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合伙人-第1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废材比流寇好打多了,早知道他们这么废物,何必与沈督师闹得不愉快,现在想想都来气。

    也就在这时,先后有十几拨人进入到扬州府城,求见刚入城不久的沈浪。

    不过,沈浪只见了其中的三拨人,分别是镇江总兵郑鸿逵的亲信,苏松总兵王之仁的人,甚至是应天府方国安的人。

    其他的一些角色,沈浪没有亲自会见,让手下的人去应付。

 第二百七十六章 风雨飘摇各寻出路

    今年年初,在沈浪的建议下,崇祯任命郑芝龙的四弟郑鸿逵为镇江总兵,算是提前下了一步棋,为郑芝龙准备的。

    南都那些反贼另立朝廷时,自然也拉拢过就在应天府旁边的郑鸿逵,许以重利。

    可郑鸿逵不是孤家寡人,很多时候还需要考虑到福建方面整个郑氏集团的利益,毕竟镇江只是郑家势力延伸到南直隶的一条触手罢了。

    镇江可以丢,丢了走水路就可以回到福建,福建水师在整个大明都是数一数二的,无人可挡。

    但福建也是郑家的大本营,可不能丢,万事以福建的利益为先,这一点郑鸿逵是考虑得很清楚的。

    所以南都那些人拉拢他的时候,他没有拒绝,也没有立即答应,以模棱两可的态度保持着中立,准备待局势明朗一些再作决定。

    南都监国朝廷那些人,虽是庸才,但也能意识到,如果郑鸿逵不加入进来,态度不明,对应天府的威胁很大。

    可他们又知道,郑家的水师力量很强,真的派兵进入镇江武力压迫,郑鸿逵很大的可能性是逃到大明海。

    无法将其消灭,反而还将郑家彻底得罪,得不偿失。

    所以此事便拖了下来,让郑鸿逵安然的呆在了镇江,准备再想办法,以其他稍显温和的方式让郑鸿逵就犯。

    可是没想到,局势变化如此之快,仅仅一月时间,沈浪的大军就占领扬州府,与应天府只有一江之隔了。

    同时,黄得功部也从和州、太平府向应天府威逼,苏松总兵王之仁部也在蠢蠢欲动,南都一时之间似乎四面皆敌。

    此时,在镇江的郑鸿逵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因为镇江的江对岸就是瓜洲,若是郑鸿逵投了沈浪,不但不阻拦,还接引沈浪大军渡江,那应天府的陷落恐怕就在旦夕之间。

