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原始人日记-第4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闹婚就放在王宫广场之上,各部落的男女分别聚集在一起,对即将入赘自己部落的年轻男人挨着狠狠的抽一顿屁股。
  噼里啪啦的声音中,依旧是此起彼伏鬼哭狼嚎的声音,甚至偶尔还会有几声惨叫,但也只会引起一阵哄笑。
  一群族长则都聚集在三位女巫身边,开始互相讨论通婚的各种条件和彩礼。
  随着如今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彩礼的要求自然也越来越高。
  以前的普通兽皮和锦羽骨牙这些粗陋的原始财富已经拿不出手,现在至少都是陶器和麻布,甚至对待那些各部落精壮勇武的年轻人,更是要求铜器甚至多少斤盐。
  虽然婚姻不是买卖,但彩礼却必不可少,徐晨在后世曾经相当讨厌天价彩礼,但眼下对这种事却无法去强制改变。
  因为这是男人入赘的年代,每一个男人都是一个强大的劳动力,以前甚至算是部落生存繁衍的核心支柱,女人虽然主导了婚姻,但却丝毫不能削弱男人价值,甚至是更加体现男人的价值。
  说到底,女人就是在用自己的身体来取悦和勾引那些最强壮勇武的男人加入自己的部落,不光是为自己部落带来新的强壮的血脉,同时也将会为部落增加一个强大的守护者和劳动力。
  就像同样是母系氏族的狮群一样,年轻的母狮为了生存和扩大种群,就要不停的用身体来吸引诱惑那些流浪的雄狮加入,若是长时间没有雄狮加入,则狮群就慢慢会分崩离析。
  放在人类群体,表现的就更加明显。
  一个不能吸引外部男人加入的部落,衰败的会非常快,说不定几十年就会彻底消亡。
  而一个强壮的外族年轻男子,在这种交流大会上会受到很多部落的青睐,若是付不出足够多的财富,男方部落有权拒绝这场联姻。
  以前都是在各自联盟部落内部婚配,通婚有来有往,甚至是互相换婚,嫌贫爱富稍微不那么明显,而且那个时候大家都穷的吃土,一头野兽或者几张兽皮几根羽毛就是一大笔财富。
  但在眼下,王城附近聚集了七大族群数十个部落两千余人,如此多的选择目标和对象,嫌贫爱富这种事就表现的更加强烈起来。
  后世都说没钱娶不上老婆,现在就是没钱换不来男人。
  徐晨虽然也想改变一下这种情况,但不得不说,这就是最正常的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强大的部落越强,弱小的部落越弱
  。
  不过好在眼下大家都居住在王城附近,条件虽然各有不同,贫富差距明显,但只要男方条件不是特别苛刻,基本上还是都会成功。
  毕竟这只是一个仪式和传统,婚配既是男女自愿选择的结果,同时也是神灵指引的结果,彩礼只是一种形式,不可能形成完全和身份地位财富掺杂的婚姻关系,神灵和信仰占据了主因。
  因此就算是很多时候彩礼差距有些大,但双方部落也不会谈崩,讨价还价总是会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条件。
  除非是互相敌对的部落,完全谈不成的那种。
  但眼下在王城附近是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有万人敬仰的巫王陛下压阵,有大巫主持婚礼祭祀,没有部落愿意背上一个不敬重巫王陛下和破坏婚礼祭祀的重大罪名。
  但这种现象随着社会不断进步,财富不断增加,男人女人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分工逐渐变化,以后的婚姻还是会逐渐变味,门当户对,嫌贫爱富都会出现,而彩礼也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至于到了一定程度,仪式感已经不重要了。
