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合伙人-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片土地几千年来,最快的赶路方式一直都是骑马。

    最大的船是成祖时期的宝船,那也不可能载几千人还可以在上面肆意游玩,更别说潜到海里百丈深的那种物什了。

    至于和万里之外的人说话,还可以看到对方,甚至飞到月亮上去,那更是千方夜谭。

    “你说的这些,皆是真的?”崇祯有些不可置信的。

    其实沈浪刚才说的话,他都没有完全听明白,只是听出了个大概。可即便是个大概,也是让人惊骇得无以复加。

    沈浪认真的点点头道:“皇上,这是千真万确的,如果不是真的,一般人编都编不出来我刚才说的那些东西。”

    崇祯面上虽然没有表现出来,但心中对沈浪的身份不由的又信了几分。

    正如沈浪所言,一般人想编都编不出来,光是那些什么飞机、游轮、潜艇之类的新名词,谁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编出那么多。

    而沈浪之所以要说这些高科技的东西,不是要证明自己一定是三百多年后的人,而是为了证明自己是个未来人。

    如果崇祯不认为人类在三百多年的时光中有这么大的变化,将他沈浪当成三千多年后的人也无尝不可。

    只要能证明我沈浪是未来人,证明我真的知道大明的命运就可以了。

    崇祯感觉自己问话的方向似乎有些跑偏了,自己现在最想知道的应该是大明的命运,其他的知道得再多又有什么用?

    想到沈浪说的大明的寿命已经不到一年,崇祯心中又升起一股悲凉的感觉,呼吸都有些紊乱了。

    他努力的平复了下心情,没再纠结沈浪是不是三百多年后的人,问道:

    “既然你是后世之人,那你肯定知晓我大明之后将要发生的事情,你且道来。”

    沈浪知道,崇祯肯定已经从王承恩那里知道了,现在再问,只是想再亲自确认一遍,毕竟牵扯太大。

    沈浪告诫自己,尽量不要带个人感彩去叙述,免得刺激到崇祯,从而惹祸上身。

    “好的,皇上,那我就如实说来。”

    “对那时的我们来说,大明已经过去三百多年了,大明的一切都成了历史。”

    “我们要了解大明的历史,就需要从史料和典籍中去学习。”

    “所以,我可能远远比不上那些研究明史的史学家,但有关大明的一些重大事件从小有学习过。”

    “如果我说得不够准确和完善,还请皇上恕罪。”

    崇祯知道这是沈浪在给自己找台阶,他也接受这种说法,因为如今的大明人,绝大部分也不知道几百年前宋和元发生的事情。

    “好,朕恕你无罪,你继续说。”

    幸好沈浪对明朝历史是有些兴趣的,平时也看过不少有关明朝的资料和书籍,此时便派上了用场。

    果然,多读书是没有坏处的。

 第六章 对话崇祯(下)

    “王公公告诉我,如今是崇祯十六年四月初,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建奴入关肆虐已经几个月了。”

    “在四月左右,内阁首辅周延儒自请督军请战,具体哪一天我不知道。”

    “据史料记载,此人出师之后,根本不敢与鞑子交战,整天在军中饮酒作乐,天天报捷欺上瞒下。”

    “等鞑子自行离去,然后再回来向皇上邀功,直至事情败露而获罪。”

    听到这话,崇祯心头一惊,因为周延儒已经出发好几天了,如若沈浪所言,再想收回成命已经不可能了。

    沈浪继续说道:“如果周延儒已经出发,陛下则可以派人去查验一番,看那周延儒是否如我所说,只在军中饮酒作乐而不敢与鞑子交战。”

    “沈浪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若事实如此,就足以证明我是后世之人了。”

    崇祯点点头,认可了这种说法,他示意道:“继续说下去,之后会发生什么?”

    “之后,比较重大的事件就是孙传庭与李自成的决战了。”

    “但是,孙传庭由于钱粮不足,新兵训练也未完成,所以一直拖到下半年八月才出发。”

    “最初进展很是顺利,给闯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但到了九月,因为连绵大雨,后勤补给供应不上,导致军心不稳。”

    “趁此机会,闯军突然绕道切断孙传庭粮道,导致军心崩溃,既而大败。”

    “孙传庭大败后撤回陕西,直到十月初,力战而死。他麾下的人,逃的逃,降的降。”

    孙传庭部是大明所剩不多的精兵,是他崇祯为数不多的最后家当。

    至于左良玉、吴三桂等军头,手下的军队几乎成了私兵,愿不愿意为大明打仗,还要哄着才行。

    知道孙传庭就这样完了,崇祯说不痛心是不可能的,稍微有些慰藉的是,事情现在还没有发生。

    崇祯平复了下心中的震动,示意沈浪继续说下去。

    “孙传庭一死,陕西,山西至京师沿线,已经没有可阻闯军直抵京师的军队了。”

    “不是大明无兵,而是沿线其他统兵大将,如姜瓖,唐通等人,他们都有私心,不愿为大明效死力。”

    “崇祯十七年一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然后开始东征。”

    “沿途之上,除了周遇吉在宁武关力战而死,并给闯军造成重创,姜瓖、唐通等统兵大将皆不战而降,闯军长驱直入。”

    “周延儒被罢黜之后,内阁首辅是陈演,陛下和众大臣本欲调吴三桂回援,但被他所阻。”

    “等到闯军在三月兵临京师城下时,已然不及。”

    “而京师内部,由于崇祯十六年的鼠疫在下半年彻底爆发,京师人数死亡超四成。”

    “京营本就孱弱不堪,经此一劫至闯军兵临,算上老弱兵残,连城墙都无法布满,也无任何战力。”

