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原始人日记-第3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比木筏更快更安全。
  羽公族那边和乌族的状况不多,马车也就从山谷到河口这段四五里长的距离,水路实际上也可以运行。
  至于其他的部落,基本上都还是古老的来往方式,全靠脚力和木筏
  再说光有马车还得有马才行。
  眼下除开巴族和乌族之外,其他部落马匹奇缺,绝对无法普及马车。
  因此在接下来很长的时间内,马车都还是极度稀缺的奢侈品,不可能在所有部落推广。
  为了解决车轮的制作,徐晨冥思苦想了好几天,在陶板上画了擦,擦了画,整天把自己满手满脸弄的都是碳灰,但终究还是让他慢慢设计出来一个比较合理的结构方案。
  道德经云: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徐晨当年跟着老教授读道德经,大部分都懵懵懂懂不明所以。
  这句话有无相生的哲理撇开不说,倒是让他记得了古代轮毂的结构。
  先秦时期,每个车轮上有三十根辐条。
  这些辐条都是用木头互相用榫头铆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了一个圆形的轱辘。
  古代人怎么做轮子他两眼一抹黑,但有了这个提示,倒是让他找到了制作车轮的方法。
  那就是找一些弧度粗细都合适的木头,先截成长短大小都一样的短料,然后按照设计的车轮大小先摆放成一圈,再用斧头慢慢将其结合部位都砍削的能够简单组合成一个大致圆形。
  不过当看到这个重新拼凑在一起摆好的圆形之后,徐晨捂着腮帮子牙疼了很久。
  他知道在眼下简陋的条件和一群原始的木匠再加上自己蹩脚的设计指挥下,这个圆肯定不会怎么圆,但没想的结局竟然远超他的想象,完全就像被大象踩过一样,歪歪瘪瘪无法入目。
  最后他不得不亲自动手修正了大半天,这个轮子的轮廓终于好看了不少,勉强看起来像是一个狗啃过的锅盔,内外边缘磕磕巴巴,但总算也有了一丝圆形的概念。
  到了这一步,相对就简单多了,找到圆心点,然后用麻绳往四周辐射画出打孔的位置,开始挖孔和制作辐条。
  不过随着辐条都钉上去之后,徐晨发现麻烦事又来了,那就是中间固定辐条的轮毂同样是一个缩小版的轮圈,同样需要做成圆形,打一圈孔把辐条固定上去,这比制作外面的轮圈更加麻烦。
  到了这里,不光他束手无策,一群木工更是二哈看星星,感觉无从下口,根本就不知道怎么么办。
  眼下的情况就是一个蹩脚的大师傅带着一群懵逼的徒弟,正在准备干一件惊天动地的伟业,可惜是力不从心。
  可见想法再好,动手能力才最重要,根据目前的文明等级,似乎造车技能技能点储备还不够。
  从腌菜氏进阶造车氏不是同一个体系的技能树,这次加点宣告失败。
  经过几天的烧炼之后,冶炼作坊的第四炉青铜已经融化。
  于是徐晨只能让打造马车的工程暂时停下来,等他浇筑完这一批刀剑武器之后慢慢想办法。
  虽然有过前三次浇铸青铜器的经验,但这次的浇铸并不十分顺利,十把刀剑,只成功了五把,成功率只有五成。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这些器型太过扁平细长,铜汁在模具之中填充度不够,其中有两把在浇筑过程中就直接泥膜崩开,铜汁溢出,还有三把是铜汁没有灌满,或者是出现了气泡空鼓,导致成为了废品。