  而一旦婚姻没有了仪式感,社会的伦理和道德底线也就会越来越低。
  从神灵祭祀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再到自由恋爱婚姻自由,当生儿育女已经不再是人类必须遵守的传承的时候,婚姻实则也就没有了太大意义。


第599章 恰族的变化
  王城在故母节红红火火举行带有变革意味的婚礼祭祀和娱乐活动的同时,其他大型族群同时也都在进行传统的婚配祭祀交流。
  巴族、羽公族、皮族、有穷族、刺叉族都是如此。
  以前这些大型族群的开春祭祀和婚配交流形式多样,祭祀的神灵也并不相同,但在今年,祭祀的对象都变成了始母神,只不过还是继续以前的祭祀传统,并没有太大的改变。
  远的塌革族和摩腾族徐晨没有做具体要求,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开展差不多同样形式的联姻祭祀交流活动,还是以传统为主。
  但这种情况随着各部落的交流学习和迁居王城附近定居,以后这种活动形式慢慢都会统一在相同的时间和大致相同的祭祀程序,时间长了,就会变成一种国家节日慢慢固定下来。
  巴族山谷,大巫和徐晨都不在,而且没有大规模的外族参加,因此今年的婚配交流就要冷清多了。
  乌族小女巫代替姐姐成为了婚礼祭司,召集巴盟除开雷族之外的六个传统部落,聚集在巴族山谷进行了一场婚配交流。
  而在以后的很长时间内,她都将取代姐姐成为巴盟的祭司,大巫姐姐的主要工作就是在王城主持神殿。
  于是在经过几年的发展变革之后,乌族再次获得祭祀主导的地位,只不过这种回归意义已经完全不同,新的大巫体系已经形成。
  神殿将成为巫的培养和管理机构。
  大祭司将成为众巫的最高权力者。
  在这种崭新的上下级统属关系下,各族群不再具有传统的独立性。
  虽然在小女巫妹妹的主持下,巴盟六族的婚配祭祀交流活动进行顺利,但没有了往日数千人欢腾热闹的场面,也让所有人都感觉到有一种说不清楚的失落感,喜庆气氛自然也不能和往年相比。
  尤其是母巴和阿母等人,念念不忘前些年的热闹场景。
  或许是因为伤心,又或许是因为年纪大了,故母节祭祀活动结束之后,母巴就病倒了。
  徐晨在王城举办完故母节大会和后续的一些工作安排,很快迎来刺叉族参加故母节和交易的队伍,于是他也带着小女巫、拱火族、五鬼族三位女巫和一群族长首领启程,骑马乘车沿着巴拱大道回巴族举行始母神祭祀仪式。
  转眼间,巴拱大道已经修建接近四年。
  平日虽然算不上车水马龙,但各部落来往也已经十分频繁,这条路被碾压的开始有些坑坑洼洼,几条车辙痕迹明显。
  许多地方因为长期碾压和暴雨流水冲刷,已经开始出现塌陷或者形成泥坑水洼,道路两边,也已经长满荆棘野草。
  但正是这种情形,越发显得这条道路充满了人类文明活动的热闹痕迹,带有一种新生活的气息。
  走在这条坑坑洼洼颠簸的道路上,两边都是荆棘树木和四周一望无际的青葱原野,长长的队伍行走其间,旌旗招展车马欢腾,别有一番趣味。
  这几年徐晨一直都比较忙碌,如今巴国建立,王城也已经大致建成,徐晨也终于可以松一口气,轻松出行当做踏春,感受一下沿途的风景和视察一下沿途部落的变化情况。
  算下来,他已经两年没有走过这条路了。
  到达恰族的时候,已经是午后时分。
  恰族地处拱火盆地西部边缘位置,恰好在巴族、皮族、有穷族和塌革族来往拱火盆地的必经之路上,算得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水陆交通要道。
