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合伙人-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如今各旗旗主及大臣都赞同立福临为新君,难道你豪格还想夺你自己弟弟的皇位不成?你多年前杀妻,如今还想杀弟不成?”

    豪格脸色一变,怒喝道:“多尔衮,你血口喷人。”

    “立福临为新君可以,但是你多尔衮不能摄政,否则岂非全被明国人说中,你就是为了控制大清,再清除异己。”

    “我豪格若今天妥协,将来必死于你手。”

    多尔衮面不改色的嗤笑一声,“愚蠢至极,明国人这般拙劣的反间计,你却深信不疑。”

    “明国人如此造谣,无非就是为了激化我等之间的矛盾,从而引发我大清内乱。”

    “只要我大清内部乱了起来,明国人的计谋便得逞了,而你豪格正一步一步的陷入这个并不高明的圈套中。”

    “若我大清不能尽快安定民心,你豪格将是我大清最大的罪人,先帝在天之灵,必不饶你。”

    豪格一时语塞,还不待他想好如何作答,多尔衮再度问向鳌拜和索尼道:“二位还有何考虑的?你们是效忠先帝,还是效忠豪格的?”

    “若你等是效忠于豪格,今天二位怕是走不出这崇政殿,我大清绝不允许不忠于先帝的人存在。”

    索尼和鳌拜对视一眼,似是达成了一种默契。

    索尼出声道:“我等自然是效忠先帝,只要是立的皇子,我索尼便赞同。”

    “鳌拜也是。”

    这两人一表态,两黄旗各大臣纷纷赞同,豪格顿时面无血色,整个人仿佛被抽干了力气般,有些瘫软的倒在自己的座位上。

    确立了新君人选,接下来众人就开始商讨权力分配了,毕竟福临只有六岁,无法亲政,需要辅政大臣辅政。

    而有这个资格的,就只有礼亲王代善,睿亲王多尔衮,郑亲王济尔哈朗和肃亲王豪格。

    代善以自己年纪大,精力不足为由,主动选择了放弃。

    而豪格,几乎被大家选择性的无视了,因为谁都知道,今天一败之后,豪格很难翻身了。

    这个时候再去选择支持豪格,是嫌自己命长吗?

    最终,多尔衮和济尔哈朗顺理成章的成了辅政大臣,而多尔衮的资历、实力更强,自然是以多尔衮为主。

    虽然多尔衮还未被称为摄政王,但其权力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甚至新帝也要受其拿捏。

    豪格整个人都木然了,刚才还是皇位的有力竞争人选,转眼间连权力分配的资格都没了,真是悲惨。

    无他,因为两黄旗的立场是皇帝,只要豪格失去帝位之争的资格,也就基本上失去了两黄旗的支持。

    而他所掌握的正蓝旗,还是皇太极抢来的,让他当的旗主,私底下本就有一帮人不服,凭这点实力,如何与掌握两白旗的多尔衮对抗?

    豪格知道自己已经输了,彻底的输了。

    而今天发生的一切,都被明国人言中了,只是还有一件事没有发生,那就是将来多尔衮必取他豪格性命。

    这真的会发生吗?豪格不敢想象,更不愿想象。

    现在没什么人去在意豪格的想法了,既然已经确定了新君,也瓜分完了权力,接下来便是为新帝登基做准备了。

    这也显示属于皇太极的时代已经过去,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来临。

 第九十章 阅兵(上)

    当福临登基称帝,改元顺治,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为两位辅政大臣的消息传回大明时,沈浪的心情是有些失落的。

    之前他可是信心满满的想趁这个机会让多尔衮好好喝一壶,为此还花费了不少心思好好的运作了一番。

    结果没想到,自己以未来人的身份占据先机,最终却只是运作了个寂寞,对结局基本没有多大影响,真的很失败了。

    崇祯倒是没有因为这个而怪罪沈浪,因为他深知沈浪已经做得够好了,该做的都做了。

    只是对建虏那边的影响相对较小,对大明来说,还是不错的,起码他崇祯获得了不小的威望。

    只怪大明实力不够,要是实力足够,何须如此花费心机,趁皇太极还没死,迅速发起攻击。

    在战争的关键时刻皇太极突然暴毙,那对建虏的打击肯定非常大。

    趁其新君未立,各方不能同心协力,继续发起一轮轮强攻,必然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可大明太孱弱了,根本拿不出一支兵力深入辽东,所以只能干看着满清自己不受干扰的化解这场危机。

    失败是成功之母,沈浪也并非首次尝到失败的滋味,所以他不会因此而颓废,而是开始总结这次失败的原因。

    他没有独立思考,而是与崇祯进行商讨分析,最终两人得出了大概的结论。

    可能从一开始,自己的行动方向就错了。

    因为多尔衮的主要目的其实就是皇位,最终他没能坐上皇位,某种意义上来说,多尔衮是失败的。

    所以沈浪用来对付多尔衮的手段其实意义不大。

    因为最后结果对多尔衮来说,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他要不就当皇帝,要不就当辅政大臣。

    除非他自己放弃一切,不然谁也没资格将他踢出局,毕竟实力摆在那里。

    而沈浪的计策成不成功,反而要看他不够重视的豪格。

    若让豪格知道并相信自己只要不成皇帝,将来必死无疑,说不定会找个借口,拿出当初杀妻的魄力暴起发难,主动用武力对多尔衮发起进攻。

    只要帝位还未最终确定,豪格一旦发难,两黄旗和正蓝旗大部分力量很大可能是站在他这边的。

    若是济尔哈朗的镶蓝旗再暗中相助,多尔衮三兄弟再英勇善战,他豪格也不见得会输。

    就算最终得不到整个大清,划走一块做土皇帝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可豪格最终没有这般果决,还幻想着用和平的方式争得皇位。

