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原始人日记-第3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在强大的劳动量下,虽然充足的盐分能够保证身体电解质平衡,但若是没有充足的肉食补充,热量消耗就需要更多的食物才能补充。
  但没有油水的粮食吃的再多都感觉吃不饱。
  因此吃的植物类粮食越多,人体对肉食的渴望也就越明显。
  腊鱼腊肉这种咸香兼顾的肉食,就是所有人公认最好吃的食物,尤其是用腊肉炖煮干蘑菇和木耳等山货,光是气味都能让人欲罢不能,每次陶罐陶锅都能被人用水涮好几遍喝汤才罢休。
  徐晨说的腌菜竟然和咸鱼腊肉味道一样好吃,瞬间所有人都站不稳了,尤其是一群女人,很多都嚷嚷着提着藤筐背篓,就要出门去采集野菜。
  眼下已经一月底,河滩上繁花似锦野草嫩绿,山坡丘陵之中,各种植物也都开始开花发芽,正是一年中野菜最为鲜嫩可口之时。
  往年,刚刚开春女人们就会每天早出晚归大量采集野菜补充食物,但今年明显反应很迟钝,基本上没有人专门干这个,大家都有小组分配的农田需要照顾。
  农田的收获巨大,给部落带来的变化有目共睹,因此不用母巴和阿母反复提醒,所有的女人每天都很自觉的去各自小组负责的农田巡逻除草,驱赶野兽和鸟雀。
  偶尔遇到鲜嫩的野菜,她们也会顺路采摘一些带回来,做一些菜汤菜羹作为食物补充,但就像忆苦思甜一样,野菜的味道和麦豆粮食比起来,那完全不一样,没有人会想着天天去吃,因为大部分野菜实际上味道并不好,苦涩者居多,以前要吃是因为要活命,但现在已经没有这种急切的需求了。
  不过就像徐晨所说,春天的确是各种野菜最为鲜嫩的时候。
  不管脆嫩也好,苦涩也好,若是能存储下来放在秋冬时节没有菜蔬瓜果的时节,那必然也是一道难得的美味,更何况用盐腌制之后还能和咸鱼腊肉一样美味,那就更加不能视而不见了。
  于是两个大院的女人,几乎都成群结队出门采集野菜去了,徐晨也感觉到有些口水滴答。
  腌菜、咸菜、泡菜、酸菜、酱菜,实际上都是利用盐进行腌渍处理可以长时间保存的菜肴。
  这些菜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必须要有盐才行。
  因为处理方法略微不同,因此种类繁多,味道也五花八门丰富无比,有些人一日三顿吃都不腻,或者说一天不吃就感觉不得劲。
  徐晨也是,穿越前特别喜欢吃泡菜,特别是老妈泡的豆角和辣椒,清脆爽口,酸辣适中,只可惜上了大学之后,几乎就没怎么吃过了,一年到头在家呆不了几天,参加工作之后,老妈的泡菜,更是只在梦里出现过。
  而穿越之后,泡菜,完全就像神话故事里的神仙食物一样,仿佛隔了几个世界的距离,可想而不可及。
  以前部落没盐,最多可以晾晒一些干菜,但那时生活窘迫,粮食奇缺,每天都能吃个半饱就算故母神保佑,又何来精力和时间将野菜晾晒成为干菜。
  不过眼下一切条件都成熟了。
  各种大大小小的陶器陶罐琳琅满目,盐也开始充裕,粮食富足到几乎不需要采集野菜充饥的地步,而且部落的女人除开照顾家庭农田和纺纱织布之外,已经无需整天忙碌寻找粮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这些事情,为秋冬储备更多丰富的食物,补充和调剂饮食生活。
  接下来的几天,部落两个家族的女人整天早出晚归,挖掘和采集回来大量鲜嫩的野菜。
