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原始人日记-第5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点儿桐油对于日益扩大的需求来说,完全是杯水车薪。
  一条小船三遍涂刷下来,就要用掉好几斤,而一条三十人的大船,更是十多斤打底。
  从制造第一条船到眼下已经过去整整三年,但徐晨却没有大规模的打造第二批船,就是因为桐油太少了,不能用桐油进行完整的防腐处理,一条船的寿命就只有两三年时间,而且还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他根本就消耗不起,因此各部落基本上来往还是以木筏为主。
  木筏多便宜啊,半天能做好几架,泡烂了直接丢弃再做,省时省力又省心。
  但自古便宜无好货,木筏便宜归便宜,但也仅仅只能满足秋冬枯水期的简单来往交通,不堪大用,对于日新月异发展的巴国和乌龙江两岸越来越频繁的交流,木筏肯定是跟不上时代,需要尽快更新换代成为结实宽敞载重量更大的木船。
  而在目标蛮族附近,就有成片的油桐生长,龙和一群禁军根本无法形容当地到底有多少,只说那大湖四周的山坡上到处都是。
  这个突如其来的好消息一下就让徐晨的心情勐然愉悦起来。
  不听话归不听话,但这趟收获却让人振奋,远比征服一个蛮族多一批修路挖矿的工奴更加实用。
  不过当地油桐虽多,眼下也正好是采收季节,但龙也知道自己跑出来打野征服另外一个部落多消耗了不少时间,因此也不敢耽搁太久,从蛮族附近的山坡上让人采摘了一些之后,就赶紧赶回营地,准备给许晨一个双喜临门好消息,然后说不定还会得一顿嘉奖。
  但没想到刚到营地,还没来得及汇报喜讯,迎接他的就是噼头盖脸一顿下马威。
  跟随徐晨七八年,当初连命都是徐晨救的,再加上徐晨特殊的身份和地位,在龙的心中,徐晨就和神灵其实也差不多,充满了尊重和敬畏,因此对于徐晨的严厉责问和训斥,也没有丝毫的怨言和抵触,表示愿意接受责罚。
  不过当徐晨看到在禁军和猎人队伍的驱赶下,一群皮肤黝黑身材矮瘦蓬头垢面穿着皮草的蛮族人用一些兽皮将带来的油桐都倒在营地中央的时候,心中的不快也很快就消散无踪。
  惩罚龙不遵军令,也只是想小小的敲打他一下而已。
  对这种刚刚摆脱茹毛饮血的原始野男人来说,龙和雷等人其实已经做得足够好了。
  平日无论在部落还是在王城附近,只要空闲就能看到男人们聚在一起摔跤打斗,既是娱乐也是较量。
  原始野男人就是为战斗而生。
  他们从生下来开始,就肩负着保护部落和狩猎食物的伟大使命。
  实际上每一个原始男人的一生,真正就是战斗的一生。
  从懂得拿起木棍开始,学习的就是战斗技巧。
  在野外和野兽战斗,在部落为了争夺交配权和同伴战斗,为了领地的扩张和临近的部落战斗,晚上还要和女人打桩战斗。
  他们血管中流淌的就是战斗的血液,为战斗而生,为战斗而死,左手矛右手棍,要为部落繁衍生息战今生。
  虽然这些年随着农耕纺织发展,所有部落都在逐渐摆脱饥寒交迫的原始生存状态,但野性并没有随着这种改变削弱多少。
  因为习惯一旦养成,就会伴随人生一辈子。
  战斗,就是深刻在所有原始男人基因中的野蛮习性,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消退多少,最终变化的原因并不是生活环境,而是因为年龄增长,有些干不动了。
  因此,徐晨也没有想要十分严苛管理这些猎人。
