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合伙人-第1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子为连忙上前问道:“沈大哥,出了何事?”

    沈浪迅速打发走了周管家,然后将王子为拉进内院正厅,急切的对他说道:“子为,你快回去告诉你爹,尽快把你们王家手里的粮食全部出手。”

    “越快越好,哪怕是吃些亏也别去计较,越早转出去越好。”

    “这次是我连累了你们,你们王家承诺给我的一成收益从此不要再提。”

    王子为大惊,问道:“沈大哥,这是为何?为什么这般急切?”

    沈浪叹息一声道:“陛下已经知晓我参与盗卖官粮之事。”

    王子为脸色狂变,急忙道:“那沈大哥,怎么办?这可是重罪。”

    沈浪再次叹息,“罪责已经不重要了,刚才陛下把我召进宫里,就是为了此事。”

    “陛下念及我的一些功劳,也不想因为此事引起勇卫营的动荡,已经承诺不会追究我的责任,还会帮我掩盖掉盗粮的证据。”

    “不过,卖粮的那些赃银,要全部上缴。”

    “我不见你爹,就是为了在明面上不和你王家牵扯太深,不然只会给你们带来麻烦。”

    王子为听到在这个时候,沈大哥还在想着王家,心中感动不已。

    接着又是一喜:“我这脑子转的就是慢,沈大哥出现在这里,那肯定是没事嘛。”

    “不过沈大哥不用担心,银子没了可以再赚,只要人没事就好。”

    沈浪觉得这货的脑子转得不是一般的慢,也不问问我为什么让你们王家的粮食尽快出手。

    直到沈浪再强调了一次之后,王子为才反应过来,问道:“沈大哥,为何我们王家的粮食要尽快出手啊?”

    沈浪解释道:“最近一阵子由于京师粮价高涨,民怨沸腾,而明天又是除夕了,陛下不忍百姓挨饿,准备开仓放粮了。”

    “十五岁以上每人可以领粮三斗,十五岁以下领粮两斗。另,每人可按三两银子的价钱买粮一石。”

    “大量的粮食进进出出,这样也可以很好的帮我掩盖掉官粮盗卖的罪证。”

    王子为一惊,这回明白了,大呼道:“那岂不是人人都有粮吃了,粮价会迅速下跌?”

    沈浪点点头肯定的道:“正是如此,现在这个消息没几人知道,你赶快通知你爹尽快处理你们屯积的粮食。”

    “越早处理,损失就会越小。”

    王子为完全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不敢耽搁,连忙告辞而去。

    胡记茶楼的一个包间中。

    “你不会听错了吧,真的假的?”当王子为偷偷的把从沈浪那里得来的消息告诉自己老爹之后,王登信差点儿直接跳脚。

    王子为急切的道:“爹,我能拿这种事情和你开玩笑?”

    王登信脸上神色变幻不定,又道:“可是,这沈浪的话有几分可信?”

    王子为没好气的道:“爹,你是不是老糊涂了,沈大哥跟我们王家无仇无怨,和我还是兄弟,怎会无缘无故的拿这种事情来诓骗我们?”

    “再说了,我们买粮的收益还要分一成给沈大哥,我们赚得越多,对沈大哥也有好处啊。”

    是这个道理,王登信回过神来了,没想到居然被这没出息的不孝子给教训了。

    刚才不是被这突然的消息给冲击到了吗?

    可是,就算相信这个消息又能怎样,再过不到一天就是除夕了。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让他王登信怎么去处理王家屯积的上十万石粮食?

    在王登信火急火燎的回到王家宅院时,崇祯紧急的召集百官进宫议事。

    其实,算不上议事,而是崇祯要下达自己的一个诏令:

    自虏入寇以来,京师封闭,百姓凄苦,朕心不忍。

    自今日起,开仓放粮,凡十五岁以上者,每人可领粮三斗,十五岁以下者,领粮两斗。

    另,每人可按三两一石的粮价购得一石粮食。

    让朕的子民,能在除夕、正旦之日有粮裹腹,和朕一起平安渡过崇祯十六年,进入崇祯十七年。

    当王承恩将这个诏令念完之后,下方的官员几乎是争先恐后的站出来要发表自己的意见。

    鸿胪寺的官员一惊,迅速的环顾了一下众人,先将国丈请了出来,让他先发言。

    国丈周奎快步上前,急切的道:“陛下,不可,万万不可呀。”

    崇祯只是轻笑一声,回道:“国丈,有何不可?难道是国丈也屯积了大量粮食,担心粮价暴跌,所以才觉得不可?”

    周奎脸色一变,自己这女婿什么时候变得这般直白了,但他还是迅速的恢复神情,狡辩道:

    “陛下冤枉老臣了,列位臣工哪个不知老臣家徒四壁,哪有余银屯粮,还望陛下明察。”

    崇祯脸色一正的道:“既如此,那有何不可?”

    周奎继续道:“官仓之粮乃国之根本,切不可肆意滥用,一旦城外建虏围城时日良久,城内粮食耗空,京师必乱。”

    “老臣以为,每日施粥亦可,若陛下体恤民情,可在除夕、正旦两日施以米饭、面饼,百姓必感恩戴德。”

    “如此这般,城中之粮方可坚持半年以上,届时,建虏必然自退。”

    “还请陛下,为了全城百姓安危,为我大明安危,收回成命啊。”

    自己这老丈人是什么样的货色,崇祯早已经一清二楚,任他说得天花乱坠,也不会信其一分。

    随即,淡淡的出声道:“可有人向朕秘报,国丈可是有好几家店铺,这些时日更是屯粮超两万石,可有此事?”

