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合伙人-第2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我大明如今水师力量,别说与其决战,就是航行到欧逻巴都很艰难。”

    听到沈浪这些话,郑芝龙大为震惊,你都知道啊。

    随即,沈浪又将尼德兰、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海外殖民据点又讲出了很多。

    并且指出了位置、地形、城防、以及大概兵力布置,让郑芝龙更加骇然。

    因为这很多信息,连他这个自认为对洋夷知之甚深的人都不清楚。

    这沈浪究竟是何方神圣?竟会知晓如此之多,就在沈浪身后的郑鸿逵越发的感觉沈浪的深不可测。

    这些都是情报啊,而且是极其难以获取的情报,但是沈浪却知道。

    沈浪连万里之外的欧逻巴的情报都知晓那么多,那想要探知在眼皮子底下的郑家,不是更容易吗?

    沈浪知道郑家多少秘密,谁能说得准?但肯定不少,郑芝龙和郑鸿逵心中皆是凛然,对沈浪也越发敬畏。

    无线电另一头的郑芝龙,早已收起了对沈浪的任何轻视之心。

    可是,他还是忍不住问道:“既如此,督师大人,我大明如何将这些洋夷赶出东洋和南洋?”

    沈浪淡笑道:“想必郑大人应该知道勇卫营的火炮远胜红夷大炮吧。”

    郑芝龙连忙附和道:“勇卫营火炮如雷贯耳,下官自然早有耳闻。”

    沈浪接着道:“如今江宁第一造船厂已经建造出第一艘三千料的大船,接下来还会造出更大的战船。”

    “更重要的是,这些战船不但会用上船帆,亦会用上一种全新的动力,代替人力,让战船速度更快、更灵活。”

    “若这种战船再配上勇卫营的火炮,不说以一敌百,以一敌十应该是不难做到的。”

    “我就不信,在我们大明的家门口,还打不过远到而来的欧逻巴洋夷。”

    “待我大明水师积攒起实力,何愁不能把贸易做到欧逻巴、亚美利加去?”

    听了这些话,郑芝龙已经完全震惊了,大明水师的发展这么快了吗?

    都已经能够建造三千料的大船了,而且还会用上全新的动力,让战船速度更快、更加灵活。

    若是如此的话,再加上勇卫营的先进火炮,肯定可以横行东洋和南洋。

    假以时日,大明水师必将恢复成祖时的荣光,甚至予以超越。

    郑芝龙的心脏一阵怦怦直跳,幸亏自己之前已经答应上交私军,没和朝廷翻脸。

    不然的话,郑家将如何自处?再过些时日,郑家即便逃到海上,也没有立足之地了啊。

    而让郑芝龙更加惊惧的是,沈浪之前并未透露这些重要信息,就直接让他郑芝龙决定要不要上交郑家的私军。

    这是干什么?是要给郑家下圈套吗?你要是早说出这些,我郑芝龙哪还会纠结这么久,早就任由朝廷摆布了。

    可你偏偏不说,等我郑芝龙妥协之后才讲出来。

    若是之前选择错了,那郑家岂不是要死无葬身之地?这沈浪竟然如此阴险。

    在沈浪身后的郑鸿逵也是吓出一身冷汗,幸亏大哥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不然后果将不堪设想啊。

    其实沈浪如此做,并非对郑家有什么私怨,而是他要通过此举告诉郑芝龙。

    我明明可以有更好的手段拉拢你,让你心甘情愿的接受,但是我偏不,我就是要不给任何好处的让你低头服软,从心里臣服,然后再谈好处和利益。

    这样的话,一旦收服郑芝龙,就会让他不敢再轻易的生出异心,不管身在何方,都要时刻保持着敬畏之心。

 第三百二十一章 奉旨当海盗

    郑芝龙已经明白了沈浪的意思,郑家想要留下庞大的私军,只有一种办法,那就是回归老本行,帮助朝廷去海外扩展贸易。

    “郑大人,你应该知道尼德兰人在巴达维亚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吧。”

    郑芝龙连忙回道:“下官去过南洋各地,与那些洋夷有颇多接触,对这家公司确实有所了解。”

    沈浪淡笑道:“既然郑大人有所了解,相信你应该也知道,这家公司就是由商人和海盗建立的武装势力。”

    “他们一方面掠夺当地资源、奴役当地百姓;另一方面不断在周围有利位置建立据点,控制航道,并通过武力侵占和打压其他对手,以达到垄断贸易的目的。”

    “类似的势力还有在身毒的不列颠东印度公司,以及在我大明濠镜的葡萄牙人,在吕宋的西班牙人等等。”

    “欧逻巴人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海外扩张,收获巨大的海外利益,国家实力迅速增强。”

    “我大明泱泱大国,岂可被这些远到而来的洋夷超越?”

    “可不得不承认,他们的一些运作方式却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比如荷兰东印度公司,不列颠东印度公司。”

    “如今,朝廷也希望咱们大明有能力开拓海外贸易的商人也能成立这样的公司。”

    “可纵观整个大明,最适合的莫过于郑家了。”

    “郑大人精通尼德兰、葡萄牙、西班牙、倭,对东洋和南洋也极为熟悉,郑家实力雄厚,海贸也遍布东洋和南洋,并有自己强大的私军。”

    “若有郑家带头,朝廷也会给予鼎力支持,想成立一家这样的公司并不难。”

    “到时候,这家公司的驻地在何地,郑大人就是那里的总督。”