  上游的季族苍族皮族代族,无论水陆陆路都必须经过这里,而有穷族无论去巴族还是去拱火族,也都必须经过这里。
  另外与恰族相邻的还有昆族、夜火族、曲族等部落,一般去拱火族和王城也会绕道季苍河,顺河而下比较空阔安全。
  实则徐晨当初设计的通往王城的三条主干道,基本上就是绕着拱火盆地一圈,形成了一个环形交通网。
  因为这次是纯粹的始母神祭祀仪式,没有参加婚配的人员,也没有交易人员和货物,因此参加的人并不多,除开叶母女和三位小女巫之外,还有一群巫学院的学生和数十位部落的族长首领,另外风调动三十位王城禁军骑马随行保护,共计也就一百三十人左右,徐晨调集了王城附近所有的马车,一次就全部拉完了。
  几年过去,恰族的变化非常大。
  当初恰族不过是一个百余人的中小部落,与苍族一战之后被徐晨偷袭老巢,然后又被按在地上爆锤之后,一段时间元气大伤,不过归服之后的这几年发展很快。
  以前他们居住地是一条很小的山谷,山洞也不大,狭窄阴暗勉强寄居生存,主要就在季苍河附近打猎采集,日子苦得一批。
  当然,当时大家都差不多。
  季苍河在恰族这里一个大拐弯,从东南流向转向往南,附近冲击形成一大片辽阔肥沃的河滩。
  在巴族劳动改造一年之后回来学成归来的猎人带领下,这些年在河滩上疯狂造屋耕田,眼下已经开辟出上千亩农田和建成三座土砖大院,另外得益于交通要道的便利属性,东来西往南来北往的各部落都要在这歇脚,恰族如今也慢慢变得热闹起来。
  眼下不光是恰族,西南方向的夜火族和曲族这两个人口超过三百人的大型部落,也在这几年响应徐晨的号召,陆续搬迁了一些人口到恰族附近垦田定居,这些新建成的部落相距并不远,沿着西南大道形成了一个长度接近五里的聚集区,目前人口已经超过四百人。
  这个变化符合徐晨当初的预期。
  农耕首先就要摆脱山洞的束缚,因此他们就要选择水土肥沃的平坦地带生活,而恰族这一片地方,刚好就处在西北山区和拱火盆地的交界地带,距离祖地不远,又是在传统习惯的生活区域内,位置也比较符合发展方向。
  在徐晨看来,在很长时间内,这里比王城附近更具有发展潜力。
  因为王城是在徐晨的强势推动下完成的,王城附近没有山,全都是平原,只适合耕种,实则这种强行完成的农耕升级所有的原始部落很不习惯,对于他们来说,狩猎仍旧还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传统和生存方式。
  另外光吃五谷杂粮肯定不行,在畜牧养殖无法满足人类对于肉食的需求的时候,狩猎仍旧还是肉食的主要补充和来源。
  王城附近的野兽现在非常少,除开兔子獾狐狸等小型野兽之外,大中型野兽几乎看不到,猎人眼下想打猎只能去远离居住地十多里外,狩猎难度很大,就算有马,也并非每次都有收获,毕竟狩猎运气成分很重要,加上王城附近人太多,来来回回的猎人不断狩猎驱赶,野兽便越逃越远,越发难以狩获。
  但在恰族这里,有山有水有大片的肥沃平地,就是最好的生活区域。
  因为这次回去不赶时间,徐晨便在恰族驻留半天时间,带着一群人把附近几个定居的部落都挨着仔细巡视了一遍。
  这是这些部落搬迁到山下之后,徐晨第一次来视察他们的生产生活,因此所到之处无不欢欣鼓舞,纷纷拿出最好的食物招待。
  徐晨与这些部落的男女老少仔细交流,询问生产生活情况,视察房屋建设和农田耕种管理情况,针对一些问题,也做出一些指导。
  视察完之后,他还在恰族召集附近定居的几个部落的族长首领一起商讨规划统一的沟渠交通,让各部落要统一协作,将连通各族的道路和沟渠互相连接,加强各部落的来往交流。
  在这个小范围的区域交流会上,徐晨表示未来这一片区域,一定会发展成为一个非常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