    周奎心头一颤,急声道:“绝无此事,这是诬陷,望陛下明察。”

    崇祯却是没有松口,继续追问道:“国丈麾下可有一个叫刘大能的掌柜,听说这些时日暗地里帮国丈屯积了不少粮食。”

    周奎的额头已经见汗,居然连自己麾下掌柜的名字都搞清楚了,这是知道自己一些老底啊。

    但他还是尽力狡辩道:“回陛下,老臣手里确有一刘姓掌柜,仅帮老臣打理一些小本生意以填补府中亏空,绝无屯粮之事。”

    “好,既如此,国丈在此文书上签字画押,朕便信你。”说罢,让王承恩拿来一份文书。

    周奎接过文书一看,顿时脸色大变,因为该文书里面的内容大意是:

    反对开仓放粮并非因家中屯粮,全因对大明的拳拳之心,愿接受朝廷核查。

    若家中储粮超过一千石,愿将所有家财全部充公。

    崇祯还让一个鸿胪寺官员大声念出来给所有人听一听,让原本想跳出来反对的人都震动不已。

    这是在敲山震虎吗?

    —————

 第二百零四章 崇祯出手,粮价暴跌

    面对这样一份文书,周奎怎敢签,陛下明显知道自己不少事情,这要是一查,很容易出事。

    要是家财全部充公,岂非要了老夫性命。

    可他还是不死心,又不想签,便悲凄的道:“陛下,若百官谏言之前便要签此等文书,以后谁还敢直言上奏啊。”

    “我朝自太祖以来未有此事,还望陛下勿开此等先例,实为祸国之举啊。”

    崇祯轻笑道:“国丈言重了,这只是权宜之计,毕竟兹事体大。”

    “且朕得到秘报,朝中有不少人趁机屯粮,推动粮价高涨,不顾百姓死活。”

    “若真如此,这些屯粮之人必然反对开仓放粮。”

    “既然问心无愧,签下这文书又有何妨,不过一废纸尔。”

    崇祯的意思很明显,你反对开仓放粮,那么你暗中屯粮发国难财的可能性就很大。

    你签了,我还要查你。

    周奎敢签吗?敢让人查吗?自然不敢,所以他打死也不能签。

    在周奎绞尽脑汁的想着应对之策时,崇祯好似喃喃自语的道:“何不让锦衣卫去审审那刘大能,若是朕冤枉了国丈,朕可当着众百官的面向国丈赔罪。”

    周奎心头大骇,自己这女婿的行事作风何时变成这样了啊,以前可是很爱颜面的啊,今天居然连当着百官的面赔罪的话都能说出来。

    但此刻不由得他慢慢思索了,心思电转间,突然话风一转的道:

    “陛下,是老臣鲁莽了,日前传言勇卫营出了些差池,无法出战,老臣才担心城中粮食不足半年之用。”

    “可观最近时日,勇卫营气势如虹,不惧建虏来攻,看不出有任何不妥,这谣言便不攻自破。”

    “只要勇卫营可再战,京师之围便不足为虑。”

    “陛下体恤民情,除夕、正旦之日放粮,乃大善之举。是老臣糊涂了,还请陛下,责罚。”

    崇祯随即神情一转,正色道:“既然国丈乃拳拳之心,朕何以忍心责罚,国丈若无其他事宜,便退下吧。”

    周奎连忙躬身退下,心里却是在滴血,步履都显得无比的沉重。

    国丈被突然敲打,一下子给不少人敲响了警钟,说明陛下对很多事情并非真的一无所知啊。

    陛下明显是心意已决,现在跳出来反对,很可能成为陛下专门针对的对象。

    连国丈周奎这个吝啬鬼都扛不住,谁敢保证自己能够阻止这个诏令的通过?

    很多人已经发现,自己这个陛下比之前要果决很多。

    难道是因前阵子勇卫营对建虏的大胜,让陛下变得更自信了吗?也许吧。

    一时间,跳出来反对的人一下子少了不少。

    当然,还是有不死心的,但只要屁股不太干净的,崇祯就能立即说出几条让他肝颤的事情,连忙找借口转换立场。

    这进一步让不少人怀疑,自己是不是也有什么把柄被陛下抓住了,一时间心神不宁。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贪赃枉法,也是有少数忠义之士的,心里确实为大明着想,站在自己的立场提出了反对意见,但没有多大作用。

    因为内阁、户部等主事部门大多都同意了,少数人反对根本改变不了结局。

    这份诏令迅速得到通过,由王承恩亲自去执行。

    崇祯的心情似乎很好,还特意留下众大臣在宫中用膳,名义是好好的总结一下这一年的得失。

    毕竟明天就是除夕,后天就是正旦,不好打扰列位臣工过节。

    周奎等暗里地屯有大量粮食的官员简直一口老血要吐出来了。

    自己这陛下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奸诈了,是不是跟勇卫营学的?

    这不是明白着拖延时间,不想让他们尽快回去处理自家粮食吗?脸皮最厚的国丈周奎第一时间想到通过尿遁的方式逃跑。

    但今天的陛下非常关心列位臣工,让王承恩派两个宦官随身伺候,还特意强调别让国丈掉茅坑里了。

    御医也早已安排好了,若是哪位臣工身体突然有恙,也可以及时的得到医治。

    很多人强颜欢笑,但心里却如死灰。

    而在这个时候,王承恩行动了起来,他调动五城兵马司的人在全城张贴告示,并另派人敲锣打鼓的在全城宣扬。

    “陛下体恤民情,开仓放粮喽。”

    “自即日起,全城百姓十五岁以上者可领粮三斗,十五岁以下者可领粮两斗。”

    “若有闲银,不分年岁大小,皆可按三两的价钱买粮一石。”

    “每日施粥亦不会中断,除夕、正旦两日更有糖吃喽。”

    前几个月,为了更好的防治鼠疫,沈浪提议崇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