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合伙人-第2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为大明的藩王经过几百年的滋长,已经成为了当地的巨大毒瘤。

    他们不但占据了大量的资源,不用交税,还需要当地的财政供养。

    遇上天灾人祸,当地财政出现困难,甚至是整个省的财政都养不起当地的宗室,压力又转加到普通百姓头上,弄得民怨沸腾。

    而且他们利用宗室身份,巧取豪夺、欺行霸市,上至官员,下至平民百姓,大多敢怒不敢言,早已成为一方祸害。

    现在,看到这样的祸害要被剥夺封地,为首的亲王、郡王要被带到京师,怎能不高兴?

    普通百姓的压力可以大减,而且撤藩也会留下大片的权力和利益真空,官吏和地主乡绅皆是喜闻乐见。

    崇祯新政这一个政令是最得人心的。

    在如此情势下,孤立无援,又无兵权的藩王只得认命,没几人傻得去用鸡蛋碰石头,皆是只能老老实实的照办。

    需要入京的亲王和郡王自然没办法将一大家子都带到京师去,只能将少部分关系亲近的带走。

    剩下的,便只能将他们留在当地,毕竟已经在这里生活多年。

    然后就是财产的处理了,带不走的固定产业,要么紧急变卖,要么分配给留下来的子嗣,让他们以后也有一个生计。

    毕竟五年之后,这些子嗣就要靠他们自己谋生了。

    一时间,好似“生离死别”的场景在各地的藩王封地中不停上演。

    一群衣着华贵的宗室成员,拖家带口的北上而去,被留下来的依依不舍,很多人激动得夹道“欢送”。

    崇祯新政算是真正的开了第一枪,不但没有造成多大动荡,还收获了一波人心。

    从这里可以看出皇帝陛下处事还是比较公正的,没有偏袒宗室,反而最先向他们下手。

    再细看崇祯新政的内容,也确实是在为中兴大明所考虑,并非陛下为了一己私欲。

    只是有些内容需要推敲,这般直接实行确实有些欠妥。

    虽然人们对崇祯新政还是不那么接受,但也没有一味的去排斥。

    很多人开始想着,能不能让朝廷对其中的一些内容进行部分改动,从而让各方更容易接受。

    锦衣卫暗中将这些呼声也传到了京师和应天府,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也是沈浪和崇祯希望看到的。

    一种新制度的建立,本身就是上层阶级互相妥协的结果。

    新政的一些内容之所以一开始宣扬得这般严苛,就是为了以后双方达成妥协时,更有利于朝廷。

    不然,一开始价码开低了,再降价就比较难了。

    一开始价开高一些,然后再降一部分,大家都比较容易接受,还会觉得自己占了便宜。

 第三百一十二章 落寞的闯王

    沈浪和崇祯开出的第二枪,是解除民间武装,不受朝廷直接控制的武装皆算在内,比如地主豪绅武装的护院家丁,以及世家大族的私军等等。

    这个牵涉的利益集团不是很多,但是能够养得起私军的,自身的底蕴肯定是很深厚的,有的甚至是掌握着很重要的权利。

    比如吴三桂、郑芝龙等等,都有着自己的武装家丁或私军。

    但是,朝廷要解除私人武装,也是很合理的政令,古来有之。

    就算没有崇祯新政,这件事情也迟早要做的。

    “卖报卖报,平西伯,宁远团练吴总兵主动交出吴家所有武装,向陛下宣誓,吴家所有一切皆属大明。必为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卖报卖报,宁南伯左总兵主动交出左家一切私有武装,并呼吁豢养私军者听从朝廷政令,尽快交出私军。”

    “如今的大明,流寇被灭,北虏不敢来犯,官军强盛,无须私军来保一方平安。”

