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合伙人-第2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在西岸的明军,则向上游而去,准备选择一个地方再重新搭建一座浮桥过河。

    不过此时,在三岔河西岸的战斗并未就此真正的落幕。

    因为在建虏左侧阵地上,还有着一万多建虏被截住,没来得及随多尔衮一起逃跑。

    现在,天亮了,他们被近四倍于己的明军死死的围着。

    如今摆在他们的面前有三条路,战,降,还有就是向北面三岔河河岸方向冲去,然后泅渡过河。

    沈浪没有立即发起进攻,就是给他们一个投降的机会。

    不过,沈浪的耐心也是有限的,他已经下令全军准备吃早饭,早饭吃完之后,若是那些建虏还没有做出决定,那他们也就失去了这最后的宝贵机会。

    可是,还未等沈浪在全军吃完饭后发出最后通牒,建虏阵地上就升起了代表投降的白幡,因为他们的主将是拜音图。

    拜音图被多尔衮放在了最后,就是准备让他垫后,结果明军的动作太快,拜音图还未来得及冲出阵地,就连同剩下的近一万八千人被堵了回来。

    不到两万人,被近七万明军给包围着,拜音图只剩下绝望,根本没有奢望自己能够突围出去。

    而且,他在两年前跟随阿济格,已经经历过了那种惨败,又经历过了千里大逃亡。

    那种痛苦和磨难,他不想再经历第二次了。

    所以,他不顾一些顽固分子的反对,执意选择投降,并迅速将十几个坚决不降的将官给直接绑了起来,准备押往沈浪帐前乞降。

    得知对方的主将是拜音图,沈浪似乎并不是很意外,因为这本就是一个卖主求荣的家伙。

    拜音图最开始的主子并不是多尔衮,而是豪格,曾经深受豪格信任。

    但是在皇太极死后,他更加看好多尔衮,所以第一时间率领整个家族背弃豪格,转投多尔衮,因此受到多尔衮的重用。

    可能正是如此,在最后关头,多尔衮也毫不犹豫的选择让他来垫后,带走了其他更值得信任的亲信。

    不过多尔衮恐怕也不会想到,为大清征战多年的老将,身为先汗努尔哈赤的侄子,大清宗室,竟然这般没有骨气的不战而降。

    拜音图亲自押着坚决不降的一些将官,还有孔有德、尚可喜等几个有名无实的汉军将官至沈浪面前。

    他和那些愿意投降的建虏将官带头跪下,伏首贴地,态度极为恭敬。

    那些不愿下跪的将官被勇卫营押上来,强行按跪在地。

    孔有德,尚可喜等汉军将官倒是没有怎么顽抗,他们有的惶恐,有的木讷,有的惭愧,各种情绪交杂,默默的跪下。

    沈浪看了看那十几个还在奋力挣扎的建虏将官,挥挥手让士兵将他们押上来。

    一共十七人,官职最大的是一个副将,其余的皆是梅勒章京、甲喇章京,职位再低的应该也有,但影响力太小,所以没有出现在这里。

    他们都听说过沈浪的名头,但却是第一次亲眼所见,而且还是如此近的距离。

    也许是沈浪没有像多尔衮那样久居高位,所以身上没有那种自带的高高在上的气质,反而显得相对平和。

    摄政王居然输给了这样一个没有充满威严、杀伐之气的人,他们不敢相信的同时,也很是不服,一个个露出凶恶的神情,对沈浪怒目而视。

    沈浪淡笑着挥挥手:“把他们嘴里的布团拿掉,让他们畅所欲言。”

    “沈浪小儿,爷爷征战的时候,你还没断奶呢,有何资格让爷爷降你?”

