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合伙人-第1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主要的焦点集中在如何处理那些俘虏,有的人极力劝进要全部斩杀,以震慑辽东的鞑子。

    也有一些人认为不可杀,大明乃泱泱大国,不是野蛮之地,理应体现大明的仁义之心,岂可大肆杀戮?

    这几天都是如此,两派势均力敌,谁也无法说服谁。

    崇祯想让沈浪帮自己分析分析这些侃侃而谈之人究竟是几分真情,又有几分假意。

    但是沈浪不想出现在百官面前,所以他懒得上殿。

    让王承恩携带对讲机,在他们正式讨论的时候开启,他便能够通过无线电听政,因此才有了现在这一出。

    其实,沈浪早就和崇祯商讨过俘虏的问题,崇祯自己没有明确的意见,杀与不杀他都能接受,主要看沈浪的意思。

    沈浪自然是不赞同大肆杀戮的,不是因为什么《日内瓦公约》,这个时候全世界也没有这种公约。

    而是他觉得杀俘的弊远远大于利,辽东那块地方,汉人还是占据大多数。

    他们本来就在那里受着压迫,如果大明对那些剃头的汉人也是一杀了之,无疑是完全将他们逼到满清那一边去了。

    毕竟满清起码还给了他们一条活路,而到了大明手上却是死路一条,任谁也知道怎么选择。

    再者,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也是被建虏掳掠到辽东的,本身就是受害者。

    大明如果向这些人痛下杀手,那与二战中的某大国又有何异,只会成为别人几十年来的笑柄罢了。

    打仗的时候投降得比谁都快,在别人的帮助下复国了,你跳出来了,开始显示自己的男人勇气了,全国找那些与敌人有接触的人出气。

    结果在外人看来,不过是笑话罢了。

    当沈浪把后世的这段历史放给崇祯看的时候,崇祯也引起了重视,他也是很爱面子的。

    没想到这样一个问题会沦为全世界的笑柄,当时那个大国的男人们恐怕也不会想到吧。

    所以,对那些被俘虏的包衣,沈浪的意见是能放的让他们回归原籍即可,崇祯很是赞同。

    然后就是汉军、蒙古兵和满洲兵了。

    这些都是免费的劳动力,杀了干什么?连满清都知道每次入寇要抓大量的青壮劳力,大明抓了为什么要杀掉?

    山东去年上半年被建虏掳走了几十万青壮,正是需要劳力填补,这些人是再适合不过的人选了。

    所以在沈浪的影响下,崇祯的意思是赞同不杀。

    今日双方依然争论不休,已经没必要再拖下去,崇祯准备表态了。

    他首先表达了对那些被建虏掳去的包衣的同情,同时又将沈浪告诉他的那个泰西某国的例子搬了出来。

    “我大明礼仪之邦,岂可成天下笑柄耳?被掳为奴之汉人不可杀,朕之意,放其回原籍即可。”

    “然建虏军士,掳我汉民至辽东为奴。如今被我大明所获,朕亦奴之,为我大明万千子民恕罪。”

    崇祯说得也是有理有据,本应是一锤定音,却没想到,居然引起了巨大的反弹。

    因为一些之前赞成不可杀的人,纷纷跳出来改变立场,突然要求痛下杀手。

    “挖草。”沈浪几乎是一弹而起,一旁的朱媺娖一双美目瞪得大大的,但是却没有上前打扰沈浪。

    “光卿,你方才还言我大明应以仁治国,劝朕不杀。此时为何又力劝朕痛下杀手,如此反复,是为何故?”

    崇祯强忍着巨大的怒火,质问兵科给事中光时亨道。

    光时亨连忙恭顺的回答道:“陛下,是微臣方才愚钝,未阐明心意,让陛下误会。”

    “臣之意乃被建虏掳掠之汉民可不杀,但那些军士,却不可留。”

    “若我大明过于仁义,如何震慑建虏?只有将入寇之虏斩尽杀绝,方可让建虏所忌,不敢再犯我大明。”

    虽然光时亨说得冠冕堂皇,但崇祯可以确信他先前不是这个意思,是刚才才转变的态度,还有一些反对之人亦是如此。

    这可不是一个好的信号,沈浪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立即在无线电中道:“让陛下先退朝,咱们商议之后再做决定。”

    听到沈浪声音后的王承恩立即上前几步,崇祯看到之后便招他过来。

    王承恩将沈浪的意思轻声的汇报给了他,崇祯了然,随即找个理由,直接中断了今天的商议,愤然离去。

    看到陛下这般匆匆下朝,一些官员却是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好似自己取得了一场大胜一般。

 第二百四十章 重疾就要下狠手

    崇祯带着王承恩和太子朱慈烺直接来到了御景亭与沈浪会面,识大体的朱媺娖见礼之后主动提出离开。

    崇祯微一沉吟,摆摆手说道:“娖儿不必避讳,听听也无妨。”

    朱媺娖微怔,轻声问道:“父皇,这是否不妥。”

    崇祯笑道:“还有何事比沈卿来历更重要?”

    崇祯的潜在意思是,既然你连沈浪的来历这么重要的事情都知道了,其他事情知道一些也不算什么了。

    当然,他另一个目的是给沈浪面子。

    朱媺娖这才行了一礼道:“儿臣遵父皇令。”

    崇祯落座之后,迅速的想到了刚刚朝堂之上发生的事情,显然还是余怒未消,神情有些难看的道:

    “沈卿,你看看,这就是朕的臣子,今日竟然联合一起与朕作对。”

    沈浪宽慰道:“陛下息怒,这些人如此作为,虽然在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

    崇祯微微一愣,问道:“沈卿此话怎讲?”