    ……

    没想到,曾经拥兵一方的吴三桂和左良玉,居然会带头交出自家的私有武装,没有反对朝廷这种明显是剪除爪牙的行动。

    显然,朝廷正在一步一步的推动崇祯新政,解除各家私军只是开始,接下来肯定还会有其他举措。

    一旦这些精心培养的私军被朝廷收走,那岂不是如同老虎没了牙齿,更没有底气反抗朝廷的政令了。

    大多数人想到了这点,但有些人自认为胳膊拧不过大腿,还是主动将自己的私人武装主动上交了出来。

    而明军在接受了这些私人武装之后,迅速打散编入明军中。

    对于那些拥有私军,没有主动上交者,那只能由明军主动找上门去了。

    锦衣卫被暗中分派进入各省府、州、县,搜罗相关情报,通过无线电分别将收集到的情报传讯至京师和应天府。

    然后由崇祯和沈浪调军去处理,限期内未主动上交私军者,以图谋不轨之罪剿之。

    诏令传开之后,更多的人主动上交了自己的私有武装,因为这一年多来他们看到了崇祯的果决,真的是说一不二。

    那么多勋贵大臣说清理就清理了,刚建立的监国朝廷,立即二话不说就攻打,雷厉风行。

    连那些人都没有与朝廷叫嚣的资本,自己养这点私军,怎么去与朝廷对抗。

    很多人知道自己单独与朝廷对抗,无异于螳臂当车,所以想着联合,有人还主动充当了联络的角色。

    这段时间,为了能够东山再起,李自成派人四去活动。

    由于张献忠的大西军也被朝廷剿灭,流民更加难招了,所以他盯上了拥有私人武装的世家大族。

    这些人因为崇祯新政的颁布,感觉自身利益受到损害,所以对朝廷颇有微词。

    但他们又各自为政,一盘散沙,根本无法与朝廷对抗。

    李自成自然想将他们聚拢起来,若能收服为己用,那再好不过了。

    因为这些人有钱有兵,若是能够联合起来肯定是一股不小的势力。

    其实,他们双方原本是两个不同的阶层,天生对立的,农民军每攻占一地,必先拿官绅和世家大族开刀,抄家灭门。

    但此刻,闯王已经不是曾经的闯王,手里早已经没剩下什么资本。

    而这些世家大族由于朝廷的一些政令,对朝廷也有些不满。

    双方有了共同的对手,自然就有了互相勾连的条件。

    这些世家大族明面上不敢反叛朝廷,但是李自成本就是流寇,所以他们暗中给予各种资助,希望李自成能够再次成势,养寇以自重。

    可没想到,李自成努力了好几个月都没有闹出什么动静,麾下只从几十人发展到了不到一千人,还不够明军一个冲锋的。

    眼看着朝廷要向自己动手了,逼自己交出私军,李自成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这些人自然也很着急。

    于是,李自成出面,四处联络这些时日资助自己的世家大族,希望能够联合起来。

    面对这种杀头的买卖,几乎所有人都是惟恐避之不及。

    朝廷只是要收回我们的私人武装,田赋和商税加了一些,又不是不给活路。

    你李自成本就是流寇,现在更是什么都没有,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自然不在乎。

    老子有家有业的,凭什么跟着你一起玩命,你还想着当老子的闯王,真是痴心妄想。

    再次碰了一鼻子灰,李自成有些沮丧。

    此时的他隐身在湖广与江西交界的一片偏僻的竹林中,为了不引人注目,他随身护卫一般不超过三十人,其余八百左右的麾下被他安置在十里外的一处山谷中。

    竹林中间的一块地方被开辟出了一片空地,空地上建起了几间竹亭和竹屋。

    此时,李自成便端坐在中间的一间竹亭中,神情很是苦闷,一人独自酣饮。

    他本以为崇祯新政的推行是一个复起的机会,可没想到,这场席卷整个大明的动荡并不是给自己的机遇,反而处处受挫。

    因为反对崇祯新政的,并非广大平民,而由于大顺军和大西军接连被剿灭,让敢于起来反抗的人也越来越少。

    至于那些对崇祯新政不满的世家大族,顶多只愿意给予一些资助。

    如今,看他李自成好几个月了都没有拉起多少人,一些人连资助都开始找借口推三阻四起来,不想给了。

    对这些豪绅,就应该一杀了之,然后夺了他们的家财。

    可如今形势不同,不能再像以前那么明目张胆的抢了,现在又没有其他生计,手底下几百人都不太好养活了,李自成顿感英雄落寞。

    正在这时,一个身穿劲衣的络腮胡子飞奔而来,几个在竹亭外面守卫的护卫没有丝毫阻拦。

    这络腮胡子冲进竹亭,立即单膝跪地汇报道:“报闯王,刘、张、宋等几位员外已经答应为咱们筹饷十万两。”

    正在独自饮酒的李自成微微一愣,随即放下酒杯,神情微动的道:“怎的突然答应了?”

    络腮胡子沉吟了一下,继续道:“不过他们说有一个条件需要闯王能答应他们。”

    “什么条件?”

    “还不知,因为他们希望闯王亲自去面谈。”

    李自成一站而起,眉头微微皱了起来。

    十万两银子,对曾经的闯王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可如今,一百两银子都能难倒英雄汉,更别说十万两银子了。

    看到李自成有些沉吟,络腮胡子小心的道:“闯王,这其中会不会有诈?”

    李自成纵横大明这么多年,自然不会想不到这点。

    可是,十万两银子对现在的他来说,真的很重要。

    而且这些人之前也一直在暗中资助,若是直接拒绝,很可能就撕破脸了,以后再想合作就很难了。

 第三百一十三章 密谋

    李自成和几个世家的员外约定在几里外的一处荒废的小山村中会面,这里地处偏僻,人迹罕至,可以很好的隐藏踪迹。

    可即便如此,李自成依然很谨慎,他让一亲信带人先行抵达,然后又暗中派人探查周围情况,以防有诈。

    “哼,闯王是何意?若不想见面,直接拒绝即可,为何要如此戏耍我等?”

    一间四通八达,光线不错的破茅草屋中,看到前来的人中没有李自成,为首的中年人立即露出不悦之色,言语中也没有丝毫客气。

    在中年人身后,也有几个衣着华贵的员外同样是满脸不高兴。

    “张员外,刘员外,宋员外,还有诸位员外老爷,还请息怒。”

    “闯王有些急事需要安排,我只是代闯王先行,闯王稍后便至。”

    李自成的亲信连忙安抚道。

    “闯王何时可到?”为首的张员外显然是这几家世家大族的话事人,他有些不耐烦的催问道。

    “顶多一柱香。”

    张员外冷哼一声:“好大的架子啊,别忘了我等可是你们的恩人,不是你们的手下。”

    李自成的亲信虽然心中很恼火,但还是赔着笑脸道:“诸位息怒,我代闯王先向诸位赔个不是,这就派人去接应闯王尽快赶来。”

    其实李自成早已经到了,此刻正隐藏在村外的一片小树林中。

    几个麾下匆匆而至,为首之人连忙汇报道:“报闯王,仔细查过了,村中除了那些人的轿夫和一些护从,没有其他可疑之人。”

    “一里多外还有他们留下的车队,人数不多,应是无法进村才留在那里的。”

    “除此之外,没有发现其他埋伏。”

    李自成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