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原始人日记-第1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犁和犁不一样,这人和人也完全不一样,庄家把式也不是谁都能当好的。
  看来自己还是只适合动脑筋,和一群一根筋的原始野人斗智斗勇最拿手,耕田种地的确不是自己的长项。
  仔细算算,编筐搓绳不是自己的长项,画图写字也不是自己的长项,唱歌跳舞也不会,打猎捕鱼更不行……
  自己这活的好像有点儿一无是处啊。
  除了这颗脑袋之外,别的器官似乎都没啥用。
  徐晨情不自禁的瞅了一眼自己的裤裆。
  然后又瞅瞅自己满是老茧的双手。
  最后满脸郁闷的长叹一口气,休息了片刻之后挨着犁过的地方来回走了一遍,然后又蹲在木犁前面仔细观察。
  这张犁大致还是成功的,虽然还不能非常顺利的将泥土均匀整齐的翻开,但基本功能已经没问题。
  眼下的问题在于犁的牵引受力方向还有点儿不对,拉拽的时候会往上跳,另外犁头太轻,需要很大的力气压住才能吃进泥土,但因为没有锋利的金属犁尖,导致遇到较硬的石头或者大团的草根树根就会被顶出来,会跑偏。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犁头砍削的不够光滑,泥土拱起来之后翻不开,形成不了整齐的犁沟,因此犁过的地方深浅不一,就像狗啃过一样。
  古和举还有两个少年跟班一直都站在徐晨周围,看着他蹲在犁前面手里比划,嘴里滴咕,就像在念经祈祷一样,四人满脸都是敬畏。
  前后忙碌四天,做出来这样一个奇奇怪怪的东西。
  方才拉着来回跑了几趟,在田里面弄出来几道深浅不一弯弯曲曲的沟槽,看着就像闹着玩儿似的,但看得出来,徐晨非常器重这东西,似乎这个和种田有非常大的关系,用处会非常大。
  因此四个人也都无比紧张起来。
  徐晨的成功,就是他们的成功,特别是古和举。
  自从两人跟着徐晨不断的发明创造,后来又升级成了号手和旗官之后,他们在部落的地位也慢慢水涨船高起来,不光母巴对他们越来越喜欢,一群猎人对他们两人也非常关心爱护,打猎弄到好吃好玩的,都会想着与他们分享,完全把他们当做真正的成年人同等对待。
  这在以前是不可能出现的。
  以前他和徐晨一样,在一群猎人面前就是跟屁虫和跑腿工,打猎只能跟着拿工具扛猎物,因为没啥功劳,自然吃的也都是最差的部位,肝脏心脏这些血水丰富的部位,一口都吃不上。
  但现在,他们是部落除开徐晨之外,吃的最好的群体,和风等一群猎人完全一样的待遇。
  因此对于徐晨,古和举两人是由衷的恭顺和尊敬,让他们干啥就干啥,从无半点儿怨言。
  如今又多了两个乌族的少年加入他们三人团队,大家年龄相彷,徐晨也比较和气,眼下这五人小团伙渐渐成了巴族最活跃的群体。
  每次军事训练或者出门远行,他们都是当仁不让的排头兵,一个吹号,三个举旗,紧紧团结在徐晨周围,构成了巴族最重要的核心团队和指挥首脑。
  号角就是命令,旗帜就是方向。
  行动起来之后,所有人都是以他们为中心。
  这份自豪和骄傲,是以前从来不曾想到过的。
  因此徐晨的创新发明不成功,他们也会感同身受的郁闷和难受,感觉似乎是自己不够努力没有做好一样。
  “是不是坏嘎?我们再去砍树……”
  古犹豫许久,还是蹲下来小心翼翼的询问。
  “不用,东西能用,就是还有点儿小问题,你跑回去把斧头拿来!”
  徐晨此时也已经有了些改进的眉目,因此摇着头站起来。
  “好,等嘎!”