    错失良机之后,在多尔衮祭出福临这张牌的时候,豪格已经基本宣告失败了,因为这时的两黄旗,就不会再那么坚定的支持他了。

    两黄旗之前坚决站在他豪格这一边,更多的是想保证两黄旗的超然地位,而并非是对他豪格足够忠诚。

    因为两黄旗的权贵大臣都清楚,一旦多尔衮荣登帝位,必然会将两黄旗的颜色再换回去,他们现在的两黄旗就会变成两白旗。

    因为最初两黄旗便是多尔衮三兄弟所拥有的旗色。

    皇太极继位之后,以黄色更能代表帝王,便强行改色,将自己麾下两白旗的颜色和多尔衮三兄弟的两黄旗旗色给调换了。

    一旦多尔衮上位,肯定会将原本属于他的两黄旗颜色再收回去。

    而现在的两黄旗就迅速的被打回原形,超然地位也就丧失了。

    所以,为了保障自己的地位,两黄旗才会不遗余力的支持豪格,甚至不惜开战。

    但多尔衮若放弃帝位之争,让福临上台,那两黄旗的颜色就不用改了,超然地位基本可以保证,他们也就没必要和多尔衮破了。

    所以才说,一旦多尔衮祭出福临这张牌,豪格就已经输了。

    豪格唯一的生机就是在多尔衮拿出福临这张牌之前动武,否则必输,而且输得很彻底。

    其实也怪豪格魄力不足,沈浪在传过去的信息中便已经告诉他,一旦这次竞争失败,日后多尔衮必取他豪格性命。

    信息中也提到了福临登基的可能性,按理说豪格自己应该能够想到,一旦多尔衮转而支持福临登基,自己的实力必将大损,两黄旗会迅速的转换立场去支持福临。

    怎么就不敢搏一把呢?直接动手袭杀多尔衮,袭杀不成改强攻也可以啊,也不至于输得这么惨。

    现在说什么都晚了,等着以后被收拾吧。

    就这样,沈浪第一次与清廷隔空交击,算是失败了。

    吃一堑长一智,经过这次的事情,沈浪让自己更加清醒。

    不要因为自己未来人的身份,占据视角优势就认为在对付古人时,稍稍动动小手段就一定能取得战果和胜利。

    历史很厚重,不是一根小木棍就能够轻松撬动的。

    何况这些人还是这个时代最优秀,最野心勃勃的一批人,是一个王朝的开拓者。

    不管是在人生阅历上,还是在政治、军事斗争方面的经验,这些人都远远的超过自己。

    自己仅仅想通过一些谣言就制造整个清廷内部的大动乱,实在是想得有些太简单了,可谓说是异想天开。

    经过短暂的失落之后,沈浪迅速的恢复了斗志,只有这样的对手,自己如果能够击败之,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就感吧。

    随着满清的皇位尘埃落定,沈浪也没有合适的机会再动什么手脚了,便继续埋头练军。

    九月中旬随之到来,和周遇吉约定的三月之期如期而至。

    九月十五日,在沈浪的主持下,在周遇吉和李若琏的见证下,全军上下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阅兵式。

    没有外国使团,没有新闻媒体,也没有高官显贵,自己见证自己这三个月来的训练成果。

    首先是队列,要求没有后世那般严格,主要分为列队和行进。

    沈浪和周遇吉、李若琏三人站在校场的高台上,用望远镜眺望着偌大校场上整齐的队列,军容肃穆。

    每个士兵挎着一支燧发枪,身形笔直,仿佛一根标杆一般。

    枪口上的锋利刺刀,在阳光的照耀下,寒光闪烁。

    “向右转。”

    “齐步……走。”

    一个个方队在军官的指令下,紧握燧发枪,迈着整齐的步伐行进。

    “正步……走……”

    听到命令,正在行进的队伍,每个士兵的双腿立即绷直,双脚用力着地。

    “嗒嗒嗒……”整齐而响亮的脚步声响彻在校场上空,再配上整齐的军列,充满着肃杀之气。

    看到这一幕,周遇吉和李若琏皆是感慨万千,这才是真正的军人之风。

 第九十一章 阅兵(下)

    全军完成队列行进之后,接下来就是实弹演习,这个就只能是这段时间内表现最优秀的几个局的士兵能表演了。

    这也是对他们这段时间训练的鼓励和认可。

    这其中就包括在不到三个月内从大头兵升为百总,带领一个局兵力的赵长生,人称赵老四。

    这货在沈浪接管训练的第一天,就因为和同乡刘大虎两人在站军姿的时候小声聊天,被沈浪给逮个正着。

    当场挨了顿棒子,还被罚加练一个时辰。

    这还没完,因为此举让监督训练的亲兵在沈大人面前丢了面子,接下来一段时间这两货自然少不了被针对,没少挨罚。

    虽然吃了不少苦头,但这两货进步也非常快。

    由于在以后的各项训练中表现优秀,被沈浪关注,两人先后从大兵升为队长,由队长升为旗总,再由旗总升为百总,各率领百来号人。

    这两货虽然从小一起长大,关系莫逆,但谁都不服谁,刘大虎一直觉得赵老四的脑袋没自己灵光。

    而赵老四则觉得刘大虎就是傻大个,除了力气大,啥都比不过自己。

    嘴上说没有说服力,只能通过实际行动来证明了,平常训练中这两货就经常比试。

    在赵老四升为队长之后,没得意几天,刘大虎就通过努力也成为了队长。

    随后,刘大虎后来居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