    沈浪整理了一下话术,然后说道:“咱大明的这帮臣子,眼中只有自己的利益,心中有几个有家国?”

    “他们不需要什么治世明君,他们只需要一个能够任由他们摆布,能够让他们自身获得最大利益的帝王。”

    “可当这个帝王不再好欺瞒,甚至还要损害他们的利益时,他们便自发的结成一起与陛下对抗。”

    “之前陛下当着全城百姓的面下达的诏书,施德政于民,但是却损害了权臣士大夫的利益。”

    “如今,又重创晋商,也让不少人隐隐的感觉到了危机。”

    “说的更直白一些,他们这是想与陛下争权。”

    “听起来有些可笑,却也是事实。”

    崇祯自然明白其中的意思,东林党、浙党、楚党等不就是这样一颗颗毒瘤吗?

    他们的存在就是为了争权夺利。

    为了对付势力最强大的东林党,浙党、楚党、齐党甚至不惜联合,而到了魏忠贤掌权之后,这些人相继投靠又成了阉党,继续与东林党对抗。

    所以这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根本没有什么太坚定的立场,和谁都可以合作。

    当他们意识到,他们的皇帝突然变得精明了,而且又大败建虏,施行仁政收拢民心,赢得较高威望的同时,又在一步步的收紧权利。

    甚至是在做出那般重大的决策之时,根本不和他们商议,直接当着全城百姓的面宣告,这不是视百官于无物吗?

    如今,又突然向晋商下手。

    这一系列的手段,无疑不在表露出他们的陛下是要收回他们手中的一些权利啊,还要侵夺他们的利益。

    三大饷不收了,还要免赋一年,以后新增的人丁也不再缴纳丁口税了,这其中涉及到多少利益啊。

    如果任由陛下这般胡闹,大家都要去喝西北风了。

    于是,之前还互相争斗的各党派,甚至是那些无党派官员,都暂时放下各自的争斗,直接联合一起将矛头对准他崇祯了。

    今天不过是一个契机,让这些人找到了一个反击的切入点,所以迅速的达成一致。

    连之前只会溜须拍马,想方设法哄他崇祯开心的魏藻德也在暗中下黑手,以前不知道,现在他崇祯早知道光时亨就是他魏藻德的人。

    今天在他崇祯表态之后,第一个跳出来不惜转换立场来反对的就是光时亨,这背后说没有魏藻德的指使,鬼都不信。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这就是一个见利忘义的小人,如果没有他崇祯,他魏藻德能够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入阁吗?

    狗东西,有奶就是娘。

    这种人还有不少,皆是代表着各派系和势力的利益。

    一个东林党就很难对付了,现在连之前和东林党不太对付的人,都开始和东林党联合一起来给他崇祯施压了。

    天平彻底失衡,可以说,他崇祯自登基以来,都没有遇到过这般大的阻力,被这么多文武百官反对,好像他崇祯做了什么大逆不道之事一般。

    要说心里不慌,那是不可能的。

    崇祯轻嘘一口气,问道:“沈卿,咱们之前商议的策略,是否要做更改。”

    其实他是想说,是不是还有必要进行下去,但这样说的话,就有些太怂了,所以换成了这种委婉的说法。

    沈浪自然听出了崇祯的担忧,但是没有说破,而是顺着他的意说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既然对手联合一起,势力更大,咱们自然需要改变策略予以反击。”

    “否则的话,若这次让他们得逞,以后便更难节制了。”

    崇祯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他沉吟了一下,微一点头,又看向一旁的朱慈烺说道:“烺儿可有何想法?”

    朱慈烺扫了一眼沈浪,抿了抿嘴,说道:“儿臣也赞同对那些文官施以强硬手段,父皇不是也说,文武俱可杀吗?他们是否联合,又有何异?”

    文武俱可杀,那是正史中崇祯的遗言,虽然现如今没再说,也没有机会说,但他心里肯定是有这种念头的。

    现在被儿子当面说出来,崇祯心中的恨意果然升腾了不少。

    但是他还是有些谨慎,对沈浪说道:“沈卿,是否等勇卫营主力全部回京再行施为?”

    沈浪认真的道:“陛下,以京师目前的情况,恐怕是等不到那个时日了,咱们要不妥协,要不就只能快刀斩乱麻。”

    “若妥协的话,等勇卫营主力回归,也就失去了最好的时机。”

    “不是还有五千关宁军吗?也可以借机考验一下吴三桂。”

    崇祯一惊,说道:“吴三桂和吴家可是与那些人有不少的利益牵扯,而且咱们把辽饷给免了,可是损害了关宁军的利益,你就不怕他们联合一起来对付咱们?”

    沈浪笑道:“陛下,咱们只是切毒瘤,也没打算一刀切个干干净净。有些人,给他一条活路,他是知道怎么选择的。”

    “我不认为吴三桂敢反,退一万步说,就算他反了,五千关宁军也顶多给京师造成一些破坏,翻不了天。他最终的下场,永远别想回山海关。”

    “吴三桂这种人很聪明,聪明人会知道这个时候与陛下作对的后果。”

    听到沈浪说得这般斩钉截铁,崇祯也下定了决心,目光一定的道:“好,沈卿连建虏十万大军翻手间就可剿灭,何愁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乱臣贼子。”

    看来,这次沈浪击败建虏大军,让崇祯对他的信任度急剧上升,不然的话,崇祯还真的有些下不去决心。

    因为这牵扯太大了,牵连太广了,一个不慎,整个朝局将一片大乱,整个大明都有危险。

    毕竟,大明的政局并不稳定,哪怕只动京师,也会影响到地方,而且那些权臣在一些地方上的影响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