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原始人日记-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上天是特意安排惩罚自己的么?
  他一路嘀咕着去小树林找地方排便,吭哧很久之后他呲牙咧嘴揉着屁股出来。
  擦屁股的纸都没有,石头刮的菊花好痛。
  一轮半月升上天幕,四野如黛。
  有野兽的嘶吼和夜鸟的啼鸣从四周不断传来。
  淡淡的月华映照下,一个瘦弱的影子正在火塘边的岩壁上淅淅索索的刻画。
  叶的脸色很认真执着,动作也很小心仔细。
  她要把徐晨写下的所有字和图形都刻成印记,不让时光将其抹去。
  在她看来,这些都是比弓箭陶器更加重要的东西,对她有无与伦比的诱惑。
  “灶……嘎!”
  四周无人,叶偷偷的释放了自己的倔强。
  “灶!”身后传来一个熟悉而清晰的声音。
  叶瘦弱的身体微微一抖,然后满脸羞愧的转头,双手无处安放的看着甩着手走过来的徐晨。
  “灶!”叶低头小声改正自己的错误。
  “对了,以后说话不许带嘎!”
  徐晨揉揉叶乱糟糟的头发,然后捡起一根木炭,在空白的地方开始写下今天的日记。
  先画下一个碗、再画下一个罐……
  “碗~”
  “碗!”
  “罐~”
  “罐!”
  “杯~”
  “杯!”
  夜色渐深,洞壁上的字越来越多。
  因为今天收获的信息量太大,这篇日记超记录的长,不知不觉竟然写了二十多个字。
  徐晨终于罢手,借着月光看着到处布满涂鸦的洞壁,忍不住又叹口气。
  看来,该发明纸和笔了。


第21章 人工奇迹
  ……
  随着徐晨的不断创新发明,部落的分工也开始慢慢有了新的变化。
  有了藤筐,采集的食物大量增加,整理和晾晒也开始需要大量人手,因此一群女人也分成了三队,一队负责采集,一队负责晾晒,一队负责照顾老弱。
  男人也同样如此,产生了明确的不同分工,一队负责打猎,一度负责专门制作弓箭武器。
  因为陶器的出现,母巴又安排两个成年男人当徐晨的助手,在山脚下建造火窑。
  分工合作是社会性动物的典型生存方式。
  分工越多,社会属性就会越复杂,生存的能力也就越强大。
  不知不觉之间,部落的人手就越发捉襟见肘起来。
  接下来的两天,徐晨带着古和举,还有两个伤病体弱不适合继续打猎的男人早出晚归,终于在山脚下挖出来一个直径三米的大坑。
  接下来就可以捡石头和泥砌火窑了。
  不过到此时徐晨才发现难题来了。
  山脚下石头很少,只能去几百米外的河滩上捡。
  另外要和泥就得取水,同样只能去小河里面去取。
  但更大的难题又来了,尼玛没有取水的工具。
  石头还好,没有推车还能用藤筐背篓,甚至用手抱也行,最多就是来来回回多跑几趟,但取水才是真的麻烦,族人平时可以用来装水的只有蚌壳,但只够喝几口,要想和泥完全是杯水车薪。
  怎么办?