  不过成功的五把让徐晨还是非常满意,虽然刀剑因为模具开的不够平直光滑,导致略有些变形弯曲,但近五十公分长的刀刃和剑身金晃晃的看起还是非常具有视觉冲击力,就算没有打磨和安装刀柄,就能让人感觉到一股浓烈的危险气息。
  普通刀斧和匕首也就罢了,都是很短小的样子,虽然锋利,但并不给人很大杀伤力的感觉,顶多就是用起来很爽。
  但当这几把完整的刀剑被从沙土中刨出来,冷却降温之后徐晨将其一一举在手中观察的时候,围观的工匠和闻讯而来看热闹的男人女人都不约而同的发出一阵惊呼和骚动,许多人都情不自禁脸上变色往后退。
  从这些细长的刀具上,几乎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一种恐惧。
  两把剑,就是普通的宝剑样式,一把长五十公分左右,一把长四十公分左后,长的是重剑,重约八斤,长柄,是一把双手大剑。
  另一把短些的是单手剑,重约五斤,短柄。
  三把刀,一把双手长柄的朴刀,一把唐刀,还有一把是腰刀。
  对于任何时代男人来说,对于刀枪车马的喜爱都是沉积在灵魂和血脉中的,打还不懂事开始,就喜欢拿着刀剑等玩具,等到慢慢长大,很少有男孩子不喜欢舞刀弄枪的,哪个孩子家里没几把塑料和木头的刀剑和几辆小汽车玩具,那他的童年简直就是残缺的。
  徐晨穿越前虽然生活在一个禁刀禁枪的年代,没有太多接触,但对古代刀剑还是了解不少,对于这些刀剑的样式也十分清楚,莫说是这种普通常见的刀剑,就算是十八般兵器,徐晨都能给凑齐出来。
  因此这批浇铸出来的武器,形制和古代刀剑没有太大区别,而且用的还是最古老的青铜,更是带有一种古拙的圣光,金晃晃的让他自己都感觉到心旌激荡,免不得生出一股豪迈之心。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
  多么豪迈的诗意和画境,若是扛一把AK或者小手枪,那真的大煞风景。
  寒江孤影,江湖故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是男人,就该背着刀剑出去浪。
  徐晨暂时让自己忘记了马车和江湖,开始静下心来装配和打磨这五把刀剑。
  经过足足五天的忙碌之后,五把制式各异但却同样锋利结实的刀剑,终于金晃晃出炉,当拿起这几把开锋之后的刀剑,所有猎人都欣喜欲狂,激动的同时又带有一种战战兢兢的恐惧。
  这玩意儿可不是玩具,也不是长矛弓箭,因为用它杀人的时候,也极有可能伤到自己。
  而且徐晨也明确表示,这刀剑不是用来砍树劈柴,也不能用来砍树劈柴,主要是用于近战防身。
  为了让一群原始野人不至于在耍刀剑的时候不小心自刎而死,徐晨还不得不专门抽时间指导他们一些简单的使用动作,让砍劈削剁更加又章法一些,不要如同披风杖法乱舞,然后一不小心抹了脖子。
  一群野人也知道这玩意儿厉害,砍树割草如同喝水,就算是皮甲藤甲在这种锋利的金色刀剑面前也无济于事,因此使用的时候也非常小心在意,按照徐晨的指点的动作要领,慢慢熟悉刀剑的使用。
  五把刀剑每天从早到晚都在一群猎人手中抢夺使用,已经是碧草如茵野花繁盛的河滩上,时刻都能看到一大群浑身长满浓密汗毛的野男人围在一起,对着插在河滩上的草人砍劈削剁的练习,狂躁的如同一群二哈。


第379章 独轮车
  徐晨不断收集所有人对这几把刀剑的使用情况,获取更多的数据,同时也开始制作第二批刀剑泥范。
  而这一次,他决定将泥范制作成为陶范。
  刀剑的制式,也经过修改之后固定下来。
  最受欢迎的无疑是腰刀。
  因为这种刀细长轻便,带有一丝唐刀的影子,使用比较顺手方便,可双手可单手操作,非常适合野外出行防身。