  想要他们不打架是不可能的,想要他们完全听话更不可能。
  训练除开用军纪慢慢消磨他们身上的野性之外,更多的还是靠徐晨巫王这个头衔和自带神灵光环形成的威望来管理。
  但威望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军令和纪律最终才是改造这些原始人的长久手段。
  龙这次只是撞在徐晨的枪口上了而已,借这个机会小小的敲打警告一下,以在这些年轻的禁军心中形成一种压力,让他们能够更加遵守纪律,服从军令,养成更加严格的行为和习惯,不至于太过散漫。


第632章 赏罚分明
  虽然龙说赶时间没有采摘多少油桐,但带回来的还是不少,加起来不会低于五百斤,虽然都还带着外面的果壳,但清理出来也有两三百斤,几乎和去年全年收集的数量差不多了,由此可见,那个蛮族附近的油桐树的确不少。
  所有回来的禁军和猎人都十分紧张,一群俘虏来的蛮族男女更加紧张,全都趴在地上瑟瑟发抖。
  他们本以为这些打败他们的禁军和猎人就已经是敌人的全部力量,但没想到来到营地,发现对方还有几百人,全都是同样装束和武器的强悍男人,而且还有数十匹可以骑乘的野兽,十多面旗帜更是插的营地四周到处都是,看起来十分骇人。
  “巫王陛下,时间太短,我们只能采摘这么多!”
  等所有的油桐都倒在一起之后,龙有些紧张的对徐晨小声说。
  徐晨憋着心中的喜悦严肃点头:“嗯,虽然你们是擅自行动,但自身并没有造成伤亡,又找到大片生长的油桐,也算是立下了大功,将功抵过,这次就不惩罚你了,如若再有下次,我会革除你禁军统领的职务!”
  龙一听松了一口气大喜,单膝跪地激动的说:“多谢巫王陛下,我保证以后不会再违背命令了!”
  徐晨满意的拍拍龙的肩膀说:“起来吧,军令严格,赏功罚过,你的功劳可以抵消,但随同而去的禁军和猎人勇敢战斗,征服了两个部落,依旧还是一件大功,所有人都该得到应有的奖赏,我们这次出来就是找到盐矿,眼下已经找到了,因此这次回去,允许你们每个人带一些盐回去当做奖赏,数量我不做决定,每个人能背多少就背多少,带回去的盐都归各自部落所有!”
  “野嚯……”
  本来情绪紧张低落的一群禁军和猎人瞬间欢呼。
  “不过我要提醒,从这里回去还有数百里路,若是路上背不动不许丢弃,免得造成浪费,你们要量力而为,另外,战马不许私用,除开托运行李之外,还要驮一些盐送回军营……”
  欢呼声中,徐晨赶紧再次大声强调几句。
  根据这些野人的习惯,若是你不安排仔细一点儿,他们或许会尽自己最大的力气背盐,虽然都很野蛮大力,但带的太多,肯定影响赶路,背不动了沿路丢弃在所难免,因为这种事他见得实在太多了。
  猴子掰玉米,掰一根丢一根的优秀传统,这些野人继承的非常明显。
  智慧生物最大的缺点就是贪婪。
  而贪婪到一定程度,就是极大的浪费甚至可能为财富送命。
  一场小小的风波过去,营地很快就变得热闹欢腾起来。
  龙和一群禁军猎人也都忽惊忽喜有若坐了一趟过山车一般刺激。
  在他们看来,这次巫王陛下对他们的处理还是非常公正公平。
  虽然开始的惩罚举动让不少人有些抵触和紧张,但最终却并没有丝毫惩罚,反而是赏赐让所有人都很满意。
  盐可是好东西,眼下所有部落都缺。
  按照他们的身板体格来说,每个人少说也能弄四五十斤回去,这对部落来说可是一大笔财富,可以极大缓解一下部落缺盐的状况。
  看着一群禁军和猎人都欢天喜地的直奔盐矿而去,徐晨脸上终于再也忍不住露出笑容。
  这些野人心思简单纯粹,随便给点儿甜头就会非常满足。
  这些盐其实根本就不算是奖励,因为离开的时候,照样所有人都会背盐出去。