  古转头一阵风就往大院跑去。
  徐晨则让举等三人将木犁抬到田边的草地上,把上面的麻绳解开。
  不久,古气吼吼的提着两把石斧回来,徐晨这次亲自动手,把榫头和犁头仔细的处理了一遍,啃啃啃啃忙碌近半个小时之后,两根弯曲的木头再次组合在一起,重新用麻绳捆紧。
  因为重新加工的榫头缝隙增大,为了让结合部位不松动,徐晨砍了两个木楔钉进去,如此处理之后,木犁整体结构就看起来十分稳固了。


第229章 器大活好
  古和举等四人站在旁边看的虽然认真,但却满脸的迷湖。
  这特么和刚才不还是一模一样么?
  在他们看来,徐晨这一番忙碌之中重新组合在一起完全在做无用功,还是两根弯曲的木头绑在一起,形状几乎没有任何变化。
  徐晨也没解释,摸一把额头的汗水丢下石斧说:“搬进去再试一次!”
  “好嘎!”
  四个贴身工具人赶紧一起动手,将木犁抬到田里面,还不等徐晨吩咐,古和举两人便赶紧给自己套上绳索,化身蛮牛准备犁田。
  徐晨很欣慰,虽然两人都一副不怎么聪明的样子,但干活儿的主动性还是不错,许多事只需要提醒一遍就记住了。
  经过加工的木犁虽然外观样式看似没有任何变化,但内在却有了不小的改变。
  这次犁臂更加倾斜向下一些,拉拽的时候牵引力也会更加向下,会对犁头形成一种倾斜向下的压力,让犁尖更容易入土。
  犁头倾斜的弧度更大,犁尖也略微向下突出,这样不需要太大的力气压住犁臂,犁头就能比较容易的将泥土翻开。
  徐晨扶着木犁开始第二次试验,来来回回又耕了几十米。
  这次效果果然要比第一次好得多,只要扶稳犁把,压住犁臂之后,木犁比较容易吃进泥土里面,漂浮感也小多了,除非是遇到大的石头或者荆棘树根,能够比较轻松的犁开一条差不多十厘米深的泥沟。
  徐晨这次感觉轻松多了,但古和举两人却明显感觉加倍吃力。
  几趟耕完徐晨停下来观看翻耕的质量,同时仔细检查木犁的状态,发现距离自己想要达到的状态还有很大的差别,但也勉强能够接受。
  至少第二次改进之后的试验已经和木锄石锄翻地的质量差不多了,但在速度上可以甩锄头几十里。
  就这来一回几趟就耕了几十米,时间才用了不到十分钟,若是用锄头至少得一个小时左右。
  犁是人类进入农耕文明之后一项非常重要的工具革命,它的出现改变了原始刀耕火种的局面,开始向精耕细作方向发展,粮食产量也开始出现大幅度的提升。
  因为犁可以将农田里面深埋的草根和害虫翻耕破坏,通过暴露在寒冬或者烈日下杀死,大大减少了杂草和病虫害的生存,保证了农田的肥力能够全力支持农作物生长。
  耕种的土壤气候人类无法决定,但粮种和耕作质量人类可以不断发展进步。
  而且新的生产工具的出现,必然能够加快耕种的质量和速度。
  这张木犁虽然远远达不到徐晨想要的状态,但已经开始体现出它的威力了。
  “看看,是不是比锄头挖的快!”徐晨笑着问古和举。
  “是嘎!”