    “至于那些大臣,除了少部分忠于大明的殉国之外,很多已经在等着改朝换代了,主动打开城门引闯军进入,跪迎李自成。”

    “就这样,大明被那些无耻奸臣给葬送了……”

    在整个叙述过程中,沈浪尽量不去说崇祯的不好,所以没有说他一次次的催促准备不足的孙传庭尽快出战,是逼死孙传庭的原凶之一。

    也没有说他笃信和重用陈演这样平庸而刻薄之人,导致吴三桂无法及时入关救援。

    既而罢免陈演之后,又重用更加忘恩负义、不知廉耻的魏藻德接任首辅。

    最后,沈浪还将大明灭亡的责任都推到了那些大臣身上,没有扯上崇祯。

    但事实是,崇祯宠信庸才,忠臣殒命,政令混乱,大明的灭亡怎么可能和他没有关系?

    只是这话不好当着崇祯的面说出来,毕竟传言崇祯刚愎自用,很爱面子。

    这要是当面打脸,他恼羞成怒把自己砍了,那就太冤了。

    详细的听完接下来不到一年中大明的命运变化,崇祯都有些无法控制自己的神情。

    脸上的肌肉不停的抽动着,缩在袖中的拳头捏得死死的,心中更是久久无法平静。

    至于王承恩,他已经是第二遍听到了,只是这一遍更加详细,也更让他忐忑,但他只能低头不语。

    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崇祯有些不敢问,但还是努力的问了出来。

    “那朕呢?朕的结局如何?”

    看到崇祯似乎又苍老了几分,脖子上青筋暴起,牙关紧咬,沈浪不由自主的吞咽了一口口水。

    他实在是不想回答这个问题,所以之前刻意打住了,没有说下去。

    但是大明都亡了,崇祯和他家人的结局是绕不过去的,除非崇祯自己不问。

    现在崇祯既然已经问出来了,沈浪不回答是不行了,他沉吟了下,轻叹一口气,声音低沉的道:

    “在闯军入城前夕,陛下命人分送太子和几位皇子到几位大臣家避难,然后下令皇后嫔妃自缢,随即亲自提着宝剑砍杀了几位公主和嫔妃。”

    “安排完这些事情之后,陛下便来到煤山,自缢于煤山上的一棵歪脖子树上。”

    “陛下还留下了一道血诏,将大明灭亡的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自去冠冕,以发敷面,以示无颜面见祖宗,并请求贼人勿伤百姓分毫。”

    说到这里,沈浪停顿了一下,然后大义凛然的道:

    “陛下以身殉国,大仁大义,后世之人无不动容。”

    “可悲可叹,陪伴陛下走完最后一程的,只有眼前这位王公公。”

    “后人感念这位王公公的忠贞,将他的墓修在陛下的思陵门外,让他几百年来一直守护着陛下皇陵,如今依然保存完好。”

    说罢,沈浪还用眼神示意了下旁边的王承恩。

    后面这段,王承恩之前是没有听到的,现在听到了,不知是感动,还是感伤。

    他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脑袋贴着地面,低泣起来。

    而崇祯,整个人都木然了,他虽然很不想去相信这一切,但内心有一个声音一直在告诉他,沈浪所说的话是真的。

    因为他自己的性格只有他自己最清楚,如果沈浪不是后世人,不可能猜得这么准。

    如果真到了大明灭亡的那个时刻,他崇祯是绝对会做出让皇后嫔妃自缢,甚至亲自动手砍杀家人的地步。

    至于自缢之前,自去冠冕,以发敷面,以示无颜面见祖宗,这太准确了。

    虽然这事现在还没有发生,但崇祯相信自己很大概率会这么做的。

    连这个都讲出来了,如果不是后世人,就算是他崇祯肚子里的蛔虫都不可能知道。

    而且在整个述说的过程中,沈浪描述得都很顺畅,如果是编的,不可能做到这般。

    可是,沈浪说出的话可信度越高,那就越证明大明的寿命真的不足一年了,所以崇祯才会如此的伤感。

    这就像一个癌症病人被医生下达了病危通知书,确认自己最多可以活不到一年时间,心态受到巨大冲击是很正常的。

    何况,这不是一个人的生死,而是一个王朝的灭亡,影响着千万人。

    即便崇祯是高高在上的帝王,也无法平静的接受这般残酷的现实。

    他崇祯上位之初就有着很大的抱负,一直致力于中兴大明。

    结果,不但没能挽救危局,反而最终导致大明灭亡,成了亡国之君,这是何等的打击。

 第七章 崇祯的绝望

    崇祯心中的苦楚无法向外人诉说,连情绪都有些无法控制。

    突然,他似乎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一把上前抓住沈浪的肩膀,问道:

    “那太子呢?李自成即便夺得京师,那也只是夺了我大明半壁江山。”

    “南京是陪都,京师有的,南京都有,只要太子去到南京,大明就可以东山再起,怎会灭亡?”

    崇祯说到最后四个字的时候,声音都有些颤抖。

    他崇祯可以为大明而亡,但却不想大明为他而亡,从而让他崇祯成为亡国之君。

    可沈浪没有给他想要的答案,只是无奈的叹息一声,道:

    “皇上,那些人连大明都不在乎,怎会在乎太子和几位皇子,他们直接将太子交给李自成了。”

    听到这句话,仿佛晴天霹雳,崇祯的双手无力的从沈浪的肩膀上滑落,一个趔趄,差点儿没能站稳。

    他神情悲凉,喃喃自语的道:“是啊,那些杀坯连大明都不在乎,还会在乎太子吗?还会在乎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