  徐晨只能连比带画和几个同伴交流。
  弄清楚徐晨的需求之后,有人指着侧面山谷,比划了一个很大的动作:“叶嘎。”
  徐晨满脸惊喜。
  他说的不是山上的少女叶,而是指山谷中有一种很大的叶子可以用来装水,因此留下两个男人去河滩捡石头,徐晨带着古和举拿着长矛和弓箭出发。
  山谷在山的南面,位置刚好在山腰那一大片牛奶果的下方,不过要绕近两里才能过去。
  若是以前,三个没有太多野外生存经验的少年,是绝对不敢去的,不过眼下山谷中的狼群已经被干掉了,头狼死掉,狼穴被端,剩下的野狼不可能继续在这里生活。
  而狼群生活的领地,一般都不会有其他大型猛兽。
  因此眼下的山谷相对来说十分安全。
  三人沿着平日猎人们打猎出行的小路绕过山脚,二十分钟后来到山谷口。
  山谷两边都是悬崖,长满古树古藤,有猴子在上面跳荡嬉戏,而在山谷之中,除开密密麻麻的大石头和清澈奔流的溪水之外,两边长满了各种高大的水草和植物,其中一种像芋头类似的植物,茎秆粗壮,叶片比人还大,叶片上还长有紫色的花纹,有些中央还长着一根高高的果穗,顶端膨胀成球状,颜色紫红,就像一根一米多长的大老二,看的让人不禁自惭形秽。
  整个山谷阴暗潮湿,就像置身于热带雨林一样。
  徐晨在溪流间的大石头上跳跃着来到一颗巨大的芋头下面,伸手拽了一下宽大的叶片,发现很结实,很难掰下来,不过就在他准备用蛮力的时候,却被古和举两人拦住了。
  举用手中的长矛在叶柄上捅了了一个洞,瞬间有一股淡红色的液体冒出来,很快就凝聚成像果冻一样的透明物质。
  “毒嘎!”
  古指着果冻满脸认真的提醒。
  徐晨脸色也瞬间冷静下来。
  毒就是有毒的意思,发音准确无比。
  也就是说这种芋头一样的大叶植物有毒,不光有毒,看两人谨慎认真的态度,应该毒性还不小。
  而根据他曾经生活的经验来分析判断,这个也是合理的。
  自然界所有类似芋头的植物基本上都有毒,包括芋头在内。
  有些人对芋头过敏,削皮的时候若是接触,皮肤会恶痒无比。
  而像常见的魔芋、半夏、滴水观音等类似植物,无论根茎叶果实都有毒,相似植物热带雨林之中尤其多。
  人类在漫长的进化之中也在不停探索世界,而神农氏这种传说中的人物,实则就是无数人类先祖在认识自然引领人类往农耕文明发展过程中的集合体。
  为了纪念这些先祖,于是人类便一代又一代的将这些先贤神话成为一个人物形象,然后感念祭拜。
  眼前这种像芋头的巨大植物,与一群原始人近在咫尺,应该比较清楚它的特性。
  而且这果冻一样的汁液肯定不是一般的毒,按照一群野人粗糙的皮肤和布满老茧的双手抵抗能力来说,一般的毒他们几乎不会放在心上。
  因此估计这汁液也是碰不得。
  于是徐晨瞬间泄气了,有毒还说个蛋蛋。
  看徐晨满脸郁闷的后退,古从背篓里面拿出来一把石刀,靠上去小心翼翼的把叶柄砍断,然后将叶柄浸入溪水之中不断冲刷。
  几分钟过后,他将叶柄提起来观看,发现已经没有汁液沁出之后,这才笑着比划,表示这样就可以用了。
  接下来古如法炮制,接连砍了好几根巨大的叶片,把汁液泡在溪水中冲刷干净,然后三人扛芭蕉扇一样扛着回去。
  来去忙活了一个多小时,回到山脚下的时候,两个男人已经来来回回用藤筐捡回来一堆石头了。
  接下来举负责用这种大树叶垫好的背篓背水,古负责挖土和泥,徐晨拿着骨刀负责砌土窑。
  忙到饥饿难耐的时候,一群人又去河滩上赶鱼,然后回来做石板烧。
  一顿操作猛如虎,工作成绩二百五。
  五个人连吃带玩忙碌到太阳快要落山,外出打猎的男人哟嚯哟嚯收工回山的时候,徐晨三人也仅仅只砌起来不到两尺高的窑底。
  接下来的几天,徐晨带着这支四人小组施工队,早出晚归的忙碌,前后用了足足六天,终于将人类历史上第一口烧制陶器的火窑建造完毕。