    “老子征战十年,亲手杀的汉人没有一百,也有八十,今日我大清出了拜音图这种无胆鼠辈,让老子落入你手,要杀要剐冲老子来便是,老子要是皱一下眉头跟你姓。”

    看到他们一个个义愤填膺的大喊大叫,沈浪虽然听不懂满洲话,但也大概知道他们会说什么。

    不过他没有丝毫在意,也懒得让人翻译给自己听,而是淡淡的道:“诸位都是忠勇之人,我也很佩服,对你们这样的人,给你们最大的敬意就是满足你们为主子尽忠的愿望。”

    这句话沈浪倒是让人给他们翻译了,顿时让激动的场面一下子安静了不少,有的人似乎意识到了什么,脸色微变。

    “送他们上路,堂堂正正的上路。”

    十七个拿着短枪的士兵上前,直接站在他们的面前。

    第一个士兵举枪,将枪口对准他身前那甲喇章京的脑门。

    看着这近在咫尺的黑洞洞枪口,这刚才还叫嚣的甲喇章京脸上的肌肉,控制不止的一阵抽搐。

    随着砰的一声枪响,他的脑袋仿佛烂西瓜一般爆开,红的白的向四周飞溅,溅了旁边一个梅勒章京一脸。

    这比杀头血腥多了,也如一记重锤敲在很多人的心头,拜音图等投降的将官大气都不敢出,将脑袋埋得低低的。

    当然,剩下十六个不愿意投降的人中,也确实有骨头比较硬的,依然在咒骂不止。

    可有些人已经不再骂了,呼吸反而有些粗重,显然他们的勇气在这种死亡面前,已经有了一些动摇。

    第二个士兵立即举起火枪,对准了那脸色已经有些发白的梅勒章京。

    “我我,我投降,我投降啊”

    可让人震惊的是,在这最后关头,面对黑洞洞的枪口,他迅速的改变了立场。

    当这口气一松之后,他变得比最温顺的狗还要乖巧,谄媚的连连乞求:“沈大人,沈大人,我投降,我投降,求沈大人给个机会,奴才以后必为沈大人效死命。”

    沈浪却只是轻笑一声,挥挥手示意继续。

    砰的一声,再一个脑袋爆开。

 第四百一十六章 听天由命

    砰砰砰

    一声声清脆的枪响,一个个就在身边不远处爆开的脑袋,一点点的浇灭了一些人心中的勇气。

    陆续有人在这巨大的压力下承受不住而崩溃,开始可怜的求饶。

    他们实在没想到,不显山不露水的沈浪,也能这么狠。

    拜音图等一开始就选择投降的建虏将官,此刻无比的庆幸,这沈浪果然是不按常理出牌。

    很多强者都愿意劝降那些忠勇的对手,一是可以满足自己的征服欲,另一方面又能够起到笼络人心的作用。

    如同先帝皇太极对待洪承畴那般,明明已经试探出了他有投降的心思,不但没有揭穿,反而继续不断的拉拢,给足了他面子。

    但是,真正的收服了洪承畴之后,先帝又从未重用过他。

    拜音图不知道,沈浪和皇太极面临的处境不同,皇太极所建立的满清在体量上与大明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所以他要不断的聚集每一分实力,因此他也愿意放下身段去笼络一些人。

    可现在沈浪不一样,以大明如今的实力,整个满清都难以找到几个需要他刻意去拉拢的人。

    他此次出征,不仅仅是征服满清占据的辽东,更是要征服满洲人那看似高傲的内心。

    毕竟此时的满清并没有衰落,军队主力大多是皇太极遗留下来的精锐。

    只是大明复兴得太快,在他们巅峰时刻将其一板子拍了下去,若不能从心里将他们彻底征服,这些人是不会那么容易臣服的。

    所以,毫不犹豫的杀掉那些顽抗的,就是一个很不错的震慑方法。

    就算没有这些人,沈浪也会找出一批杀鸡儆猴。

    所以,不管剩下已经被吓怕的人如何求饶,沈浪都不会留下他们的性命。

    还有那些到现在依然没有丝毫惧怕的,沈浪虽然很佩服他们的勇气,但依然会赏给他们一颗子弹。

    随着最后一声枪响,地上横七竖八的躺着十七具脑袋爆裂,凄惨无比的尸体,整个场面顿时陷入寂静。

    “满清注定要完了,给大明当好奴才才是你们唯一的出路。否则,你们那点人还不够我大明天军杀的。”