  有荠菜、婆婆丁、刺芽、马齿苋等徐晨小时候也吃过的野菜,但更多的却是这个时代独有的后世已经灭绝的品种,而且这些野菜都长的非常鲜嫩。
  当然,若是光用来和麦豆煮成菜粥做成菜饼,美味绝对说不上好,只能说能吃,可以饱肚子,而且吃多了肠胃油水刮的厉害,每个人都是满脸菜色。
  部落的女人都不会制作腌菜咸菜,因此徐晨自然只能再次进阶成为原始版家庭主妇,点开这项新的技能,转职成为腌菜氏,开始手把手教一群女人学习处理腌制野菜。
  先将采摘回来的野菜简单分类清理掉老叶枯草,然后在水渠之中淘洗干净,用藤匾摊开晾晒,藤匾不够就直接扎才成小把挂在晾晒麻皮和鱼肉的木架上风干。
  等到晾晒到表面开始微微打蔫的时候,就放在陶盆之中撒上盐粒用手揉搓一遍,放置半天等到腌渍出水之后,用手挤干水分直接入坛,盖上盖子用陶泥封口,放到房间保存。
  这就是最常见的咸菜制作方法。
  徐晨小时候经常见到老妈和奶奶这样做咸菜,实际上农村家家户户祖祖辈给都是这样做的,放很长时间都不会坏,想吃的时候随时都能抓一些出来,可素可荤,可炒可炖,直接凉拌吃也没问题。
  当然,若是想尽快吃到酸菜,也可以不用这么麻烦,直接将清洗干净的新鲜野菜用开水烫一下,然后放入陶罐用盐水密封后泡上十天左右就能食用了,这样做出来的泡菜酸爽脆嫩,吃的时候捞出来沥水切丁,放一点儿辣椒蒜末香油拌一下,就算是一道美味的下饭菜。
  穿越前徐晨虽然没有正儿八经的自己做过咸菜酸菜,但小时候也亲自给老妈打过下手,自然还是略微记得一些程序。
  因此在他这个腌菜氏的指挥下,忙碌几天下来,厨房和库房里面,就摆放了大大小小十几坛腌菜。
  眼下才初春,野菜也才刚开始大量出现,等到仲春二月,气温身高雨水进一步增多,野菜涨势会更加猛烈,到时候才是大规模收获之时。
  因此制作了一批之后,徐晨就让女人们暂时停下采集野菜,他需要等一段时间,看看自己制作的咸菜酸菜到底能不能成功,要是都做坏了,那才叫白忙活。
  而在忙着指点部落的女人制作腌菜的同时,徐晨也抽空开始制作第四批青铜刀具。
  因为这一次的器型都比较特殊,因此他需要提前做好模具之后,再开始冶炼金属,不然到时候恐怕会手忙脚乱。
  而且这批刀具和刀斧完全不同。
  一是他要为风等一群经常外出的猎人配备更加犀利的兵刃。
  二是也要用一种武器体现出各部落军官不同的身份。
  一支军队想要有严格的纪律和战斗力,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必须清晰,军官该有的地位和威严必须得到尊重,命令才能够有效执行。
  而装备就是体现身份的最好方法。
  给军官配备最好的盔甲武器和战马,这样才能刺激普通兵卒积极上进,英勇拼搏获得军阶提升。
  若是没有太多好处,光靠纪律管理和简单的食物倾斜,时间长了士兵也会慢慢倦怠。
  因此,这次徐晨打算浇铸一批真正武器级别的制式刀剑配发给各部落的军官和一些训练积极打仗勇敢的猎人。
  不过为了让制作出来的刀剑符合这些原始野人的力量和使用习惯,就需要先制作出来一批样品让他们挑选最合适的重量和样式,然后依照这些样式,制作出来一批陶范才能进行大规模的批量浇铸生产。
  因为这些刀剑器型都比较大,对平直度也要求比较高,因此制作起来非常慢,前前后后用了六天时间,他才终于完成了六把长短大小不同规格的泥模,等快要完工的时候,才让冶炼工坊开始冶炼第四炉青铜。
  而在冶炼青铜的同时,徐晨又带着几个木工开始策划马车的制作。
  车架简单,找两根丈余长大腿粗细已经晾干的木头,用斧头将其劈削成为四四方方的木方,然后用绳索和木尺进行测量之后挖孔开榫。