  古和举一起使劲儿点头,同时也恍然大悟。
  原来徐晨费了老鼻子劲忙碌几天弄出来的这个古怪东西是用来挖田的。
  虽然他们完全不明白方才徐晨一番看似无用功的举动到底有什么改变,但眼前翻耕的质量的确比第一次好多了,就是拉起来更加费劲了。
  “你们换人拉,古来掌犁试试。”
  作为部落的智者和创新首脑,徐晨觉得自己完成传道受业解惑之后,又可以开始偷懒了。
  换人之后,徐晨就一路跟在旁边仔细指点如何扶住犁把,如何压住犁臂,如何让犁头不走位飘忽,遇到阻力太大的时候,如何摇晃木犁让犁头顺利避过石头树根等障碍物等等。
  虽然他也只有方才两次简短的耕作经验,但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曾经的见识加上短暂积累起来的一些经验,还是略微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在他的指点和教授下,古来来回回耕了几趟,慢慢也开始掌握到一些技巧,很快犁田的质量也有了不小的进步。
  徐晨几个人在这边忙活,更多的人都在新开垦的农田忙碌清理杂物和开挖排水沟渠,看着他们弄了一个奇怪的东西在田里一会儿来回跑,一会儿又在田边啃啃啃啃砍剁,都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等到休息的时候有人好奇跑过来看了之后,顿时彷佛发现了新大陆一般大呼小叫起来。
  这东西的神奇完全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三个人配合就能又快又轻松的把泥土挖开,速度比十多人一起用锄头还快。
  于是在惊呼声中,围观的族人越来越多,就连母巴和阿母都被吸引过来。
  徐晨自然不失时机的跟他们解释这样做的好处,那就是可以将泥土里间杂草根和害虫翻耕出来,并且还用木锄来回打散了翻耕起来的泥土,将里面的草根石头都杂物全都很轻松的清理出来。
  “嗦嘎!”
  看到徐晨的示范,所有人都明白过来其中的好处。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虽然这些原始野人不懂诗词的优美和浪漫,但他们拥有最简单质朴的生活经验,对动植物的生长繁育也有最浅显的认知。
  野草不光可以通过种子繁衍,草根才是其的茂盛的根本原因。
  去年第一次种田,所有人都见识了野草的疯狂,就算是全族动员除草几遍,但最终农田里面的野草还是涨势恐怖,挤占了大量的空间。
  农田杂草多,就是因为草根。
  若是能够将草根大量清理掉,那么明年农田里面的杂草就要少的多,种下的燕麦和野豆就会长的更多更好。
  因此母巴和阿母两人激动的拽着徐晨咕咕嘎嘎的比划说这东西好用,一定要多做一些。
  徐晨自然也知道犁是个好东西,但可惜今年准备的太晚了,而且也没有经验,更没有太多时间,现在已经来不及了,只能尽力而为。
  距离春播还有半个月时间,这两天动员一些人上山寻找合适的弯木,赶工做出来几个还是没问题,至于大规模的使用,肯定要等到明年去了。
  另外用犁犁过的田如果不好好处理,大量草根照样无法清除,还需要制作一些更加合适的耙子才行。
  因此徐晨丢下木犁,让古带着几个跃跃欲试的男人继续耕田,安排举带着几个男人上山继续寻找合适的弯木,自己则回家指挥两个乌族少年和工具男继续用剩下的木料制作木犁。
  有了第一个勉强合用的木犁积累的经验,其余的只需要照葫芦画瓢就能做出来。
  细节就不考究了,反正都是新砍伐的湿木头,能用就行,用完这一季就可以当柴烧,明年可以提前寻找合适的木头储备晾干之后备用,秋冬时节慢慢做,等到冬春时节应该就足够多了。
  眼下分工明确,古负责教人耕田,举带人负责去砍合适的木头,工具男负责按照他的指点制作,徐晨的主要任务则是完成另一样工具,那就是耙。
  耙相对来说比犁的结构简单得多,因此制作起来也更加快捷。
  根据大小功能不同,耙的形状大小种类也不一样。
  最简单的自然是钉耙,带长柄的那种,天蓬元帅的仙器九齿钉耙类似,薅土搂草方便快捷,但只适合小范围的工作,耙田这种耙子,还得器大活好。
  眼下几百亩田的面积,用小耙子也不是不行,但只能靠人堆,因此只能做一个补充,徐晨要做的是大型农具田耙。
  要么不做,要么一次到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