    郑芝龙心头大震,他原本以为朝廷只是想利用郑家的水师为马前卒,为大明在海外的贸易扩张做准备。

    却没想到,朝廷是想以整个郑家的底蕴为基础,去向海外扩张,这无疑是赌上整个郑家的命运啊。

    他很清楚南洋的局势,非常的错综复杂,不只是尼德兰人和西班牙人,还有好几个欧逻巴强国也掺杂其中。

    若是大明的势力延伸进去,并妄图建立据点,势必会损害并威胁他们的利益,届时绝对不止竖立一两个强大的敌人。

    而且,那些欧逻巴洋夷在南洋经营了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他们占据了有利的航道,控制了最好的据点,组建了强大的武装力量。

    郑家的实力和底蕴是不错,但是与已经形成气候的洋夷相比,还是相差很大的,特别是海上武装力量。

    在近海倒是不怕,可若是到了远洋,那必然不是对手。

    而且,这期间肯定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人力,还不一定敢保证有多少收益。

    若最终抢占失败,那无疑是血本无归。

    当然,听沈浪的意思,朝廷显然不会袖手旁观,也会给予各种支持,包括武力。

    若是成功的抢占了那些洋夷的贸易,那其中的利益也是非常巨大的。

    风险越大,利益越大,可是,郑家又不是无路可走,非要冒如此大的风险。

    这些年,郑家控制了几条航道,不论内外都需要交过路费,每年的收益非常稳定且可观。

    安稳的日进斗金,还是冒险搏一搏更大的利益,郑芝龙真的有些纠结。

    若是年轻时,根本不会有任何迟疑,肯定立即答应。

    可如今家大业大,精力和斗志也不及一二十年前,所以才顾虑重重。

    沈浪没有催促郑芝龙立即表态,只是淡淡的道:“南洋适合建立公司的地方有不少,满剌加、岷里拉、巴达维亚都不错。”

    “我大明人才济济,朝廷也没想着只成立一家公司,谁占了哪里,谁就是那里的总督。”

    郑芝龙听到不由一惊,他知道沈浪的意思,朝廷只是觉得郑家最合适,但也并不是非郑家不可。

    郑家若是不答应,朝廷肯定会扶植其他人。

    随即,郑芝龙不再迟疑,连忙道:“督师大人,郑家愿意为我大明先锋,为大明海贸的开辟拼尽一切全力。”

    “只是洋夷战船实力强大,下官恳请朝廷在必要的时候,能给予一定支援。”

    “只要能消除洋夷水军的威胁,不管是满剌加、岷里拉还是巴达维亚,朝廷需要哪里,郑家上下必全力拿下。”

    郑芝龙之所以突然有了如此决断,是因为他刚才迅速进行了一番衡量。

    若是不答应,郑家的私军必然要上交,没有了相应实力的维持,郑家在海上的利益也很难保证了。

    而上交给朝廷的私军,肯定不会被解散,朝廷必然会改编之后扶植其他熟悉南洋贸易的商人接管,以逐渐替代郑家的位置。

    若是如此,郑家的衰落是必然的。

    当然,哪怕是衰落了,以郑家这些年的收益,当个富家翁,维持几代人的奢华生活是没有问题的。

    可是这样,他郑芝龙甘心吗?显然不甘心。

    而如今这世道,光有财富,没有足够的底蕴,能安心享受吗?

    所以,但凡郑芝龙还有些野心,有些魄力,就没有办法拒绝。

    这件事情虽然有不小的风险,但也是莫大的机遇,一旦成功,郑家必然是更上一层楼。

    郑芝龙的最终表态,不出沈浪的意料,他立即给郑芝龙吃了一颗定心丸:“朝廷就是郑家背后最大的依仗,你不用怕把事情闹大,放手去干吧。”

    “不过,在此之前,我大明水师还需要一番准备,但这个时间不会太长,顶多一年。”

    “趁这个时机,郑大人可以好好的训练一下麾下军队的远洋海战能力。”

    “回头我让人给你送去几张大型战船的结构图,你尽量多造一些千料以上的战船出来,以便日后之用。”

    郑芝龙顿时安心了不少,连忙道:“谢督师大人,郑家上下,必为我大明鞠躬尽瘁。”

    在沈浪身后,一直没有说话的郑鸿逵也很激动,因为他也很赞同兄长的决定,毕竟郑家就是靠这个起家的。

    以前是郑家几兄弟单打独斗,付出重大牺牲才换来的今天。

    如今,郑家背靠大树好乘凉,有着朝廷的支持,哪怕是重新当海盗,那也是奉旨当海盗,光明正大。

 第三百二十二章 资本的原始积累是血淋淋的

    翌日,郑芝龙公开表示郑家会交出私军,明报也迅速的进行了报导,一时引起巨大的震动。

    因为郑家的私军数量最多,实力也最为强大,而且郑家还有海上根基,有实力和理由拒绝朝廷这种无理的要求。

    可偏偏,这样的郑家居然还是向朝廷妥协了。

    连你郑家这么深的底蕴都妥协了,其他拥有私军的世家大族还有什么理由和资本与朝廷对抗?

    于是,除了极少数冥顽不灵的,剩下拥有私军的家族不再抱有任何幻想,纷纷将手中的私军交了出去,连各种兵器也不敢有丝毫藏留。

    至此,大明境内的私军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

    正如很多人所料,朝廷推行崇祯新政的脚步并未就此停歇,接下来就是土地改革和新的商税制度的逐步推行。

    这两项改革借鉴了部分雍正新政的改革内容,比如放松对户籍的控制,让农民和手工业者可以自由迁徙,出卖劳动力。

    地税按田地多少,进行均摊交纳,官员和地主都需要缴税,剥夺其免税权。

    这咋一看,是大大的损害了官宦地主的利益了,因为他们不但要交更多的地税,还需要交各种商税,增加了不少额外的支出。

    所以,迅速引起了比解除私军更大的动荡。

    因为拥有私军的毕竟只是少部分官宦世家,而这牵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