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合伙人-第2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勇卫营士兵上岸之后,迅速按照锦衣卫已经探查到的情报行进,直插辽东腹地而去。

    这里可是满清的腹地,土地最是肥沃,种植了大量的庄稼,这些庄稼一毁,必然让满清上下连心肝都痛。

    而且,距离三岔河不远的海州还是建虏的主要制盐基地,若是将海州攻下,也会让建虏非常难受。

    其余两百余艘战船在消灭建虏残余力量之后,迅速进入三岔河与黄蜚汇合。

    黄蜚立即将七艘主力战船上运载的士兵转运到其他战船上,而这些战船几乎都是五百料以下的,与七艘主力战船根本没办法相比。

    之前为了保证士兵们的安全,只有超过三百料的战船才会运载士兵,毕竟海上还是非常危险的。

    可如今已经进入了内河,就安全了很多,所以让三百料以上的战船再多装载一些士兵也没事,更小的战船也装载一些士兵,问题也不大。

    黄蜚之所以将七艘主力战船上运载的士兵转移走,是因为主力战船不再与那些运载士兵的战船一起行动,两方的任务各有不同。

    运载有大量士兵和作战物资的战船要继续沿着河流北上,七艘主力战船和七十余艘小型战船则继续呆在三岔河,因为在三岔河还有很重要的任务。

    而且上游河道有些地方太窄太浅,不太适合七艘主力战船航行,万一搁浅就麻烦了。

    在北上的战船刚出三岔河不久,三岔河中段西岸几里之外,烟尘弥漫,并有隆隆声响传出,大地也在震颤,那是多尔衮先行率领主力骑兵队伍正疯狂的往回赶。

    熟悉的三岔河终于进入视线之内了,虽然心中很焦急,但多尔衮却不敢大意,中军旗帜挥动几下,大军便缓缓的停了下来。

    没一会儿,十几个哨骑被派出,迅速向三岔河冲去。

    小半个时辰之后,十几个哨骑返回,为首的拨什库汇报道:“报摄政王殿下,河面上只远远的看到有十几艘船,距离太远,暂不确认是不是明军的战船,不过三合桥已经被炸毁了。”

    距离很远的十几艘船,多尔衮没心情去管,可是听到过河的桥被炸掉了,他顿时气急不已,忍不住骂道:“混账……”

    可生气解决不了问题,多尔衮随即又派出几支哨骑,命令道:“再探,看其他桥有没有被毁掉。”

    虽然他心里已经认定其他桥应该也被毁了,但还是有些不甘,或者还有些侥幸心里吧。

    万一有哪座桥没有被毁呢?有现成的石桥,干嘛浪费时间和精力去造浮桥。

    不过,他也不会在这里干等着浪费时间,在派出探查的哨骑之后,又迅速下令道:“快去找木材,造浮桥。”

    听到命令之后,由于疯狂赶路,已经很疲惫的士兵还是不得不迅速下马,去准备木材造浮桥。

    可是让他们很抓狂的是,很多树林早就被烧毁了。

    更让人无语的是,烧毁这些树林的不是别人,正是他们自己人,就是为了坚壁清野。

    现在好了,没清到明军,却把自己给清得不行。

    多尔衮也是郁闷不已,真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可谁也不会想到明军会有这一出啊,直接迂回到大清腹地去了。

    当然,坚壁清野也不可能清得那么干净,就像当初的周遇吉一样,还是能找到木材,只是多耽搁些时间,比较麻烦而已。

    可对现在的多尔衮来说,最珍贵的就是时间了,晚一个时辰回去,大清就会多一分危险。

    这边建虏骑兵在四处找木材造浮桥,另一边几支哨骑队伍按照各自的目标去查看其他几座桥有没有被毁掉。

    一支由十一人组成的哨骑来到三岔河上段的通远桥方向,因为知道明军水师进入了三岔河,所以他们也是非常小心。

    在确认附近河面上没有明军船只之后,他们才放心的向着通远桥冲去。

    其实隔着几百步远,他们已经能够看到通远桥确实被炸断了,但他们还想确认通远桥被损坏的程度如何,万一摄政王问到,也能答得上来。

    所以,一行人直接来到通远桥的跟前,看到整个桥面已经不在了,只留下靠近河岸两头的几个桥墩,连中间的桥墩都不见了,毁得真是彻底。

    就在他们认真的观察通远桥的时候,十多个身形几乎和周围融为一体的身影悄悄的靠近过来。

    为首的一人做了几个手势,分配好了目标,然后其中八人迅速举起了火枪。

    砰砰砰……

    随着一阵枪响,十一人直接栽倒六个,剩下五人被这突然的枪声吓了一大跳,回过神来便大惊失色。

    可是又有七人举起了火枪,随着一阵枪响,再次倒下三个,只剩下一个建虏惊恐的调转马头就要逃跑。

    他奋力的冲出十几丈远,几支火枪一起瞄准了他。

    砰砰砰的一阵枪响,他身上连中几弹,直接身子一歪便从马背上摔落下来。

    能穿上迷彩服,并用上带刺刀的火枪,这十多人自然就是勇卫营。

    将十一个建虏全部击倒之后,这些勇卫营士兵迅速的冲上前,对未死的伤员进行补刀。

    然后他们直接将这些尸体全部沉入三岔河中,战马则牵到别处拴起来,看还能不能再钓些鱼。

    恐怕这些建虏也不会想到,桥都给你炸了,还会有人在附近埋伏,这些勇卫营士兵都感觉太阴险了。

    当然,在这里设伏并不仅仅是为了这十一个建虏,说实话,这么点建虏,勇卫营还不太看得上呢。

    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拖延时间,多尔衮获取各方面的信息越难,耽搁的时间就会越久。