  只不过当做奖励说出来,那概念就完全不同了。
  这次龙带队征服两个蛮族部落,抓回来健壮的男女俘虏有近七十人。
  不过这些人该怎么处理和分配还需要仔细斟酌和安排。
  这些生活在南方原始森林之中的蛮族,族群都不大,这近七十人抓走之后,留在两个部族的几乎都只剩下妇孺老弱,若是不妥善处理的话,不说会造成食物奇缺,即将到来的冬天可能还会冻死饿死不少。
  若是不知道也就罢了,但既然已经清楚状况,徐晨也不能不从长远考虑,制定一个中长期的发展规划。
  盐矿如今有当地蛮族开发,人手已经足够,不需要更多的人参与,因此这些人只能投入到营地建设和修路之中。
  但若是和以往征服其他大型族群一样,将俘虏留下劳动改造一年,说不定他们的部落就彻底崩溃了。
  越小的部落抵抗力越差,更何况这些都还住在土洞树洞连火都没有的野蛮种族。
  根本就不能把他们当做正常的部落来对待。
  因此以往的战俘规则对这些部落来说就完全不适用了。
  另外东南方的那个部落附近还有大量油桐,眼下正是采收季节,若想要打造更多的大船,这些油桐必须在今年秋冬完成采收,必须安排大量的人手才行。
  相对于盐的稀缺来说,眼下桐油对徐晨的诱惑更大。
  毕竟盐已经找到,一年四季都能采掘往外运送,但油桐采收一旦错过时节,就全部落地腐烂了。
  因此徐晨让雷把这些来自两个部落的男女俘虏都暂时安顿下来之后,召集羽公族女巫和一群族长首领,还有龙和雷等一群军官开会讨论。
  会议内容很简单。
  一是如何处置这些蛮人俘虏。
  这些人和巴国所有的族群品种都不同,更加野蛮,基本上还处在半蛮化状态,就算按照军功分配回去,基本上也不能与各部落和谐相处,更不可能融合成为新的族员,因此只能就近安置。
  二是关于油桐的采摘和运输。
  光是这里的盐要运送出去就比较麻烦,若是要把每年几千上万斤的油桐运送出去,就更加麻烦了,按照当前的人力物力和交通状况来说,耗费太大,巴国完全承受不起。
  但桐油和金属、盐一样,算得上是战略资源,对巴国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徐晨也不可能放弃采收油桐,因此必须解决好处理方法。
  人口安置比较容易,一部分可以留下来建设营地和修路,另一部分干脆放回去,免得部落崩溃。
  但油桐采收却是个极大的难题。
  想要完全解决最好是就地榨成桐油,运送就要减少至少八成的无效劳动。
  但这样就必须在蛮族所在地建造榨油坊,也就是必须安排熟悉榨油的工匠到蛮族住地驻扎下来。
  这些蛮族基本上无法正常交流,学习能力也很差,安排的人少了控制不住,人多了又涉及到新的营地建设,人力物力时间消耗很大。
  最主要的是,桐油是液体,眼下并无太稳妥的器物进行装运。
  陶罐是不行的,那玩意儿很容易碎,一坛油十多斤,送一次路上破个十坛八坛的毫不奇怪,甚至破碎大半都在情理之中,这么大的消耗很容易让人崩溃。
  这东西和生漆不一样,因为生漆本来产量就低,就算刺叉族全族长年采收,一年百把斤也就顶天了,用葫芦和竹筒就能解决。
  竹筒……
  想到油漆和竹筒,徐晨脑海中灵光一闪。
  本来他想到的是木桶,但木桶这东西看起来简单但实则做出来很麻烦。
  当初车轮和鼓桶做出来忽悠让徐晨耗死了无数脑细胞,虽然最终制作成功,但徐晨一直都不太满意,所有木质器物之中,圆形是最难做的。
  而且还要做好密封,一旦漏水,那比陶器损失还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