,他也要先教会他们种田,薅羊毛也是需要付出的,先要有足够的投入,培养起一批羊起来,这样才能有薅的对象。


第228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在去年种了一年的熟田当中,徐晨选了一块地势相对平坦的区域规划了二十亩左右的面积出来,当做单独的试验田。
  烧荒之后,表面的杂草茎秆都焚烧一空,但他知道地下面,还有大量野草根茎,就算没有种子,开春最后依旧会呼呼啦啦的茁壮生长出来,加上焚烧留下的草木灰当肥料,说不定比去年长的还要疯狂。
  要想提高农田收入,就要尽量清理掉这些杂草根茎。
  眼下没有合适的翻耕工具,全靠简陋的木锄石锄和木棍等工具想要完成这个任务,无异于痴人说梦。
  不过既然打算开启粮种驯化试验,所有遇到的困难都还是需要尽量去克服改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没有犁,那就自己造一张犁。
  木犁的结构很简单,就是两根交叉的弯木构成,一根作为牵引臂,一根作为翻开泥土的犁头,没有金属犁尖照样能够翻耕土地,只是相对来说破土力量小,翻耕深度会受到影响。
  但根据眼前的生存环境和条件来说,在任何工具都只能简单将就的情况下,徐晨无法对自己和族人提出更高的要求。
  母巴和阿母带领大群人开始清理新的农田的时候,徐晨并没有急着开始处理试验田,而是先让几个老弱男子先把农田里面去年残留的石头再次清理一遍,自己则带着古和举还有两个掌旗少年上山寻找合适的木头。
  两天时间,五个人砍回来七八根弯曲如狗腿的奇怪木头。
  这些木头看起来干啥都不行,当柴烧火塘都觉得难受。
  母巴和一群女人看着徐晨不好好带着几个人清理农田,却漫山遍野的用了两天时间砍回来这些烂木头,虽有疑惑,但也没有批评和指责。
  因为她们都知道,徐晨不会无的放失,一定是有用。
  接下来的两天,一群少年加上两个工具男,在徐晨的指挥啃啃啃啃砍噼削剁进行加工处理,慢慢弄出来几个形状更加奇怪的东西。
  两根弯木交接的位置,砍出来一个非常粗糙的交叉榫头,合在一起用麻绳密密麻麻捆扎在一起,构成一个奇怪的弯曲十字架结构,看起来怪异无比。
  往下前伸的牵引臂上拴好两根长绳,还用兽皮制作了肩带。
  负责破开土地的犁头砍削成一个略微凹陷的斜面,犁尖微微倾斜向下。
  “走,扛去田里试试!”
  徐晨小时候见过家里的老式的祖传曲辕犁,但那是农村的木匠高手打造的,而且用了铸铁犁头,用牛做牵引,后来农耕机普及之后,那种木犁很快就被淘汰,他只是见过,既没有用过更没有造过。
  眼下这具原始木犁,近乎是他通过自己的记忆臆造出来的,既原始又粗糙,能不能用还需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但是骡子是马,终究还是牵出去遛过才知道。
  于是古和举两人兴奋的扛着这个奇怪的东西,吭哧吭哧跟着徐晨去试验田。
  几个男人忙碌了四天,圈定的试验田里面的石头又清理出来不少,大石头没有,但碗口大拳头大的还是捡出来几大堆。
  若是常年翻耕的熟田,一般不会有石头。
  但这块地从来没翻过,去年也只是用木锄石锄简单的挖开一些沟槽播种,埋在地表下的石头不知道还有多少。
  本来草根就多,加上混杂大量的石头,耕种起来不光费力,还费犁。
  特别是这张简单榫头拼接,只是用麻绳捆扎了一下的木犁。
  在农田里面放下木犁,徐晨让古和举两人负责牵引,他负责掌犁。
  虽然对这个东西的用处一无所知,但一直习惯于当贴身工具人的两个铁憨憨还是非常激动,按照徐晨的要求将两根牵引绳套在肩膀上,听到徐晨的命令之后便拉着木犁往前走。
  两世为人,徐晨同样是第一次耕地,只是小时候见过村里和家里的长辈干过,因此扶着犁把有些手忙脚乱,犁头就在泥土里面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如同幽灵一般漂浮移动,虽然一路也弯弯曲曲犁出来一条沟槽,但看起来却惨不忍睹。
  犁头不够锋利,泥土太过板结,里面还夹杂有不少石头,磕磕巴巴不太容易顺利将泥土翻耕开来。
  另外徐晨也丝毫没有耕田的经验,完全掌控不好犁把,犁头行走根本就不受他指挥,就像一个奇怪的跳弹,在土里面打漂,刚压下去又跳上来,刚稳住翻了几尺,碰到石头一顶就又跳出来。
  来来回回犁了几十米,古和举两人感觉轻松无比,徐晨倒是累的满头大汗。
  “卧槽,太累了,休息休息!”
  徐晨丢了犁,一屁股坐在田埂的石头上,看着几道如同狗爬一样的痕迹,一边擦汗一边脸皮抽搐。
  以前看老爹赶牛犁田挺轻松的,一天可以犁好几亩,但没想到自己来来回回才弄了这几下就累的够呛。
  虽然犁和犁不一样,这人和人也完全不一样,庄家把式也不是谁都能当好的。
  看来自己还是只适合动脑筋,和一群一根筋的原始野人斗智斗勇最拿手,耕田种地的确不是自己的长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