  另外朴刀和双手大剑也都有人喜欢,反而是短剑和唐刀并不受人欢迎。
  究其原因就是短剑太过短小,不符合这些野蛮人的气质。
  另外唐刀太过刚直,虽然看起来很带感,但实际上用起来并不十分顺手,太过平直的刀身不利于发力,反而是带有一种日本刀类似弧形结构的腰刀,用起来更加舒服。
  日本刀起源于唐刀,但两者还是有区别。
  因为日本武士身材矮小瘦弱,在力量上不够,因此大幅度减轻了唐刀的重量,变得更加轻薄细长的同时,为了增加杀伤力,就将刀身改成了弧形。
  这样修改之后的刀带有更好的切割撕裂效果,但却少了勇勐和霸气,与唐刀相比逊色不少。
  因此到了明朝时期,倭寇入侵将倭刀传入中国,但中国人还是不喜欢这种狭长轻薄的取巧式武器,综合唐刀、苗刀和倭刀的风格之后进行了改进,就形成了腰刀,几乎成为了朝廷将官和厂卫的标准佩刀。
  不过徐晨制作的腰刀,并不是传统的短柄,而是可以双手把握的中长柄,而且重量也增加不少。
  毕竟是一群大力野蛮人,对于这些家伙来说,就和一群铁匠差不过多,任何武器落在他们手上都可以当铁锤大斧使用,要是徐晨能够制作出宣花大斧,估计最符合他们的使用习惯。
  可惜大斧头太重,耗费的铜太多,出门携带不方便,而且真正近身搏斗,面对刀剑这种灵活的武器,几乎没有任何胜算。
  而徐晨眼下也不需要这些人骑马阵前挑战对方大将大战三百回合。
  普天之下,就只有巴族眼下有这些锋利的金属武器,别的部落的野人都还在用长矛短棍和骨棒石头。
  为了满足这群喜欢打铁一样攻击的野蛮人需求,徐晨经过评比权衡之后,决定综合大部分人的需求,将标配武器统一成腰刀,不过在长度和重量上增加一些。
  因为生活环境影响,野人身材普遍高壮,体力强悍,明清时期那种轻薄短小的刀剑武器明显不适合这些家伙,因此徐晨将腰刀的重量由五斤增加到七斤左右,刀刃长度也从四十厘米增加到五十厘米,重量基本上和唐刀差不多了,长度和双手剑差不多。
  这么大制式的兵器,对于模具的要求就非常高,而且徐晨为了将制式固定下来,这次准备制作一批陶泥模具放进火窑烧制成陶范,以后就不用每次麻烦制作模具了。
  因此这次徐晨前后足足用了三天时间,制作出来三个泥范,同时还指导几个精通制作陶器的窑工,一起制作了一批斧头、柴刀、剔骨刀、匕首、凿子等日常刀具的模范样式,一起放进砖窑之中烧制成陶器定型。
  陶器烧制时间比较长,徐晨也就没急着冶炼第五批青铜,而是又转头去研究他的马车制作。
  实际上浇铸刀剑这几天,徐晨一度甚至想停止研制马车,总感觉难度太大,太过超前。
  但细想一下,发现实际上眼下已经到了迫切需要用车的地步了,不说每个月都要至少来回几趟到码头送货或者取货,就光是粮食采收运送也是个很现实的问题。
  眼下巴族的农田已经不是当初就在房屋附近的一百多亩,而是遍布整个河谷两岸八百多亩,最远的地方已经过了山谷中段,光是走路都需要大半个小时,采收时节,若是没有车马运送,每天全靠背篓挑担来来回回会消耗极大的人力。
  就算不做成马车,做成农村常见的那种人力板车,也会极大的缓解人力消耗,加快农田的采收工作。
  而板车实际上就是简易版的马车。
  而无论是那种车,哪怕是独轮车都需要车轮……我擦,我怎么把这个神器忘了!
  徐晨在前思后想怎么才能搞定车轮打造的时候,突然心灵福至一道闪电照亮了他的脑海,一下想起以前农村最常见的独轮车。
  独轮车也叫鸡公车,只有一个轮子,虽然不如两轮车平衡,但这玩意儿根本就不挑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