  这是一个庞大的人工奇迹。
  足有三米多高,与四周蛮荒的自然环境格格不入。
  整体结构和山上那口小火灶差不多,只不过放大数十倍。
  下面是炉膛,用石头砌成一条沟渠状,内部一层一层砌成环形的台阶状,逐渐收口形成一个下宽上窄的锥形空间。
  内壁都用湿泥抹平,最里面和炉膛相连的还有一条竖起来的烟道,外面四周的空隙都用挖出来的泥土重新回填之后踩踏结实,看起来就像是一个窑洞一样。
  而这孔窑在逐渐成型的过程中,所有人都被徐晨这大手笔的造物能力彻底惊呆了。
  不光是母巴和一群女人,还有风和一群负责打猎的男人,食物也不采集了,猎也不打了,成群结队的跑来围观。
  这个奇怪的庞大人工建筑对于部落的冲击堪称史无前例,工地上整天人来人往,无比的喧嚣热闹。
  而随着火窑封顶填土正式宣布建造完成,整个部落彻底疯狂了,拖老携幼倾巢而出,全都跑到山脚下来看热闹。
  母巴更是激动的无法形容,不知道从哪儿弄来一串挂满贝壳和各种兽牙骨头的项链,脑袋插满羽毛,举着一根刻满古怪花纹的木头法杖,宛若一个远古的邪恶老巫婆一样,在火窑前面咕咕嘎嘎是的又唱又跳。
  而一群野人也跟着对着火窑和天空嗷嗷叫唤,宛若群魔乱舞,看的徐晨精神病都差点儿犯了。
  为了表示自己很合群,他自然也头皮发麻的跟着抽筋一样手舞足蹈。
  足足热闹了半天时间,一群人终于跳累了,然后有女人用贝壳端来几种不同的颜料,在他身上仔细涂抹。
  然后,他就变成了一个浑身布满五彩斑斓诡异花纹的颜料人。
  “呜嘎!”
  母巴举起法杖扬天高呼。
  “呜嘎~”
  “呜嘎~”
  “呜嘎~”
  所有大小野人都激动的跟着一起大声吼叫,情绪激动的一塌糊涂。
  欢呼声中,徐晨感受到了一种热血沸腾的幻觉。
  狗几把这颜料有毒,抹在身上又麻又痒。
  火窑封顶仪式完毕,在一群人热闹的围观之下,徐晨安排人找来大量的干柴枯草开始熏窑,并且亲自点燃了炉膛的火。
  当滚滚浓烟在山脚下冲天而起的时候,一群野人更加激动兴奋的嗷嗷叫唤。
  徐晨也非常激动。
  他点燃的不光是一口火窑,而是原始人类文明第一缕工业火种。
  用火烧制陶器,预示着人类对于能量的使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熏窑会持续好几天时间,因为只有彻底熏干让泥土和石头完全凝固结实,这样才能保证火窑不会垮塌。
  另外为了方便制作和阴干泥坯,又在土窑旁边搭建了一排凉棚。
  接下来就是挖坑取土,和泥制坯了。
  山脚附近连绵起伏的低矮丘陵下面,都是质量不错的黏土。
  为了配合徐晨尽快把精美好用的陶器制作出来,母巴又安排一男一女两个成年人帮忙。
  于是制陶队伍扩大到七人,几乎占据了整个部落成年人的五分之一,与打猎和制作工具的队伍人数不相上下,由此也可以看出部落对陶器的重视程度。


第22章 烧窑
  随着土窑开始修建,山下开始变得热闹起来。
  叶时常也带着几个大些的孩子前来凑热闹,虽然重活儿干不了,但帮忙清理泥土里面的草根树叶石头等杂质没问题。
  甚至还能帮忙踩泥。
  忙碌休息的时候,徐晨等人还会带着一群孩子去河滩上赶鱼摸虾,虽然收获不大图个清凉热闹,半天下来总是能弄上几斤,等到饿了叶带着孩子们把鱼虾剥洗干净开始做石板烧。
  有时候叶也会带着一群孩子去附近的摘一些美味的浆果回来当零食。
  有了这群孩子跟着闹腾,工地变得越来越热闹,部落的人也都有事没事都跑来看几眼,使得山下这片本来平日荒芜的地方,也慢慢变成了一片热土。
  陶器制作,其实很简单。
  主要还是取决于泥的好坏。
  土窑还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