    所以,在其他几处位置,同样有人埋伏。

    若是派出的哨骑迟迟不回,多尔衮肯定会有各种猜想,或者会再次派出更多的哨骑出来探查消息。

    这一来一去,就会耽搁更多时间,这对深入辽东腹地的己方军队会更加有利。

    所以明军的战术都是一环套着一环,互相关联着的。

    不过,这个策略,包括之前的战术,可不是黄蜚想出来的,而是参谋司一早就制定好的,只要没有出现什么变故,黄蜚按照战术执行就可以了。

    这就是有参谋司的好处,可以制定出更有效的战术,也可以更好的统一行动,效率自然也就更高。

    果然,几支哨骑都迟迟未归,多尔衮便有种不好的预感。

 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清的后院起火了(下)(非常感谢“庄舒”一万币的打赏)

    多尔衮知道,那些哨骑恐怕都出事了。

    显然,自己这支两万多的骑兵大军,早就处在明军的监视之中。

    而且明军还有士兵在三岔河西岸上岸,至于有多少明军登岸,暂时还不清楚。

    越是如此,多尔衮更是要派出更多的哨骑、探子去探明情况,敌人本就强大,隐藏起来那就更可怕了。

    想到此,他又迅速让人在营地周围布置陷阱,撒下铁蒺藜等等,以防晚上明军夜袭。

    可以说,现在建虏对明军的夜袭已经产生心里阴影了,连摄政王多尔衮也不例外,虽然他未亲身经历,但明军夜袭的可怕早已经名声在外。

    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建虏最担心的晚上。

    在天黑之后不到半个时辰,最担心的夜袭还是出现了。

    “砰砰砰”枪声从建虏营地的四面八方响起,是勇卫营来了。

    “轰轰轰”一声声炮响也随之传出,居然连炮也带来了,不过应该是小炮。

    可即便如此,成百上千的散弹飞入庞大的营地中,掀起一片血雨腥风,人声鼎沸,战马嘶鸣声不断。

    从枪声判断,勇卫营人数应该不是很多,但多尔衮还是不敢冒险派兵出击,万一是陷阱就麻烦了。

    而且在晚上明军优势明显,他们就算不敌,也很容易逃走,所以盲目出战,并不明智。

    正因如此,有几十倍兵力优势的建虏也只能老老实实的呆在营地。

    多尔衮早就知道,一旦勇卫营发起夜袭,数量众多的战马必然要受到不小的损失。

    既然如此,他就让人将战马当成盾牌,在营地一些容易被袭击的方向围上一圈,并将战马的四条腿绑在木桩上。

    所以,这些战马即便中弹了,也逃脱不开,连死了都不会倒下,可以较好的充当了盾牌的作用。

    只是损失比较大,可多尔衮也想不出其他更好的办法,牺牲一部分战马,可以更好的保护其他更多的战马。

    至于士兵的伤亡,反而不是很大,只要低下身子,甚至是趴下、躺下,明军的火枪和火炮的威胁并不是很大。

    而且还有那么多防御手段,明军只要不冲进营地,根本难以造成多大的杀伤。

    其实通过夜视镜,勇卫营已经知道建虏营地内的大概情况,所以他们也清楚己方的夜袭给建虏造成的伤亡并不大。

    但是这次夜袭本就不是为了大量杀伤建虏,而且勇卫营在三岔河西岸登陆的兵力并不多,也很难做到。

    其实只有不到八百人,目的就是袭扰,让建虏上下神经紧绷,无法好好休整,从而导致士气不断下滑。

    勇卫营的枪声和炮声越来越稀疏了,甚至间隔一断时间才响起,但是一直持续,直到第二天天快亮了才消停。

    一晚上的枪声、炮声,再加上那么多战马痛苦的嘶叫声,昨天白天忙碌一天的建虏,很多人根本就没有休息好,天亮之后更加疲惫了。

    虽然知道士兵们很疲惫,但是多尔衮还是没有时间给他们休息。

    睡什么睡,赶快起来加紧干活。

    昨天下午派出去的哨骑和探子,也陆续有人回来了,但是损失惨重,活着逃回来的人带回的情报也不容乐观。

    可以确认,三岔河上的其他桥,都被毁掉了。

    西岸确实有勇卫营,但是其行踪捉摸不定,根本不知道其主力在哪里,也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人。

    多尔衮很无奈,在大清腹地获取情报都这么难,多么的讽刺啊。

    他不再想着去找出三岔河西岸勇卫营的主力了,应该没有多少人,不然昨晚那么好的机会,就不只派那么些人来袭扰了。

    不作其他念想,只想全力打造浮桥,尽快渡河。

    又经过一天的努力,身心疲惫的建虏终于打造好了足够铺设浮桥的材料,只要把这些材料在河面上搭建好,就可以过河了。

    又忍受了勇卫营一个晚上的袭扰,很多建虏士兵觉得自己站着就能睡着了,只想好好睡一觉。

    可显然,多尔衮没有时间给他们休息,他自己也没有休息好,再不尽快赶回去,一觉醒来,大清都要没了。

    一声令下,大军迅速向三岔河中段移动,准备从这里搭建浮桥过河。

    一艘艘小船被推入河中,将这些小船并排起来,再将厚木板铺上去,将它们和小船固定好,就成了浮桥。

    在建虏士兵的不断努力下,浮桥一点点的往对岸延伸。

    一个传令兵飞身而至,急报道:“摄政王殿下,有几十艘船正从两边向我们这个方向靠拢,很可能是明军的战船。”

    多尔衮连忙策马上前,在河岸一处开阔位置用千里镜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其中两艘明显要大得多的船正以更快的速度从浮桥两侧快速的靠近过来,距离已经不足六里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