    可若能够将郑鸿逵拉拢过来,即使打不过,起码还有一条比较不错的退路,可以跟随郑鸿逵一起逃到海上,然后再到福建逃难也比落在沈浪手上强。

    沈浪的勇卫营在地面上是很厉害,可到了海上,也一样抓瞎。

    所以,已经预感到南都要灭亡的权臣开始寻找各种出路了,那些知道自己即便向沈浪投降也难逃一劫的勋贵,大多把注意打到郑鸿逵身上。

    镇江郑鸿逵的府邸门槛都快被这些人派来的说客给踏破了,那些人为了保命,是真的舍得下本。

    郑鸿逵觉得,自己要是趁机捞一笔,恐怕都能赶得上老大海上一年的生意了,因为这些南都的勋贵是真的有钱。

    若是时间充裕,尽可能的诱骗一些人带着所有家当跟着自己一起逃命,等到了海上把他们统统丢进海里,那真是发大财了。

    财帛动人心,郑鸿逵是真的有这般想过,毕竟这不是几万两、几十万两,很可能是几百万两,甚至是以千万两计的。

    要是换成其他人,有郑鸿逵现在的条件,还考虑什么?直接干啊。

    可郑鸿逵是出自富可敌国的郑氏家族,敢为了钱财和利益去冒险,但也能经受住巨大财富的诱惑。

    通过沈浪对刘泽清的态度,很明显,这厮是真的下得去狠手的。

    看看应天府那些酒囊饭袋,几乎已经成了沈浪的囊中之物了,这个时候向这些人下手,无疑是虎口夺食。

    不但会彻底得罪沈浪,恐怕也会得罪陛下。

    一旦沈浪发狠,直接兵临福建都不是不可能。

    如果在海上,沈浪再厉害,郑家也不怕,可现在郑家的势力已经不同往日了,在陆上的根基很深,甚至已经不愿久在海上漂泊了。

    沈浪拿下南都几乎已成定局,到时候收拢的兵力很可能会超过二十万,甚至更多。

    若真的南下福建,郑家恐怕很难抵挡,难道要抛弃家业,再回到海上当海盗不成?

    自己几兄弟已经不是年轻的时候了,没有那股闯劲了。

    所以,郑鸿逵思量再三,忍受住了巨大的诱惑,没有私自动这些人,而是派出心腹到扬州去见沈浪。

    无非是表达郑家对朝廷的忠诚之心,并表示郑军会全力配合沈督师的大军渡江,若是沈督师还有其他命令,郑军也会全力执行。

    对郑鸿逵的识时务,沈浪还是稍显满意,他就是不来找自己,沈浪也会派人去找他,并敲打一番。

    既然郑鸿逵这般识趣,沈浪也就没有进行威慑,直接让他派出水师接引刘良佐部、马化豹部渡江,然后配合黄得功,对应天府形成夹击之势。

    至于郑鸿逵在其中会不会生出什么幺蛾子,沈浪并不是很担心,大不小损失一些刘良佐和马化豹麾下的一些炮灰。

    而郑家,就要为这些炮灰向他沈浪付出足够的代价了。

    相比于郑鸿逵,苏松总兵王之仁更显真诚一些,因为郑鸿逵有郑氏集团做靠山,而他王之仁没有。

    所以,他表达忠诚和消除误会的方式和刘良佐差不多,他没有刘良佐会敛财,没有送银子,但也表示愿为先锋。

    虽然王之仁在南都监国朝廷建立时,没有迅速出兵讨之,但沈浪对他的印象却并不坏。

    因为正史中,此人算是南明中为数不多殉节的武将了,本来他是有机会逃脱的,但最终选择了慷慨赴死。

    说明此人对大明还是比较忠诚的,比刘良佐、刘泽清之流强多了,所以沈浪对待此人的态度也要好一点,没有像对待刘良佐那样去责罚他。

    不过,却也严令其部一面封锁入海口,防止有人从海上逃脱,另一面进入常州府和广德州,堵住应天府叛军的退路。

    王之仁派来的说客自然是无不答应,然后迅速回去复命。

    至于方国安,沈浪没想到此人没去构建应天府的防御,反而暗中派人过来向自己投诚了。

    果然还是如正史中那般喜欢投机,见到南都监国朝廷要完蛋,立马就要改换门庭,名副其实墙头草。

    对于这样的墙头草,沈浪的理念是直接打死。

    但是对于方国安派来的说客,他却满口答应。

    因为他要先稳住方国安,毕竟这厮手底下有上十万兵力,一旦鱼死网破,对应天府这座古城的破坏力是很大的。

    若有了此人为内应,自己拿下应天府就更加容易了。

    待自己平定叛乱,此人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还不是任由他沈浪随意拿捏。

    就这样,沈浪的大军还未真正的渡江,南都的小朝廷便已经千疮百孔了。

 第二百七十七章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经过五六天的搜罗,刘良佐部收集到了五六百艘大小船只,开始准备渡江。

    六月二十七日,天还未放亮,沈浪便命令镇江总兵郑鸿逵立即率领郑军的水师接应,协助刘良佐部以最快的速度渡江。

    郑鸿逵没有耽搁,很是配合,没有搞什么明显的阴谋。

    随即,杨御藩部和关宁军在刘良佐和郑鸿逵的配合下,也迅速渡江。

    跟着,沈浪在杨御藩和郑鸿逵的配合下,率领勇卫营主力渡江。

    仅仅两天时间不到,就将十万大军运到了瓜洲对面的镇江丹徒登陆。

    沈浪不是拖沓的性格,第三日一早,他便迅速率领勇卫营主力,携带上三百门燧发虎蹲炮。

    并让关宁军、杨御藩部、刘良佐部等将骑兵抽调出来,随他一起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应天府,其余步军衔尾跟上。