    拜音图等人心头一凛,这沈浪的狠辣程度恐怕丝毫不亚于摄政王啊,于是连忙磕头道:

    “诸申一族本就是大明奴才,只是努尔哈赤不思皇恩,起兵背叛,才至诸申一族有此今日。”

    “奴才愿重归天朝之下,誓死效忠大明,为诸申一族所犯下的一切罪过,恕罪。”

    沈浪点点头道:“好,这一万多投降的人中,必然还有不少不愿臣服者,那我就交给你了。”

    “我希望你能在大军返京之前将此事处理好,我不介意帮你在陛下面前多美言几句。否则,我大明人才济济,废物是没有容身之地的。”

    拜音图一惊,连忙保证道:“谢沈大人信任,奴才必不辜负沈大人期望。”

    沈浪不置可否,对其他跪着的建虏将官道:“你们也是一样,我给你们同样的机会,若拜音图能力不足,尔等可以取而代之。”

    “谢沈大人,奴才必为沈大人鞍前马后。”

    沈浪立即安排人将投降的近一万八千降军打散,分别交由这些投降的将官去整顿,同时派勇卫营去监督,不听话的,格杀勿论。

    处理好拜音图等人,沈浪只是看了看孔有德、尚可喜等原大明降将,没打没杀,甚至连一句话都没和他们说。

    这些人投降满清,固然有客观原因,但是因为他们,给大明带来深重的灾难也是事实。

    沈浪不准备亲自惩治他们,因为这些人投降满清的时候,他自己还没有来大明呢,这是崇祯和他们之间的恩怨。

    崇祯想必也想见见这些人,所以交给崇祯自己去处理吧,他立即命人将这些人先全部押回京师,而他自己则准备率领大军继续向辽东深入。

    目标有两个,一是继续追剿泅渡过河的建虏残余力量,第二个自然是沈阳。

    通过拜音图等降将的口供,可以估算出昨晚随多尔衮一起泅渡的建虏大约有四万人左右。

    但是不知道有多少人被淹死或击杀,所以也无法统计究竟有多少建虏成功的泅渡过河了,多尔衮、多铎等人是死是活,到目前也是一无所知。

    据锦衣卫探子的情报,泅渡过河的建虏,没有选择北上辽阳、沈阳的方向,而是直接往东或往南。

    这也容易理解,因为随着建虏大军的战败,他们的物资和马匹几乎全部遗失了,在开阔的平原上迟早会被追上剿灭。

    何况海州、辽阳已经被己方占领,再北上无疑是羊入虎口。

    若继续往东,就可以进入分水岭,这里有连绵不绝的大山小山和茂密的树林,地域广阔,道路崎岖,人烟稀少,很适合以渔出身的满洲人行动,甩开明军也相对容易很多。

    至于向南,目的也是一样,最终肯定也会北上进入分水岭。

    为了尽可能的保存实力,泅渡过河的建虏没有收拢兵力,而是以散兵和小股部队分散行动,这就逼得明军也不得不分散兵力去追击。

    于是,三岔河西岸的战斗刚告一段落,东岸又迅速的热闹了起来。

    身染风寒的多尔衮被亲兵背进一片树林中,冒险生起火给他取暖,并抓来一条大蛇给他炖了点蛇羹。

    衣服被烘干,并喝下一碗滚烫蛇羹的多尔衮顿时感觉好了很多。

    趁着这个时间,几个亲兵又去砍了树枝和藤蔓赶做了一个简易的单架,准备稍后赶路的时候用这个抬着多尔衮。

    还未歇息多长时间,一个负责在外面打探消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