  榫头以前修建门窗和木犁田耙就已经开始使用了,不过以前用石斧制作的都非常简陋,但眼下有了锋利的刀斧和凿子之后,这些都已经不是问题,只是对这些方方正正的榫头和孔洞几个木工都没有经验,需要徐晨仔细指点慢慢去凿挖,进度很缓慢。
  实际上挖孔开榫都算是力气活儿,难度不大,只需要按着画好墨线的位置仔细一点儿就能完成。
  对于一群刚刚从茹毛饮血睡山洞穿皮草进化到耕种时代不过两年的原始野人来说,如何设计这些榫头和孔洞的位置才是最困难的事。
  因为这需要远超他们时代和知识的数学和几何知识。
  不过好在这些木工跟着徐晨也前后混了三四年,虽然没有制作过马车如此复杂的木质器具,但却都非常听话,并不问为什么,只需要按照徐晨的指导进行辅助完成就行了。
  徐晨也知道,就算这架马车制作成功,在未来很长的时间内,这群所谓的木工也照样不会制作马车,每次都还得他亲自指导才行。
  至于其他的部落,那就更别提了,就算手把手都教不会,图纸画好拿给他们,估计也和后世的科学家拿到光速飞行器的生产手册一样懵逼,因为根本就看不懂,绝对属于天书范畴。


第378章 刀和剑
  几个木工每天在徐晨的指导下叮叮当当的在院子砍劈削凿。
  一群孩子整天都围着看的舍不得离去。
  就算是在忙忙碌碌干活儿的成年男女,只要略有闲暇,也会围上来看的津津有味,围观讨论这个奇怪的东西。
  太复杂了,不明觉厉。
  而实际上,制作车轮徐晨自己都毫无经验和把握。
  他玩过车轱辘,但那是工业时代用钢铁大批量制作出来的。
  虽然他小时候也见过老爹将车轱辘拆卸后更换轴承里面的弹珠,结构看起来也并不复杂,但无论是轮毂钢丝辐条还是轴承结构,都不是眼下用木头可以解决的。
  因此要在这个时代制作出来车轮,就需要他从无到有完全创新设计。
  而且古代的车轮制作方法他也不知道。
  但不知道归不知道,车轮的基本构造他还是清楚。
  另外他还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的马车车轮和车轴是固定在一起的,转动的时候车轮和车轴一起转动,这样设计的原因是因为没有轴承的概念。
  但他现在如果做的话,肯定会摒弃这种最原始的车轮结构,改成固定式车轴。
  但这样一来,不光要解决如何制作车轮,还必须解决车轮和车轴之间的轴承连接问题。
  当然,没有轴承也并非不能分开,那就是需要做两个类似轴承的金属活环,套在车轮和车轴之间。
  不过这种结构带来的弊端很大,那就是长时间干磨会导致活环大量发热磨损很快,估计用不了多久就要更换。
  但换轴承总比换车轮方便快当,铜虽然贵重,但眼下马车也需求量不大,基本上都是在各部落附近来回十多里的范围内运行,长距离来往的机会很少。
  他甚至能够清晰的罗列出运用场景。
  巴族从山脚大院到河口码头。
  乌族从铜矿溪谷到乌族聚集地,再到谷外的河滩码头,实际乌水水量还是不错,一年四季都不会断流,只要把河沟一些地方进行些开挖和建设,小型的木筏舟船都是能够来回运行,可以解决铜矿和货物的运输。
  应用最广的可能就是拱火盆地那边。
  拱火族、雷族、五鬼族,另外还有两个小型部落,总共五个部落聚集在上下不过四里的范围之内,另外从大河口到拱火族,这段距离有三十多里,木筏下行很快,上行很慢,若是能够修建一条从拱火族到大河的马车道路,用马车来往通勤,或许比木筏更快更安全。
  羽公族那边和乌族的状况不多,马车也就从山谷到河口这段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