    此时,沈浪大军渡江而来的消息也在应天府传扬开来。

    应天府紫禁城的朝堂之上,高高在上的龙椅上还是像大多数时候一般,空无一人。

    不是朱由崧身体有恙,更不是驾崩了,而是他根本没有任何心事在朝政上,十次有九次缺席,此刻应当还没有起床呢。

    徐弘基、马士英等人也乐得如此,他们自己内部商讨出了结果,做出了决定,拿给朱由崧批红就行。

    朱由崧看也不看就直接批复赞同,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他们争他们的,他朱由崧自己玩自己的。

    双方没什么利益冲突,相处得很是愉快,只是时间有些短暂啊。

    此时,没有朱由崧的朝堂上,也没有人去约束规矩,徐弘基、马士英、阮大铖、钱谦益等大臣吵得不可开交,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里是什么高级的菜市场。

    徐弘基咬牙切齿的大骂道:“混账,原来郑鸿逵早就暗中投靠了沈浪,镇江防线形同虚设。”

    “早知如此,就应该把郑鸿逵那厮给赶出镇江。”

    听说自己的妹夫杨骢已经被沈浪枪毙了,马士英心中耿耿于怀,便嗤笑道:

    “不听本阁之言,当初若增援扬州府,借道镇江,趁机直接将镇江拿下,说不定还能活捉那郑鸿逵,逼他就犯。”

    “现在倒好,沈浪不费吹灰之力便得镇江。”

    当初不同意支援扬州府,是徐弘基等人的决定,此刻听到马士英如此说,徐弘基心中自然很不痛快,因为他不认为自己有错。

    于是,徐弘基淡淡的道:“马阁老此言差矣,既然郑鸿逵早就暗中投靠了沈浪,肯定已经在镇江布下了天罗地网,若是我等派军进入镇江,恐怕是羊入虎口吧。”

    “郑鸿逵手里有多少人?沈浪大军在扬州府,鞭长莫及,就算有圈套,郑鸿逵吃得下吗?”

    “只要他敢异动,我们正好有借口将其拿下。”

    徐弘基反驳道:“本阁不敢苟同,兵力多寡并不能决定最终成败。”

    “而且,郑军水师强大世人皆知,我等不知郑鸿逵已暗中投敌,他有心算我等无心,若骗我大军登船入江,至江心再露出獠牙,如何可敌?”

    马士英迅速回击道:“郑军水师兵船多在福建,在镇江船只,一次运送不足万人。”

    “就算他能坑杀万人,我剩下大军亦可翻手间灭之,他逃都无法逃。”

    看到徐弘基还待反驳,阮大铖连忙插话道:“二位阁老,事已至此,再说这些也无济于事,我们还是快想办法,如何应对眼前的局势吧。”

    “是啊是啊,此事已然过去,我等就不用再悔责了。”其他臣武将连忙劝和。

    因为他们也知道事情紧迫,不宜在这件已经无法挽回的事情上浪费太多的时间,不然,为了自己的阵营,好歹也要争论一番。

    听到这些话,徐弘基和马士英之间的争论这才告一段落。

    赵之龙趁机补充了一下眼下紧张的局势,他神情严肃的道:“镇江距应天府仅一百五十里,顶多两天时间,沈浪大军便可兵临。”

    “如今,黄得功已经占领太平府、宁国府。”

    “王之仁也暗中投靠了沈浪,正在向常州府、广德州进军,应天府即将陷入包围。”

    听到应天府即将要陷入包围,一群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七嘴八舌的诉说着自己的担忧。

    他们这些人争权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